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卿命,贵不可言 >

第68章

卿命,贵不可言-第68章

小说: 卿命,贵不可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薄薄的一张纸,蒋氏细看了许久。也许是老眼昏花的缘故,待读到最后,眼中已是模糊一片。屋子里只有蒋氏和清芷二人,清芷不说话,耳中听到沉重的叹息声,不绝如缕绵绵细细。

    “宁姐姐曾说过,等到尘埃落地,她会回来看望姑奶奶。”

    老人沉着脸不言不语,清芷摸不清她此刻的心情,小心翼翼说上一句。

    蒋氏终于起身踱至桌前,打开灯罩把信点燃丢进面盆内,盯着燃烧正盛的纸屑出神叹息。

    “她曾哭求过我,乞求我能同意。我以为她是年少不懂事,时间久了便能淡忘。这些年,她一直在强颜欢笑,我看在眼里疼在心底。总觉得为她安排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却没有顾及她的意愿。其实,那个人心里是有她的。这样也好,她过得开心,就随她去吧。”

    躺在榻上悠悠说完这些,仿佛用尽了一生的力气,语气渐渐转弱,蒋氏沉沉闭上眼。清芷见她面色疲累,闭上眼似乎真的睡去,只听到浅浅的呼吸声,遂起身出屋离去。

    轻手轻脚带上门,转身的时候看到宁云嬟,清芷吓了一跳。宁云嬟朝清芷点点头算是见礼,越过她想要推门进屋,清芷低声阻止。

    “等等,老太太已经睡下,你明日再来吧。”

    宁云嬟停止推门的动作,放下手,转头面无表情看着清芷。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有多幸运。”

    摞下话,宁云嬟翩然而去。

    干脆的转身,利落的脚步,为何背影显得那么落寞。清芷叹气,她有多幸运,她当然知道。宁云嬟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也许她永远都不会知道。

    赵谨煜告诉清芷,赵谨坤曾经喜欢过宁云嬟。因为喜欢,不忍心看她遭遇退婚后的流言蜚语,进宫哀求皇帝赐婚。因为喜欢,每逢佳节吉日宫内诸多赏赐,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宁家。因为喜欢,曾经多次假借会友之名到宁府作客,只为一窥佳人芳踪。痴情种种,宁云嬟并不知晓。就是知晓又能怎样,宁云嬟不喜欢赵谨坤,做再多都徒然。

    清芷曾想,如果赵谨坤能够坚持下去,把自己的心意明明白白的告诉宁云嬟,结局是否有所不同。可惜,世上最不靠谱的就是如果。如今多了个对赵谨坤痴心不悔的红袖,一切怕是再难转圜。

    清芷把这些想法告诉赵谨煜,赵谨煜但笑不语。轻轻捏着她的小脸,两手叩腰把她托起,在她脸上狠咬一口。

    “你不是宁二小姐,我也不是小四。他们的事,由着他们去折腾。你能做的事,就是一心一意想着我,一双眼儿只能围着我转。”

    霸道,清芷腹诽。小嘴撅起,拍着他肩膀表示抗议,回敬般的一口咬在他脸上。对方脸皮又厚又硬,咬不痛他,反倒咯到自己的牙齿。

    你反咬爷一口,爷没脾气,你倒不高兴。小媳妇托着下颚一脸哀怨成功取悦了对方,赵谨煜朗声大笑,抱紧清芷原地转了好几个圈,惹得清芷惊叫连连。

    “王爷,王妃!”

    尖叫中夹杂着几声微弱的叫唤,赵谨煜耳尖,听到后放开清芷,表情微敛。

    “初情,你怎么来了。”

    清芷询问,初情低着脑袋不敢抬起,红着脸呐呐道。

    “宁侯爷回来了,二老爷请王爷王妃回去,有事商议。”

    二人赶到蒋氏偏屋时,屋内围满了人。容家人站在外侧,见到清芷他们进来,纷纷侧身让道。蒋氏坐在榻前抚着宁云茂缠上绷带的右臂嘤嘤哭泣,郭琳环和宁云嬟候在蒋氏左右。

    宁云嬟背对着她,看不到表情。以清芷的角度正好看到郭琳环的正面,新媳妇红着眼眶面容哀戚,眼巴巴瞅着宁云茂,眼睛都不眨一下。清芷肯定,要是屋内只剩夫妻二人,郭琳环绝对会生扑过去痛哭失声。

    宁云茂的视线与赵谨煜在空中交汇,他颇为无奈的对后者皱皱眉。他的伤势不重,调养几日就能好。这些女人偏偏听不进去,个个红着眼眶不肯离开,弄得他正事还没办。

    最后还是赵谨煜这个王爷出马,一声令下,蒋氏才携着众女依依不舍的离开。待人走得只剩赵谨煜清芷还有容淼时,宁云茂撑着身子想要坐起,赵谨煜疾走至榻前止住他。

    “躺着无妨,你身上带伤,要多休息。”

    宁云茂也不勉强,依言躺下,自衣襟内掏出一个黑色布袋交给赵谨煜。

    “幸不辱命,玉玺和虎符皆已到手。”

    赵谨煜接过袋子,感慨颇多。兵权旁落是父皇的心病,好不容易收回兵权,他一定把虎符藏得很深。至于玉玺,更不用说,传国之物向来藏之甚秘。这两样东西取来都很艰辛,宁云茂在宫内肯定费了很大波折才得到。这样以身试险忠贞不二的臣子兼挚友,得之,乃他赵谨煜一大幸事。

    “云茂兄在屋内好生歇养,汝之大功,我必不会忘。”赵谨煜许诺道。

    宁云茂听后并不见欣喜,神色反而更加凝重,不顾赵谨煜阻挠,强撑着身子坐起。赵谨煜给他搭把手,他反手抓住赵谨煜,低着头声音沉痛。

    “我对不起三爷,对不起四爷。贤妃娘娘,殁了。”

    闻言,屋内三人俱惊。清芷脸色倏然变白,思及那个和蔼亲切的女子,心头悲恸难当。

    “好好的,怎么就没了。”

    赵谨煜扶着宁云茂,面容清冷,微微发颤的声音泄露了他伤痛的情绪。

    “事情缘由,给我一五一十道来。”

    “玉玺和兵符到手后,我趁夜潜进长春宫欲带娘娘出宫。娘娘不肯离宫,她怕拖累于我,任我百般劝说都没用。娘娘为了掩护我出宫,放火烧宫引开禁军。要不是重任在身,我就是死也不会离开的。”

    宁云茂掏出一封信递给赵谨煜,表情哀戚。

    “这是娘娘让我转交给王爷的。”

    强忍着悲痛读完信,赵谨煜紧捏着信笺,眸色黯然,“她不是怕拖累你,她是不想出宫。她早就想好了,在皇宫里结束一切。”

    “母妃不想活了?我不相信,我不相信,给我。”

    突然闪过一道人影,自赵谨煜手中夺过信。屋里的人都沉浸在悲伤中,并没有注意到赵谨坤的到来。

    赵谨坤见哥哥派人来接他,以为过来后就能一家团聚。却没想迎接他的是母妃病逝的噩耗,叫他情何以堪。

    狼吞虎咽般急切的看着信,字字句句都映射着一个事实,痛击赵谨坤脆弱不堪的心神。膝下发软,赵谨坤跪倒在地潸然泪下,捂着母亲最后的遗物痛哭出声。

    赵谨煜直着身面对墙壁不发一语,只有清芷知道他心里有多难受。他幼年失母孤寂无依,是陶贤妃悉心照顾他把他养大,贤妃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等同于生母。生母早已不在,养母如今也随着离去,他的悲伤可想而知。顾不得外人在场,清芷从背后抱住他,给予他无声的慰藉。

    覆上清芷揽过来的双手,赵谨煜痛下决心。乱臣贼子,如不诛之,天理难容。

    翌日,威远将军陶谦所率十万大军抵达北郡安营扎寨。当日赵谨煜发文讣告广传天下,讨伐赵谨恪谋逆夺位之滔天大罪,称其心险毒人人得而诛之。

    随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令受赵谨恪李勋蛊惑的无知臣民弃暗投明,同心协力诛讨恶首以期将功赎罪。赵谨煜乃皇后嫡出,又有玉玺在手,乃天命所归。告示一出,百姓拥戴,皆以煜王为尊。

    赵谨恪征集的八万乡兵都出自民间,本就无意战事,听闻赵谨恪谋朝篡位不得民心,纷纷弃甲倒戈不战自溃。赵谨恪李勋不甘落败,封锁城门负隅顽抗。

    赵谨煜手持虎符,带领十万大军濒临城下。为免大幅伤亡,赵谨煜并没有大举侵城,而是驻守在城外围住京城各大开口,待到城内弓尽粮绝诱降之。

    围城不过五日,刘海生手下副将看清形势欲戴罪立功,半夜诛杀刘海生开城迎军。进城之日势如破竹,城内禁军节节败溃最后倒戈而降。

    赵谨煜进城后直取皇宫,在后宫某偏殿寻到扮作太监的赵谨恪,拽他在历代先祖牌位前磕头认罪,然后手刃之。

    李勋趁乱逃出京城,打算投奔南疆再作谋划。熟料南疆早已易主,新任族长平素岳将其擒获遣送回京。按谋反大罪论处,游街示众三天三夜后斩于城门口。李氏一脉免受株连大罪,贬为庶民永不得回京。

    赵谨煜攻入京城方知帝已殁,关上宫门哀恸一夜,清芷随身相伴。

    大永律例帝驾崩守孝三月,三月期满赵谨煜行封帝大典,尊号盛启帝。先皇赵安铎追谥庄烈帝,先后陶氏追谥圣孝仁皇后,贤妃陶氏追谥圣贤德太妃,贵妃康氏追谥崇明太妃。其余各嫔妃,未有子嗣者,任其意愿可自行离宫。

    赵谨煜正妃容氏恭谦贤德,袭皇后位。正应普慧批言,卿命,贵不可言。

    作者有话要说:按情节就到这里吧,还有些细枝末节番外会有说明,还有亲们期待的洞房以及小两口以后的故事,咱番外见,呵呵。。。




番外一

    我出生在家传百年声名显赫的陶家,父亲是军功卓越的镇国大将军,他十六岁统领全军便以西征大捷而名声远播。从此大家记住的不仅仅是陶家,更甚者是父亲的名字。

    作为一名为百姓拥戴的将军,父亲无疑是骄傲的。他的骄傲不会显山显水,而是骨子里头迸发出的豪情壮志。

    这样的父亲令人敬佩,能够成为父亲的嫡长女,我是多么的幸运。父亲关注我身上的时间永远比其他子嗣要多。他总对我说,湘儿,你以后会比这世间所有的女子都要尊贵,所以你必须做到最好,比所有人都要好。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为了做到最好,我收敛了自己的心性。看着妹妹们在花园里玩耍,眼中仍会稍微露出羡慕之色,但我已经在试着控制。我不会把窗户关上将自己隔绝,我要让她们看清楚我和她们之间的不同。当她们在天真无知的玩闹嬉戏时,我在闺阁中接受宫廷女官的礼仪教导,我清楚的明白,我所拥有的东西比她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多。

    久而久之,她们看我的目光中带着敬畏,带着欣羡,也带着疏离。她们不会再来找我玩,因为她们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拒绝。只有一个小姑娘例外,我的五妹妹陶聘婷。在我学习课业的时候,她总会在我窗前徘徊。只是安静的悄悄的露出一个小小的头颅,然后怯怯的望着窗内的一切。

    她就以这样一种执着而又悄然无声的姿态,闯入我的视线引起我的注意,终有一天,我按捺不住把她叫进屋。我问她为什么总是守在窗外,她说待在花园中会扫了其他姐妹的兴致,只要有个角落让她好好待着就行。

    听到她的话,我心头五味杂陈,谈不上怜悯,但也不能就此置之不理。于是我请求父亲把她带在身边作为陪读,母亲得知消息后私下责备我不知轻重。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五妹妹是父亲醉酒后宠幸身边丫鬟而来。那丫鬟在生产时大出血而亡,母亲便把五妹妹带在身边抚养。

    我一直以为五妹妹的生母好歹是个姨娘,没想到真相竟是如此不堪。怪不得母亲素来对她没有好颜色,父亲也是爱理不理。试想想,整天对着自己酒后失态的证据,父亲怎会高兴得起来,毕竟有损他的名声。

    五妹妹在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