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飓风 作者:[苏联] 谢苗·茨维贡 >

第35章

飓风 作者:[苏联] 谢苗·茨维贡-第35章

小说: 飓风 作者:[苏联] 谢苗·茨维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委,怎么样?”

  “你马上就知道。走吧,请别唠叨。”

  阿利耶夫推着摸不清头脑的少校,把他领到自己的房间里。圆桌旁坐着一个栗色头发,两条发辫垂到腰际,眼睛象齐墩果一样黝黑的年轻妇女和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桌上放着东方甜食、胡桃、鲜果、香味扑鼻的烤羊肉、蔬菜和酒瓶。

  “请认识一下,”阿利耶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对姆伦斯基说:“我的妻子和忠实伴侣古利娜拉,她来和我见见面。这是阿克塔伊,我的小儿子。大儿子艾哈迈德留在家里了。”

  古利娜拉羞答答地从桌旁站起来,把手伸给少校。

  “政委,这样的美人怎么嫁给你了呢?”握着古利娜拉的手,姆伦斯基快活地问阿利耶夫。

  “上帝帮的忙,”阿利耶夫打趣地说:“上帝是万能的。你马上就会看到。”

  果然,有人敲门,使姆伦斯基感到惊讶,走进来的是谢苗·邦达连科,他让笑盈盈的娜塔莎走在前面。

  “这真太巧了!”姆伦斯基高声说:“你们怎么来到这儿的?”

  “是我安排的,”阿利耶夫挺起胸脯承认道:“你看,我把这一对也找到了,召到你的旗下。”

  姆伦斯基走到邦达连科跟前,从头到脚打量了他一番。一条深深的鲜红伤痕划过他的额头。

  “谢苗,你感觉怎么样?”

  “一切都好,少校同志。伤口愈合了,准备去执行任何一项新任务。”

  “是这样吗?”姆伦斯基用疑惑的目光问娜塔莎。

  “伊万·彼得罗维奇,他还得养两、三个星期,在这之后可以去执行‘任何任务’,”娜塔莎用肯定的语气说:“他还要拄拐棍才能挪动脚步。”

  “娜塔申卡,我们会考虑到的。谢苗,你一瘸一拐的,把你派到哪儿去执行任务呢?你自己应该明白,不是小孩子了,”姆伦斯基又瞧了瞧邦达连科说。

  “可是没事闲坐着,我真受不了!”

  “没关系,为了事业你会忍耐一下。”

  “要忍耐,忍耐一下,”阿利耶夫调解地说,接着请大家入座:“好啦,亲爱的客人们,请大家尝一尝我们阿塞拜疆的甜食吧。”

  “自己烘烤的,”古利娜拉说:“阿克塔伊帮我做的。”

  阿利耶夫打开一瓶芳香的优质阿塞拜疆葡萄酒。

  “少校同志!为了庆贺这次会面,请允许我给每人倒一杯我们战前的酒,这是家存的,真正的‘克姆希林’①。”

  【①一种享有盛誉的阿塞拜疆名酒。──泽者注】

  “盛情难却,”姆伦斯基说:“只是我和你今天不能喝。”

  “为什么这么不平等相待呢?”邦达连科问。

  “我和哈桑·阿利耶维奇今天要向一位首长作汇报。回来后再喝自己的那一份。”

  “那么我们大家就等一等,”娜塔莎说。

  “不,不,你们别向我和政委看齐。你们是自由人。好好吃吧,而我们会补上的,这不成问题。”

  “对!酒打开了,就得把它喝了,不然就要变味了,”邦达连科赞成姆伦斯基的话,举起高脚杯,杯里的酒象宝石似的闪烁着,说道:“为了在首都愉快的相会!”

  邦达连科尝了尝香馥的葡萄酒,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舒克尔一布列①”来了。他竖起右手的大拇指说:“古利娜拉·阿齐佐夫娜,您大概是做糖果点心的,蛋糕真好吃。”

  【①是一种阿塞拜疆甜蛋糕。——译者注】

  “不对,没猜着。战前我在茶叶厂当定量包装工。战争一开始,我和大儿子就被派到兵工厂。现在我装配反坦克手榴弹。我们那儿共有两个男人:车间主任和主任工程师。他们踏破了军事委员部的门槛,请求上前线。剩下的是妇女、姑娘和孩子们。我们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不休节假日。有的小孩连机床操纵杆都够不着,我们在他们的脚下垫上箱子。在班上我看着那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真心疼,夜里连觉都睡不着。至于甜食,你们喜欢吃,我很高兴。这是我们的民族食品。我们那儿从小就学烤甜点心。这种手艺一代传一代。你们大概也不知道,我们那儿宴席上的饭菜通常由男人来做。”

  “不可能!”娜塔莎惊异地说。

  “是的,是的。胜利后请到巴库来,你们就会亲眼看到我会给你们做出多么丰盛的饭菜,”阿利耶夫证实说。

  “这才是男子汉呢!”娜塔莎高兴地大声说道:“而你,邦达连科同志会做什么呢?”

  “我也会做好吃的,比如煮熟带皮的土豆,把茶烧开,”邦达连科说笑道。

  娜塔莎大笑道:“这话不假。有一次他往土豆里撒的盐多得连野猪也不敢碰一下。”

  围坐在桌旁的人们都笑了,邦达连科却装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

  有人轻轻地敲了敲门,接着一个穿着合体的军大衣,身材魁梧的大尉走了进来。

  “韦利霍夫大尉,”他作了自我介绍之后转向姆伦斯基,说:“您是姆伦斯基少校?我受命护送您和阿利耶夫大尉到情报总局。”

  姆伦斯基迅速站起身来,离开桌子:“那好,哈桑·阿利耶维奇,咱们走吧。”

  “一路平安。我们等着你们,”古利娜拉朝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说道。

  下午四点整,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局长斯维里多夫中将接见了姆伦斯基和阿利耶夫。瘦削的,两鬓斑白的将军站起来迎接他们,并向他们介绍了在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侦察局局长、人民委员别尔库托夫和白俄罗斯游击运动领导人波诺马连科。

  “好吧,少校同志,请汇报一下你所属团的情况和你们去敌后行动的打算,如果你们对以上两点进行了研究的话。”

  “按照总参谋部的指示和西线司令部的命令,”姆伦斯基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汇报:“我们组编了一个去敌后执行特殊任务的特务团。该团由三个侦察行动营、一个反坦克连、若干个卫生医务连和后勤供给队组成。按照编制,团的全体人员已经配齐。根据国防人民委员部登陆部队的标准配给武器和装备全团人员。现在全团人员正在进行军事、政治和特种训练。全团战士土气高涨。两个营已准备好去执行你们发出的任何命令。”

  听完姆伦斯基少校的报告,斯维里多夫将军说:“你们已经知道前线的严重局势。法西斯不顾巨大伤亡,疯狂地向莫斯科冲击。阻止、进而打退他们,是我们的共同任务。为此国防委员会要我们大家加强对敌后的袭击。你们团受命去完成这项任务。你是军事指挥员,有游击战争经验。请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吧。”

  “我们团第1营有七百人,由具有敌后战斗经验的红军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组成。第2营由在边境上与法西斯作过战的边防军人组成。在东撤时,他们都陷入敌军的包围,但是经过激战冲出了包围,并带着武器和部队的旗帜来到了‘大地’。他们是富有经验、坚定勇敢的军人。”

  “现在他们都领到了暖和的军装,个个摩拳擦掌,请求派他们上前线,”阿利耶夫补充道。

  “我和政委认为:第1营和第2营随时可奉命奔赴敌后。至于第3营,虽然基本上也是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但还没作好战斗准备,该营需要进一步的特种训练。我想,还要三到四个月。”

  “可是敌人不会给我们那么多时间,”斯维里多夫指出:“当然,全营人员也需要训练好。我们再把可能的期限落实一下。”

  “请允许汇报一下我们第1营和第2营在敌后行动的战斗方案。”

  “请吧,请吧,”波诺马连科说:“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打算。”

  姆伦斯基走到墙上挂着的标有西线和加里宁战线战役形势的大地图跟前,拿起了教鞭。

  “就是这儿,”他指着地图上一个地方,报告说:“在离战线二百到二百五十公里的德军大后方,在白俄罗斯和斯摩棱斯克州交界处的森林里,‘消灭法西斯’游击队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火焰’侦察组在积极活动。”

  “完全正确,”波诺马连科加以肯定地说。

  “‘总部’不久前通知我们:在离‘消灭法西斯’游击队根据地十公里的地方,游击队员为接收我们的伞兵开辟了一块场地,并告知了坐标。

  “我和政委请求你们,同志们,允许我们在最近几天,根据这些坐标向这块场地空投由二十五到三十人组成的伞兵和侦察员先遣组,以便为空投我们特务团第2营尽快地准备好野战机场。博亚尔斯基牺牲后,由赫瓦特大尉指挥该营。”

  “为什么不是第1营呢?”斯维里多夫问。

  “请允许我本人与政委阿利耶夫率领第1营通过前线去敌后。我们滑雪去基地,沿途摧毁敌人的重要设施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是个诱人的方案,但很危险。现在在前线和接近前线的地带,德军密布,到处都驻有许多辅助部队,”斯维里多夫说。

  “这是对的。但是考虑到我军在加里宁战线即将进行反攻,在阴雨天的夜晚,保持戒备,我认为可以在部队交界处穿过去,”姆伦斯基插话说。

  “我们的游击队员一直是通过前线往返的,当然,只是小股队伍,”波诺马连科补充说。

  “少校同志,第3营怎么办?”斯维里多夫问。

  “我已经汇报过:第3营对进入敌后活动尚未训练好。况且现在这个季节,小股队伍在敌后活动更为方便。正象波诺马连科同志所说的,游击队员就是这样在敌后开展活动的,隐蔽和供养他们都较为容易。所以,我和政委认为:第1营和第2营会合后,在我们的新基地上把它们组成一支持务队,并着手去执行任务。到春天时,我们会扩大根据地,建立备用基地。到那时树木变绿了,在森林里不仅可以安全地隐蔽几个团,而且能隐蔽整个整个的师。此时,我们的第3营也将结束军事和特种训练,我们会很高兴地接待他们。我讲完了。”姆伦斯基说。

  斯维里多夫赞许地点了点头,让姆伦斯基坐下,对阿利耶夫说:“政委,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我补充几句,团里的同志政治热情和士气都是高涨。这块场地空投由二十五到三十人组成的伞兵和侦察员先遣组,以便为空投我们特务团第2营尽快地准备好野战机场。博亚尔斯基牺牲后,由赫瓦特大尉指挥该营。”

  “为什么不是第1营呢?”斯维里多夫问。

  “请允许我本人与政委阿利耶夫率领第1营通过前线去敌后。我们滑雪去基地,沿途摧毁敌人的重要设施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是个诱人的方案,但很危险。现在在前线和接近前线的地带,德军密布,到处都驻有许多辅助部队,”斯维里多夫说。

  “这是对的。但是考虑到我军在加里宁战线即将进行反攻,在阴雨天的夜晚,保持戒备,我认为可以在部队交界处穿过去,”姆伦斯基插话说。

  “我们的游击队员一直是通过前线往返的,当然,只是小股队伍,”波带马连科补充说。

  “少校同志,第3营怎么办?”斯维里多夫问。

  “我已经汇报过:第3营对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