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皇帝内径 >

第23章

皇帝内径-第23章

小说: 皇帝内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 
     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 
三十日死。 
     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  02…

     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也,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 
死。 
     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不急治之,百日死。 
     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 
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 
不则死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 
     岐伯曰: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 
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 
髓不为燋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黄帝曰:何谓疽? 
     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骨肉,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 
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 
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大意】 

     本篇论述痈疽的病因,病名及内外治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