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园青坊老宅 作者:杨黎光 >

第59章

园青坊老宅 作者:杨黎光-第59章

小说: 园青坊老宅 作者:杨黎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清在医院里昏死了三天。医生说,是严重的脑震荡,加上她那虚弱的身体,要不是送得快,她的呼吸可能就上不来了。
  呼吸上不来了,那不是一条命就没了吗?素兰和素梅都赶到医院来了,同月听说后也赶来了,大家都一筹莫展。同年和同日吓得躲在一旁不敢上前探头。
  第二天,月清病情加重了,呼吸急促,全身发紫。医生一边进行抢救,一边就开了病危通知书,要家人签字。可五个孩子一个都不敢签,只是哭成一团,最后还是大姐素兰说:“要签,我们五个人一起签。”
  医生看到同年、同月、同日三个名字,怀疑地问:“这是你们的真名字吗?”
  “我们是三兄弟。”同月说。
  “三兄弟把母亲弄成这样?”
  同月说:“是他们俩,不是我。”
  “这样的儿子要了有什么用?”医生转身离去,边走还直摇头。
  第三天月清的病情才慢慢稳定下来。五个孩子一个也不敢离开病床边,担心随时会有意外发生。旁边病床上住了一位大娘,她看见月清的病床前围满了孩子,羡慕地说:“老妹有福气啊!有这么多孝顺的孩子。”
  三天后,月清醒来了,她想睁开眼看看自己在什么地方,但是眼前一片天旋地转,脑子中一下浮现出当年怀这三个儿子所遭的罪,如今这感觉又出来了。孩子们都围在床前,素梅一连声喊妈,月清这才知道自己是在医院里。医生让她服了几片药,她又昏昏地睡去了。
  第四天,月清再次醒来。尽管头痛欲裂,但她坚持要出院,她心疼住院费。
  月清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一觉醒来,睁开眼即是天旋地转,要在闭上眼躺好久,才好一些。
  回到家里,月清仍然起不了床。素梅要给学生上课不能请假,素兰请假来伺候母亲。她把孩子带回家了,孩子小又顽皮,满屋子又蹦又跳,闹得月清心里一阵一阵发慌,更不敢睁开眼了。素兰基本上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后还是以自家事多为由,带着孩子回去了,把月清一个人留在床上。
  同年自知自己闯了大祸,搬到公司集体宿舍去住了,连吃饭都不敢回来。同日也觉得把母亲摔成这样,无脸相见,晚上就在修车铺里搭一个铺睡。只有同月还回家,但他这段时间整天和赵大成混在一起,回来很晚。他跟月清说:“妈,你歇着,我有大事要办。”晚上在家陪月清的只有素梅。可素梅也是低头批阅作业,除了端个茶递个水,和母亲没有几句话说。
  自从生下第一个孩子开始,这几十年,月清像一个一直旋转着的陀螺,现在突然停下来了,月清感到心里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从未有过的孤单。
  陀螺一旦停止旋转,就要倒下。
  那一天,月清叫素梅把同年喊回家,问了原由。同年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和母亲说了一遍,月清不停地流眼泪,直流得同年也跟着掉眼泪。
  她对同年说:“孩子,婚是要结的,妈妈来想办法,你还是要回家来住。你住在集体宿舍里,人家怎么会跟你成家呀?”
  当天晚上,月清翻来覆去地想了一夜,快到天明的时候才合上眼睛。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月清才醒来,这么多年第一次睡到这么晚。她睁开眼睛,又是一阵眩晕,只得又闭上眼睛,等待着眩晕过去。眩晕,使她感到自己是躺在一叶孤舟上,孤舟在江面上飘荡,没根没底的。
  过了一会儿,月清再慢慢睁开眼睛,觉得家里特别的静。素梅已经上班去了,同月也去了修车铺,逼仄的家,突然变得空空荡荡的。
  月清望着床顶,床顶挂着一张已经发黄的蚊帐。这床蚊帐差不多已经用了十年,还是丈夫长河买的,如今蚊帐上大洞小洞补了无数。她想起了自己结婚的日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挂了一床红色的带有围幔的蚊帐,满房喜气。而当年躺在这张床上的情窦未开的女中学生,如今却成了一个未老先衰的女人,转眼差不多一辈子已经过去了。这一辈子自己过的都是什么样的生活呀,月清潸然泪下,泪水顺着眼角流进了耳朵里,滚烫滚烫的。
  月清挣扎着慢慢地从床上爬起来,又是一阵眩晕。她坐在床沿上,两手撑着床板,垂着头,又闭了一会儿眼睛。眩晕过去以后,双脚在床前找鞋子,找了半天没找到。老式的木架床都有一个高高的床沿,坐在床沿上脚是够不着地的,因此床前会有一个长长的踏板,鞋就放在踏板上。月清看到鞋掉到踏板下面去了,就弯腰伸手去拿,眼前一黑,从床上一头栽到地上。
  栽倒在地上的月清,没有力气爬起来,她无助地躺在地上,感到自己真的是一个无用之人了。她又想到患肌肉萎缩症,成天躺在床上的丈夫长河,也是这样每天无助地望着床顶,就是想死都没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力量。
  她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孩子们都去上学以后,长河让她坐在床沿上,平静地对她说:“跟你商量件事。我现在人不人,鬼不鬼的,这种病也没有治好的可能。这样躺在床上就是个活死人,我遭罪不说,真是苦了你了。你要照顾几个孩子,还要照顾我,我连下床小便都站不起来,全靠你,这样,不等我死,你也拖得差不多了。求求你,让我走吧,帮我买一瓶安眠药,不要对孩子们讲,一人解脱全家都解脱了。”
  没有等长河把话讲完,月清就开始流泪,边流泪,边摇头。后来,她就痛哭失声了。长河越是苦苦地哀求她,她越是哭得伤心。最后她说了一句:“你解脱了,我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说完,挣脱了长河的手,跑了出去。
  月清跑到长江边,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还在当少女的时候,月清就喜欢来到江边,那时父母病重,为了防止被传染,家人一直不让月清回家。她想家的时候,就来到江边,望着东去的江水,默默地流泪。如今几十年过去,世间已是物是人非了。月清望着江水和江上行驶的轮船,任江风吹散她一头乱发。
  张奶奶到江边来洗衣,看到月清坐在石头上发呆。她知道月清家的难处,劝她说:“想开点,日子就是这么过的,十家就有九家难。当年我家那死鬼走的时候,我也想和他去,但还不是过来了吗?后来红杏生孩子死了,我不也过来了吗?如今外孙尽管有残疾,我不也是把他带大了吗?一人一个命,一人一个活法。你还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将来自有儿孙福的,往远处看吧。”
  看着满头白发历经沧桑的张奶奶,月清心里一下豁然了。她想起婆婆在世时,经常给她讲的一句话:“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见推车汉。你骑着驴的时候,看见前面骑马的跑得快,可是你回头一看,还有老汉在后面一步一步地推着车呢。”
  看着眼前的张奶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外孙还是个二傻子,人家不也好好活着吗?我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呀,还愁什么呢?咬咬牙,只要儿子长大了,就可以享儿子们的福了。想到这儿,月清心境亮堂了。
  三个儿子支撑着月清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三个儿子是月清的精神支柱。如今儿子们长大了,自己不仅没有享到儿子们的福,却变成了儿子们的负担了!
  月清在地上躺了好久,家里没有人,她只能等待着体力的恢复,也在此时把昨天一夜想过的事又想了再想。然后,她慢慢地扶着床前的一张椅子爬了起来,走到条桌旁坐下,从抽屉里摸出一支铅笔,一张纸,开始写起来。
  多年没拿过笔了,月清感到笔很重,一下就把纸给戳破了。她苦笑笑,当年成绩优秀的女中学生,如今连字都不会写了。她又从条桌肚子里摸出一本书垫在纸下面,是那本她曾经最心爱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月清在写一封信,留给自己三个儿子的信。她用生命的最后力量,一笔一画地写着:
  同年同月同日而生的吾儿:
  当年母亲生下你们,是希望你们能成才,为了邵家也为金家争光争气。如今却因家境不好,房子太小,使你们同室操戈,我很痛心。
  我想了几天,觉得办法还是有的。老房子拆了以后,政府肯定要还给我们新房子,虽然不能指望能分给我们家两套房,但我们家有五口人,四个成年的孩子,将来还给一套三室的房子是可能的。这样,让二姐素梅搬到学校去住,你们三兄弟就一人有了一间房,也基本可以满足你们结婚的需要了。
  我已经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又得了这么一个头晕的毛病,整天躺在床上,连为你们烧饭都不行,活着就是一个累赘了。我也活够了,不能总这样躺在床上,像你们父亲那样让人来伺候,让我和你们的父亲相会去吧。
  我走了,不要去找我。古人说: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一介妇人哪儿不能长眠?这样,也可节省一笔丧葬费。现在家里还剩有两千零十五元,五元缴这个月的电费,剩下两千零十元你们三兄弟平分,我算了一下,一人可分六百七十元。
  孩子们,母亲最后只有一个愿望,不要忘了你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胞兄弟,相亲相帮最重要,切切。
  不用悲伤,我走得很快活。
  母亲月清亲笔
  月清把一张纸上写得满满的,写的时候很平静。月清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虽然多年没有写过字了,但当年习字的功底还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笔透纸背像刀刻的一般,深深地印在下面的书上。月清想尽善尽美地表现她的文字功力,连最后一个句号也画得很圆。此刻,她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穿着学生服坐在窗前习字的女中学生。
  写完信,她从枕头套里掏出一个旧信封,把信封里的钱又数了一遍,又从自己裤子口袋里掏出那十五元钱,然后将它们分成三份,连同那封遗书一起放在自己的枕头上面,让孩子们回来一眼就可以看见。
  做完这一切,月清打开衣橱想找一件像样的衣服穿上出门。可找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最后还是穿上了那件紫色的春秋衫,当年爬了蚕以后,她就不敢再穿,只有它还没有破。然后又梳梳头,由于多日睡在床上没有梳过头,头发已经打结了,竟把那塑料的梳子别断了。月清把满头灰白的头发抹抹顺,就出门了。
  拿定主意想死以后,这几天月清就一直在想怎么死法。喝腌菜的卤水不行,卤水死得慢,容易被家人发现。服毒也不行,谁能保证街上卖的老鼠药是真的?上吊,只有上吊这一种办法了,想想还是不行。自己死在家里,孩子们还怎么在这个家里住?最好死得干干净净的,不拖累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多花钱。于是,月清想到了长江。长江每年要收多少冤魂,也不在乎多她一个。顺着长江可以一直流到东海,到了东海,孩子们就找不到她了,她也算干干净净地走了。
  月清为找到了最好的死法,感到一阵欣慰。
  跨出家门,她转身把门锁上,然后又从门缝里把钥匙塞进去。孩子们都有家里的钥匙,回家会自己开门,然后看到她留下的遗书。
  经过厅堂,穿过那道自己每天要经过无数次的门,进入雨廊,经过厨房,穿过那一人小巷,进入后院,看见孙拽子和绑着绷带的赵大队长在下棋。
  月清好像看见铁姑坐在孙拽子旁边。
  经过他们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