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弊主 >

第484章

大清弊主-第484章

小说: 大清弊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士子,另外还有不断病退,致仕,罢免,丁忧的官员。

朕如今正大力扩大各地官学的规模,这个数字亦将逐步增大,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士绅规模,三十年后,六十年后,朝廷面对的将是什么情形?你们考虑过没有?

官绅户族如今是什么情形?你们想必比朕更清楚,官绅户族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也就罢了,但是他们尚不知足,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出入官衙,包揽讼词,欺压小民,横行乡里,无视国法,抗交钱粮丁赋,甚或将别人的土地挂在自己名下,免除杂役从中渔利。种种卑污之事,难以悉数。

犹为恶劣者,他们逃避朝廷赋税,将应缴纳之赋税丁银转嫁到小民百姓身上,朕为什么要废除耗羡?就因为大多数官绅将耗羡银转嫁到贫民身上,让贫民替他们承担这些额外的负担!”

说到这里,贞武站起身来,眼神凌厉的扫了阶下众人一眼,语气也变的高亢起来,“一县之内,同样的田地,官绅与百姓的负担却是天差地别,以致富者恒富,贫者恒贫,长此以往,会造成什么后果?你们想过没有?这会造成平民百姓与官绅与朝廷的对立!这会不断积累贫民百姓对朝廷对官绅的不满和敌意,时日一久,就会激发民变!激起暴乱!

一旦激发民变,发生暴乱,最先遭殃的便是当地的官绅富户!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朝亦不鲜见,难不成,真要等到暴民四起,再来亡羊补牢?”

说到后面,贞武已是声色俱厉,声调亦是越来越高,最后几句几乎已经是在咆哮,就连站在广场后排的官员亦能听的清清楚楚。

所有的官员皆是听的面色苍白,贞武所说的这些个情形,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谁也没去深想,如今天下太平,国力鼎盛,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去瞎操心?

张鹏翮听的却是暗自叫好,贞武这番话实事求是,数据详实,完全是站在官绅的立场阐述推行新政的必要,待的贞武话音一落,便率先跪了下来,叩首道:“皇上圣虑深远,高瞻远瞩,洞彻秋毫,实是大清之福。”

一众官员见张鹏翮率先表态称颂,心里皆颇不是滋味,反对那是最不明智的,没有满大臣的支持,没有上书房大臣的支持,他们出言反对,纯粹是自触霉头,可就如此低头放弃,却又颇有不甘,数百年来读书人的特权说没就没了,确实让他们大为不甘。

就在一众官员犹豫之时,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出列道:“启奏皇上,对于新政,微臣有不敢苟同之处。”

一见‘官屠’赵申乔公然出言反对,一众大臣立刻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起来,立刻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等着他的下文。

贞武是早料到会有人反对的,却未料到会是赵申乔,他心里不由微觉诧异,赵申乔反对新政?广东试行摊丁入亩,江南推行摊丁入亩,都有他的份,而且他儿子赵凤诏的贪贿案如今正在彻查,他竟然敢这时候强出头?

贞武瞥了他一眼,颇有些琢磨不透这个性情古怪倔强,却又清廉自律的老臣,微微沉吟,他才淡淡的道:“你有何不满之处?说。”

“回皇上。”赵申乔朗声道:“地方士绅出入官衙,包揽讼词,欺压小民,横行乡里,无视国法,岂能再给予监督地方官员之权?如此,岂非更加助长士绅气焰?对于此点,微臣不敢苟同。”

贞武听得不由暗骂,赵申乔竟然将他骂官绅的话原封不动的送了回来以反驳士绅监督地方官员,这如何驳斥?

正在沉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田从典亦跟着出列道:“启奏皇上,对于新政,微臣亦有不敢苟同之处。”

又是都察院的?贞武瞥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的道:“说。”

田从典从容奏道:“回皇上,微臣久在地方,征收耗羡虽然弊端甚多,却也非一无是处,贸然废除,微臣实不敢苟同,地方官员俸禄低微,上不足以存体面,下不足以供养家眷,有时还因军需而停俸,废除耗羡,官员必然另寻他途盘剥百姓,于百姓实无益处。

另则,地方公费留存,虽然是银七钱三,实则留存根本不足三成,旦有不敷使用,亦是以耗羡补足,微臣恳祈皇上三思。”

见田从典竟然直指废除耗羡不妥,一众官员登时心花怒放,废除耗羡才是他们最为深恶痛绝的,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一年交不了多少银子,耗羡才是他们利益攸关之所在!官员俸禄低微他们是不敢多言,但地方公费不足却无异于给他们指明了反对废除耗羡的方向。

立时便有官员出列紧跟着道:“微臣附议,各地地方公费留存少则不足两成,多则亦不足三成,仅能维持最低开销,以致地方官员时常捉襟见肘,全靠耗羡予以补贴,微臣恳祈皇上体谅地方难处。”

这一开了头,一众有在地方任职经历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进行声援,大造声势,一众官员虽不敢喜形于色,却皆是暗暗欣喜,地方公费用度,完全可说是个无底洞,可大可小,用来抵制废除耗羡,可说是绝佳的借口。

看着一众官员前赴后继,一副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的慷慨陈词,贞武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地方公费留存这方面他还真是没考虑到,这一块的开支情形,他并不熟悉,再加上他如今手头也是颇为拮据,可不敢大包大揽。

第710章 揉搓

眼见一众官员抓住地方公费留存大做文章,张鹏翮不由稍稍有些不安,贞武对于新政的重视以及对推行新政的决心他是深知的,初初提出新政之时,上书房便意见不一,争论不休,贞武虽是不置可否,却转身就在山西全省试行,更是派遣了两个上书房大臣,外加一个他甚为重视的亲信——方苞坐镇山西,足见此事绝无回旋余地,汉员们大力反对,实属不智。

他不仅久历地方,而且又主管户部多年,对地方情弊,对地方公费留存比例变迁皆是了如指掌,深知这地方公费留存问题是一笔遗留下来的烂账糊涂账,一时之间根本就纠缠不清,不过,贞武不点名,他恪于身份,也不便多言。

贞武虽然不清楚地方公费留存的具体情况,但却是深知地方公费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地方衙门的运作,也关系到地方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的好坏,对地方经济影响甚大,这笔开支是必须要保证的。

略微思忖,他便想到了工商杂税革新,可以暂时用提高的杂税收入弥补地方公费不足,说实在的,大清对杂税征收甚不重视,税率太低,当税、牙税、酒税、屠宰税、营业税低的超乎想象,跟没征一样,就以利润高,数量多的当铺而言,每年纳税居然是二两五钱银子至五两银子,一旦全面推行工商杂税革新,所得必然能够弥补地方公费不足,也算是对废除耗羡的一种补偿。

见贞武沉吟不语,一众官员皆是暗自窃喜,礼部侍郎张志栋大着胆子出列道:“启奏皇上,如今天下太平,文风鼎盛,士子日增,然科举仕途却日趋艰难,若再废除士子免除差徭杂办之优遇,必然极大打击向学之风。

历来盛世,皆是文治武功并重,若因新政而遏制文治教化兴盛,微臣窃以为实属得不偿失,国家养士不易,微臣恳祈皇上慎决。”

一见有人开始攻击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这一条,立即就有官员出列附和道:“微臣附议,大清士绅数以十万计,不法士绅毕竟是少数,岂能一概而论,微臣恳祈皇上下旨,督责各地学政官员严惩扰乱地方之官绅户族,以正视听。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有悖于国家养士初衷,况且所缴银两亦极为有限,实不必因小失大,微臣恳祈皇上慎虑。”

见一众汉员竟然逐条的驳斥新政,贞武心知不能在沉默,今日这些汉员放的比较开,想来是受到京报宁报的辩论的一些影响,也可能是本身对新政的强烈不满,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风气还是应该肯定的,眼见还有官员准备出列开口,他不由轻咳了一声。

听的这声轻咳,准备出列附议的官员忙识趣的收住了脚步,所有官员都屏息静候着,贞武缓缓扫了一众大臣一眼,才平缓的说道:“诸位臣工能踊跃谏言,并且敢于直言,朕心甚慰。”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侃侃道:“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大清沿袭明制,自当去芜存菁,革除其弊端,岂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如今虽然经济繁荣,商贸繁盛,丁口日繁,国力鼎盛,一片盛世景象,但亦须居安思危,必须看到这繁荣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危机。

朕常说凡事有利必有弊,商贸繁盛可谓是利国利民,但亦有其弊端,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粮食的危机,最明显莫过于江南,原本膏腴之地,鱼米之乡的江南是主要的产粮区,如今已成了粮食短缺之地,每年皆须自江西湖广等地购进数百万石粮食,另则,丁口日繁的弊端则是土地的压力,大清本土如今已几无可垦之荒地。

现今大清虽然繁盛,但土地兼并之风已经越演越烈,朝廷岁入亦有入不敷出之虑,官绅与贫民百姓对立亦是日趋严重,这些皆是导致明亡之因素,前车之鉴不远,大清岂能重蹈覆辙?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四大恒’低息放贷,皆是旨在遏制土地兼并,减轻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朕清楚,新政侵害官员士绅的利益,朕更清楚,大力推行新政会招来非议无数,会有损朕的清名声誉,但朕不惧,既为一国之君,朕就不能只计较自己的清誉,事事当以国事为重!

朕不仅不计较清誉,也不计较钱财,‘四大恒’仅是低息放贷,赈灾无息放贷这两项,朕就投了二千万两银子,而且还会不断的追加,澳洲移民,朕前后总计要投五千万。

朕如此做,图的什么?图的是大清天下长治久安,图的是大清子民安居乐业,图的是大清能够平稳发展,持续繁荣!

为君分忧,为国尽忠,乃是臣子本分,朕日夜孜孜,轸念民瘼,体察民间疾苦,尔等就能无动于衷?”

听的贞武最后一句,一众汉员哪里还敢挺着腰子站着,呼啦啦立时就跪了一片,一个个皆是满脸苦涩,腹诽不已,贞武这是明摆着以势压人,根本就不给你辩论的机会,亏的他还假惺惺的赞扬了两句时髦踊跃谏言,敢于直言的鬼话。

再说了,你身为天子,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你要钱做什么?咱们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出仕为官,不图银子养家糊口,致仕养老,咱们还图什么?立言?立德?还是青史留名?自古以来能有几个立言立德,青史留名的?

张鹏翮跪下来便道:“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皇上为大清安危计,不计谤誉,微臣等岂敢珍惜羽毛?贪念身外之物,推行新政,微臣等定会大力支持。”

贞武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道:“既是支持,就的付诸行动,朕令尔等为京报撰文阐述新政之必要性,却多是敷衍塞责之语,朕已令胤禑明日将尔等文章一应送进宫来,朕逐一细细拜读。”

拜读?贞武竟然是用的拜读二字?可见他心里是如何发狠!一众官员顿时就惊出一身冷汗,一个个立刻就想到要马上去京报馆将自己的文章偷梁换柱,心思灵动的则是暗暗叫苦不迭,贞武这手忒黑了,这是逼迫他们署真名在京报上发表支持新政的文章,这跟江湖盗贼交投名状是一个道理!

敲了众人一记闷棍,转过身来,自然是要给点好处,贞武扫了一眼脸色有些苍白的官员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