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265章

宋时行-第265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逑虿⑽戳艟泳┦ΑH绱怂道矗哺豢赡苁腔兆谝幌淖谑易拥堋

与赵叔向寒暄几句之后,赵多福便拉着玉尹自去寻找位子。

方坐下来,又听有人唤道:“老师怎会在此?”

扭头看。却见赵谌兴冲冲走来,拉着玉尹的手便道:“正说过两日去拜见老师,却不想在这里见到,却少了许多麻烦。”

“小哥怎地也来了?”

不等玉尹开口,赵多福便问道。

小哥,是赵谌的乳名,但知晓者并不算多。

赵谌忙与赵多福行礼。“姑姑能来,我便来不得吗?”

“哼,还要顶嘴。回头便与嫂嫂说去。”

赵谌嘻嘻笑道:“姑姑便说无妨,反正我阿娘也知道……我是随十八姊过来凑热闹,阿娘说我也长大了。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多接触一下这东京城里俊杰才是。”

玉尹在一旁,只微笑不语。

这姑侄二人的对话,他自然不可能参与进去,索性便闭上嘴巴。

趁着赵多福和赵谌斗嘴时,他环视三楼大厅……见许多身着儒衫的青年,正三五成群聚在一处,交头接耳,也不知在说些什么。这时候,从人群中又走出来一人。正是朱璇。她小跑着到了赵多福跟前,拉着赵多福的手,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皇……”

“老师休要这般唤我,只叫我小哥便是。”

赵谌似乎并不想让人知道他的来历,忙拦住玉尹的话头。

玉尹道:“小哥。那位十九哥,究竟是何来历?”

“十九叔啊……乃涪陵县公一脉,名叫赵叔向,世居房州,常驻西京……怎地老师认得十九叔吗?”

涪陵县公?

玉尹恍然大悟!

这赵叔向,原来是赵廷美的后代。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时为魏王的赵廷美阴谋策划篡夺皇位。事败之后,太宗遂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府尹,令其留守西京,也就是洛阳。只是赵廷美谪任西京留守之后,仍暗中与朝中大员联络,更与当时的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接触,企图东山再起。

然则事情最终还是败露,卢多逊被杀,赵廷美则被罢免一切官职,仅保留了魏王之名闲居家中。不久,太宗皇帝又被贬为涪陵县公,举家从西京洛阳迁居房州。

一晃,百年。

赵廷美一系,始终未有机会重返东京。

至徽宗皇帝登基之后,才准许魏王一系留居西京,但不可以久居开封府。

玉尹弄清楚了赵叔向的来历之后,顿时心中有了一丝警惕。

原因?

还是说不清楚。

只是觉着,这个赵叔向,不简单!

北宋时的诗社频繁,玉尹重生之后,也参加过两三回,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不过今日的诗社,却显得与众不同。

由于虏贼女真人兵分两路南下,韩民毅率部归降,也使得诗社的气氛,略显凝重。

众人谈论时,不知不觉便会引到了女真人身上。

从总体的气氛来看,这些太学生还是抱着极大的信心,认为虏贼不可能取得胜利。

“而今我大宋兵强马壮,燕山、太原屯兵数十万。

我听说,那虏贼不过十几万人口,又如何能胜得我大宋雄兵?”

此前开封人对女真人并不算太了解。

可是经过大宋时代周刊连篇累牍报导之后,让大家对女真人也就多了许多了解。

谁又想到,这了解一多,却让不少人产生了轻敌的情绪。

女真人口确实不多,其组成主要是以女真、契丹以及漠北塞上异族为主,加上渤海人和燕云汉人,形成了而今的大金国。但说到底,女真的真实人口,不过十几万而已。这个数字被报道出来以后,让那些太学和武学的学子们,顿感轻蔑。

玉尹站在一旁,只听着他们的交谈,不免忧心忡忡。

“老师,虏贼便真个不堪一击吗?”

赵谌忍不住轻声询问,脸上更露出好奇之色。

玉尹沉默良久,压低声音在赵谌耳边道:“一百只羊,也敌不过十头狼……这笔帐,绝不可这么算。”

说完,他停顿了一下,又低声道:“可如果这一百只羊是一头老虎统帅,便一百匹狼,也堪一战。

小哥,不可以妄自菲薄,也不可以过于轻敌。”

赵谌听了,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那如何能胜呢?”

这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大的让玉尹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闭上眼睛,他沉思片刻后轻声道:“若武将不怕死,文官不贪钱,倒也可堪一战。”

这句话,历史上本出自于岳飞之口。

然则岳飞而今,也不知是在何处,玉尹便率先提出。

想起了岳飞,玉尹这心中不由得一动……也不知那位历史上的岳爷爷,而今何在?

玉尹记得,岳飞的崛起是在靖康之后。

而之所以能够崛起,还要多亏了后来跟随宗泽左右的一段经历。

想到这里,玉尹突然问道:“小哥,可知道宗泽此人?”

“宗泽?”

赵谌显然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歪着头想了许久,最终还是摇摇头,露出茫然之色。

“小乙说的,可是元祐六年同进士出身,后被镇江编管,宣和四年大赦,除巴州通判的宗汝霖吗?”

一个突兀的声音,突然响起。

玉尹和赵谌忙回头看,就见赵叔向面露诧异之色,站在一旁。

“宗汝霖声名并不显赫,小乙如何得知?”

“这个……”

玉尹那会想到,赵叔向会跑过来说话,以至于愣了一下。宗汝霖?莫非是宗泽的表字?玉尹对宗泽的了解并不算特别完整,除了知晓他留守东京,力主抗金之外,便是他临死之前三声‘过河’的悲呼。不过,巴州通判……似乎应该是他。

依稀记得,宗泽是浙江人。

玉尹眼珠子一转,便道:“先前小底在杭州任职时,曾听人提起宗泽的名字,言此人颇有本事。不过具体却不甚清楚……不怕县公笑话,这宗汝霖莫非就是宗泽?”

“杭州?”

赵叔向笑了,“那边是了,宗汝霖便是义乌人,距离杭州倒也算不得太远。”

玉尹听罢,便笑了笑,也没有再谈论下去。

倒是一旁赵谌眼珠子滴溜溜直转,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卷十二

第318章 高太尉(一)

其实,似这种诗社聚会,也很难出现什么亮点。

一干太学生如同后世的愤青一般,大肆抨击朝政,言语间肆无忌惮。

北宋重读人,于是便有了宋时的风雅;然则太过放纵之后,一干生就忘乎所以,便有了一群整日里无所事事,只知道坐而论道的清流名士。这种状况,在王安石变法之后,越发明显。如果说在变法之前,宋代文士跟注重能力的话,那么在变法之后,便催生出一群能力不足,却徒有虚名的所谓名士。特别是徽宗一朝,初时风气尚可,到了宣和年间之后,沽名钓誉之徒,便充斥于朝堂之上……

所谓上行下效,朝堂上如此,自然使得民间风气随之产生变化。

太学生固然也不泛有能力者,但更多的,还是那种坐而论道,却不晓时事之人。

对于宋金之战,太学生们显得并不在意。

他们对虏贼,也就是女真人更多是一种鄙薄之心,全然没放在心上。

不过,玉尹还是在这些太学生里,留意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德安府进士张炳,另一个便是太学内舍生雷观。玉尹之所以对这两人产生兴趣,还是因为从陈东口中听说过。去岁时,偶然从陈东手中得来的那份名单里,也有这两人的名字。所以当这二人一出现之后,玉尹便立刻多了几分小心。

张炳和雷观,并没有留意玉尹。

二人倒是随着赵叔向。不时低声交谈。

许是赵叔向与二人说了玉尹的身份,两人时不时会看上玉尹一眼,不过那眼神里,却透出一抹不屑之色。

在他们眼中,玉尹始终都是个出身于市井的屠户。

若非他运气好,有黄裳这么一层关系在,又怎可能得了文林郎补身?

说实话。文林郎的补身对玉尹来说,非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那些读人。对他产生了排斥心理。一个身无功名,甚至没进过院的人,怎可得此殊荣?

玉尹。却没有在意。

诗社的气氛,很是无聊。

玉尹停留了片刻,便失去兴趣。

赵谌原本是抱着来认识几个青年俊彦的心思前来,可是听了一会儿他们的谈话,也是兴趣缺缺。

“老师,便走吧。”

赵谌一提议,立刻引得赵多福和朱璇的赞成。

几人起身,与赵叔向告辞离去。待从楼上下来,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忽听有人道:“小乙即来了丰乐楼。怎不与奴家见过就走?”

玉尹回头看去,却是马娘子。

在她身边,还跟着白世明,看上去好像沉稳许多。

玉尹忙与赵多福等人告了罪,让赵多福等人先行离开。

“小乙。过两日去你家,莫忘了你与我说的那个白蛇传的故事。”

赵多福虽心里不舍,却也知道,玉尹有正事要做。于是便约了时间,和朱璇带着赵谌离开。

玉尹则转身来到马娘子跟前,拱手唱了个肥喏道:“不知马娘子也在。却是小乙失礼……本打算过两日了结了公事之后在登门拜访,不成想在这里与马娘子相见。”

他已经听说了,那关胜是马娘子的远房亲戚。

之所以会在到任后百般照拂,便是得了马娘子的叮嘱……

说起来,玉尹和丰乐楼的关系,本应该远高于潘楼。可谁又能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而今他和潘楼的交情,远甚于丰乐楼。再见马娘子时,玉尹也不禁有些唏嘘。

他看得出,马娘子有心要缓和关系。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小乙又有新作吗?”

“啊?”

玉尹一怔,忙摇头笑道:“去杭州之后,整日忙于军务,哪有空闲抚琴作乐?”

“却听方才柔福帝姬说甚白蛇传……若作成之后,还请小乙要优先考虑一下自家。”

马娘子也算是看出来了,玉尹这肚子里,是真个有货。

这态度与当初购买《梁祝》时,已大不相同。也难怪,好好一部梁祝,却生生被她作毁了,这心里面的懊悔,自有她自己清楚。而今闻得白蛇传,马娘子岂能放过?

不说别的,只要对外宣称是玉尹新作,就足以令丰乐楼,挽回而今的颓势。

玉尹一怔,方才和赵多福闲聊时,偶尔说起了这个故事,却并不是很放在心上。说实话,他并未想过要把这出戏搬上舞台,所以也就随口一说。可马娘子的话语,却提醒了他……白蛇传最初是见于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篇,后来又经无数人改编,才有了玉尹前世见到的白娘子传奇。可实际上,白蛇传的起源,在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起于南宋,也有人说是起源于北宋。

而北宋之说,则是源于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村所依黑山,又名金山,大伾山。

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在魏都赋里便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故事。

犊子牵黄牛,游戏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惧去,人莫能追……

据说,后来的白蛇闹许仙,便由此而来。

只是其中的连眉女,却变成了白素贞。

这个故事,源于汤阴,所以在开封府也不算陌生。若在此基础上,真个改编一下,倒也不是不能搬上舞台。再说了,雷峰塔而今已矗立于西湖之畔的夕照山雷峰之上。说起来,白蛇传的创作条件倒也充足,真个写出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他有时间吗?

玉尹犹豫了一下。却还是答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