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279章

宋时行-第279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伙,虽说狡诈,虽说不学无术,但也是个有义气的人!

“叔父,似乎有些烦恼?”

高俅一怔,旋即摇头笑道:“确是老了,不想竟然被小乙,看出了心事。”

“若叔父信得过小乙,何不与小乙说一说?”

轻轻叹了口气,高俅露出苦涩笑容,“有甚说道……其实也简单,太上道君虽退了位,可你也知道,他这次是如何禅位。道君一直想着前往金陵,谋求复起……这两日,道君一再要求自家随他前往金陵。

小乙,却也不想瞒你,自家得道君提携,享尽荣华富贵,此生已无甚遗憾。

按道理说,道君乃我贵人,我理应听从才是……可是,三郎还年轻,我的决定,更将影响他的未来。所以我才会烦恼,不知该如何决断,小乙可否指点我迷津?”

历史上,徽宗皇帝南下,高俅率禁军随行。

后来,他在到达泗州之后,与童贯发生冲突。徽宗继续南行,带着童贯南下,让高俅留守泗州。高俅也聪明,见情况不妙,便立刻返回开封,才算是得以善终。

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这场父子间的战斗,最终因钦宗解了第一次开封之围而获胜。

童贯等人,皆遭受清算,唯有高俅幸免。

只是因为高俅前期的决定,让钦宗心生芥蒂。

高俅死后,高家三子迅速失宠,从此便不复为人所记。

玉尹不太清楚这段历史,但是也知道,这时候若高俅走了,会对禁军带来什么影响。

不管怎样,哪怕他高俅是个傀儡,却始终是殿前司都太尉!

“叔父,小乙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但说无妨。”

玉尹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太上道君与叔父有恩不假,可而今做主的,却是官家。

道君即已然禅位,再想复起,便名不正言不顺……而官家呢?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看此次大宋观察周刊的文章,也只是诛杀五贼,与叔父无关。若叔父此时能站在官家一边,说不得还能惠及子孙。再者说了,叔父以为,媪相与你,道君会宠信哪个?媪相手握胜捷军,而叔父执掌禁军……在从前,或许能井水不犯河水,可若随道君南下,便少不得要争权夺利。难道叔父,愿意心甘情愿,交出兵权吗?

若真个如此,倒不如留在开封,更加快活!”

童贯!

当高俅听了这名字的时候,眼中闪过一抹戾色。

徽宗皇帝虽宠信他,可是在徽宗皇帝眼中,高俅始终是个外臣……反倒是童贯,徽宗皇帝对他的信任,远远超过高俅。毕竟,童贯是太监,更是徽宗皇帝的内臣。

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高俅突然笑了,给玉尹满了一杯酒,“天不早了,小乙早些回去,莫让家人久等。”

他没有表示是否愿意听从玉尹的劝说,但玉尹知道,高俅已经有了决断。

所谓一叶障目,高俅方才的情况,便是如此……而今把那片叶子拿开,他自然就有了主张。

高俅在仕途上浸淫多年,其心机和手段,绝非玉尹何以比拟。

而对玉尹来说,高俅若能留下来,对他始终是一个臂助,甚至远胜过李纲等人对他的口头支持。

“如此,侄儿便告辞了……代我向三郎问好,明日便不来给叔父拜年。

明日叔祖要入葬,之后侄儿便要回转牟驼岗军寨。若叔父有事,便使三郎去唤我。”

高俅笑着点点头,把玉尹送出书房。

在门廊下,他突然又把玉尹唤住,“小乙,天驷监将转至牟驼岗。

我劝你最好能再多留几日,待我设法让你坐上天驷监都监之位,再去谋求前往酸枣。天驷监都监,是个从五品的武官……如此你到了酸枣,再不济也是个都统制,总好过你过去以后,还要受人节制,还比不得留在这开封府自由,如何?”

玉尹闻听,心中一阵狂喜。

“如此,便多谢叔父!”

第330章 大幕拉开

天驷监,隶属群牧司。

所谓的天驷监都监,说穿了就是一个养马官。

早在宋初时,辽国势大,占居燕云之后,便等于断了宋朝的马源。太祖赵匡胤自然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便设立了内、外监牧制度,以期能够保证军中用马。

而这个制度,在宋真宗时代,更达到了完善。

这也是真宗一朝,大宋数次对外兴兵,并取得胜利的一个原因。

可惜到了神宗一朝时,王安石变法,推动寓马于民的改革,使得大批牧地变成农田,监牧制度也随之被废罢,名存实亡。自徽宗皇帝登基,监牧制度几乎被全面瓦解。天驷监所辖地区,便是京畿西路的牧业,可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权利。

高俅要为玉尹谋天驷监都监一职,为的是把玉尹的品级提上去。

一个从六品的武官,便是到了地方也要受到各种制约。可如果这品级提上去,到了地方,至少能做一个钤辖或都统制,受到的制约相对也少,更有利于玉尹做事。

可以说,高俅为玉尹考虑得非常周详。

玉尹不太清楚天驷监的状况,可这从五品武官,确是实打实的提升。

从太尉府出来,玉尹的心情非常愉悦。便是做了天驷监都监,他也不会招收什么兵马,盖因他非常清楚,便是招来兵马,时间太短,根本无法整训,倒不如保持现在的兵力,可能效果会更好……等到了酸枣之后,再设法招募乡勇民兵。

总之,在开封这段时间,他是不打算再扩充兵力!

※※※

宣和七年的最后一天,便在这种宁静的气氛中渡过。

这可能也是有宋以来,开封府最安静的一个除夕……第二天一早,玉尹便披麻戴孝,抬棺出城。

根据黄裳的遗嘱。玉尹把他安葬于开封城西的岳台。

这里位于汴河与金水之间,地势相对较高,可以眺望开封城,也算是黄裳对这个朝廷的最后守望。葬礼进行了整整一天,前来祭拜的人,更是多不胜数。除了李纲等人之外,宫中也派人前来祭拜。茂德帝姬赵福金,带着柔福帝姬赵多福和朱家十八姊朱璇。也来拜祭。她们和黄裳并没有交情,前来祭拜多是因玉尹而来。

“小乙,我发现了一桩事。”

入葬之后,赵福金突然把玉尹拉到了旁边,轻声道:“冯筝这段时间,曾多次和千金一笑楼的戴小楼接触。而且千金一笑楼自虏贼兴兵之后,借口维护千金一笑楼安危,多次招纳闲汉泼皮,而今竟有数百人之多。本来我倒是没有留意。可前日探子回报,说那戴小楼几次在封丘门和酸枣门出现,并且逗留当地许久。”

戴小楼?

玉尹脑海中。浮现出那张笑盈盈的脸。

说实话,他真没有想过戴小楼,因为此前多次合作,他对戴小楼的印象并不太差。

黄文涛倒是盯着千金一笑楼,却进不得楼内。

一直以为,张真奴可能有些嫌疑,可现在看来……

“自家明白!”

“小乙可需要什么帮助?”

“目前倒是没有,只是城里的人手,终究有些不足。

赵福金犹豫了!

她沉吟良久。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趁人不注意便塞到了玉尹手中。

俏脸有些发烫,心头小鹿更是乱跳……若非不得已,她是不会做出这种孟浪事情。

“小乙若需帮助,可去城南侍卫亲军马军司寻一个名叫呼延灼的指挥使。

此人原本是名门之后。不想后来从了宋江等人,肆虐京东。宋江招安以后,我那阿舅本想要杀他,我当时也是看他乃名门之后,一时糊涂从了贼人。便于心不忍,在道君面前为他求情,才算是保住性命……此后,他便一直留在马军司做事。

此人武艺高强,兵法出众……小乙需他帮忙时,便拿了玉佩去马军司找他,断然不会拒绝。”

呼延灼?

玉尹一下子愣住了!

这名字怎听得恁耳热,呼延灼不就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

京东三十六巨盗究竟有哪些人?

玉尹到现在也不算太清楚……据说,李若水曾作过一篇文章,记载了相关人员,可玉尹和李若水关系紧张,更不要说能拜读他的作品。以至于到现在,那三十六巨盗究竟还有多少人活着?他始终是弄不太明白。反正他认识的,也只有一个鲁智深。问题是鲁智深似乎对过往的事情不愿提起,玉尹自然也不好详细询问。

而今,终于又知道了一个人,而且是个响当当的狠角色。

一时间,他倒忘记了那玉佩是赵福金的贴身之物,二话不说便揣在了怀里。

赵福金顿时,满面通红。

“原以为小乙是个正直君子,哪知也是个轻浮儿……”

说罢,她啐了一口扭头便走。

玉尹这才醒悟过来,玉佩是女儿家的贴身之物,他放在怀里,岂不是等于肌肤之亲?

忙开口想要解释,却不想一旁,有人过来。

“玉指挥节哀!”

玉尹只得停下脚步看去,却是新任门下中书侍郎,黄潜善。

这黄潜善年纪不大,甚至比玉尹还小几岁。汀州宁化人,也就是后世的福建宁化。

此人是正经的科举出身,甚得赵桓信任。

赵桓一登基,便除黄潜善为门下中书侍郎,可谓圣眷正隆。

玉尹也是东宫一系,至少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太子赵桓的人。不过和黄潜善相比,确有天壤之别。只看这官职,便能看出端倪,玉尹错非受太子赵谌所喜,恐怕也不会有今日成就。

黄潜善今天,是代表赵桓前来。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老人,看年岁大约在六十多的样子,须发灰白,身材魁梧高大。只是一身朴素布衣,看上去颇有些落魄,那脸庞上更透着几分疲惫,似是远道而来。

乍一看,玉尹还以为这老人是黄潜善的管家。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黄侍郎有心。”

“呵呵,演山先生故去,实朝廷之损失。

官家听说后,也是非常悲恸,本准备亲自前来,不想宫中琐事繁多,一时间脱不开身。”

“叔祖若泉下有知,必万分感激。”

“小乙莫如此拘谨,你我说起来也是同出于官家门下。虽说走的路不同,也需相互扶持才是。来来来,我为你介绍一下此人。巴州通判宗泽!此官家特意从巴州调来,今日方至东京,过两日便要进宫面奏。听闻演山先生病逝,他特意要我带他前来。”

玉尹,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宗泽?

眼前这老人,居然就是宗泽?

说实话,玉尹方才是真没有想到这老人的身份,一时间竟目瞪口呆。

却见宗泽大步上前,一拱手唱了个肥诺。“宗泽天有六年同进士第,曾得燕山先生教诲,至今未能忘怀。本打算趁这次回京拜见,却不想……今日来前来,宗某有两件事。一来是拜祭演山先生。二来是向小乙你道谢,若非你在太子面前提及宗某,只怕此生也难有机会还京。”

“啊?”

玉尹目瞪口呆。

我在太子面前提过你吗?

我连赵桓的面都没有见过……

不过,他马上醒悟过来,宗泽说的太子。恐怕不是赵桓,而是先前的皇太孙赵谌。

赵桓登基之后,立刻便立赵谌为太子。

所以在宗泽口中,太子指的便是赵谌……可问题是,玉尹实在想不起来,他何时在赵谌面前,提起过宗泽。

但不管怎样,面对这一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军,玉尹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久闻宗汝霖大名,却不想今日有幸相见。”

宗泽却没有客气,沉声道:“我听人说,玉指挥有意开拔酸枣,抵御虏贼。

泽恨不得能随玉指挥同行,奈何一时间却脱不开身……六哥、七哥!”

伴随着宗泽一声沉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