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骡行天下 >

第12章

骡行天下-第12章

小说: 骡行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胜任。

明翠商社在原来集市处买下了一块地,建设了山谷第一家全股份非流通企业-明翠商社,虞曲老族长担任社长。各家也派出了小孩来学习经商。货么主要都是通过船厂来的,而山货又通过这里向山外商贾卖出。船厂是杨晨毓和马艳丽占大头股份,其它只给技术木工和管理层。不是家家有份的,刀家也没有份。当然刀家也没有觉得免费帮着砍木头吃亏,杨晨毓用小奴隶支付了劳工费。商社的对外交易也是大宗的,所以船厂那边来拿货时,商社也出动和老板讨价还价。毕竟空船下去没有意思的,再怎么也要捎带些山货。中原南迁移民越来越多,外面的需求也多起来。尤其是面粉和豆粉制作的面包和面条的流行,使得这里的面粉和豆粉也开始出口。尽管粮食加工利润低,但数量大啊。山外平原的水势不足以普及开工建设水力磨坊,风力么,杨晨毓还想等以后到山外再说。山外的粮食也有用船运到山里来加工后运出的。甚至还有明翠商社烘烤的面包给人卖到山外的,因为加了豆粉,蛋白质含量更高,吃口也好,当然生意也就好了。为了提供足够的水力,在大河干流上开始建设石头矮坝了。但是目前只是偷偷搞一点,美名曰:方便山民来往过河。河水也没有受干涸季节太多影响。

一个夏季终于过去,小孩子都可以不那么软绵绵的,“小家伙,给你起什么名字好呢?”杨晨毓在家抱着宝贝儿子和女儿,俩小孩的口水湿了杨晨毓胸前一大块。穿着开裆裤的小囡小宝一刻也不安生,屎尿说来就来,来了还哇哇大哭以抗议老爸没有及时处理干净。老妹很久没有出现,有问题了。“那个,小妹去哪里忙啦。”杨晨毓问着俩手忙脚乱的老婆,小老婆们在们外骑着骡子转圈玩。小萝莉杨菊在帮忙拿尿布和衣服。换好后,老妹还是没有出现,有趣极了。“哥哥,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人?”老妹拉着一个穿着破烂汉服的男子,一进门还闻到一股头油哈喇味。杨晨毓有点不爽,他及其讨厌不搞卫生的人。连骡子带牛狗什么的都要每天洗澡,当然除了杨晨毓的宝贝宠物龙猫咪咪,可咪咪还是喜欢每天用干沙洗一边,龙猫不能水洗,否则杨晨毓老早就把咪咪扔河里游泳去。咪咪站在杨晨毓肩上捧着一个坚果在啃,看到来了外人,吓得扔掉坚果,双爪紧紧抓住杨晨毓的耳朵和脖领。“这位就是我哥杨疏虞,虞族族长,这里最大的头领。”听着象介绍土匪,杨晨毓也没太和妹妹计较。“鄙陋之人,不敢托大。”杨晨毓还是要说说大话的。“这位是吴王后裔刘全。”靠,来个难民还来头这么大,老妹也太幼稚了。现在刘姓遍天下,龙子龙孙的不知凡几。况且还好个绝后的吴王,骗子乎。“听说吴王当年事发,没有子嗣逃过刀兵。”杨晨毓想当着老妹来打击骗子集团祖宗。“小人是吴王庶出的一支的,由于先祖母亲是婢女,后被吴王妃差点害死。吴王得知后给先祖母亲一点钱,避难于齐王那里,后来也就一直在青州北海居住的,才避过大难。现在北海已经民生凋敝,不能活人,我父怕有战乱,把田地家财卖出,换了牛马粮食到吴越来。不想遇到变故,家里几十口大部不服瘴气,先后病故。只留下小弟一男儿和我俩个小妹。伯叔之辈都避祸去辽东了。”感慨万千啊。这么长的迁居路,也难怪噢。看来小妹有好夫婿了,虽然穷点,但好在家世还不错么。“牒谱可在?”杨晨毓也不是傻子,先问问了。刘全给出了牒谱,还是玉牒和金牒。刘全似乎也对小妹有意思,就顺了杨晨毓的心。“好吧,明天开始跟着我去船厂干活。还有洗洗澡吧。“杨晨毓一点也不给面子。“还有你的俩妹妹呢?”见过俩十六七的小丫头后,杨晨毓有点想再次开荤的愿望,还是算了吧,给虞穆留着比较好。“艳丽你带那小美人去洗漱更衣,再来见我。”杨晨毓让老妹带着俩丫头洗澡去。杨晨毓亲自带着刘全一起去河里洗澡,毕竟要问问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撒。

章十四 吴王来归

杨晨毓裸体在河里,一手还用麻布裹着,持着丝瓜络,帮刘全擦背,一边还套问这刘全知道的外面局势以及各类消息。“那么算下来今年是熹平二年咯,你们一家走了三个月啊,厉害。”刘全泡在河水里在用草木灰和皂荚粉洗头,“那么你大哥、二哥都已身死了,就你躲过一劫。”杨晨毓还在挖着这个小妾养的孩子的痛苦源泉。“你母亲不是没有死么,怎么你没说啊。”杨晨毓感到有点怪,大概他母亲是奴婢,所以不敢说吧。刘全还没有及冠,不过也快了,好在谷地人不讲究这些。刘全觉得杨大哥蛮好,就是老是说话没有避讳的这点让人听了刺耳。“要是你能恢复祖先吴王头衔愿不愿出卖自己呢?”杨晨毓没打算放过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把包皮翻开,也洗洗。”为了老妹的健康不是,我这个大哥也作得太到位了。刘全满脸通红,不过在杨晨毓催促下不得不洗起鸟来。“你家小妹可曾许配人家?”杨晨毓在打人家小美女的主意了。“没有,难道大哥看上我家小妹不是?”刘全想俩妹妹也得换点值钱的。“嗯,我小舅子没老婆,偶要帮他给办了。”

在杨晨毓的说服下,刘全下嫁自己老妹,当然也得到一半家财的陪嫁,但是股份只认马艳丽,不认其它人,今后给谁,要由马艳丽作主。杨晨毓也乘这个当口把肖家姐妹给收了,肖芙和肖琳都作了老婆,肖胥得到刘芸,虞穆得到刘陵。各家婚姻关系更加混乱而紧密,刘全也如愿成为谷地第三十家贵族。由于老妹不是处女,顺便挑了些小妖精给刘全,反正是奴隶身份,也反不了身的。“大哥,大恩不言谢,以后我要是为吴王,必将让你在浙江以南到闽江间一个人说了算。”空口说大话,不急,也好。毕竟有承诺不是,一个小妾的儿子,不必太当真。不过要是有个名头也好办事。至少山外那些所谓大家可以好好搜刮下油水。其实算下来,老妹比他大十岁了,不过这几年越发向少女发展,竟然看上去差不多大,好在杨晨毓也一样有这个趋势,看着真的和杨菊象兄妹了。这个吴王的头衔可怎么给搞来呢?这是个大问题。

新婚的马艳丽看上去更加娇艳,刘全完全有吃软饭的资本,长得那个高大、健壮、威猛、水灵——等等,难不成有这样的怪物,确实是水灵。在谷地修养一段时间后,刘全的外贸就是一个最佳种畜了,太召女人们喜欢了。不管了,老妹的幸福可全寄托在这个种畜身上了。“妹妹啊,我们要是帮你丈夫得到吴王头衔,会不会把南方的田地、人口搜刮光呢?”杨晨毓先吊起小财迷的胃口。刘全以为是说着玩的,也没在意,想不到新婚蜜月的给找来谈未来。不过涉及切身利益,也好啊,谈谈无妨。在主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后,杨晨毓为妹妹谋求田产来了。现在谷地一共是300,000亩土地,个分成若干块。看来杨晨毓要说服虞老头分给妹夫一家土地。

在取得各方谅解后,刘全夫妇共分得1万亩田地,当然是谷地规则啦。奴隶是杨晨毓送的,牲畜也是杨晨毓送的,当然粮食也一样能送啦。害得几个妻子嘴巴翘老高。连新进门的肖家姐妹也不高兴起来。杨晨毓不得不出面“你们啊,谁会打理家里农庄啊。”看来没有一个敢出头,正好敲敲警钟,“要说这个农庄管理,你们还是不如我妹妹的,等你们以后都有这个本事了,你们的孩子不管男女,都有现在这么大一份,到时候不要说自己管不过来。”自家1万良田,还有外面的草场基本都归自己,粮食和豆子牧草一样种着,说是为了饲喂繁殖大家的牲畜的,不过粮食多少也可以揩油的。

秋收的时刻,连船厂也不得不停下,虞桑和封茉也背着孩子带着万妹万倪烧饭做羹。杨菊、肖琳肖芙都在杨晨毓带领下收割着自家的鹰嘴豆和玉米。奴隶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各家大牲畜也都放到公共草场吃草去,只有龙猫和狗还不争气的要人喂。猪猪们很聪敏,专挑豆子吃,骡子后知后觉,也学坏了,看来公共草场的粮食是指望不上了。忙了十来天后,粮食算出来了,一共有豆子8000新亩、每新亩亩产新石6石也就是180公斤-600新斤,共48000石豆子,玉米2000亩,亩产10石,一共20000石。够吃是够吃,不过没地方全放下啊。这个也就是夏粮啊,还要种过冬粮食,何况仓库成粮还没有完全吃光啊。接下来就是各家奴隶们晒粮啦,成粮也给商社搜刮一空,送到船厂仓库里。算下自家骡子也有300头了,狗100多只,还是送下来的结果。马鹿什么的,都有几百只。干草秸秆给堆成一排排草垛,各家都一样。牲畜不怕没吃的,就怕牲畜少。奴隶么,杨晨毓家又分过一次,每家也都有100人了,杨晨毓由于要负责牲畜培育和树林养护,和马艳丽家一样多了200人,还有虞家也多200人。各家很是满意现状啊。粮满仓、畜满圈的。抓紧时间给收割后的田地施肥,连小奴隶也给分到各家,帮忙把沤了一个夏天的农肥施到地里,杨晨毓看了下分配表,还是决定在种玉米的田地种过冬豆子,在豆子田里种一半小麦、一半油菜。每家分得一个石头粮仓,每个粮仓可以储粮1500新吨,不过还有很大缺口需要自家的京屋储存。粮食多了也头疼啊,看来粮仓建设还要加快。等淡季后就要搞人来弄粮仓了。“族长,彝家大头领在船厂光候大驾。”

该来的总算来了,依赖种水稻的越、彝、苗等等各家都想办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彝家当然想到杨晨毓这个老好人了。“贤弟啊,让为兄可是好等啊。” “罪过罪过啊。”杨晨毓也装大尾巴狼了。 在了解凄惨的情况后杨晨毓开始觉得敲竹杠机会来了“这样吧,今年旱灾,我们也没有多余粮食,只有去年一点保命的成粮。要不这样吧,兄弟我把自家的粮食匀点给你。”杨晨毓说谎不带隔愣,自从修好梯级水坝和开挖小河蓄水来,谷地根本就不缺水,何况种得都是耐旱作物,江南的旱情和北方旱情差好多,只是水稻、旱稻不行,绝收了。对玉米和鹰嘴豆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何况还有稳定的水源来灌溉。要说也是个小丰收。等田地熟化后亩产10石夏粮不成问题。“彝族老大给绕进去了,不过既然人家答应帮忙,也就不能让人家空手吧。在一番客气后,杨晨毓拿下从这个河流船厂直到山上溪水口所有的山林田地。本来就30来户彝家而已,彝家老大觉得还赚,毕竟族人西迁后实力大损,抢恐怕不行。就让出一小块地盘而已。彝家生产原始,也就刀耕火种的,水稻需要精耕细作,怎么会有余粮呢?绝收后,种子还是要留的。只能吃野菜和打猎为生。可水草不行,动物也大大减少了。杨晨毓鼓动彝家大佬“我们收奴隶,尤其是小孩,一个小孩换50斤粮食,一个成人换100斤粮食,女的减半,女孩25斤,女人50斤,老人再减半。”在援助完去年成粮后,又出了馊主意。越、苗、畲各个村子人都不多,要是搞下几个来,你们也就发了。

随后谷地的船只进出络绎不绝,彝家老大在血盟后,带着成粮回山了。当然杨晨毓也不是傻子,只给了3000石成粮。各家在山外新地画线开始种粮开地。还是缺人啊。想什么来什么,彝家老大太贪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