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中华 >

第353章

盛世中华-第353章

小说: 盛世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姆一片领兵抵抗,另一边派使火速向**求援。

进藏的中华军是整编第三十师的91团。中华军大整编之后,改整的不仅仅是师级编制,团一级的编制也同样做了严格规范。

禁卫师除外,三十个整编步兵师下辖九十三个整编步兵团,而各师的炮团和所有附属部队,则前冠本师编号为名。【一二三师四步兵团编制】

冉天元团是整编第三十师的拳头部队,派他部进驻**,可不仅仅是看在他是三十师师长冉文寿侄子的份上。

事实上四川白莲教大起义,与清军几年的仗打下来,在通江兰号里,冉天元的威望比之自己叔叔冉文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因为血亲辈分搁在那里的,所以冉天元始终低上一头。

中华军编制中有参谋长这一职务,论权力绝对是师里的三号人物,以冉天元的威望,当初整编时他若是肯坐这位置,那说不定副师长龚文玉都压不下他。

只是冉天元生性就不是做参谋的料,他是宁愿干一团长下去带兵,也不愿意增天呆在四部。

**归附,内阁议定驻军,因为整编第三十师驻扎在西康距离**最近,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冉文寿和龚文玉,要他们两个自由选定辖下的一个整编团入藏。

空闲了两年多时间的冉天元这才得以脱得牢笼,率部进入藏驻扎。虽然猛一上**高原,人确实是挺不适应的。但是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都过去了,91团上下官兵早就适应了。

六千人的部队当然不可能控制住整个**,91团主力驻扎在拉萨,余部分部区域基本上集中在了前藏。后藏日喀则地区,他是一个兵都没有放在那里。

廓尔喀的使臣赶到拉萨以后,冉天元当即就下令召集91团所部,并且传令给附近的各部藏兵,要求马基康【藏兵司令部】集中起两千藏兵配合91团作战。

而当中藏联军赶到日喀则的时候,帝国驻藏大臣王鼎派去质问英军的使者也带回了不好的消息。

乔治。希拉里奥。巴洛承认廓尔喀是前清的属国,却拒不承认廓尔喀是中华帝国的属国,因为至今为止,北京和加德满都派遣出的正使都还没有赶到地方。国书没有相互递交,廓尔喀也仅只是口头上的中华帝国藩属。

“胡搅蛮缠,一派胡言”王鼎气的怒骂不止。遂即不再去理英国人的反应,命令冉天元部八千联军火速进兵廓尔喀增援。

乔治。希拉里奥。巴洛说的是有道理,但是王鼎更能从中看出他的狼子野心。所谓的‘不承认’,只不过是为有一个能维持住双方颜面,不致使两边因此彻底撕破脸皮的遮掩借口罢了。

英国人一次性往前线增进了五千英印军队,王鼎的责问在乔治眼中就是明显之极的干涉,为了能够早一步攻下加德满都,造成既定事实,他大幅度往前线增援部队。

而事实上英国人在廓尔喀的战事,进展却并不是太过顺利。大吉岭一带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多年来一直都是廓尔喀和锡金在轮流掌管。

只是十七年前的廓锡战争中,廓尔喀大获全胜,由此大吉岭才彻底被掌控在了廓尔喀手中。

战略要地在握,廓尔喀当然不会放着大吉岭生孩子,十多年来陆续修筑了一大批防御工事,在此次的对英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严重迟缓了英军在东线的进展。

至少如今的东线战事,英军只推进到了阿润河一线,其已被攻克的大吉岭就为廓尔喀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抱歉阁下,我未能说服楚格普德王。哲孟雄人拒绝了我们的提议。”托马斯。曼宁斯面带失落的向乔治。希拉里奥。巴洛回报道。

“什么?托马斯,你在开玩笑吗?这怎么可能?我们可是许诺他拿回以前的失地的。难道楚格普德不想要回提斯塔河谷西面的大片领土了吗?”乔治。希拉里奥。巴洛吃惊的叫出了声来。

此次连不丹的的一些封建主都受诱惑的参与了英印军队对廓尔喀的进攻,哲孟雄人竟然真的‘置之不理’?这太奇怪了。

哲孟雄,也就是后世那个被印度一口吞并的喜马拉雅小国锡金。

如果说是之前时候,自己只想着让哲孟雄人白出力气,楚格普德不答应还有一定的说法。可现在自己明明许诺了,答应哲孟雄收回提斯塔河谷以西的大片故土,楚格普德竟然还不答应出兵?

乾隆五十三年,强大起来的廓尔喀人开始向东进攻哲孟雄。战争爆发,哲孟雄人毫无抵挡之力,廓尔喀军队攻占了其首都拉达孜并占领哲孟雄全境,国王楚格普德之父举家越境逃亡到**,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喇嘛后将此地赐给他使用,也就是后来的亚东。

随后廓尔喀人入侵**,乾隆帝发兵讨伐。清军击退廓尔喀人后哲孟雄本应收复其全部失陷领土,但这时尼锡战争中的“志愿军”——支援哲孟雄抗击廓尔喀入侵的不丹军队突然叛乱,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哲孟雄人腹背受敌,结果是提斯塔河谷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廓尔喀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哲孟雄现今所保有的提斯塔河上游领土,也就只比后世的锡金大不了多少的疆域。【不丹人显然是拿哲孟雄当自己与廓尔喀的缓冲地带,悲催的哲孟雄,悲催的锡金。】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哲孟雄人不恨廓尔喀吗?十多年前,他们的首都都被廓尔喀人给攻破过?”

“阁下,我认为这应该跟中华帝国有关。”

“不可能廓尔喀人还没有跟中国人正式签订协约,他们还不是中国的附庸国。而且不丹人不也出兵跟随我们了吗?他们都不怕中国人,哲孟雄人有什么理由害怕中国人的??”

托马斯。曼宁摇了摇头,“阁下你并不清楚不丹与哲孟雄的区别,他们与中国都是有很深的关系的,甚至严格的来说他们都能算得上是中国人的属国。”

别看乔治。希拉里奥。巴洛在加尔各答给韦尔斯利做了四年时间的副手,还深得韦尔斯利的信任。但是乔治。希拉里奥。巴洛之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中南印度,而不是大北方的山区。

听托马斯。曼宁这么一说,乔治的脸色惊愕之色掩都掩不住,随即整张脸就严峻了起来。

“阁下,不丹与哲孟雄都是来源于**,两国的贵族都是**人的后裔。只是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就像我们欧洲的新教和天主教以及东正教一样,哲孟雄自从建立国家之后就一直是**的附庸,自然它也是中国人的附庸。廓尔喀人虽然同哲孟雄有很深的仇恨,但是只要**的异教徒首领从中说和,哲孟雄是不会跟我们一条心的。

而不丹则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信奉的宗教是**异教徒内部斗争的失败者【白教】。所以自从建立国家之初,不丹与**就始终是敌对关系,双方甚至还爆发过一场持续了长达六十二年的战争。”

托马斯。曼宁是喜马拉雅山一带的万事通,他的落脚点就是不丹,西历1772年,不丹被英国人击败,虽然没有割让领土,但是英国人在不丹国内是有着比较高地位的,也有着比较高的自由度。

曼宁只是东印度公司殖民地攻略的一个小棋子,但是很显然,他是一个认真且负责的优秀员工。

“不丹是因为自己国内爆发了内战,才不得已承认了**对其的宗主权的,然后在中国人的调解下,接受了北京的册封。这样的宗主附庸关系有多么的脆弱,阁下可想而知。而且不丹国内情况极其复杂。”

“不丹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就像土耳其人一样。他们中央有德布法王作为精神领袖,在地方则是各个封建领主自治。领主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拥有着一切大权,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国王,自己内部很容易就发生争斗和矛盾。此次跟随我们进攻廓尔喀的封建主只是不丹国内的一部分。我之前向您禀报过,不丹国内有还有一部分人并不赞同参战。”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五十九章 廓尔喀战争(一)

四百五十九章廓尔喀战争(一)

曼宁说了这么多话,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意思:哲孟雄不会跟大英帝国一条心,不丹封建主也不绝对可靠,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脉有着强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

作为一名东印度公司的中层职员,曼宁虽然是不丹事物的负责人,但是他的意见和影响力还远不足以递达或是渗透到公司的高层,也不可能直接影响到之前的印度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和眼下的乔治。希拉里奥。巴洛。

乔治。希拉里奥。巴洛对于曼宁的解说不置一词,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可能这时候再收手。相反曼宁的解释还更加坚定了他打赢廓尔喀这一仗的意念。不然的话,等到中国整合了他在喜马拉雅山一带的所有势力之后,大英帝国在印度大陆上就将面临一个新的比法兰西更加强大的对手的挑战。

这是乔治。希拉里奥。巴洛决不允许的。

韦尔斯利总督才斩断了法国人伸在印度的手脚,作为理查德。韦尔斯利的忠实信徒,乔治。希拉里奥。巴洛决不允许印度大陆上刚刚辉煌灿烂起来的大英帝国荣光在自己手中褪去。

“调兵,增援,继续、坚决的向加德满都进攻——”这就是乔治。希拉里奥。巴洛的决定。

————————————

特莱平原。正午的阳光炽热无比,气温已经升至最高点。

91团先头部队的每一个战士都是气喘嘘嘘,汗流浃背。即使他们已经在尽可能的轻装前进,可速度还是快不起来。

廓尔喀的南部平原,夏季四十余度的高温热得都能让91团的战士感到窒息。他们无论是在青藏高原上还是在四川老家,都没有经历过如此的高温气候,还偏偏要在曝日炎炎下急行军前进。

从拉萨一路行军赶至廓尔喀,91团将士沿途千余里,大部分还都是山区,道路曲折崎岖,难行至极。

远离后方根基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后勤弹药,一部分兵工人员虽然随军前行,但91团下属辎重大队的全部车辆仍都用在了装载弹药上。

是以沿途千余里下来,全靠将士们的一双脚板在行动。每天爬山爬山,从早走到晚,临到住宿的时候,到附近高峰上往后一看,都还能瞧到昨天的宿营地。望山跑死马,西川的山地跟喜马拉雅山一比,太小巫见大巫了。

廓尔喀的气候极其多变,由于境内地形复杂,8000米以上的极高峰与100米左右的平原镶嵌在狭长的国土上。往往北部山区,寒风凛冽,还在一派银装素裹的之中,首都加德满都城和博卡拉谷地附近就已经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而更南边的特莱平原,则是酷热异常,让人恨不得整天抱着冰冰不撒手。

91团从北走到南,是真的领略了廓尔喀的风光。长途跋涉下,体力消耗极大,眼下却依旧还需坚持。

“快快都跟上都跟上”桂涵站在道路旁边的一个树墩上,冲着手下全都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大声吆喝着。淋淋汗水从他的额头脖颈留下,桂涵不停的用手抹着脸上和脖子间的汗。

这里是特莱平原的中部,距离南路英军兵锋所处的乌代布尔堡只有三十来里路。桂涵打算今天晚上就一直行到乌代布尔堡。

虽然桂涵指挥的只有一个先头营,全府轻装前进之下,整个营连一门臼炮都没有带,重火力只有配给的十二门单兵火箭筒。但只要能进入到前线,凭借这一个营的实力,桂涵相信,必定会有大作用的。

在南线边境,没有了大吉岭的险要地势阻击,英军在这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