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弊主 >

第451章

大清弊主-第451章

小说: 大清弊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则不然,乡绅势力经过立国之初的大力打压削弱,如今方兴未艾,势力并不算庞大,较之前明,可谓是云泥之别,再则,主张革新的不是臣子,而是皇上,是御极之初,风华正茂的大清之主,不虑担忧革新半途夭折。

再则,以皇上一贯的行事风格,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推行在五至十年之内必将全国推行,绝不会出现前明延续上百年的情形。有鉴于此两点,此番革新绝不会重蹈前明覆辙。”

见王掞提到贞武的行事风格,张鹏翮接着又道:“皇上行事,素来雷厉风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乃是一脉相承,皇上绝不会分为几步走,再则,窃以为此番革新,另外还有层深意,那就是打压乡绅!

乡绅势力的扩张速度远甚于朝廷的预期,绅权的快速扩张不仅严重的压制族权,亦严重威胁官权,这不利于朝廷对县乡的控制,既是要打压乡绅,削弱乡绅的势力,剥夺乡绅的特权则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仅仅是摊丁入亩,效果并不明显,士绅一体纳粮当差才能触及其根本特权,唯有双管齐下,方能收到打压削弱乡绅之效。”

“这可不好说。”嵩祝闷闷的说道:“乡绅势大,于国无益,然乡绅势微,同样于国无益,唯有平衡地方的官权、绅权、族权,朝廷方能掌控自如,再则,朝廷之所以赋予乡绅种种特权,不仅是为了笼络乡绅,也是为了笼络天下的士子。

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将置天下士子于何地?十年寒窗苦读,入仕的希望渺茫,若是连免除差役杂办的特权亦被剥夺一尽,天下谁人还愿意寒窗苦读?假以时日,岂非礼崩乐坏?”

“此言有理。”萧永藻一口就接了过去,“乡绅不可一日或缺,传播道德文化,倡导礼仪、兴办学务、筹办地方公务,教化于民,上传下达等等,皆离不开乡绅,若是将乡绅打压过甚,不仅礼崩乐坏,更可能使地方糜烂。”

张鹏翮瞥了他一眼,才沉声道:“此乃危言耸听,乡绅之特权何止于此?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不过是剥夺了乡绅豁免杂项差徭之权,对乡绅而言,身份等级,司法特权才至关重要……”

说到这里,他一抬眼见贞武走了进来,忙起身见礼,贞武扫了五人一眼,摆了摆手,道:“免礼,赐座。”说着径直落座,进来之前,他阻止太监通报,已经在外听到嵩祝、萧永藻两人反对的话,待五人都坐定之后,他才含笑问道:“怎么着,还僵持不下?”

“皇上圣鉴。”张鹏翮躬身道:“事关重大,个中利弊非一时能权衡清楚。”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礼不辩不明,如此大事,自然要辩论清楚,先将你们各自的看法详细说说,不要有所顾忌,朕有言在先,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之事,不从正反两面入手,如何能够权衡利弊?都大胆的说,无庸讳言。”

见贞武这话说的诚恳,五人都放下心来,一一将各自的看法说了一遍,嵩祝也是毫不讳言的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

详细的听完五人的意见,贞武不由暗笑,与他心中预想的完全调了个个,张鹏翮、王掞两人是汉臣,按理应该是坚决反对打压削弱乡绅势力的,因为乡绅阶层是汉员的摇篮,没想到现在竟然完全颠倒过来了。

要说他们都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那纯属扯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不消说,肯定是为了陕甘贪侵赈灾案,也难怪说朋党祸国,如此大的朝务,他们仍是纠缠于满汉之争,看来,得下大力气消除满汉之争,这是最大的朋党,危害远甚于一般之朋党。

很快,他就收回心思,微微颌首道:“有反有正,很好。”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凡事皆有利弊,你们再议议,此事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从短期和长远两方面来分析。”说完,他便自个斟了一杯茶,慢慢的呷着,等着看戏。

听的贞武这话,张鹏翮心里不由一喜,争了这半晌,竟然没有从短期和长远两方面入手?这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他立即便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眼光卓越,实令臣等羞愧。”

略微沉吟,他才接着道:“前明之亡,可说是间接亡于乡绅,明中后期,乡绅势力极速膨胀,加剧了土地兼并,造就大批的失地流民,加剧了官民对立,以致稍遇天灾,便内乱四起,大量田地集中于乡绅之手又极大的削弱了朝廷岁入,以致朝廷无钱用于兵备。

从长远来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不仅遏制了乡绅势力的快速膨胀,也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且能保障朝廷岁入不会流失,有效的消除官民的对立和仇视,实乃是一举数得,利国利民之不世之良法。

短期看,这些举措可能会激发乡绅以及士子的广大不满,然如今天下太平,民安物阜,国力鼎盛,只须善加引导,妥善安抚,定无大碍。利弊相较,显然是利大于弊,而且是利远大于弊。”

听的这话,马齐眉头不由一皱,这老货心思倒是转的快,仓促之间,竟能够说的滴水不漏,这下该如何驳斥?

第667章 微服私访?

听的张鹏翮这番话,贞武不由微微颌首,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乡绅势力膨胀引发的土地兼并可说是根子上的问题,这年头,百姓的要求低的可怜,只要手上能够有一块足以解决温饱的土地,你逼他造反,他也不会干。

“前明之亡岂能归于乡绅势力膨胀?”萧永藻开口辩驳道:“奴才窃以为,前明之亡,亡于党争,亡于内耗,文官与宦官的内耗才是明亡之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乡绅势力膨胀会加剧土地兼并,但乡绅势力却是朝廷稳定地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奴才不赞成遏制乡绅势力,与前明不同,大清根本不怕土地兼并,澳洲、美洲有的是广袤的土地,根本无须担忧乡绅兼并土地。”

听的这话,马齐不由大喜,怎么就忘了海外这块?他忙紧跟着道:“既无土地兼并之忧,乡绅便可谓是有益无害,无须对其进行打压遏制。立国之初,朝廷是为了尊崇士子,笼络乡绅,才免除他们的差徭杂役,以提高乡绅之身份地位,如今贸然剥夺,颇有节外生枝之嫌。”

听的这话,张鹏翮、王掞不由一愣,大清有广袤的海外领土,根本就不用担心土地兼并的问题,那凭什么还要打击乡绅?乡绅阶层的作用确实是不可或缺,也不容忽视,贞武提出这一点,是另有深意?还是考虑不周?

见有些冷场,贞武扫了五人一眼,才道:“朕说了,要从短期和长远两方面去考虑。海外领土越是广袤,乡绅的势力膨胀的就越快,南洋、澳洲两地,在数年内将造就大批的乡绅出来,因为将有大量的奴隶投入到南洋、澳洲甚至是本土。

大清如今不缺银子,朕也不缺银子,为什么要推行摊丁入亩?为什么要提议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是为长远计!此时不推行,以后将无法推行,朕估摸着,不出三十年,大清乡绅的数量至少能翻一番,你们想想,那是何等规模?”

三十年内乡绅数量至少翻一番?五名上书房大臣都被吓的一跳,那是什么光景?县城岂不是满大街的乡绅?这怎么可能?乡绅可不是大白菜,必须得有功名在身,文化知礼仪,还要有一份不菲薄的家产。

见几人满脸的不相信,贞武微微笑了笑,才道:“这并非是朕危言耸听,大清如今正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府县到乡村,各级的官学规模都将扩大一倍不止,朕将每年持续投入,十数年内,大清应该有三成的孩子都能进学,这是其一。

其二,土地和财富,随着澳洲大移民,随着大量的奴隶加入到南洋和澳洲两地的开发,必然吸引众多的士子、商人、乡绅前去圈地和开垦,北方各省随着大移民,土地的价格亦会大降,绅衿的数量亦会随之增加。

另外,澳洲之移民,朕和‘四大恒’亦会联手扶持,朕花费数千万两银子将他们移民到澳洲,不可能撒手不管,从明年开始,朕将大力加强对澳洲的管理和教育投入,朕要他们祖祖辈辈感恩朝廷。”

听的贞武这一解说,几人不由恍然,如此发展下去,大清的乡绅数量确实将会暴长,难怪贞武此时要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以压制乡绅,这是未雨绸缪。

略一沉吟,嵩祝便躬身道:“皇上高瞻远瞩,实令臣等万分景仰。然乡绅规模如此暴增,必然导致朝廷汉员激增,必将冲击朝廷如今之格局……”

在座几人都清楚,所谓的朝廷格局,就是打破满汉的平衡,这话也就嵩祝这个炮筒子会不顾场合直言,马齐不由微微抬起头轻瞥了他一眼,止阻他继续往下说。

见嵩祝只说了半句,贞武不由瞥了马齐一眼,道:“在座诸臣工皆是朕之股肱之臣,朕也不妨坦诚直言。”微微一顿,他才加重语气道:“大清要想国祚绵长,繁荣昌盛,就必须融合各族,八旗实则便是融合蒙汉,若没有汉蒙八旗,哪来大清现在的天下?

飞鸟尽良弓藏之事,大清历来不屑为之,大清能有今日鼎盛局面,便是因为善待功臣,朕是天下之主,是大清亿兆子民之君,朕有包容天下之心,亦有吞吐天下之志,朕不拘泥满汉大防,亦不猜忌汉人。

朕推行满汉联姻,为的便是融合满汉,融合大清各族,为大清开创一个亘古未有之盛世,将大清打建成超越元蒙的大帝国,你们皆是朕的股肱之臣,必须事事以身作则,若是心中始终放不下满汉大防,朕要尔等何用?”

听的贞武说到后面,已经是声色俱厉,张鹏翮、马齐等五人皆是如芒在背,齐齐起身跪了一地,一个个对嵩祝皆是腹诽不已,这不是哪壶不开提那壶吗?好端端的,妄提什么满汉?这下好了,要以身作则,这个则该如何做?联姻?是不是回去赶紧认几个干女儿,干孙女?

扫了几人一眼,贞武微微控制了下自己的情绪,端起茶盅呷了口凉茶,才放缓了语气道:“萧永藻方才也说了,前明之亡,亡于党争,莫非尔等以为满汉之争就不是党争?这是比明朝文官与宦官更恶劣的党争!

尔等自己反省一下,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耗羡归公或是取消,乡绅监督地方官,这些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朝廷岁入、关系到朝廷吏治的大事,尔等都扪心自问一下,可是完全秉持公心?”

见贞武有暴怒的趋势,马齐忙叩首道:“皇上息怒,奴才等罪该万死,有负皇上圣恩,恳祈皇上降罪责罚。”

张鹏翮亦叩首道:“皇上圣鉴,微臣等确实带有私心,然满汉之争由来已久,消除满汉畛域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微臣等身为上书房大臣自当以身作则,日日自省,尽早消除隔阂,消除成见,融合满汉,为百官表率。”

瞧了一眼尽皆一把年纪的五人,贞武也不为己甚,况且张鹏翮说的也在理,消除满汉畛域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心急不得,当下,他便吩咐道:“都平身,赐座。”

五人起身后,马齐赶紧就主动转移了话题道:“皇上,各地耗羡收取标准虽然不一,但少则数百两,多则上千两,若是归公,奴才担忧地方官员会强烈反对,若是免除,朝廷怕是负担不起。”

“耗羡实乃一大弊政。”贞武沉吟着道:“耗羡之征收,朝廷无明文之规,州县官视耗羡为应得,肆意征收,从四、五分至一二钱不等,所得尽入私囊,州县以上官虽说无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