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弊主 >

第167章

大清弊主-第167章

小说: 大清弊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臣自天津进京,一路留心,现有驿道,多处需要改道。”胤祯欠身侃侃而道:“天津不出几年,其繁华便能及得上现在的上海,既是为了缓解水路运输,不妨一次到位,儿臣计划拓宽至三丈,减少坡度,尽量拉直,要让驿道运输及的上水路,快马驿报,五个时辰必须到京,这才不至于浪费银钱。”

一听这话,康熙半晌没有做声,这得花多少银子?这银子花得值吗?仅仅就为了驿报快两个时辰?还是老十四另有图谋?

胤祯哪里知道康熙的猜疑,见他默然不语,又再次解释道:“天津是京师的出海口,日后,随着漕粮海运的实现,京师大量的物质集散都会走海运这条路,天津至京师的道路自然越发显的重要,眼下,不过是出点银子征地,那近万的西班牙战俘完全可以做修路的苦力。”

“用西班牙战俘修路?”康熙眉头一扬,瞬间就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老十四竟然是打的这个主意。

“那是自然。”胤祯理所当然的说道:“那么多战俘总不能白养着,闲极无聊,儿臣还担心他们生出事非来。”

“好主意。”康熙点头笑道,稍想了下,却又道:“这批战俘有无归顺的可能?”

京师已经有个百余人的俄罗斯佐领了,康熙不会是再想弄几个西班牙佐领吧?胤祯不由有点冒汗,这可能性很大,没法子,康熙的优越感实在太强了,思忖片刻,胤祯才回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是近万人,皇阿玛,这批俘虏,儿臣是准备换银子的,皇阿玛若是想再建个西班牙佐领,儿臣从中挑些有一技之长的留在京城。”

换银子?康熙一下来了兴趣,含笑道:“怎么换?让西班牙赎回去?能换多少银子?”

“回皇阿玛。”胤祯甚是轻松的回道:“西班牙地多人少,连年战争,更是导致士兵奇缺,占领了马尼拉,儿臣就让人带话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不怕他不来赎,少说也能卖个一、二百万吧。”

二百万!康熙心里一跳,海军打仗可是太能赚钱了,那支舰队少说也值上千万吧,俘虏还能卖二百万,挖银矿也没这么快,若能再缴获一支舰队,岂不是连造远洋舰队的银子都省下了?想到这里,康熙沉吟着道:“西班牙损失了一支舰队,难道不会报复?”

一听这话,胤祯就清楚康熙是打的什么主意,他何尝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他为了自保已经跟荷兰干上了,荷兰是绝对不会放弃远东贸易的,南洋必然有场大战,战舰,他是不愁的,但若是西班牙也大举东进,局势就复杂远了,荷兰和西班牙虽然在欧洲不至于联手,但在远东还真有点难说,即便是各自为战,南洋海军的后勤怕是也难以跟上,他可不想冒这个风险。

正是基于此点,他才有心跟西班牙缓一缓,西班牙在欧洲亦是战争不断,只要给个台阶,想必不至于举国东进。

但是这话不能对康熙说,而且必须的把康熙稳住,稍做思忖,胤祯便回道:“西班牙舰队曾经是欧洲最为强大的舰队,最盛之时,战舰数以千计,虽然现在略微败落,但实力尚存,数百艘还是有的,否则也无法维持海外的众多殖民地。

此次,西班牙在我大清损失可谓巨大,一旦前来,必然是倾其所有,至少是上百战舰云集而至,这也是儿臣急于巩固天津防御、训练新式近卫军的主要原因。

大清海军现在不缺战舰,却是奇缺海军士卒,海军目前损失不起,若能拖个二、三年则最为理想,儿臣允许西班牙赎回士兵,便是希望能缓上一缓,当然,儿臣是做好了两手准备,能缓更好,要打,海军也不怕牺牲。”

“不能封锁消息?”康熙盯着胤祯问道。

胤祯摇了摇头,道:“消息早已扩散,广州、福建早已传遍了。”

康熙闻言,微微沉吟,话题却是一转,“海军目前汉人比例偏高,此次远征南洋的两名将领皆是汉人,南洋本就聚集了不少汉民,你难道不担心他们怀有贰心?”

这个问题,胤祯料到康熙迟早会问,早有准备,闻言从容的回道:“回皇阿玛,一则,这些将领皆是儿臣一手提拔,从一介布衣转眼便能升至三、四品大员,可谓是光宗耀祖,荣耀到了极至,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何况他们家族又都在大陆,他们不可能有贰心。

二则,海军战舰虽然强大,却是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火炮的损耗很大,发射不到二百炮便要报废,炮弹也是特制,其他地方没的补充,他们不敢有贰心。”

原来如此,康熙点了点头,已是彻底放下心来,而后起身缓缓的在殿内踱着,胤祯不由有些紧张,康熙这是在考虑什么?

半晌,康熙方停下脚步,沉声道:“西洋远在数万里之遥,一来一回足要一年时间,即便西班牙倾其所有战舰前来,亦要到明年此时,一年时间,足够训练一届海军学员。一年时间,足够两批新战舰下水!

不必两手准备,既已宣战西班牙,又灭了他的远东舰队,还强抢了他的吕宋,已毫无回旋余地,必须立足于打!西班牙是帝国,我大清也是帝国,岂能示弱?

立即抓紧时间扩招海军学员,天津、上海同时招收培训,各招一万,再从沿海各个水师抽调精锐士卒,招募水手,有战舰还担心没海兵?若连西班牙的舰队也应付不了,更遑论荷兰、英国?大清又如何抢占海外领地?又如何开通远洋贸易?打!西班牙舰队只要敢来,就彻底打残他!”

康熙发飙了!

胤祯顿时觉的有点蒙,康熙处理政务,历来是慎之又慎,为何对待战争却是如此激进?难道是个战争狂人?他感觉自己后背已经沁出汗来了,实在没弄明白,让西班牙拿银子赎人,又如何是示弱?我还想要战争赔款呢。

管他呢,乱就乱吧,胤祯把心一横,能够如此快速的扩大海军,即便是有所损失,也是值得的,这算不算意外之喜?当下就起身跪下道:“儿臣尊旨,立即着手进行准备。”

起身后,胤祯又接着道:“海军扩招,还祈望皇阿玛重重封赏澎湖海战有功人员,明发天下,以振奋军心、激励士气。如此,京师宗亲皇族、王公大臣、八旗勋贵子弟,地方世家豪族、缙绅富户子弟必然趋之若骛,这些子弟识文断字,接受能力强,学习海军技能快,是海军中不可或缺的中坚。”说完,就赶紧的呈上早已拟好的请功名单。

第271章 海军部

康熙听的微微颌首,海军以宗亲皇族、王公大臣、八旗勋贵、世家豪族、缙绅富户子弟为中坚,便无须担心海军会失去掌控,这法子倒是不错,赞赏的瞅了胤祯一眼,他才踱过去接过折子。

翻开一看,康熙便不由一楞,请功名单上,列在第一位的赫然竟是戴梓,后面标注的是火炮研究大家,随后的人员也都有标注,俱是各军工厂、坊的研究人员或者是主官。

第二部分才是海军将士,排在最前的便是武格、衍德,接着是德尔诨、刘志生、林卫……,康熙粗粗看了看,便大为奇怪的道:“何以将戴梓列为首功?”

胤祯料知康熙会有此一问,忙从容回道:“回皇阿玛,海军澎湖一战,能以最小伤亡取得如此战绩,全仗改良火炮之功,戴梓身为改良火炮的主要研究人员,此战首功非他莫属,其他诸如从事铸造、炼铁、弹药研究的人员亦是功不可没,没有他们,就没有质量上佳的改良火炮,就没有海军的澎湖大捷。

皇阿玛,西洋诸国的航海、造舰技术日新月异,对火炮、火铳的改良研究,他们也是紧密锣鼓,虽然目前我大清走在了前面,却不能就此裹足不前,否则很容易被西洋诸国反超。

火炮落后,便要被动挨打,西班牙舰队便是前车之鉴,大清若欲在火炮等武器方面一直遥遥领先,就必须重视对火炮的研究,改良,就必须重视这些从事火炮相关研究的人员,唯有武器的先进,才足以保障大清立于不败之地。

火炮的相关研究,在初期,可以通过这些工匠出身的研究的人员取的进展,越往后改良,越是艰难,需要大量的有相关系数学知识的读书人参与进来,才能有所进步。目前海军的火炮,就遇上了膛线缠角、弹药一体,损耗过快等难题无法解决。

儿臣此举,便是希望通过皇阿玛对这些人的封赏以激励他们,以吸引更多的有相关知识、爱好、特长、兴趣的读书人参与进来,加快,加大对火炮的改良进展。

这些人重名气、声望,他们擅长的是各自行业内的研究,做官是不行的,儿臣窃以为皇阿玛赏以虚职爵位,提高他们的地位便可。如此一来,必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参与到改良火器的研究中来。”

听完胤祯的长篇奏对,康熙缓缓的在殿内踱了起来,这可不是简单的封赏,老十四口中的所谓研究人员,实际就是工匠,这一封赏,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士、农、工、商,工匠的社会地位低,尚排在农民之下,这一封赏,在士林、官场都会引发极大的震动与反响,别说是读书人,就是文官能封爵的都寥寥无几。

不封赏,老十四说的又有道理,火炮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封赏,又可能导致礼崩乐坏,康熙踱了半天,也没能拿定主意,不由苦笑道:“研究人员封赏一事,待天津献俘时,看过军演再说,倒是海军将士的封赏,你有何建议?”

见康熙将研究人员的封赏暂缓,胤祯不由微微失望,只能以后再机会再进言了,他打起精神说道:“海军初建,骤然高位,有拔苗助长之嫌,而且也要为日后的封赏留下空间,不过,目前情况特殊,要以此为风标,吸引众多勋贵、大家子弟来投,低了亦不行,儿臣窃以为定在三、四品为好。”

“那也太小家子气了,此乃国战大胜,武格、衍德授予副将,德尔诨、刘志生、林卫三人为参将,余下类推。”康熙含笑道:“爵位,暂不授于,大战完了再行叙功。”

闲适的踱了几步,康熙才接着道:“海军的建制,朕思虑了下,沿袭水师的建制,格局小了点,就在兵部下新设海军部,仍由你负责,天津的舰队改为北洋舰队,上海的改为南洋舰队,一应人员任命,你自斟酌,天津水师、崇明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全部归在海军部名下,由你统一指挥调动,也方便日后裁撤。”

胤祯先前听的还挺兴奋,听到后面,就变成了苦笑,天津水师、崇明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那是七万余官兵,康熙竟然一股脑都推到海军来了,他忙问道:“皇阿玛,那水师的军饷……”

“自然是你这个海军部长负责。”康熙一转身上了炕,盘腿坐下,微笑着道:“你打一仗,就足够海军吃十年了,少给朕哭穷。”说着,他呷了口茶,淡淡的笑道:“好好打这一仗,打败西班牙,便可安心回京,你也该历练一下朝务了。”

历练朝务!胤祯登时一楞,康熙是什么意思?难道打算立自己做太子?不玩秘密立储了?他不敢多想,赶紧的起身离座,跪下道:“谢皇阿玛隆恩,儿臣定然全力以赴,扬我大清军威!”。

……

廉郡王府。

八阿哥胤禩听完老九胤禟详细的汇报后,不由蹙着眉头自语道:“十四弟既是说肥水不流外人田,那便是要与我们联手对付四哥,他为何又要在朝堂上力挺四哥的摊丁入亩呢?”

老十撇了撇嘴道:“昨日,老十四就在宫里,肯定是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