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初唐 >

第146章

混在初唐-第146章

小说: 混在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收回来的,自然也有传下去的,不过只能供着,而不能拿出来使用了,就是受赐的大臣,那也只是在重要的场合拿出来,显示他的恩宠,就是这个样子的。

“嗯,好,不过你还是去查一下吧,这样也算是给那小子解脱嫌疑了,”李二已经慢慢的平静了下来,说实话,他刚看到这份月报的时候,可是没有仔细看报头的,尤其是这字迹太小,他也懒得看报头,现在想起来,这月报真的是跟平时看到的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显得模糊多了,而杨恒的书院出来的那是相当的清楚。每一页纸上那是绝对不会有看不清楚的字迹存在的,就是一个错字都不会有,自然别字还是有的。不过在古代,这别字可不是真正的别字。而是为了忌讳,才会多一横少一撇的,或者用同音的字来代替,这也是杨恒到现在都不能适应的地方所在,而这也是为啥是月报,而不是什么日报一类的了,一份月报出来。至少要经过四个人的手,才会最后定稿,然后在刻出蜡纸来,第一张也会先让这四个人检查。直到没有错字,才能正式油印,如果说有一个错字,那么就会把这张蜡纸给废了,而再次重刻。而这刻蜡纸的都是一些老师,甚至是一些学问字迹好的学子来做,这不但是一张蜡纸,上面也有书法,那这绝对是硬笔书法了。起先这些人可是适应了好久,接着就慢慢的总结出来一个硬笔书法的书写规章来,就是老李纲也参与到了之中,能史上留名的事情老李纲自然不会放过的,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大儒文人们共同的一个缺点,名声甚至要比生命还重要。

看杨恒的学院出的月报,不但享受内容,也能享受一种新式的书法,怪不得刚才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呢,幸亏,幸亏这个手下不错,对了,还有一个好皇后,啊,皇后呢,怎么没有出来。“陛下,刚才你在发什么火,可以跟臣妾说说么?”说曹操曹操到,当李二想到长孙的时候,长孙就来了,她可是时刻在关注着李二的,一旦李二有什么事情,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的。

“哈,没什么,没什么,是朕看错了。”李二正为自己的鲁莽而懊悔呢,如果说是在臣下面前,也许他会维持面子,可在长孙面前,那是什么面子都不需要了,因为有时候他还需要长孙给他善后呢。

“这不是学文的书院月报呢,怎么能如此的说陛下呢,不成,陛下,你一定要派人去把学文这小子给抓起来,至少也要判他一个妄言之罪,然后发配出去三千里,对了,一定要把他全家都发配走,还有要把我们的女儿接回来,我们再给她另找一个女婿。”“观音婢,你就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朕错了,朕错了。”李二竟然让长孙给说的面红耳赤了,这就是他刚才的想法,可现在让长孙说了出来,真的是很烧的慌的。

“我说二郎,这小报,对,豫章说的就是小报,明显一看就是粗制滥造之货,你咋就认定会是学文做的呢,尤其是前面学文已经安排人来说过这件事情了,甚至都请过罪了,要说这并不是什么罪过,不过是他的书院里面的一个内部学生交流的地方而已,妾应该为陛下贺,学文这个书院一定会给陛下培养出很多的人才出来的,而这个粗制滥造的小报,明显是跟谁有仇,让陛下发火这才是他的目的呀,妾看来,这一定是针对学文来的,要知道学文在很多的地方都是碍着有些人的眼了。”

在暗中的一些骚动,不止是李二发觉了,就是长孙也明显的发觉了,李二把一个皇朝治理的还算可以,有些人就不能浑水摸鱼了,自然他们会不高兴的,而他们的最大的敌人不是李二,而是杨恒,要知道无论杨恒做一件什么事情都会跟皇家挂上勾的,这显然是让李二的统治更加的稳固了,其实这是不合他们的利益的。

“陛下,臣已经验证过了,这里面的纸张还有油墨,甚至是字体,跟驸马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说跟杨家的家人都没有任何的关系,这纸是仿制驸马在市面上出售的那种用来画画的纸,可要比那种纸还要洇墨,就是油墨的配方也不好,有一股很大的臭味,可不是杨家出的油墨里面带着一种清香,当拿起他们的月报时,首先人们都说先闻一下油墨的清香,然后才是看报,再说这字体,看来这刻蜡纸的人并不熟悉蜡纸是怎么刻的,好像还不是用铁笔刻的,这样反而要用很大的力气,会导致蜡纸上出现一些破损,这在纸张上明显就看出来了。”

李二后面的这个是什么人,怎么什么都明白,可他怎么会不出现在人前呢?他的分析真是头头是道的,就是杨恒来分析也不过如此罢了。

“恒哥哥这是谁,太可恨了,这不是在败坏我们的名声么,要不,你就去皇城跟陛下解释一番吧。”“是啊,是啊,姐夫,还是跟父皇解释一番吧,要不我去请母后出来,一定会把幕后的人给拖出来的。”

“呵呵,不用急,陛下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会处理这件事情的,我们还是照旧好了,不过经过这次事情之后,我倒是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月报需要扩编了,”“恒哥哥,怎么扩编?”小娘一听着急了,也把刚才的烦恼给抛到脑后去了。

“怎么扩编,把现在的这上面的内容给分开,一个专业版的,就叫做杨氏书院学报吧,上面都是一些教授跟老师们的对一些古籍的理解以及研究,也有一些学员的研究,还有一些争鸣,你好好去安排一下,针对我说的做出几个栏目来,不定期发行。还有另一版还叫做月报,月报就是报道一些外面的消息,要如实的报道,不可以评论,不可以添油加醋,然后上面也要有一个版面,就叫乐一乐好了,在这个地方写一些小笑话,还有一些杂诗,还是照常,一月一份。”

杨恒现在很想发行报纸,不过现在对一些编辑的训练还不熟,而且参与书院月报的都是一些老师,还有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很难让他们去发行操作更加复杂的报纸了,那么就先继续发行着书院内部的小报好了,而杨恒也需要把活字印刷发明出来,否则发行报纸不说全国的了,就是整个长安发行,那也是油印所应付不了的。

第一卷 第二五三章 活字印刷术

杨恒并没有注意到危险正朝他慢慢的走来了,他还是在研究他的印刷术,或许是上世他对山寨这种东西见多了,有些见多不怪的了,可这真的是山寨么?

活字印刷,说的容易,可做起来很难,首先杨恒需要解决的就是铅活字应该怎么制作,是直接熔化后倒入字模呢,还是需要做出铅块在雕刻出字来呢?

在历史上活字是谁发明的来着,杨恒在努力地想着,沈括,不对,好像他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个,那是谁,啊对了是毕昇,毕昇是发明了什么活字来着,胶泥的,要先把胶泥刻出字来,然后在放在火中烧实了然后,然后就不知道了,不过杨恒知道一点是,就是这个胶泥活字印刷术并没有流传下来,这才是西方跟棒子在抢这个技术发明的原因所在,好像是棒子是研制了金属活字印刷术,自然,这不是他们独立完成的,是在毕昇的泥活字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就是西方的铅活字,那也应该是从毕昇的这个泥活字中发明出来的,而这个事情只能是表示,华夏人是有才能的,可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都受到重用,甚至他们的发明都不能受到什么重视,如果是受到重视的话,只要再进一步的思考,那么无论是金属活字,还是铅活字都会发明出来的,自然铅活字也算是金属活字,可它跟金属活字还是有所区别的。

就想到这么多了,自然胶泥的活字就不需要研究了,就留下一个谜让后人去考证去吧,去考证为啥先出现了最先进的铅活字印刷,而没有按照顺序来,泥,或者是木活字,然后才是金属活字,然后才会是铅活字。

可这些想法又跟活字的制作有什么关系呢,自然还是老一套。遇到困难就让好了,上工匠,杨恒把活字这个想法跟几个工匠交代了一下,就去办自己的事情去了,而工匠们却不认为杨恒是在利用他们,而是在感激杨恒。

“小郎君,谢谢你了,谢谢你了,你把这么一个伟大的机会交给了我们,这在你手中是很轻松的事情。可你还是交给了我们。让我们怎么感激你好呢。要不我们给你在家中立一个生祠好了。”“别,别,你们可千万不要,我可不想让你们咒死。”杨恒吓得赶紧跑了。“小郎君这是咋了,怎么这么客气呢,还有,生祠怎么是咒人呢?”

其实是杨恒自己理解错了,生祠只是人们多这个人的感激还有钦敬之意,也就是人活着他们给立祠祭拜,要知道很多的官员想让人给立生祠都求不到呢,而且在大唐是禁止立生祠的,不过民众自主的立生祠还是允许的。

杨恒干嘛去了。他本想是要去躲清闲,可是还是没有躲的了,前面那件事情还没有完呢,虽然李二知道事情不是杨恒做的,可是还是安排人把杨恒给叫了过去。

“学文。你这怎么解释?”李二拉着脸严肃的说道,杨恒此时感觉有些纳闷,这李二就没有调查清楚么,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山寨么,就是看着他的月报好卖了,这才造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事情来卖么,这不稀奇。

不,稀奇,这件事情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在大唐,如果真的需要山寨,是没有必要连人家的名字都会仿制的,杨恒的叫书院月报,他完全可以叫做长安月报,显得更加大气不是么。

而且就是上面的内容杨恒也没有感觉到什么违禁,不过是讨论以文治国还是以武治国,不过是一个老旧的话题而已。

最先提出来的就是唐俭了,他的意见是“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作为他的意见的,也就是他是支持文治的,就是谏议大夫魏征也是向李世民提出了“偃武修文”四字方略来支持文治的。

但以宰相萧瑀,副宰相封德彝为首的不少朝臣却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她们认为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也要靠武力,他们的口号是人主当独运权势,震耀威武,征讨四夷。也就是说认为是文不及武。

这都是一些过时了的话题了,甚至经过了两次的辩论了,而李二的答复却是“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将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也就是说他临时是选择了魏征的偃武修文,甚至随后还有结论是“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其实在他的心中还是有对外用兵的想法的,可看着眼前破碎的河山,他还是觉得先休养生息的好,这其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否则他也会步广的后尘的。

可为啥此时又有人提出来这个争议来了呢,难道是借杨恒的手来表达他的愿望么,自然杨恒是这么觉得的。

“这个,不是臣做的,陛下应该清楚的,再说,这上面也没有写什么么,只不过是在议论这朝政应该是以武治国而已,虽然这个时间提出来有些早,不过臣认为,很快我们就应该对外用兵了,要让四邻臣服么,而不是听他们的马屁,还要赐给他们一些贵重的物品,甚至是一些我们多年研制出来的技术,结果是让他们强大了反而来打我们。”杨恒并没有看到李二的脸色,而是自说自话了起来,甚至都有些应和这个小报上的内容了。

“你,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朕是那种人么,现在四海升平,多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