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足殇 >

第62章

足殇-第62章

小说: 足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允瞪了梅七巧一眼,说:“这个姑娘说话真难听!谁勾结官府了?谁是死老头?”

梅七巧说:“你就是死老头!死老头死老头!喝尿的死老头!”

朱允大怒,举起拐杖当头就冲梅七巧打了过来。

梅七巧伸手抓住了她的拐杖,喊道:“喝尿的老头,我自小被你这根拐杖打了无数次。从此后,你休想再用拐杖打我!”

朱允岂肯让梅七巧把拐杖夺去。两人一人握住了一截拐杖,奋力往自己身边拉。梅七巧拉着拉着忽然一松手,朱允一个仰八叉倒在地上。

朱允结结实实摔了一下,全身疼痛。他躺在地上呻吟了几声,便爬起来,呀呀喊叫着挥动拐杖打向梅七巧。

这时候石头和嫣红也跑了过来。石头一把夺过朱允的拐杖,对着膝盖用力一磕,那拐杖应声断成两截。石头将两截拐杖远远地一扔,挺身立在朱允面前,冷冷地看着他。

朱允被这个愣头小伙子镇住了,往后退了两步,问道:“你们简直反了!你……你是谁?”

石头说:“我是朱石头,怎么了?”

朱允说:“朱石头是谁?”

石头说:“朱石头就是朱石头,朱越风的儿子。”

朱允说:“好啊,原来你是朱越风的儿子!你目无尊长,居然敢给我折断拐杖!”

石头说:“要不是看你一大把年纪了,今天我就让你尝尝我的拳头。”说着,握起拳头,在朱允的脸前晃悠。

朱允又往后退了几步,说:“我这里正忙着呢,没工夫跟你们一般见识。”说罢,转身就离开了。

六十二、拦轿喊冤

石头、梅七巧、嫣红一起赶着马车往刘成家走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满城寻找梅七巧的朱开宇。

朱开宇见到梅七巧,高兴地跑了过去,喊道:“七巧,我终于找到你们了!”

梅七巧挥起马鞭,那鞭梢在空中挽了一个花儿,直向朱开宇脸上抽去。朱开宇闪了一下,躲过一鞭。梅七巧却站在车辕上,一鞭又一鞭,鞭鞭抽向朱开宇。朱开宇左躲右闪,非常狼狈。梅七巧一直累得气喘吁吁,才停下鞭子,斜着眼睛看着朱开宇。

朱开宇说:“七巧,我知道你为什么打我。”

梅七巧说:“既然都知道,你还敢过来找我?你走吧,从今以后我不想再看见你了。你们家勾结官府,拆了我家的房子,我们家和你们家已经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我们俩永远也不可能好了。”

朱开宇眼睛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七巧,这事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啊。”

梅七巧问道:“那你是谁的儿子?”

朱开宇说:“我父亲是朱庆。”

梅七巧又问:“那朱庆是谁的儿子?”

朱开宇说:“我爷爷是朱允。”

梅七巧挥起鞭子,喝道:“你还说跟你没有关系?”

朱开宇双眼一闭,眼泪就流出来了。他说:“七巧,既然你不和我好了,那你就用鞭子抽死我吧!”

梅七巧扬起鞭子,作势抽向朱开宇。朱开宇双目紧闭,一动不动。梅七巧的鞭梢堪堪要抽在朱开宇的背上,就在这时候,她将鞭杆移开了,那鞭梢儿抽在马背上。同时,梅七巧大喝一声:“驾!”

马车飞奔起来,转眼间就把朱开宇抛在身后了。

-----------------------------------------------------------------------------------

吴氏在刘成家住到第三天,忽然有一个人找上门来,送给她一个纸条。

吴氏拆开纸条,见上面写道:“李大人初七日来云城,从云城北门进城。”

吴氏知道这纸条是陈捕头派人送过来的。她已经下了决心,冒着一死也要拦住巡抚大人,诉说自己的冤情。

刘成却非常担忧,他说:“巡抚可是朝廷大员,来到我们小小的云城,云城官府肯定要重重设防。别说你没机会接近巡抚的官车,就算你接近了官车,说不定也会被官兵当成刺客给乱刀杀死。你这个举动,太危险了!”

吴氏说:“刘成,这口气我咽不下去!这座茶楼,是我用半辈子血汗换来的,凭什么转眼之间就没了?”

刘成轻轻搂住了吴氏,说道:“好人儿,没了房子,你不是还有嫣红、七巧吗?你不是还有我吗?我有的是房子,我的房子,不就是你的房子吗?或者,我可以给你银子,你再买一幢茶楼。”

吴氏倔强地说:“刘成,这不一样。我知道你不让我冒险,是为我好。但是,我要是咽下这口气,这一辈子,就算活着也了无趣味了。”

刘成说:“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嫣红怎么办?七巧怎么办?”

吴氏哭着说:“刘成,要是我有了不测,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帮我照应一下嫣红和七巧。嫣红和石头青梅竹马,我希望你帮着周全,成就这对年轻人。至于七巧,因为长了双大脚,至今也没给她寻下一个合意的主儿,还望你多多费心,总要给她找个婆家为好。”

刘成知道吴氏决心已定,要劝她是劝不住了,便专心替她安排起来。

他知道到了初七日这天,云城北门附近一定会禁严。因此,吴氏需要事先找个地方安身,以便有机会在巡抚大人刚进城的时候能出现在官车面前。于是,他便提前来到北城门附近查看。他见北城门左侧,一拉溜有几家商铺,都是卖烧饼、馄饨之类的小吃店。于是他来到一家门头上写着“云城馄饨”的小吃店。

这个小吃店是夫妻档,老婆包混沌,丈夫掌灶。刘成要了一碗馄饨慢慢吃着。

一边吃馄饨,一边同这对夫妻闲聊。夫妻俩都挺健谈的,刘成跟他们聊了不久,便熟络起来。刘成说:“老板娘,我看你一个人包混沌也挺辛苦的,给你找个帮工怎么样?”

老板娘说:“咱们夫妻二人经营着这个小铺面,收入很微薄,哪里雇得起帮工啊。”

刘成说:“这人到你们这里,也不是为了挣钱,其实是找个地方躲躲风头。至于为什么,恕在下不能细讲。总之这是一个漂亮的姐儿,也就在你们这里躲几天,不挣你们的银子,管饭就行。”说到这里,掏出两枚银元,放到桌上,“饭也不白吃,我事先垫上这点银子。”

老板娘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一枚银元,在上面猛吹一口气,立刻放到耳边,听到一阵铮铮的响声,笑了:“这位爷儿,这有些不合情理吧?”

刘成故意装出一种难为情的样子,暧昧地笑笑,说:“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

老板娘说:“你们这些男人啊……好了,我答应了,明天你就把人带过来吧。”

初六日一早,刘成就带着吴氏往北城门走。一路上,不断地叮嘱她,拦车喊冤的时候,一定要沉稳一些,离那车子远一点,千万不要被官兵误以为是刺客。吴氏一一答应,从心里头感到刘成对她的关切。想到自己这一去,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样的凶险。也许,此一去,将永远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忽然搂住了刘成,在他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

吴氏和刘成虽然关系暧昧,但是,像今天这样,吴氏主动找刘成亲吻,还是第一次。

刘成被这个吻弄得情绪激荡,忽然十分不舍起来。他紧紧地搂住了吴氏细软的娇躯,说道:“你还是好好想一想吧,要不我们不冒这个险了。”

说话间马车到了北城门附近,有官兵拦住了他们的马车。两人下了马车,见周围已经布满了官兵。北城门既不许进,也不许出。那些想出城的人,都被告知从西城门绕路。而刘成早说好的那家馄饨店,也在官兵的警戒线以内。

吴氏问道:“那家馄饨铺在哪里?”

刘成指了指。

吴氏说:“李大人明天才到,马知府这个狗官今天就警戒上了,这可怎么办?”

刘成说:“是啊,我原以为他明天一早会戒严的,没想到提前了一天。现在我们去不了那家混沌铺了,要不我们再想别的办法吧。”

吴氏说:“你不要跟着我,我自己试着往里闯闯。”

于是,她假装镇定地往前走去。刚刚走到警戒的地方,就被几个官兵拦住了。吴氏说:“兵爷爷,我在那馄饨店做工的,你不能不让我过去吧。”

有个长了一对三角眼的士兵说:“谁还上你们馄饨店吃饭啊?你回家吧,这几天不用去做工了。”

吴氏说:“我不做工的话,我的工钱就要被扣掉了,你们负责我的工钱啊?”

三角眼士兵色迷迷盯着吴氏:“等过了这几天,你好好陪陪大爷,大爷给你双倍的工钱。”

另一个高个子士兵说:“行了,你回去吧,我们肯定不敢放你进去!”

正在这时候,陈捕头溜溜达达走了过来,他看了吴氏一眼,喝道:“你这个婆娘,不让进去就是不让进去,吵什么?”

吴氏说:“这位官爷,我是前面馄饨店打工的。馄饨店老板娘是我姐姐,我平常就住在那里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却突然不让我进去了,那我怎么办啊?”

陈捕头装模作样看了吴氏一番,便说道:“哦……哦……我倒想起来了,你确实是那个馄饨店里的。我记得上个月在你们店里吃了一碗馄饨,却吃出好几只苍蝇来。当时找你们晦气,你们都不承认,有这回事吧?”

吴氏说:“这回事是有的,但是那苍蝇却不是我们馄饨里的。”

陈捕头看了高个子士兵一眼,说:“你看,做买卖的都是这德行,转眼就不认账了!”

那高个子士兵对吴氏说:“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吴氏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那士兵说:“他老人家就是云城大名鼎鼎的陈捕头。”

陈捕头瞪了高个子一样,怒道:“我老了吗?我哪里老了?”

高个子士兵忙说:“我说错了,你不老。你是云城年轻有为,大名鼎鼎的陈捕头。”

吴氏赶忙说:“哎呀,原来你就是陈捕头啊。我听我大姨说,去年她们家银子被贼偷了,就是你把那贼捉住了。”

陈捕头笑着问:“既然知道我的大名了,那么我问你,你们的馄饨里有苍蝇,是也不是?”

吴氏说:“是是。”

陈捕头说:“光你承认了不行,你要让老板娘也承认。”

吴氏说:“好啊,我这次回去就跟老板娘说一下。你以后来吃馄饨,我们不敢再问你要银子了。”说着就往里走。

那个高个子士兵刚要阻拦,陈捕头说:“让她过去吧,反正我认识她。”

吴氏就这样进了馄饨店。

---------------------------------------------------------------------------------

第二天一早,云城的大小官员就北城门列队等候巡抚大人的光临。官员们齐聚北城门,自然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老百姓。然而,这些老百姓都被官兵挡在十丈开外。

从早上一直等到天晌,巡抚大人还没到。就在官员们饥肠辘辘的时候,那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兵士回来了,告知:巡抚大人马上就到了。

马知府及一干官员顿时紧张起来,纷纷整理官衣官帽,伸长了脖子严阵以待。

又等了很久,远远听到十一下鸣锣开道的声音,意思要“文武官员军民人人等齐闪开”。紧接着,前面有人举着“肃静”“回避”的大牌子先行出现,再后面是佩刀带枪的官兵,中间是一乘轿子,轿子后跟着两辆马车,马车后,又有一队官兵。

吴氏趴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