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400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00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真已经见识多黑衣鹰卫的强悍,他现在心里倒是祈祷吐蕃骑兵能够战胜这支黑衣骑兵,这样他就能够有底气跟大唐谈判。而禄东赞,当他第一次看到李恪的五百黑衣骑兵的时候,他就清楚了这支骑兵的实力,他意识到自己碰上了一支强悍的骑兵,这支骑兵绝对不是他在扰兰歼灭的那十二万大唐精锐所比拟的!

看台上,众人的表情不一,李恪冷冷的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他看了众人一眼,便将目光投向了校场。

校场上,王中长一马当先,他的身后则是一百百人队在紧紧跟随。

其余四个百人队已经将吐蕃骑兵分成了两个方阵,这样就限制了吐蕃骑兵依靠人数的优势发起的冲击力。

王中长的身后百人队都是以三骑为一个小队,强调协同作战,这是李恪在这四年对骑兵战术的改进,这次还是初次用在吐蕃骑兵的身上,刚开始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吐蕃骑兵人数多过鹰卫两倍。但时间一长,很明显的就是吐蕃骑兵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特别的王中长身后一百鹰卫经过的地方,吐蕃骑兵就像麦田里的麦子一样,纷纷的倒地。

其实,王中长身后的这一百鹰卫恰恰就是李恪身边最为强悍的贴身侍卫,才会有这样强悍的实力。他们就像一把尖刀,横冲直撞的穿梭在吐蕃骑兵的阵营之中,将吐蕃骑兵的阵营搅乱,将吐蕃骑兵分割成了数个小方块。

特别是王中长,他继承了陈其血腥和残忍的杀戮方式,手中特制的长刀就想死神的镰刀,没挥出一刀时,他面前的吐蕃骑兵不是被横腰截断,就是被劈成两半,而他自己也被敌人的鲜血染成了一个魔鬼。而他身边的一百鹰卫的杀人方式虽然没有他那么血腥,但也的极度残忍,他们出刀很快,刀的轨迹都刁钻,长刀划出的时候就收获到了低头的头颅。所以,只要是这百人队经过的地方,倒地的吐蕃骑兵都没有完整的身体,他们都是被砍了脑袋。

但是,即便鹰卫的血腥般的杀戮让吐蕃骑兵震撼,可吐蕃骑兵依然不退,依然迎上了鹰卫的长刀,他们就想疯狂了的野狗一眼,根本不知道疼,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死,他们就像藏獒一样,觉得自己的尊严不能亵渎。

但是,即便他们悍勇也没有用,他们遇到了天下第一骑兵,他们遇到了李恪的贴身侍卫,这支跟突厥颉利的血狼卫交战而不败的骑兵。

所以,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那就是战死。

鼓声擂动,可战场上是喊杀声在不断的减少,吐蕃骑兵的数量已经很少,已经被鹰卫围成了几个方块,在做困兽之争。每个吐蕃骑兵明知自己要死,都要向鹰卫冲杀,明知自己不敌,都要举起自己的弯刀。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即便他们投降,眼前这支黑色的魔鬼骑兵一样都不放过他们,看到这支黑色的魔鬼骑兵杀人时眼中冰冷而凌厉的杀气,他们就清楚,他们遇到了比所谓的藏獒一样的吐蕃勇士更加可怕的敌人。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必将会死,他们选择了在战斗中死亡,而不是等死。

这时,看台上的中枢大臣将目光移向了李世民,示意他下令李恪阻止黑衣卫的屠杀。

因为,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的校场上,黑衣卫骑兵对吐蕃骑兵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吐蕃骑兵在他们眼中就是待宰的羔羊。在看台上的中枢大臣看,现在的黑衣卫不是在战斗,而是在屠杀,在屠杀吐蕃骑兵。他们这么做,就是想维护大国的威严,维护大国仁慈的颜面。可是,李世民不为所动,他依旧静静的注视着校场,眼中冰冷而透露出炙热的战意,似乎校场的黑衣骑兵中就有他自己一样。

李恪将目光移向了禄东赞,见禄东赞脸色铁青,很是难堪。而伏真也是脸色潮红,显然气愤不已。

其实,禄东赞看到李恪的这支黑衣卫和听到李恪的那一番话的时候,他就知道今天吐蕃骑兵遇上了劲敌,即便这样,他认为吐蕃骑兵人数占优,而战斗力很强悍,不会输给这支黑衣骑兵。但是,出乎他的预料,吐蕃骑兵输了,还是输的这么快,这么难堪。

第五百五十五章 报仇!报仇!

校场上,黑衣卫鹰卫解决了全部的吐蕃骑兵,王中长骑马率领鹰卫来到看台下面,面对李世民大声吼道,“回皇上,鹰卫不负使命,全歼徒步敌酋一千人,自身无一人死亡,受伤八十七名!”

这是很恐怖的伤亡统计数字,即便是李世民再怎么淡定,他也是从椅子腾的一下起身。五百对上一千,全歼了这支骑兵,自身没有死亡,只有不到八十七人受了伤,这是什么概念?李世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大步来到看台前,将目光扫向了眼前的这支黑衣骑兵,看着眼前虽然经历了一场大战但身躯依然挺拔如山,锐气依然像出鞘的宝剑一般的骑士们,他被震撼了!他是马山皇帝,很清楚骑兵战中取得这样的成绩需要多么强悍的一支精骑,即便是他自己的千牛卫也不能这么出色的完成任务。看眼前这支骑兵做到了,他们完胜了比自己多一倍的吐蕃骑兵。

“将士们!你们为大唐立功了!你们是大唐的英雄!”

李世民高声说道,他激动的语气有点哽咽,这次胜利对大唐和大唐百姓绝对是一种振奋。

“皇上,我们不敢做英雄,我们只想报仇,我们愿为死去是大唐十二万将士报仇!踏破扰兰,灭了吐谷浑和吐蕃!”

“报仇!为死去是大唐十二万将士报仇!踏破扰兰,灭了吐谷浑和吐蕃!”

黑衣鹰卫五百人也大声的吼道,“杀——杀——杀!”

“报仇!为死去是大唐十二万将士报仇!踏破扰兰,灭了吐谷浑和吐蕃!”

有了黑衣鹰卫的呼唤,林园里的大唐百姓都高呼呼唤道。他们热泪盈眶,他们义愤填胸,他们挥舞着自己的拳头,他们心间充满了对吐蕃和吐谷浑的仇恨!

他们起初为自己的军队的失败感到耻辱,他们为死在扰兰的十二万将士感到心疼。可今天眼前的这支黑衣骑兵证明了自己,证明了大唐依然是不可战胜的,大唐要雪耻,大唐要给死去了人报仇。

“杀——杀——杀!”

林园四周的千牛卫和金吾卫也高声呼喊道,作为京畿的守卫部队,他们的大唐最为精锐的存在,他们都是大唐十二卫最为强悍的存在,他们都有血腥,看到自己的同伴死在了扰兰,他们也伤心,难过,他们也想报仇,可朝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示,似乎预示着要跟仇人和谈,作为军人,他们将怨气憋在了心里。今日,看到校场上鹰卫斩杀了吐蕃骑兵,百姓们义愤填膺的呼唤,这激起了他们心里久违的热血,他们在一瞬间释放了自己的怨气。

吐蕃使者禄东赞脸色铁青,怒视李恪。他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场面已经完全与他所想的背道而驰。看到大唐百姓和守卫的士兵们义愤填膺的样子,他心里就很清楚,这才和谈八成已经是没戏了,现在最重要是怎么挽回自己吐蕃大国的面子。相对于禄东赞的揪心,伏真倒是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他的心思似乎已经不在这里了!眼中无光的看着校场上呼声擂动的百姓和士兵,他的脸色有点煞白。

“将士们,臣民们!”

李世民大声吼道。

校场上呼喊的声音静止,静悄悄的,百姓和士兵们都将目光移向了李世民,静等皇帝说话!

“将士们,臣民们!十二万大唐健儿魂丧扰兰,朕心里也很难过,他们的仇一定会报!强敌胆敢犯我大唐者,虽然必诛之!”

李世民慷慨激昂的吼道,他被眼前的士兵和百姓们的热血所感动,平民尚且如此,更何况身为帝王的他呢?他真切的感受到了百姓和士兵们的心里的怨气和仇恨,他今天才体会到什么叫同仇敌忾,什么叫国难当头全民皆兵的道理。

“皇上,大唐要是再出兵朔方,只要能够为死在扰兰的十二万将士们报仇,老朽就送自己身边最后一个最小的儿子参军。”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向李世民跪倒,“老朽活了一把年纪,看到十二万将士们魂丧扰兰,于心不忍啊!老朽自知年老体衰,不能亲自为自己的同胞报仇,就让老朽的儿子顶替我吧!”

“皇上,大仇不能不报!为了能够给死去是十二万将士们报仇,小民愿意捐献自己的家产万贯,充作军资!”

一个身着华丽,但已经年过四旬的中年男人跪道。

“皇上,只要大唐还需要我,我愿意参军去朔方杀敌报仇!请皇上恩准!”

就见一个四十多岁,身着布衣,身兼体壮的大汉跪道。

“皇上,我愿意捐献钱粮千贯!”

“皇上,我愿意为大唐运送粮草和辎重!”

“……”

“皇上,请皇上发兵朔方,为十二万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顿时,数万人的校场上,所有的大唐百姓齐刷刷在跪在李世民前面换喊道。

而这时,黑衣卫再次拔出了自己的战刀,长刀向天,“大唐万岁!皇上万岁!强敌胆敢犯我大唐者,虽然必诛之!”

“杀——杀——杀!”

林园里的守卫的千牛卫和金吾卫大声的吼道。

“臣民们!将士们,你们放心,朝廷自会处置,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李世民高声喊道。

“皇上,我们不要和亲,我们要血战到底!”

百姓们吼道。

这就是大唐的百姓,这就是崇尚武力的汉民族,只要有一点点的生气,只要强敌胆敢犯我大唐者,虽然必诛之!

“真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李世民再次高声答道。

“皇上万岁!多谢皇上!”

百姓们高呼万岁,跪地不起,放声大哭。

李世民目光冷峻的注视了看台上的每一个中枢大臣,又看了一眼李恪,便大袖一挥的走下了看台,和杨妃在千牛卫的护送下消失在林园。

随即,中枢大臣们也相继离开。

李恪的内心也是震撼不已,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王中长和黑衣卫鹰卫的举动他清楚,他们内心的感受他明白,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的举动会引起大唐百姓的共鸣,会引起千牛卫和金吾卫的共鸣!

禄东赞和伏真脸色阴沉的可怕,刚才他们就想离开,可他们毕竟的出使大唐的使臣,大唐的皇帝没有离开,他们胆子再大,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敢提前离开,只能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把大唐军民同仇敌忾的气氛。现在,大唐的皇帝已经离开,他们两人也不顾及死去了一千名侍卫,灰溜溜的没有跟任何人告辞,离开了林园。

林园里,随着李世民和大唐百姓的离开,就只剩下李恪的黑衣鹰卫。

但是,即便空空的林园里只剩下了五百人,但他还是能够清楚的听到数万报仇的声音,数十万哭泣的声音。

第五百五十六章 诡异的朝堂

声势浩大的比试,尽然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结束,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即便是李恪都始料不及。第二天,李世民依旧称病不处理政务,将政务都交给了几名中枢大臣。而在全民皆战的局面下,中枢大臣门再也不敢谈跟吐蕃和吐谷浑的和谈。大唐的中枢朝堂显得很诡异,大家似乎都在避免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唐和吐蕃、吐谷浑的关系。而长安城,百姓们因为看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斗而战火汹汹,保守之声是呼声很高。

李恪在书房中静心的练习书房,他虽然表现的很镇定,但能从他笔尖看出,他还是有一丝的浮躁之态。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