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弊主 >

第390章

大清弊主-第390章

小说: 大清弊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岬辍⑿辍⒚匏康甑亩摇⒄乒衩嵌荚诎蛋蹬趟恪⒂淘ィ悸鞘遣皇且膊┮话眩蛄揭硬皇切∈浚茉诰┍ㄉ下读常吹幕乇ㄏ氡卦恫恢拐舛蛄揭樱辛嗣馍饪墒亲远疑厦诺摹

然而,京师的一众粮商却是没功夫考虑在京报上扬名立万的事,那与他们无关,不过,他们也未闲着,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忙着涨价,转眼时间,京城的粮价便涨了两成,这消息一传开,京城百姓也都意识到又是一场大旱将至,无不纷纷四出抢购米粮,这更加刺激了粮价的上涨。

粮价上涨,必然导致民心不安,京畿之地民心不稳,这可不是小事,顺天府、九门提督、都察院、户部等各衙署主官闻讯之后立即拜折上奏请开仓减粜以平抑粮价。

折子送抵上书房,轮值的上书房大臣张鹏翮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连节略也不写,便起身赶往乾清宫觐见,一路之上却隐隐觉得有些蹊跷,贞武历来心思缜密,他既然在京报如此大张旗鼓的捅开了大旱的情况,何以丝毫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是百密一疏,还是刻意为之?

百密一疏的可能不大,贞武不可能预料不到旱情宣扬出去会引发粮价上扬的结果,这根本就是明摆着的事情,那就是刻意为之了,他这样做有何目的?想到这里,张鹏翮心里不由一紧,粮仓,贞武要整治京师和通州的粮仓!这可是现成的替罪羊!

养心殿西暖阁,贞武正逐一查阅并回复来自各地大员的密折,这些密折批阅不能假手他人,御笔批复之后都要密封原件发回,这是康熙定下的制度,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地方大员放心言事,不至于有所隐瞒,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这种密折制度,贞武感觉有些象是发展线人,同样都是单线联系,而且保密性强,每天批阅密折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每份密折都要回复,最简单的也要写上‘已阅’或者是‘知道了。’几字,遇上大事,那就得写上一大段了。

虽然辛苦,不过密折制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握了解各地的情况,利于正确决策和推行革新,也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能有效的震慑和控制一众臣属,也能借助密折往来与臣属联络感情。

不过,密折虽然好处多多,害处也不少,这是纵容臣下互相攻讦,使的一众大员凡事都循规蹈矩,小心翼翼,时时都如履薄冰,不利于发挥大臣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再则,越级言事,容易导致上下不合,不利政务的推行,不利于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

贞武如今倒也不准备改动密折子制度,即便要改,要废除,那也得等到巩固皇权,推行新政之后,相反,他现在还准备扩大上密折的范围,为日后推行新政做准备。

包福全这时蹑手蹑脚的进来,轻声禀报道:“皇上,上书房张鹏翮在外递牌子求见。”

闻言,贞武停笔抬起头来,微微沉吟片刻,才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已是巳时四刻。”包福全忙躬身回道。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已经猜到张鹏翮为何而来,略一沉吟,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张鹏翮进殿见礼之后便从容奏道:“禀皇上,京报发售之后,京师粮价猛涨,如今已经涨到一两四钱一石,粮价走高,小民必致艰食,辇毂之旁尚且如此,京畿之侧必变本加利,微臣恳祈皇上轸念天下民生,即行开仓减粜,平抑粮价,以稳定民心。”

贞武瞅了他一眼,微微沉吟,才问道:“京城粮价暴涨,所为何因?”

粮价上涨原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张鹏翮微微一怔,忙躬身道:“回皇上,微臣窃以为,小民百姓手头钱财不多,骤闻大旱,纷纷抢购储备,是以刺激粮价上涨。”

“京师通州有大仓十个,储粮近千万石,年年春粜秋籴,旦遇灾荒,必然开仓放赈。”贞武沉声缓缓说道:“何以听闻有灾,百姓仍是闻风抢购?”

张鹏翮压根就未料到贞武竟然会如此考虑问题,闻言不觉鄂然,稍一思忖,他便躬身道:“百姓闻风抢购,乃是朝廷赈灾措施不力,百姓此举实属不信任朝廷,此皆上书房一众臣子筹划不周,恳祈皇上降旨责罚。”他实不知贞武究竟是何想法,先坦然认罪再说,认罪总无大错。

见张鹏翮揽罪,贞武不由暗笑,略一沉吟,便顺着话头道:“此事上书房确有些责任,朝廷的措施制定的不可谓不详尽,但执行却总是差强人意,务必由上至下究查原因。”说着,他微微一顿,才接着道:“百姓风闻有灾,购粮备荒,亦是天性使然,不过,却也足以说明京师仓厫不足,储粮不足以满足京城百姓所需,此番以工代赈侧重于在朝阳门、东直门、德胜门一代增建几座仓厫。”

听的贞武没有降罪的意思,张鹏翮不由微微松了口气,忙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见微知著,京师增建仓厫储粮,实是利国利民之举,微臣领旨。”

贞武稍稍斟酌了一下,才说道:“百姓争购,导致粮价上扬,虽事出有因,然此风气亦应逐步扭转,否则真遇粮仓空虚之时,易生大乱,不过,此事只能让百姓稍吃点苦头,却不能放任不管。

江南漕运三月初便能陆续抵达通州,南洋首批赈荒之粮五十万石在二月底三月初亦能抵达天津,上海亦有三十万石海运而来,京师根本不缺粮,命人将这消息散布出去,并提前发放京师官吏、兵丁的季米(禄米皆是按季发放,一般都是三月、六月、九月发放。),另外,着海运仓、兴平仓各调拨十万石减粜,以平抑粮价,稳定民心。”

“微臣尊旨。”张鹏翮躬身道,心里却是暗忖,二十万石能济得了什么事,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倒是提前发放禄米,可以极大的稳定民心,毕竟一众官吏、兵丁的所领禄米皆有富足,价高发卖,既能赚钱,也能起到平抑粮价的作用,不知这散布粮食充足的消息是否是请君入瓮?

待张鹏翮躬身退出,贞武起身在殿内缓缓的踱了起来,京师、通州的十大粮仓多年未经整顿,其中不知有多少猫腻,这盖子一揭开,怕是会引起朝野震动,不过,也该下狠手整顿一番了,西北爆发大战已为期不远,待到那时再整治可就迟了,既是要整,就该彻底整治一番,有关制度也要跟着完善。

不过,现在还不到火候,得等粮价再涨点,放出二十万石粮食减粜,对整个京师而言,作用有限,反而可能促使粮价继续上扬,提前发放季米,不过是为免粮价涨的太离谱,再则,他也担忧各仓亏空太大,引起恐慌,得再拖两日,等漕粮和南洋、上海之粮快到之时再动手,让他们再蹦达两日,也便于一网打尽。

……

京师不缺粮,提前发放京师官吏、八旗兵丁季米、调拨二十万石稻米减粜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来,消息一传开,京师内城的大小官吏及一众旗人登时就安下心来,但外城经这消息一刺激,粮价却是不降反升,转眼间便升到一两五钱一石。

京师的商人不仅消息灵通,也多是见多识广之辈,漕粮征收仅只限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八省,所谓三月初有漕粮抵达通州,纯粹是开玩笑,三月初开始便有漕船陆续到通州交粮是没错,可三月初来交漕粮的是山东、河南两省。

但京报上明确写着蠲免山东、河南一年的正赋,这就是说山东、河南皆已遭灾,按惯例,朝廷定然会就地截拨漕粮赈灾,哪有运到通州来的?而两江、两湖和浙江的漕粮至少要到五月之后才能陆续抵达通州。

至于说南洋、上海两地走海路运来的几十万石粮食倒是有可能,天津二月底便可开港,不过那批粮食一则数量少,二则是用于赈灾的,不可能进京师。

官方的消息既是漏洞百出,那就说明京师不是不缺粮,恰恰相反,京师缺粮食,这从仅仅只放出二十万石粮食来减粜就可看出来,二十万石减粜就想抑平京师粮价,开什么玩笑?这粮价不涨就真是没天理了。

眼见粮价节节攀升,京师一众百姓自然是人心惶惶,抢购之风亦是越演越烈,粮价也很快就升到一两六钱一石,却仍是供不应求,京师大大小小的粮商一个个都忙的脚底生风,各显神通四处调集粮食。

第587章 准备

粮食的利润在平日里并不高,主要是以量取胜,今日粮价一日三涨,而且供不应求,可谓是难得的发财良机,一众粮商岂肯坐失良机,眼见库存的米麦粟豆尽皆销售一空,自然都是使出浑身解数的调集粮食。

冬季京师根本就不可能自外调运粮食入京,能去哪里调粮食?不消说,当然是从是京城、通州两地十大粮仓中打主意了,那可是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随便漏点出来,就足以狠捞一笔。

能在京师立住脚根的大粮商无一不是富商巨贾,不仅背景深厚,而且关系通达,平日里也没少用漕船运粮,跟京师、通州各大粮仓的官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面对这种难得的牟取暴利的机会,自然是有财大家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利机会,仓场的大小官吏亦是眼红不已,除了禄米仓要忙于发放禄米,抽不出身来,其他各仓、包括皇仓、内仓在内,都是千方百计的欲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历来开仓减粜,春粜秋补,都是上下其手侵吞平帐的好机会,两下里可谓是一拍即合,一时间各仓官吏纷纷各显神通,私用花押白票装米出仓,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伙同出黑档私领粮食,上下其手公然偷运,偷换厫座,钓扇偷米,开写假票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不一而足。

京师粮价一日三涨,京师百姓不免怨声载道,朝中文武大员对此亦是深为担忧,京畿之地,民怨沸腾,可不是什么好事,顺天府、五城兵马司,步军统领衙门的衙役、捕快、兵丁皆被悉数派出在京城大街小巷巡逻,维持秩序,加强防范。

次日早朝,一众文武大臣纷纷具本上奏恳请开仓减粜,平抑粮价稳定人心,贞武亦是从谏如流,下令除禄米仓之外的各大粮仓各自开仓放出十万石稻米用于减粜,以稳定粮价。

仓场的一众官吏接到开仓放粮减粜的消息皆是欢心鼓舞,比京师的百姓还要高兴,历来粮食入仓出仓才是最好动手脚的机会,这道旨意对他们来说,不啻于是一场及时雨。

随着各大粮仓的稻米上市,京城的粮价应声而落,很快就由一两六钱一石降到一两五钱一石,半天之后,又回落到了一两四钱一石,而后,便再也降不下去,京师百姓观望了半天,确信不会再降之后,又纷纷开始出手购买,不过,已是理智了许多,不再盲目,往往买足三个月的米粮后便即收手,不少昨日买了高价的,都是后悔不已。

……

顺义前往京城的御道上,老十敦郡王胤誐、禁卫新军两个新统领年羹尧、岳钟琪带着一众亲兵护卫正在快马加鞭赶往京城,三人皆是奉旨入京觐见。

胤誐也不清楚贞武有何紧要之事,他如今一天到晚都忙的脚不沾地,禁卫新军刚刚扩招的一万新兵才入营不久,老兵正在进行紧张的实弹训练,每日要处理的事情层出不穷,老十三偏偏又在这时去了丰台大营,他独自一人坐镇顺义大营颇感吃力,好在年羹尧、岳钟琪两人都甚为得力,否则还真有些应付下来。

虽然辛苦,但胤誐却是觉得值,在看到禁卫新军的实弹训练之后,他总算是明白了海军那帮新兵何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