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第367章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第367章

小说: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先将云张氏害死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他们便先在外边散布流言,说云张氏如何不能安于其室。后来索性把一个才落生的死孩子,偷偷放在云张氏屋中,然后勾结本族的无赖子弟,从屋中搜出来,加云张氏以种种侮辱。云张氏羞恼气愤,便上吊死了。从此家财便完全落在云杨氏一人手中,明着承继了本族一个无赖子弟,暗中却是某奸夫把持一切,变成了一个无形的家主。请想这样不平的事,远亲近邻知道了,哪有不气愤的道理?况且他本族中也不全是无赖。有那体面一路,而又忍不住这口气的,便出头代云张氏申冤。第一审是本县知县,暗中不知使了云杨氏多少银子,连班房人役也都随着老爷发了财,稀里糊涂地以死孩为凭,硬断云张氏不贞,某族人诬告,把胜利归到云杨氏一人身上,这案子就算结束了。某族人不服,又告到知府衙门,这是第二审了。知府又不知使了云杨氏多少银子,府衙门的班房人役,也随着大老爷发了一笔财,结果是同县衙门一样的判断。这一桩冤狱又无法昭雪了。然而某族人仍是不肯死心,又跑到省城,在抚藩臬三大宪衙门递呈文上控了,于是这个案子又提到省城来问,这是第三审了。到底钱能通神,无论多大的官,黑眼珠看见白银子,也一样能够软化。云杨氏在三大宪手中,又不知花了多少万银子。这三个衙门中的幕府吏胥,当然也随着沾了大惠。最后结果,仍然同府县衙门一致无殊。云杨氏因为有钱,居然得到三审胜利。然而事情太闹大了,这种声气已经传到北京,被某御史递了一封奏折,把山西的大小官儿一律参下来了。道光皇帝即位的日子不多,正在振刷精神,励精图治,一看见这奏折,立时勃然大怒,说:“这还了得!堂堂封疆大吏,竟敢贪图贿赂,污人名节。若非派一公正大员前往彻查,必不能得一个水落石出。”于是自己写了一道朱谕,是“特派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杜某到山西查办冤狱。钦此”。这位杜老中堂,是山东人,为道光皇帝的业师,乃是一位老道学先生。性情正直骨鲠,平日以圣贤自命,唯求屋漏不愧,衾影无惭,在大臣中是道光皇帝最佩服的。如今不派别人,单单派他,就可知道光的用意所在了。这道旨意一下来,直把山西大小官员吓得屁滚尿流,一个个摸着脑袋,仿佛不定哪一天就要分家。这位大钦差来到太原,是杜门谢客,自巡抚以下,无论大小官儿,一概不见。却先把这全案的文卷,一律调至行辕,从头审查,并传谕出来,两造事主,以至府县藩臬巡抚,一律听传候审。凡是审过这一案的官儿,全都变成了被告。这样雷厉风行,那使过钱有亏心的人,怎能不怕?然而关节不通,又想不出可以运动他的法子来。后来巡抚署中,有一个老幕府想出法子来,说:“这事要托官场的人情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在他前后左右的近人身上,先设法打通了,然后才有说话余地。”此时只有他随身带的厨子,不时出来买菜。因为他不受地方供应,所以连厨房也是自己办理。这个厨子是北京人,伺候杜中堂多年,很得他的信任。于是秘密中先由巡抚派自己近人,同厨子拉拢交朋友,先送给他一万银子,求他在中堂面前说话,如果能疏通好了,再送他三万白金。厨子始而不敢应,说:“中堂的脾气,无论是谁也不敢说话,何况我们一个当下人的。”后来将银子给他摆在眼前,白花花的一万两。一个没受过教育的粗人,看了怎能不动心?况且给钱的人又说:“无论成与不成,决没有人索还,但求你收下就好。”厨子居然收下存起来。过付人又对他说:“老中堂只能含糊一点,情愿送三十万现款,为中堂甘旨之奉。”厨子只含含糊糊地答应下来,回到行辕中,却不敢直接对中堂说。等中堂吃过饭,正在高兴时候,他便说到外边买菜,听见谣言很多。中堂问他什么谣言。他便笑着说:“外间纷纷议论,有说中堂受了三十万的,有说中堂受了五十万的。小人听了很生气,向他们辩白,说中堂自到太原对于山西官民,并不曾见过一个人,哪里会有这样事!你们再信口胡说,我一定送你们阳曲县衙门,先打嘴巴再枷号起来,看你们还说不说。”杜中堂听了,哈哈大笑,说:“三五十万就能买动我的心吗?你以后不要理他们好了,何必同他们怄气呢?”厨子得了这几句话,第二天便传给抚署差人。差人回来,告知巡抚。巡抚误会了,以为是中堂嫌少呢,便叫他再托厨子,如中堂应允,情愿报效一百万两。哪知这一次却碰了钉子,被中堂大骂一顿,还打了厨子两个嘴巴,几乎驱逐出门,经家人幕府说情,才勉强把他留下了。哪知这一留下,却害了自己的老命。抚署差人交给他一包毒药,叫他害死中堂,以十万两白银为赠。如果不办,便告发你以前讹索了一万两,有赃有证,你的性命休想保全。你如果办了,虽然害死中堂一人,却保全了山西官民几十条性命,又凭白得十万银子,一生吃着不尽,无须再当厨役。一面掀动一面要挟,厨子狠狠心,咬咬牙,居然答应了。果然未出三天,杜中堂以暴病薨于山西行辕,连遗折都来不及呈递。巡抚一面入奏他暴薨情形,一面把文卷收回来,仿照中堂笔迹,批示维持以前的原判。在山西巡抚,自以为这样办理,可以平平安安的永无后患了。哪知道光皇帝见了这一道折本,于悼痛之余,却存了很大的疑窦。杜某虽是五六十岁的人,平日身体非常强壮,而且事前又没听说他有病,何以突然间就会死了呢?当时这位皇帝老子,越想越觉着情形可疑,于是亲手写了一道朱谕,大意是说:“杜某为朕师傅,平日辅导启沃,厥功甚伟。今以暴疾溘逝,怆悼殊深。该大臣遗体,着山西巡抚某人,妥为保护,不得擅行棺殓,派内务府某堂官,驰往迎护来京,朕将亲视含殓。钦此。”这一道旨意传下去,恰似半天中打了一个焦雷,把在京在外的王大臣,全都吓得目瞪口呆。认为天子要亲视大臣含殓,这真是从来未有的事,不知这位皇帝心中究竟存着什么打算。有意谏言,又怕引起他的误会,把自己也牵连其中。如果不说,又怕这件事闹大了,将来不定要牵连多少人。尤其是山西巡抚及藩臬府县等,见着这一道旨意,简直同宣布他们的死刑差不多了。一方面迎接内务府钦差,打通了关节,求他在皇帝面前多多美言;一方面又运动北京的军机王大臣,无论如何也得阻挡住那位皇帝老子,千万不要自己去看。这样又不知花了多少银子。大约云家的千八百万财产,已经花得剩了没有几个啦。杜中堂的遗骸运到北京后,当然停放在他的相府中。道光皇帝真要自己去亲视含殓,一班王大臣全都跪在地上磕头,说:“请皇上为国家体面设想,不必再追求了。杜某究竟是一个臣子,也不敢当皇上这样礼节,可以特别地优恤他。一方面将山西巡抚藩臬一律革职,加他们以卫护不周之罪,原案再派大臣秉公审判,如此办理,也很足以表示朝廷的公正尊严了。”道光一想,也生怕此事牵掣太多。于是将亲视含殓之命仍旧收回,就照着军机大臣的话办理,总算保全了许多头颅,未受着刀剑之苦。然而公正的杜中堂却因此牺牲了。云张氏一案,后来仅仅昭雪了一半,作为两妇争产,彼此栽诬,云张氏气愤自尽,应由本族为死者立后,将云杨氏逐出家门。稀里糊涂,将这案子结了,所有云家财产,也随着花了一个精光。假如当日两个妇人,要能合而为一承继一个儿子,享受偌大财产,终身纳福,又何至闹到这种结果呢?
  作者特特引这一段故事,是比喻毒杀冤案,以皇帝的势力都无法破获,何况是在民国中,而主使的又具有一种特别的大势力呢!可见赵秉衡之死,也只能视为千古疑狱。要一定认准了是谁害的,无论何人也不敢说。不过马迹蛛丝,总免不了有一重痕迹罢了。当时幕府及天津各官吏,都纷纷给总统府去电,报告秉衡因暴病身故的经过情形。总统即刻便有回电,表示十二分的悲悼惋惜之意,并派总统府高等顾问朱宝田连夜驰赴天津,以省长暂代督军之职,并帮同赵督家人办理他的身后。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把这事就揭过去了。虽然当时有些风言风语,谁还敢到总统的面前去质问吗?不料过了没几天,江苏都督冯国华忽然拍来一封电报,大意是追问赵秉衡身死的经过,说外间浮言很多,在国华个人,固然绝对不信,然而赵秉衡是总统台前第一得力人员,想来总统对于他的死也不能不格外伤心,为保固北洋系团体起见,似乎应当有一种表示,以免部下因误会之故,离心离德云云。项子城见了这一封电报,立刻有点悚然了。本来他的部下,文官以赵秉衡、杨志奇、阮中书一干人为腹心,武的以冯国华、段吉祥等为爪牙。尤其冯、段两人,是部下两员大将,在项子城眼光中,直与汉之韩信、彭越相差无多。他还想着倚赖这两个人,将来为他开基创业,打成万世一系的天下。如今见冯国华忽然有这种表示,虽然立言极其和婉,然弦外之音,不难使人由意会而得。因此他很觉着动心,直盘算了一夜也不曾合眼。第二天先叫秘书厅复了国华一封电报,说赵秉衡的死,如何悲悼。已经下了两道命令,后事优恤。外间因为他死得太快,遂发生种种误会,好在流言止于智者,以将军之明,自不至为其所惑。仍望保障东南,努力为国,将来图形麟阁,有厚望焉。说了许多面子话,无非是安国华的心。到底项子城心中总仿佛存着一块病。他要设法把国华拢住了,使他不萌异志,自不能不取一种特别手段,先买得他的欢心。好在项子城放出去的侦探,在各省分住,探听消息的为数很多。关于某都督个人行动,以至家庭琐事,至纤至悉,全有报告。
  这一天接到南京侦探的报告。子城看了,不觉欢喜得跳起来。你道是有什么特别消息吗?其实并不是。原来是冯国华断弦,他的夫人于最近故去了。项子城知道他是守一夫一妻主义的,虽然做了这大的官,堂前并无一个姬妾。这一丧妻,他便成了一个孤独者。因此灵机一动,想到借重女兵,一定可以牢牢地把他拴住。同时他就想到有一位最适宜的娘子军。我如果出头撮合,将此一门婚姻撮合成了,必能得到两方的感激。这真是天假之缘,使我成功,我焉可错过了这种机会!你道他心意中的人究竟是谁?原来就是前文说过在他府中充当西席的周文锦女士。他掐指一算,周女士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冯国华五十四岁。彼此的年岁,并不算悬殊。不过周女士从前发过誓,情愿终身不嫁,上养老母,下抚弱弟。如今忽然给她提亲,倘被她迎头挡回去,这事倒不好办了。必须先寻出一位女客,具有苏张之舌的,才能说得她回心转意。这种差事,究竟谁可以去当呢?他不期然而然地便想到了大姨太太身上。要论他这位大姨太太,实在是一个有才的妇人,别人办不了的事,她也能办得稳稳妥妥,而且对待人是一团和气。无论怎样难说话的人,只要见了她,也能倾心吐胆,拿她当一位知心人看待。至于她那一张嘴,尤能头头是道,面面俱圆,使人听了自然能够满意。因此项子城有什么难事,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