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212章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12章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李世民将整片西川大地上的军事、民政事宜,布置了一个滴水不漏。春耕农忙在即,剑南西川节度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重视民生。李世民下了命令。这一次不管出现什么样的艰苦局面,坚持不抽壮丁、不向百姓征粮、保证百姓春耕所需的骡马供给。与此同时,治安刑罚全部加倍。胆敢在这时候作奸犯科地,一律从严从重处判。各府、州、县地方,不许抽调一名捕快或衙役投入军事。必须让他们维持地方治安。与此同时,严肃军纪。但有妄取百姓一针一线、欺压百姓者,一律军法从严判处。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地方的安宁和稳定。与此同时,军事上的部署。也做得很充分。经过上一次的西川大战以后,剑川军已经变得十分的强大与成熟。三万飞龙骑,三万轻骑。再加上三万步兵,十万大军时刻枕戈待旦,成为了蜀地强大的屏障。现在,正是他们发挥自己的威力地时刻了!

“本王令!”李世民端坐正台,正式宣布道,“汉王府长史武元衡,为西南诸蛮都督府都督,统领东女国康廷川都督府与南诏、白狼夷、乌女蛮都督府。全面负责西南战线的战事。野诗良辅率领二万唐军,进驻康廷川,联合东女国等诸邦大军,严阵以待,防备吐蕃来袭。本王授武元衡临机专断之权。胆敢违令不遵者,斩!”

“本王令:高固为维州都督。率领二万骑兵、二万步兵共计四万大军,坐镇维州,防备吐蕃。汉州刺史唐汉臣,麾下配备一万骑兵与一万步兵,随时在后方驰援。”

“韦皋、薛存诚、李景略、杜黄裳,你们四人坐守成都。本王给你们一万兵卒,以保证前方军队的供给,维护地方治安。如果后方出现任何纰漏,本王唯你们是问!”

“其他各州刺史与各县县令,你们的任务是竭尽全力维护地方治安,稳定民心,保证农牧生产的进行。哪个地方出现了谣言、民变或是其他重大状况,你们就自己提头来见我,不必多言!”百余名官将齐齐离座站起身来,走到堂中齐声拱手喝道:“得令!”

李世民自己也站起身来,面色严峻地看了众了人一眼,继续说道:“郭钢、徐韬、房慈,你们三人跟随本王,率领三万飞龙骑,前往镇守剑阁。诸位!永远记住这一点,我们不是要背反朝廷,而是朝廷听信谗言、无视蜀地百民生死,无理挑起战事。事到如今,我们的宗旨仍然是,尽量避免战争,不让它给我大唐带来灾难。但是…………我们从不主动寻衅,但也绝不回避挑战!正义与公理,永远站在西川这一边!”

“汉王必胜!西川必胜!”众人齐声大喝。

李世民拱手手来,环视诸人拜了一圈,说道:“本王感谢诸位、拜托诸位,让我们齐心协力,不要让大唐的百姓、蜀地的百姓,再饱受战难之苦!”

一切敲定,西川已经全面整肃,以待强敌。

回到汉王府,李世民又和武元衡单独呆在了一起。

二人都沉默了许久,仿佛有许多的话要讲,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有许多地话,李世民是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提起过的,唯独武元衡一人知晓。一些微妙的事情,也只有他一人能够体会。

此刻,武元衡心中地感觉甚是复杂。

“伯苍……”李世民悠悠说道,“这一刻,终于来临了。成败在此一举,我也不多说什么。只希望你……保重!”

“殿下也要保重。”武元衡说道,“从一开始,殿下就是在走一条不归之路。除了臣下,没有人能体会你心中真切的感受。我知道,此刻你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包袱。但我想说的是……顺其自然,一切自有公论,天理自会昭然。”

“放心,我没事。”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当着众官将的面。我只能说得慷慨激昂一点,鼓舞他们的士气,打消他们的顾虑。也只有才你知道,我心中其实是多么的无奈。皇帝,屡屡做出昏庸之举,我一再地隐忍姑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如今。他终于触碰到了底线,要置我于死地……于公于私,我绝不能再妥协下去。他太令我失望了!如果他真的不配当这个皇帝、也不想当这个皇帝了,我只好逆天而上,将他拉下宝座来。这是一场豪赌。我们很有可能会万劫不复没有明天。但是,我真的不后悔。从作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想过要退缩。只是难为你了……要陪我一起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殿下……”武元衡拱手长身拜了下去,说道,“臣下是个微末的书生。蒙殿下不弃,予以器重与厚待,心中感佩。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述。更重要地是,殿下才是大唐天下的真正英主。纵然这是一条通往黄泉地不归路,纵然是让天下人所弃,纵然是背负万世骂名,武元衡也誓死不改的永远追随殿下,一直走下去。武元衡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殿下心中都永远记得两个字:王道!臣下,也就死而无怨了!”

“我会记得的。”李世民点了点头,握住武元衡的手重重地捏了捏,说道,“此去康廷川。你责任重大。从今天起,你就是九州西南的屏障与支柱。你要挺住。要保重。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而是与朝廷、与吐蕃斗智斗勇比拼王道与军事的全面较量。我的身边,也唯有你能挑起这个大任。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臣下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元衡说道,“不过……臣下心中有个疑问。”

“讲。”

武元衡说道,“本来臣下以为,殿下肯定会亲自驻守维州,或是前往康廷川。可是为什么,你要前往剑阁,直接去面对朝廷地征讨大军?此事本来就极为敏感,殿下为何还不避嫌的主动迎上去?”

“问得好。”李世民说道,“就因为敏感,我才更要主动迎上去。因为我根本没有做贼,不必心虚。皇帝栽赃于我,让天下人都将矛头指向我。我却偏偏不作任何回避,永往直前的迎上去。而且,整件大事地核心,不是如何击败朝廷的征讨大军,如何抵御吐蕃人的攻袭。而是在这一场矛盾争斗中,争取人心与名望。朝廷的征讨大军前来,我并不怕他。不管是谁挂帅,我都有把握让他的大军在剑阁面前寸步难行,甚至丢盔弃甲。但这绝非是上上之策。到时候,我要随机应变的做许多事情,来主导这一场大事的大局。剑阁,将是整场大战的核心与焦点。我将竭尽所能,让事态往好地方面发展。毕竟,我大唐内斗,会让吐蕃人坐收渔利。”

武元衡恍然大悟,点头说道:“明白了。殿下是想努力平息这一场战争?”

“不错。”李世民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毕竟是同饮一江水的血肉同胞,我真的不想和朝廷的兵马杀个你死我活。更何况,此刻还有一个强敌隐伏在暗自,虎视眈眈。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有这个愿望,但对方未必会领情。剑阁是为西蜀咽喉门户,万不能丢。而且那里,是蜀地与山南节度、凤翔节度、临泾节度等军事重要的枢纽要道。到时候,会有许多重要地事情要做。我进驻那里,自然是最为合适。”

“殿下英明,是臣下多虑了。”武元衡说道,“不过这一次……我有个感觉。似乎不能像上次西川保卫战那样,指望有多少盟军来相助了。毕竟此事极为敏感,朝廷政令下达,天下皆知。像山南西道的严震这种人,历来忠君爱国,这时候肯定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帮助汉王殿下。说不定,他还会起兵帮助朝廷前来征剿。还有西线地李晟等三大元帅……虽然他们与汉王是出生入死的肝胆之交,这时候也会有些投鼠忌器,不知所措。臣下甚至在怀疑,皇帝也会早一步动手,先解除他们的兵权。西南蛮诸中,东女国固然是铁杆支持汉王殿下的。而南诏、白狼夷这些地方的人,或许会有些像墙头草,到时候免不得风吹二面倒。他们的立场,不会太坚定。所以这一次,我们西川几乎是完全的独力奋战,力抗吐蕃与朝廷。压力,不可谓不大。”

李世民看着武元衡,牵动嘴角,露出了一个自信、狂傲的微笑,淡然说道:“成霸业者,不惜与天下为敌!行王道者,不怕孤身走上不归之路。纵然是全天下都将矛头对准我一人,我也悍然无惧!伯苍,你说的这些,其实我都有心理准备了。我非但没有指望严震、李晟他们来帮助我,甚至还做好了与之决战疆场的准备!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是由自己的感情所能决定的。事世无常,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自己不愿意的违心之举。我永远不会去怪谁。如果我与他们在疆场上相遇,也只会慷慨一笑聊述数语,然后与之决一死战!”

武元衡拱起手来,长身拜了下去:“殿下,保重。臣下,告辞了!”

李世民看了武元衡几眼:“伯苍也保重。但愿我们,能一起看到最后的胜利。”

武元衡转过身,头也不回的走了。

他的心中,一直在回荡着汉王的那句话:不惜与天下为敌!

第三卷 九鼎

第254章 剑阁,一夫当关

剑阁,剑门关。峭壁千仞,两岸奇峰倚天如剑。从中生出一条栈道,就是历史悠久有名的剑门蜀道,也被称为金牛道。这条大道,是秦惠文帝所开创,后世又多次加以修缮完工,才得以让蜀地有了方便的交通。剑门关则是横亘在这条大道之上的雄关险阻,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世民站在剑关城头,仰望两旁的苍翠山野和巍峨峰林。商旅行人已经断绝,剑门关合闭不许通行。这里的地势,比维州玄门关更加险峻千百倍,从来都是蜀地最重要的关哨。

郭钢站在李世民身后,出声说道:“殿下。其实,只要我们烧毁栈道,就是百万雄师也杀不进来。”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这就好比,害怕被人杀害,而自己自杀了。剑门蜀道是西川最重要的道路。断绝了这条大道,蜀地的百姓就与世隔绝成了蛮荒野民了。历经千百年来,但凡贤者智士,都只在想着要修路。当年蜀相诸葛亮,明知蜀弱而魏强,也要修缮蜀道为百姓造福而不是灭道自守。我如果拆毁了道路,就算是抵挡住了攻击,又与暴徒何异?”

“殿下说得是……末将糊涂了。”郭钢点头认可。

李世民看了郭钢一眼,说道:“你郭家一门忠烈,世代流芳,是朝中的名门望族。现在你却跟在我这个逆臣身边,不觉得憋屈吗?”

“不!末将一点也不憋屈,反而感觉十分的荣幸!”郭钢急忙说道,“皇纲失统,帝王不肖,大唐朝廷已经越来越令人失望了。唯有汉王才是救世的英主,是大唐天下真正的主人!末将跟随汉王,正得其所。相信我祖父老令公在世。也不会反对我这个决定。”

“是吗?……”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心中暗自道:其实郭子仪当年所面对的,也是现在这样的朝廷,或许比现在还要不堪。可他却一门心思的死力辅佐,不生二心。可事实也证明了,就算郭子仪再如何能干,也无法力挽狂澜扭转大唐天下的不利局势。顶多只能勉强保住不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地这些根源问题,还是要从皇权上入手。这样的事情,郭子仪自然是办不到。我,能。

正在这时,房慈和徐韬两员小将。也登上了城头。李世民回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你们两个,从军队里回来了?”

“回殿下话,我们回来了。”房慈和徐韬都颇有几分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