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绿帽王 >

第873章

大唐绿帽王-第873章

小说: 大唐绿帽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兄,你难道真的不想帮帮小弟么,如果伦公还在的话,他老人家一定不会看着中原如此乱的!”提起封德彝,就是希望封言道能够多考虑一下,只可惜封言道还是摇了摇头。

至此,已经不需要再谈下去了,封言道已经铁了心也阻挡科举了。剩下时间房遗爱和封言道扯了一堆废话,就告辞离开了封家,连李澄霞准备的饭都没吃。一出封家大院,房遗爱一张脸就冷了起来,封言道不配合,那就怪不得他房某人心狠手辣了。

房遗爱离开后,李澄霞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她看着封言道赌气的说道,“夫君,你难道还看不明白么,陛下已经铁了心要推行科举了,谁要拦着,那绝不会有好下场的。”

“夫人,那你让为夫怎么做,担着天下骂名,替陛下打压世家么,我封家不是房家,失了世家子弟支持,我封家将什么一无所事!”

封言道长叹了口气,他不想跟李澄霞吵架,因为女人有女人的心思,她们永远也看透男人是怎么想的。封家的地位是如何来的,封言道一清二楚的,所以他无法支持科举,这关系到封家兴盛与否。

渤海客栈,房遗爱久久未能休息,武曌和佐佐姐妹一直陪着他,待得快到子夜,武曌不得不出声道,“姐夫,有时候当断则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武曌知道房遗爱下不了抹去封家的狠心,因为封家在中原士子心中的地位太高太高了,所以针对封家的行动不能出一丝的纰漏。

“媚娘,给六子传消息吧,让他们抓紧按计划行事,总之半个月内,我要让封家臭名远播!”抹去封家,不是抹去封家的人,而是抹去封家的名声,只要封家的名声没了,那还能得到中原士子的心么?

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了,就会依着惯姓走下去,就像封言道,他想停都停不下来,而房遗爱呢,他也是无奈的做着不愿意做的事情。

仅仅两曰,渤海境内就多了许多的谣言,有的人说封言道是封家私生子,有的人说封言道和青楼女子有染,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短短时间里,也不知道渤海出了什么事,封言道还未来得及反应,就发现周围早已经风声四起了。是谁导演了这出戏,封言道猜得出来,可是他没有应对的法子,当一名女子挺着大肚子闹到渤海县衙后,整件事情总算闹大了。

“哎,你们听说了么,今曰有个女子状告封公子呢,据说那女子咬定肚里的孩子是封公子的,这会儿县衙正热闹呢!”

“胡说八道,封公子为人正直,岂是那种始乱终弃的人,你不知道的,不要乱说好么?”

“呸,你才乱说呢,有道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谁又知道封公子有没有做过那种事呢。你说老子乱说,你有证据么,人家小娘子挺着大肚子不图钱不图利的,难道还会平白无故的冤枉封公子不成?”

“你。。。。。”那客人还真反驳不得了,一个女子不顾名声不图钱不图利的,要是没个冤屈会跑县衙里去?

仅仅几天时间,封言道落魄了许多,他不怕房遗爱动粗,因为房遗爱硬来,也只能成全他封言道不畏强权的名声,可是房遗爱做的事情太缺德了,同样也是最要命的。封家最在乎的是名声,恰恰房遗爱就盯着封家要命的地方下刀子,始乱终弃,游荡青楼,呵呵这罪名要是坐实了,他封言道就要沦为笑柄了,更何谈领袖中原士林。

李澄霞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封言道,她早就提醒过封言道不要违逆朝廷的意思了,在陇右大地那么多关陇贵族都挡不住房遗爱的步伐,仅仅靠一个封言道就成了么?在中原大地,房遗爱有卢家和崔家帮持着,他完全可以放开手做事情。

京城太极宫,杨妃静静地坐在柳福殿里,面前是一把古琴,她已经好久没有弹过了,许多人都知道她弹得曲子好听,却不知道她弹得最好的是什么。也许那首曲子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一曲《广陵散》,道尽了多少哀怨情仇。杨吉尔,这个名字已经多少年没人喊过了,相比较杨淑妃,她更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她的名字里有着许多的快乐。

身为天潢贵胄,她却不得不在这太极宫里做着陪衬,连带着她的两个儿子也要做陪衬,说不甘心,也不甘心,可是不甘心又如何,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地活着。

李恪也不知道从哪里喝了酒,带着一身酒气晃悠悠的进了柳福殿,见杨妃面色呆滞的坐在琴前,他跪坐在垫上,小声问道,“母亲,你这是想什么呢,竟然如此出神?”

“哦,是德儿啊,也没想什么,就是想起了你和六哥儿而已!”杨妃笑了笑,那眉头又皱了起来,她看着李恪没好气的说道,“德儿,你又跑那里鬼混了,瞧这一身的酒气!”

“没,孩儿自己喝的,没区别的地方!”李恪很诚实,脸色也很是沉郁,显然心中有着不少的难事。

杨妃也看出李恪有心事了,她挥退宫女太监,将李恪领进了里屋,“德儿,你这是怎么了,跟为娘说说!”

“母亲,前天阿让给孩儿来信了!”李恪口中的阿让正是封言道,说起来李恪和封家是有些渊源的,当年未立储君的时候,封德彝可没少为李恪艹心,只可惜在罗艺这件事情上封德彝让长孙无忌阴了一回,也导致这个三朝老臣一病不起。

当年玄武门李建成身死,罗艺、梁师都、孙达等人作乱,其中当属罗艺的八万大军最为强劲,当年程咬金都让罗艺撵的乱跑。当时为了说服罗艺投降,李承乾出使罗艺大帐,结果让罗艺扣押,本来封德彝想发表檄文讨伐罗艺的。结果罗艺又被部将杨岌所杀,而李承乾也能平安归来,也正为这件事李承乾被立为储君。

整件事情过后,封德彝才知道上了长孙无忌的恶当,因为李承乾是封德彝送到罗艺那边去的,于是封德彝也成了陷害李承乾的罪魁祸首。虽然李世民当时没治封德彝的罪名,但是他心中就是这么想的,等到李世民想通了的时候,年迈的封德彝早被气死了。自从封德彝一死,朝堂上也再无什么人能保着李恪了,从那以后,李恪便成了一个浪荡王爷。有些时候,真的不得佩服长孙无忌的计谋,这个人为了权力真的什么法子都想得出来的。

听着李恪的话,杨妃的神情就有点凝重了起来,她扶好李恪,很认真地问道,“德儿,到了今天,你难道还放不下么?”

“母亲,孩儿,孩儿不知道,你说孩儿差么,为什么就要当个落魄王爷?”李恪竟然流泪了,也许一直以来,李恪都活得很压抑吧。

杨妃长长地叹了口气,她替李恪擦了擦眼角的眼泪,有些痛心的说道,“德儿,为娘知道你不好受,可是又怪得了谁?如果你要怪,那就怪为娘吧,若不是为娘这身份,也许你可以过得更好的!”

如果是十年前,年轻的李恪会放声怒吼骂一声贼老天,可是现在,他骂不出来了,因为他知道母亲为他付出了多少,为了让他们兄弟活着,母亲甘愿在宫里当着一个木偶。李恪没有说话,只是趴在杨妃膝盖上小声抽泣着,此时的李恪就像个孩子,他的委屈也只有杨妃能懂。

“德儿,好好活着,有些事就不要想了,阿让那为娘会想办法的。你记住了,为娘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而且,有房俊保着你,你又怎会窝囊一辈子,相信为娘,总有一天你能一展抱负的!”

杨妃希望李恪不要再去想皇位了,昨个驰骋一方的亲王不好么?而且房俊和李承乾都不是什么小肚鸡肠的人,他们完全容得下一个文武双全的吴王殿下。

李恪怎么离开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杨妃手指轻轻地擦拭着自己的眼角,可惜那里没有泪水,难道已经哭不出来了么?

不知为何,杨妃好想老天爷下一场雪,她想去那个梅花坞瞧瞧,看看那里是不是像房俊说的那样美如仙境。

岁月苍茫,留下的是一段又一段的往事和回忆,房遗爱展开手中的信,随后让那信化成了一堆灰烬。信是杨妃写的,其内容无非是想保住封言道而已,杨妃亲自写的信,房遗爱不能不给面子,所以他叹口气苦笑道,“陆阳,给你三天时间,若是三天后士子们还没散去,本公子也没办法了。”

“是,谢过二公子了!”陆阳悄悄的来,又悄悄地走,很像一个隐身人。

杨妃,那个苦命的女人,也不知道这些年艹了多少的心,相比之下西宫里的杨宛之倒好多了,至少她没有这么多的牵挂。

风在吹,时间永不停歇,任由寒风吹着脸庞,房遗爱显得心事重重的看着西边的天空。佐佐姐妹不知道房遗爱为什么会突然如此沉重起来,武曌知道,却不会说破,有些事情就让它随风飘去吧。

“姐夫,小妹若是她,一定会选择去争取更多!”武曌的话永远都是如此的不同,房遗爱却摇头苦笑道,“媚娘,有些事情你看不透,有时候你争得多了,丢的也越多!”

想想历史上的武则天,不就是如此么,她赢得了天下,却丢掉了所有的亲情,在她睡梦里做的也永远都是噩梦。帝王,做到那样还有意思么,至少房遗爱不喜欢那样的生活。

武曌确实没听懂,不过管那么多做什么,反正好好陪着姐夫过一辈子就行了!(未完待续。)

第1018章 种种的味道

第1018章种种的味道

徐州士子们散去了,房遗爱的心病也没了,等着何向明和谢文安到达徐州,李元礼也就是没牙的老虎了。

本以为何向明能早来的,谁曾想谢文安倒先来了,驿馆里,谢文安和房遗爱聊着一些事情,两个人有说有笑的,显得轻松极了,“少将军,京城的情况也不妙啊,你回去之后免不了又得出点乱子!”

“京城那么多人,又岂会没点乱子?”房遗爱早就料到这一点了,关陇世家的人闹不到中原来,但是闹一闹陇右大地还是可以的。

待得何向明到徐州的时候已经是入腊月份了,进入腊月,事情就多了,房遗爱也不可能在徐州久待,交代何向明一些事情后就领着人马离开了徐州城。

重新回到京城,房遗爱却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被李世民叫去了,也不知道李世民抽什么风,非要李承乾和房遗爱陪着他去丰州。此时的丰州正是寒冷的时候,房二公子和李承乾只能陪着大唐皇帝陛下吹了一场冷风,丰州地处北地,多得是草场,只可惜现在草场大多干枯,风一起就是一阵阵的黄土。

一来到丰州,李世民的心情就显得无比沉重,走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才在一个破落的村口停了下来。这个小村子早已荒芜了,也不知道已经多长时间没人居住了。村口离着一个两人高的石碑,上边还刻着一把突厥人所用的弯刀。

手抚着石碑,李世民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朝着房遗爱和李承乾说道,“你们可知道这石碑是如何来的?”

房遗爱和李承乾自然摇头不知的,李世民就慢慢的叙述了起来。这是一件痛苦的往事,也是一件屈辱的过往,李世民初登大宝的时候,大唐国力衰败,而北方突厥人却跃马扬鞭,骄横无比。没有办法,李世民只能年年进贡,这在李世民是无法忍受的,忍着无数的屈辱,李世民过了许多年。就在贞观二年的时候,突厥劼利可汗在丰州立了一个石碑,还将石碑北面的村民掳去做了奴隶。那时候的突厥人是蔑视大唐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大唐是懦弱的,他们除了年年进贡还能做什么?而事实上,大唐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