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186章

宋时行-第186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这里面还牵扯到了父母安危,杨再兴就是再浑,也不敢再口出狂言。

“下个月,观桥书院便要开学。

我已经托付柳大官人办好了你二人学籍,到时候便随我一同前去求学。这几日,尽量不要出开封城,闲暇时便读读书,多识字,免得将来入了书院,被人耻笑。”

杨再兴和高宠相视一眼,连忙道:“谨遵哥哥之言。”

把两匹马牵回了马厩之后,玉尹便找到了凌振。

把事情与凌振说明,凌振也是大吃一惊,而后苦笑连连。

“当初那苏灿送来这些东西,便知事情不小……却未料到,竟牵扯到了白相公。

不过小乙,你准备如何处理这事?”

玉尹闭上眼睛,思忖良久后道:“这些东西绝不可以在开封府和河南府出现,最好的办法,便是把这些东西送往太原府。那边距离遥远,而且又是边关所在,便是朝廷诏令,一时间也难以传递过去。我在那边也有些门路,若处理的好,说不得可以妥善解决。只是此去太原府,若没个可靠的人,恐怕也难以托付……我正在思忖此事,必须要尽快想出个合适人选来,这样也好早些把这些东西脱手……”

凌振闻听一惊,“小乙在太原府也使得人?”

他想了想,而后道:“小乙这办法,以目前而言倒也最妥帖。

不过这个人选,还需得当,否则难保不出破绽。小乙最好尽快解决此事,东西便先放在这边,短期之内,也查不到这里,也还算安全。总之,此事还要尽快解决。”

听得出来,凌振有些怕了!

不过他能够做到而今这地步,也算是够意思。

玉尹拱手道:“如此,便要麻烦凌叔父。”

“小乙放心,我这边暂时不会有麻烦,倒是你那边,可拖延不得。”

“我知道,小乙定会尽快决定人选,而后把这些麻烦东西脱手。”

两人在御营中又寒暄了几句,玉尹这才带着杨再兴和高宠离开。临走的时候,玉尹让凌振设法把那三匹汗血宝马换个颜色,以掩人耳目。凌振笑道:“小乙只管放心便是,这些事情,自家自晓得如何处置……总之,这件事不宜拖延的太久……”

玉尹再次道谢,带着杨再兴两人走了。

在返回开封的路上,高宠突然道:“小乙哥,若实在无人,自家愿意走一遭太原府。”

“呃?”

高宠笑了笑,“这些时日,自家这功夫也盘得熟了。

可是却一直苦于没有头绪,始终无法突破而今瓶颈。安神医配的药物虽好,却治标不治本。当年我阿爹教授我功夫时便说过:我这功夫本就是源自军中,乃军中打法。单凭着闭门造车的苦练,恐练不出真法,所以自家想出去走走,找人切磋,以寻求突破之机……只是如此一来,便赶不上观桥书院进学,要耽误哥哥的一番心血。”

军中打法?

陈希真说自己的功夫,也是军中打法,却没有说过,要自己出去历练。

玉尹心里一动,又想起了陈希真说的那个木鱼僧。

这两日本这些赃物缠的头疼,几乎把这件事给忘了……待此事解决后,还是要往观音院走一遭。

不过,高宠说的,似乎也在理。

若是高宠,玉尹倒颇为放心,这可以说是自家兄弟,不担心他会使出什么花招来。

可是……

玉尹轻声道:“十三郎要想清楚,太原府而今,可也算不得太平。”

高宠闻听,顿时笑了。

“若真个不太平,倒正合了自家心思。”

看得出,高宠心意已决。

玉尹当下也不再劝说,“既然十三郎已经有了主张,那自家便不赘言。

只是此去太原府,当早去早回……你家中尚有老娘苦盼,切莫让她等的心焦才是。”

“哥哥放心,自家明白。”

杨再兴在一旁听了,也颇有些意动。

只是想到徐婆惜,这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来。

回到开封城后,玉尹并没有立刻催促高宠动身。他还要找个由头,为高宠打点一番,否则这冒然离开,必然会令得他人怀疑。可问题是,该找什么样的由头呢?

※※※

开封府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

东京禁军此前已经收兵,而今再次出动,在城中设立关卡,已加强盘查。

开玩笑,进献给徽宗皇帝的祥瑞被人给劫走了,这可是自宣和以来,方腊平定,最大的案件。

一时间,侦骑四出,到处可以看到巡逻的铺兵和禁军。

往日里那些泼皮闲汉,也都不敢再跑出来闹事,一个个全都老老实实,生平惹来祸事。

玉尹倒是显得很平静,一如往常的生活。

每天去便桥屠场,而后便开始着手安排扩张肉铺,同时写点曲子,看上去倒也逍遥。

观音院的事情,暂时被他抛在了脑后。

这种时候,他哪里还有心情,去找人拜师学艺?

不过,开封城中盘查虽紧,城外却还算平静。凌振每天都会让凌威以学艺的借口来开封城里报信,告诉玉尹一切尚都安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七月便悄然过去,时间进入了八月上旬。观音巷的宅子,在八月初提前完工,令燕奴好不高兴。

玉尹去新房看了一下,但见两米高的院墙,墙上抹着白灰,整洁而大方。

一亩多大的宅子,建有四幢房舍。

正中央是一幢两层高的小楼,是在原有房舍的基础上建造起来,远远看去颇为醒目。

入门两侧,则各有两间厢房,在庭院一隅,还有一幢小屋,便是安道全所要求的丹房。在主楼另一侧,则是一块空地。面积不算太大,约百平方,上面扎着木桩等事物,还有按照燕奴添置的一些器具,便是玉尹夫妇平日练功习武的地方。

后墙,紧邻观音院。

站在二层主楼的窗口,可以眺望观音院的景色。

如此建造,不但采光比从前好了百倍,而且环境也丝毫没有任何变化,一如从前般幽静。

燕奴看了新家,便立刻喜欢上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之后,又征求了安道全的意见,便决定在八月初五,搬回新居。

在北宋,入新居可是一桩大事,少不得要摆上流水席,请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前来。哪怕玉尹两人是这边的老住户,也不能短了这规矩,这自然又少不得一番准备。

时间一晃而过,八月初五便已经到来……

第238章 金明池争标图

一连几天,都是阴云密布,细雨靡靡。

开封城的街道在细雨之中变得格外泥泞。没办法,这开封的街道,除了御街等几条主干道之外,大都不甚平整。就比如那大名鼎鼎的潘楼东大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上去崎岖狭窄,地面更是高低不平,与它的名气显然无法吻合……

这便是东京!

远没有盛唐时,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那种磅礴大气,更多是一种纤细甚至凌乱的婉约。

好在,八月初四时,雨停了。

所以在八月初五到来那天,已许久不见的太阳终于露出头来,重又把阳光洒落开封城。

一大早,观音巷外便热闹起来。

几辆大车纷沓而至,燕奴坐在牛车上,更笑逐颜开。

虽然不是搬迁新居,可是这故居返修之后,便如同新居一般。

燕奴第一次看到完工时的新居时,顿时激动的落了泪。这是她的家,从此以后,便要生活在这边,为小乙哥操持家务,为小乙哥生子……这怎能让她不感到快活?

坐在车上,燕奴仍有一种做梦的感受。

玉尹被李宝摔了一次后,整个人脱胎换骨,好像换了个人一样,让她几乎认不出来。

甚至一度以为,小乙哥被鬼怪附身。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念头也渐渐淡了,到如今更是烟消云散。

牛车在观音巷口停下来,燕奴便纵身从车上跳下。站在巷口,看着那尽头雪白的墙壁,还有高耸的门楣,不知为什么,眼泪唰的一下落下,整个人若吃了一样。

“九儿姐,咱们回家了!”

玉尹牵着暗金,走到燕奴身边。

看着巷子深处那座拔地而起的宅院,内心中突然间又多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就在这时候,忽听院子里传来一阵爆竹响。

只见火光闪闪,爆竹声声,满天飞舞起了偏偏红色的蝴蝶……

是凌威!

凌振为玉尹做了许多爆竹,声声爆竹,也代表着迁入新居之后,日子红红火火。燕奴和玉尹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两人牵着手往巷子里走去,在他们身后,高宠等人欢呼着,叫喊着,那感觉就好像后世的婚礼一般,为玉尹夫妇祝福。

便权作,是一场婚礼吧!

玉尹深吸一口气,拉着燕奴的手,便迈进了庭院大门。

※※※

家具早都已经安放妥当,玉尹和燕奴便住在居中那座两层楼上。

安道全则住在左侧的厢房,右面的两间厢房,则是为将来的奴婢仆人们做准备。

右面厢房靠着大门处,是一个马厩。

建的很用心,马槽里更准备好了精料,共暗金食用。而在左侧角落,还有一间小屋,便是安道全的丹房。游铁按照玉尹的要求,已经把丹炉打造好,提前送入丹房中,并且在安道全的指点下,安防得当。从今天开始,这里便是安道全的地盘。

从观音院传来暮鼓晨钟,似乎是在为玉尹乔迁之喜而贺。

家具早已经安置好,玉尹和燕奴站在二层楼上,看着庭院里忙忙碌碌的人们。黄小七带着一帮子人,沿着观音巷一侧摆放酒席桌案,王敏求的媳妇则领着一帮子妇人们忙里忙外,打扫庭院。待会儿要在这边开流水席,邀请观音巷的街坊。

此外还有一些亲近的朋友要来道贺,少不得要在院子里摆设桌案。

搬入新居,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桩非常重要的事情。玉尹和燕奴商量之后,索性让人在潘楼定了几十桌流水席,也省得自家到时候麻烦。桌案摆设完毕,大约过了辰时,潘楼便送来了做好的酒席,挨着桌子开设摆放,好不热闹。

而这时候,客人们也开始到来。

最先来道贺的人,是陈东。

他没有带任何礼物,便径自走进院中,朝玉尹拱手连声道贺,那一脸的笑容,极为灿烂。

“小乙建新居,怎地能不来道贺?”

玉尹顿时笑了,上前擂了陈东一拳,“少阳来得忒早。”

两人也算是老熟人了,也就没了那许多周折。玉尹也知道,陈东家境不好,虽在太学读书,可这生活却端地不易。所以,玉尹也就没指望这家伙会拿着礼物前来,和他寒暄两句之后,目光从陈东肩上越过,却落在了那站在陈东身后的男子。

“这位是……”

玉尹不禁疑惑。

随陈东前来的男子,看年纪约在四旬上下,生的一副好相貌,只是体态略显瘦弱。

见玉尹询问,陈东忙介绍道:“小乙,正道是我好友,而今在翰林图画院里差遣。去年时,他方成了一幅图画,为官家所喜,更亲笔题‘清明上河图’。此后他回乡探亲,前两日才回来,暂居我那边。今日小乙入新居,便带他一同前来……”

陈东虽然没有介绍这男子的姓名,可是那‘清明上河图’五个字一出口,让玉尹激灵灵一个寒蝉,脱口而出道:“莫不是张择端吗?”

男子闻听一怔,忙拱手道:“自家便是张择端,小乙如何知我名字?”

陈东也疑惑问道:“是啊,小乙莫不是认得正道吗?”

认得,如何能不认得!

玉尹忍不住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脸上旋即露出郑重之色。

在后世,提起清明上河图,可说是妇孺皆知。玉尹前世也是久仰其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