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378章

宋时行-第378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座豪宅,被赵桓送给了赵构做礼物。

可以说,在赵构被废黜康王之前,他和赵桓的关系非常亲近,堪称是赵桓的心腹。

但随着赵桓地位稳固,而赵构却停滞不前。

开封围城之战结束以后。赵构本来有希望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可是由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这职务最终被太子赵谌所得。赵构至今仍不明白,他如何就失去了这个职务,心里便存了几分怨念。而燕山之盟的泄露,赵桓再次把赵构推出来做替罪羊。更罢黜他康王爵位,令赵构心中的不满,也随之越发强烈。

想我辛辛苦苦,为你奔波劳累。

到头来,你做了皇帝,我却连被贬为齐国公。

虽说这待遇并无太大改变。可是……

燕山之盟,是你一手促成。结果却要我代你受过……好事轮不到我,坏事便都是我来顶缸。

赵构的不满越来越多,甚至演变成了对赵桓的怨恨。

太上道君赵佶还都,让赵构看到了希望。

原以为历经开封之战以后,赵佶的力量已经削弱。事实上,赵佶这次之所以还都,是被赵桓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依赵佶所想,最好是在金陵成立一个小朝廷。哪知道赵桓快刀斩乱麻,诛杀朱勔童贯,令赵佶也不得不老老实实还都。

可即便是如此,赵佶依然手握巨大能量。

太学罢课,万民伏阙!

也许在许多人看,这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可是在赵构看来,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操纵,怎可能出现这等情况?万民伏阙时,开封府竟然没有任何动作……只有幕后黑手的能量相当大,才可能造成这般结果。而在这事件中,得益最多的便是赵构。

不但破除了赵桓对他的封锁,更堂而皇之重登朝堂。

哪怕赵佶在朝堂上没有任何言语,可近来对赵桓的指责,显然也是有人背后唆使。

太上道君,大有可为!

赵构在经过一番盘桓后,便投到了赵佶怀抱。

说实话,赵构的出身并不算太好,他母亲韦氏在赵佶的心目中,远不如其他嫔妃。

可他毕竟是赵佶的儿子,在这种时候,投奔过来,赵佶岂能拒绝?

赵构在获得了赵佶的接纳之后,便在暗地里拉拢朝中大员。他主持了燕山之盟,更与梅执礼等人一同遭遇废黜罢免,所以很快的,便得到了朝中议和派的支持。

梅执礼,汪伯彦,白时中……

这些被贬在外,或是留在朝中的议和首脑,纷纷与赵构接触,并且迅速形成同盟。

燕山之战拉开序幕,议和派遭受的打压也越来越大。

赵构左右逢源,更拉拢了一大批人在身边。

原本打算等时机成熟后,再设法令太上道君重返朝堂。可谁料想到……

燕山之战,宋军节节胜利,使得朝中反对开战的那些大臣,也都一个个变得鸦雀无声。

此战若继续下去,赵桓的地位,势必会越发稳固。

大宋时代周刊,每日推波助澜,在努力消除燕山之盟对赵桓的影响,这样下去,只怕局势不妙。

屋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赵构从沉思中惊醒,抬头看去,却见一名内侍一路小跑,匆匆跑进来。

这内侍,是赵构心腹太监蓝瑛,只见他扑通便跪在赵构身前,颤声道:“殿下,出大事了!”

赵构眉头一蹙,“出了甚事?”

“方从尚书省传来消息,西辽兵出牟那山,夺取可敦城。

汪古等十数个漠北部落,纷纷向西辽臣服……据说,那西辽女王已宣布向虏贼开战。”

“什么?”

赵构激灵灵打了个寒蝉,手中的书,啪的一下子掉在桌上,而他却恍若未觉……

第417章 天命女王

“西辽出兵,虏人势必议和休战。

官家这次是想要凭借燕山之胜稳固皇位,所以绝不可能与虏人低头。燕山之盟的情况,恐怕是难以重现。如此一来,官家皇位稳固,你我之前筹谋便要付之东流。”

醉杏楼内,赵构一言不发。

而在他对面,则端坐着一个男子,正是涪陵郡公赵叔向。

此时的赵叔向,全无往日的雍容之态。那张俊美的面庞,透出一抹阴鸷气息,令人不寒而栗。

不知为何,每次和赵叔向坐在一起,赵构都会感到一种畏惧。

别看他出身远比赵叔向来的高明,可是论起智谋,却颇不简单。赵叔向而今已暗地里投靠了赵佶。开封之战。的时候,他就曾派人前去金陵,向赵佶表示过忠心。

所以,赵佶对赵叔向也非常信任。

赵桓派人诛杀朱勔和童贯时,赵佶其实并不想还都。

据说还是赵叔向不远千里,从洛阳赶去金陵,最终说服了赵佶同意返回东京……

“十九哥说的不错,今日请十九哥来,也是要商量一下应对之策。”

“应对之策?”

赵叔向突然一声冷笑,“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应对之策?

此战结束,只要官家不犯什么大毛病,就一定会稳住皇位。之前那些投靠过来的家伙,到时候也会三心二意,未必愿意再跟随太上道君。到时候,只要走漏一点风声。官家便不会放过你我。太上道君或能无恙,可你我恐怕难以保得周全。”

帝王之家,从无亲情之说。

这一点,赵构也非常清楚……

别看他那位大哥表面上看去,是个极为和善,耳根子也软的人。可真要狠下心来,绝对是六亲不认。赵构和赵桓关系不差。却不代表着赵桓能够容忍赵构可以勾结他人,谋夺他的皇位。那些个文官一旦改变主意,赵构便等于暴露在赵桓跟前。

赵桓不会为难赵佶。毕竟父子,了不起就是一个软禁。

可是他呢?

赵构相信,赵桓真要收拾他的话。不费吹灰之力。

“怕了?”

赵叔向看着赵构,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丝嘲讽笑意。

那笑容,恍若钢刀一般扎进了赵构的心里……虽然他投靠了赵佶,可是在赵佶心中,却远远不及赵叔向的地位。这也让赵构感到非常憋屈!当初他依附赵桓,虽然赵桓最后把他当了替罪羊,却始终对他存有几分善念。如今投靠了自家亲爹,却不如一个旁支宗室来的信任。早知道如此,当初忍一忍也就是了。何必改换门庭?

可是,晚了!

赵构很清楚,他已经没有退路。

从他投靠赵佶的那一刻起,他和赵桓之间的兄弟情义便荡然无存。

哪怕赵桓存有这份情谊,眼前的赵叔向。也绝对会想办法把那情谊斩断……

深吸一口气,赵构平稳住心神,“十九哥这话又从何说起?我何时说过,害怕两字?”

赵叔向放声大笑,“九哥不怕便好。

其实,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麻烦。只要操作得当,总有挽回余地……当务之急,是要稳住那些臣子们的心。这时候万不可乱了阵脚,否则才是一桩大祸事。”

“十九哥,计将安出?”

赵构不是傻子,焉能听不出赵叔向话语中的意思?

赵叔向沉吟片刻,便站起身来,“九哥,这件事你不必担心。

不过,我需要九哥你明早拜见太上道君时,求一份敕令来,也方便我在外面行事。

这件事拖延不得,时间越久,与我们就越没有好处……请你转告太上道君,当速速决断,不可以再做迟疑。”

赵佶虽然获得了自由,可毕竟不似当初那般,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而今当家作主的人,是赵桓!

哪怕赵桓不再软禁赵佶,可必要的监视一直没有放松。赵佶很少有机会走出皇城,赵叔向即便是宗室,也无法轻易和赵佶见面。倒是赵构,身为赵佶之子,每日都要前去龙德宫向赵佶请安。他也是最方便和赵佶接触的人,便担负联络事宜。

赵构疑惑看着赵叔向,“十九哥要甚敕令?”

“这个九哥不必问,只需和太上道君说了,自然清楚。”

心中,顿有一股怒气冲涌。

才是道君的亲生儿子,你不过是一个旁支宗室,却大言不惭,好像把什么都掌控在手中一样,弄的自家倒像是一个外人,事事听你差遣,实在是太嚣张跋扈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赵佶绝对是相信赵叔向,而他尚得不到赵佶的全部信任。

心中再恼怒,赵构也只能低头,强忍着火气。

“十九哥放心,自家定会办好此事。”

赵叔向点点头,微微一笑,便起身告辞。

走出这醉杏楼,就见两个黑衣汉子走上前来,跟随赵叔向一同离去。

赵构站在楼上,目送赵叔向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由得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

一步错,步步错!

若不是当时太不冷静,又何至于会落得而今局面?

只是,这赵叔向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赵构,疑惑不解!

※※※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日,西辽天命女王耶律余里衍,命大将军耶律查奴同率兵马,杀出牟那山口。当年。耶律余里衍前往西州的时候,便把可敦城交给了汪古人。

而今她卷土重来,汪古人也很配合,非常爽快的把可敦城交还给耶律余里衍,并且表示,愿意臣服西辽。

汪古人,在漠北颇有实力。

在获得汪古人支持后。耶律余里衍也是实力大增。

至于汪古人为什么会臣服西辽,个中缘由并无人知晓。可大体上能看出,耶律余里衍必然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使得汪古部同意臣服。不管耶律余里衍付出什么代价,总之得到汪古部臣服之后,西辽实力大增。并且迅速在漠北站稳脚跟。

耶律余里衍重返可敦城之后,第一道命令,便是让耶律查奴和汪古人合兵一处,向粘八葛人发动攻击。

当年,粘八葛人可是给了耶律余里衍许多麻烦。

而且这些粘八葛人,早已经投靠了女真,是耶律余里衍眼中的劲敌。耶律查奴在漠北颇有人脉,而且和汪古小王也关系密切。在西域历练数载之后,耶律查奴已成为一员猛将。汪古人对耶律查奴做统帅更无反对意见,于是便迅速出兵。

粘八葛人派出精兵猛将前往定安助战。所以营地中并无太多人马。

西辽和粘八葛联军杀入粘八葛部落,粘八葛人一触即溃,便迅速败退,根本无法阻止有效抵抗。

在偷袭了粘八葛人的同时,耶律余里衍又派出骨那里前往白达旦部。

一手强硬。一手怀柔!

耶律余里衍更不是那种无能之辈,否则便无法在短短两年里,打下而今的西辽基业。

白达旦人和粘八葛人情况不同,粘八葛人是死心塌地的跟随女真,这两年在漠北,凭借女真的支持。更是嚣张至极,得罪了很多人;而白达旦人则不一样,一直属于独立于女真之外的势力。他们即没有依附女真,也没有脱离女真,凭借自家势力而立足漠北,虽也嚣张,却不算过分。所以在漠北,白达旦人的声望要好过粘八葛人。

耶律余里衍心知,单凭西辽而今势力,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

北进牟那山,重返可敦城,是耶律余里衍的第一步,只有在漠北站稳脚跟,才可以和女真继续抗衡。如果单纯的杀戮,很容易遭遇漠北各部的抵制。所以,必要的拉拢也不能缺少,白达旦人势力强横,也是耶律余里衍要拉拢的最佳选择。

同时,耶律余里衍又派出马尔忽思前往漠北,招揽那些流离失所的突厥人。

虽然说突厥早已没落,但还是有不少人,散落在漠北。

日间为民,夜间为贼……也是这些突厥人的生存之道。他们平日里就是普通的牧民,一旦发现目标,便全体变身马贼。人数不多,却战斗力极强。马尔忽思本身就拥有突厥人的血脉,随耶律余里衍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