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立志传 >

第106章

三国立志传-第106章

小说: 三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祗告辞!”陈祗向陈登拱手为礼,退出了厅堂,到了门外,受那寒风一激,方察觉额角处已然浸出了冷汗。走到了无人处,陈祗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看样子,那陈登方才表情还是让自己提心吊胆了一番,不过还好,看样子自己这些天来的观察与旁敲侧击果然还是没有判断错误,陈登真是对那刘玄德有点意思。

接下来的数日,陈登与陈祗仿佛有默契一般,不再提起此事,言谈之间,尽是经学或者将略,不过,谈得最多的还是将略,而那陈登,似乎刻意地要教授陈祗似的,拿他所经历的战事,一一向陈祗分析剖论,听得陈祗是受益不浅,有这么位能抗衡孙策孙权对江北野心近十载的智者悉心指导,虽然不过月余之功,陈祗也是大开了眼界。

打仗,本来就不是歪着脑袋丢两个绣花荷包就完事的,而是不仅仅要考虑到军备、士气、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甚至还要考虑到政治。

“江东大族,皆未服于孙氏,那孙伯符,当初便是真未受刺而亡,其也不敢领兵久在江北,某只需坚壁清野,固守大城,再以一军游于敌外……”陈登侃侃而谈,分析着东吴孙氏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江东未服,久兵不回,必会有异心之人而动,所以,他只需要守,但他又不全是守,而命一大将领兵于外,时时威协吴军侧翼,又或者是挠其粮道,不出数月,江东之兵,必然会因为后勤不续,又或者是江东异动,只能撤军。

“如今江东世族,虽然表面上臣服于那孙氏,其实不过是受兵威而暂委身于其,若是能乘那孙氏对山越人或者荆州江夏黄祖用兵之期,以大军进逼,再使能言善辩之士入吴地,内外齐下,吴人自相疑,重兵再外,再向那些江东氏族许以厚利,吴地,不过翻掌之事尔。”陈登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的话,不由得喘息了起来,不过,陈祗倒是听得如醉如痴。

第一百四十九章 伏波将军……

良久,陈祗才回过了神来,把目光从那桌面上的地图移开,望向正在饮茶汤的陈登,目露敬仰之色:“照太守之言,破吴不过旦夕之间。”

“登不过是一郡之守,人轻言微,手中之兵卒,不过万余,胸有韬略而不得用,甚为憾事……”陈登轻轻地拍了拍案几,颇有些无奈地笑道。

听到了陈豋此言,陈祗不由得微微一愣,想了想,颇有些疑惑地问道:“太守为丞相守疆,以一郡之力而抗江东孙氏一州之力,阻得江东望而兴叹,功勋卓著,精通兵法,兼又深知江东之情由,丞相若闻太守之妙策,当为用之。”

那陈登的目光落到了陈祗的脸上,既像是在嘲讽,又像是在自嘲,半晌才缓缓开言:“某若不是因为旧疾突发,怕是如今已经在赴任充州东郡的路上了。”

“充州东郡?”陈祗不由得眉头大皱:“如今,翼州已入丞相之手,袁氏残余不足为虑,北边暂无战事,丞相却,呵呵呵……”陈登说到此处,笑了起来,有着说不尽的讽刺,让陈祗心中起疑。

陈祗出言安慰道:“丞相能将伏波将军之职,授予太守,乃是对太守累战江东之绩的肯定,太守何以如何?”

陈登扫了一眼厅内,除了两位侍候他的下人再无旁人,又目烔然地望着陈祗。“某以太守之职领郡兵而御江东久矣,然丞相赏功之后加伏波将军与某……”声音虽小,却听得陈祗心头直冒寒意。

陈登以文职领郡兵,这是正常的,但是,加拜伏波将军,却是以文官兼武职,未配一兵一卒,将军实职却成了虚衔,可以说,曹操对于陈登的赏赐,不仅仅是给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封号,更有将伏波将军之称号降损之嫌。同样,也是对待陈登这位心高气傲之士的一种调侃,同样也是对于朝庭的一种轻蔑。

第一位出任伏波将军的即汉武帝时候的路博德。武帝元鼎五年,南越王相吕嘉发动叛乱,杀害汉朝使节和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武帝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船队十万人会师番禺,次年冬,叛乱荡平,汉朝在南越地区开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终西汉王朝两百余年,伏波将军仅此一人。路博德后来因犯事削爵贬官,以强弩都尉终。

第二位出任伏波将军的,乃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最著名的将军马援。咱也就不说了,一般后世熟悉两汉历史的都知道这个名字。而伏波将军的称号,由于马援以及路博德所建功勋业绩熔铸于其中,数百年间当当作响。历代帝王和朝廷都十分珍重,不肯轻易授人。

而这一次,曹操却将此将军号加予一位只有领郡兵之资的太守,这等于是一种赤裸裸的、恶意的讽刺。也难怪陈祗能感受得到陈登对那曹操的怨恨之意,看样子,曹操对陈登是既惜其才,却又忌其效命数主。

加之,陈氏一门乃徐州望族,陈登更是在徐州深得民望,而陈登仅以万余郡卒相持江东近十年,治军、用兵之能,那江东猛虎孙策不及,加之心胸有吞吴之志,如此人物,怎么又能让曹操放心将其久留江东?

若是以前,曹操的重心放在北方要抗衡袁绍,留陈登以御东吴倒也是不得以之举,而今,北方大定,曹操自然不想再让陈登继续耀武扬威,封个虚职,丢到其发家的东郡去,美其名曰为重用,实为闲置,怕是正因为此,陈登忿愤交加之下,使得病情加重,方有此难。

陈登没在理会沉思的陈祗,继续言道:“效命于丞相数年有余,尽心竭力,使得广陵虽与东吴相持,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徐州安泰。不料想,却患此重疾,看来,某家也是该歇息一番了。”

※※※

“奉孝可知,太守已然向丞相请辞太守之职,意欲辞官养病。”那李书佐、袁迪与陈祗三人同坐于矮榻之上,就着酒食聊着闲话。此时开口之人,正是那李书佐。

陈祗心中一动,已然知道,前几日那陈登与自己相谈之时,所泄露出来的失望与疲惫并非伪装,看样子,陈登也是因此事,加之糟此大病,而变得颇有些意冷心灰。抿了一口酒,笑着摇了摇头:“这些乃是公务,祗不过是一介平民,岂能知晓。”

那李书佐也拍了拍大腿道:“呵呵,某一时言差了,可惜啊,我家太守文才武略,皆乃上上一选,乃为徐州之翘楚,却困于广陵太守一职,未得大用,今日,却要因疾而辞,也不知道以后续任之人有我家太守几成本事。”李书佐本就为陈府客卿,那陈登既然辞官,他们自然也要随主家而离广陵。

“不可能吧?”袁迪微微一愣,旋及言道:“咱们广陵能有今日,皆乃太守之功也,丞相岂会让太守离开?”

那李书佐看了袁迪一眼。“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就在我家太守发病前日,便收到丞相府公文,让我家太守赴充州东郡继任太守一职。”

“小小东郡,又岂是广陵这大用武之地可比?”那袁迪亦不得由哧之以鼻:“那曹操……”

“小点声,你不要命了,若是传扬出去,性命难保,到时候,连累我家太守,那还真是万死莫赎。”那李书佐让袁迪楞头青之言给吓了一跳,大急之下,拽了那袁迪一把,还特地看了陈祗一眼。陈祗摇了摇头:“某是救你家太守之命,非害其性命之人。”

“某自然信得过奉孝。”那李书佐有些尴尬地陪笑道。这个时候,倒是喜好算学的袁迪绕开了话题,跟陈祗聊起了圆周率来,那李书佐对于算学也是颇有兴趣之人,不然,也不会跟袁迪成莫逆之交。

圆周率是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不过,现如今,陈祗方知,那张衡所著的《算罔论》中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四位,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

听了些言,陈祗不由得发愣,至少他所知晓的,目前圆周率不过是小数点后面两位,怎么又窜出四位来了?着实让陈祗份外的吃惊,当下一问,这才知晓,原来是去年秋末之时,袁迪之师往洛阳访友,听闻一户人家有张衡所著的《算罔论》的残本,当下许以重金购得,方才知晓。

正说话间,那陈祗的家将孟广美在门外呼唤:“公子,小的有要事禀报。”

“进来,到底有什么事?!”被搅了谈兴的陈祗不由得不耐烦地回了一句,孟广美却很是迫切地道:“公子,那华佗来了,正在太守府,太守令人前来召公子前去。”

“华佗来了?!”陈祗陡然之间从那矮榻上站起了身来,向那孟广美喝道。见到孟广美肯定地重复了一遍,欣喜若狂的陈祗匆匆向这二位告辞之后,跟前孟广美一起打马往太守府飞奔而去。

跳下了马,陈祗将那马鞭丢给了孟广美,快步便往府中而去,府内下人,对于陈祗这位寄居于府中的客人早已相熟,不敢怠慢,当即领着陈祗直往那陈登所在行去。不多时,陈祗已然看到,一位须眉皆斑的老者,正安坐于厅内的矮榻边沿,给卧于矮榻之上的陈登诊脉。

陈祗站在门厅之外,待呼吸平稳之后,方自缓步而入,先向那向自己微微颔首的陈登施了一礼,把目光转向了那位青袍老者的身上。老者似未所觉一般,目光在陈登身上游离不定,面有异色,似乎不太相信其所见。此人,定是那自己久欲相见而未得机缘的华佗华元化。

“佗观太守气色、脉象,旧疾似有痊愈之征兆,不知是那位医家的手笔,还望太守直言相告于佗。”华佗良久收手而立,向那陈登言道,言语之间,泄出一丝丝激动。

陈登听了华佗之言,原本有些忐忑的脸上亦露出了轻松之色,不由得笑道:“元华先生,请回头,便是这位少年替某诊治的。这月余来,若非是其施以妙手,某家早不在人世矣。”

华佗听陈登之言,回首一看,正好见到向其恭敬施礼的陈祗,不由得微一错愕,指着陈祗,一脸疑色:“莫非太守说的是这少年?”

第一百五十章 劝言

“益州江阳陈祗,见过元化大人。”陈祗恭敬地向年纪至少已经有六十出头的华佗施礼言道,这个时代,只有年长者方尊称为大人,而官员都只是称呼其官职或者爵位。比如陈登,可以称为陈太守、陈伏波,又或者是陈将军,若称其为陈大人,除非陈登已然六十出头。

“是汝开方取药诊治的陈太守?”华佗移步上前,仔细地打量着陈祗,口中一面言道,不过听那语气,似乎全然不信。

“正是在下。”陈祗答道,抬眼看向眼前的华佗,若不是须发斑白,只观其面容,还真不敢信跟前的华佗已是六十余岁的老人,步履矫健,身体健硕,浑然没有透出一丝老态。“奇哉,老夫观汝,年未弱冠,竟然能愈陈太守之旧疾,实在是让老夫意外之极。”华佗不由得连连摇头言道。“不知药方可在,若是信得过老夫,借观一二可否?”

“还请元华先生指点。”陈祗也不提笔,只从怀中取出了这些日子给陈登所用的药方,一一地摊开来摆在矮榻之上,华佗拈须而观,时不时提出疑问,陈祗也一一地作出了解答。让华佗更是心异,如此少年,医道见解之精,药方增减之妙,就算那些随自己行医十几二十年的弟子亦有不及。

此时,陈登已然从矮榻上站起了身形,不由得笑了起来:“元华先生有些想法,登亦觉得不甚意外。初时登听属下之人曾言有一少年可愈登之固疾,亦是心中生疑,不过,此月余以来,身体日渐康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