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李敖的诗集 作者:李敖 >

第4章

李敖的诗集 作者:李敖-第4章

小说: 李敖的诗集 作者:李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有着一头乱发,
在头上,一一下坠。
她一派乡野土气,
穿着随便失体,
她眼睛漂亮、真漂亮,
——她的美使我欢喜。
“小姑娘啊,”我问道,
“你可有几个兄弟姊妹?”
“几个呢?一共七个。”她答道,
看着我,奇怪有什么不对。
“告诉我,他们都在哪儿?”
她答道:“一共七位,
两个去航海,
两个住康卫。
“哥哥姐姐两个,
埋在坟里。
靠近他们,那小屋
妈妈和我住在一起。”
“你说两个去航海,
两个住康卫。
但你们有七个,
可爱的姑娘,这有点不对。”
小姑娘还是照说:
“我们七个不差,
两个埋在坟里,
就在那棵树下。”
“我的小姑娘,活着的才算,
你说得不对,
坑里躺着两个,
你们只有五位。”
“他们坟上有青草,
看得到他们,那么明显,
他们在一起做邻居,
离妈妈家门十二步远。
“我常在那儿织袜子,
我常在那儿缝手帕,
我坐在那儿地上,
对他们唱歌说话。
“我常在太阳下山,
看天上又睛又亮。
我端着我的小碗,
在那儿把晚饭吃上。
“珍姐死得最早,
她躺在床上喊疼。
最后她终于走了,
当上帝慈悲万能。
“当草地又枯又干,
她的坑出现眼前,
绕着纹,约翰和我
在一起大家游玩。
“当地上雪白一片,
又跑步又滑冰,我可真忙,
这时候约翰走了,
也埋在珍姐身旁。”
“如果两位在天上,”我问道,
“那么还有几个?”
“啊,先生,我们七个。”
她回答,干净利落。
“但他们死了,两个死了,
他们的灵魂,上了天了!”
这些话,是耳边风,一说而过
小姑娘执意她没有错,
小姑娘照说:“不对,我们七个!”Asimplechild,
Thatlightlydrawitsbreath,
Andfeelsitslifeineverylimb,
Whatshoulditknowofdeath?
ImetalittlecottageGirl:
Shewaseightyearold;shesaid:
Herhairwasthickwithmanyacurl
Thatclusteredroundherhead。
Shehadarustic;woodlandair;
Andshewaswildlyclad:
Heeyeswerefair;andveryfar;
…HerbeaUtyrnademeglad。
〃Sistersandbrothers;littleMaid;
Howrnanyrnayyoube?〃
〃Howmany?Seveninall;〃sheSad;
Andwonderinglookedatme。
〃Andwherearethey?Iprayyoutell。
Sheanswered;〃Sevenarewe;
AndtwoofusatConwaydwell;
Andtwoaregonetosea;
〃Twoofusinthechurch…yardlie;
Mysisterandmybrother;
And;inthechurch…yardcottage;I
Dwellnearthernwithmymother〃
〃YousaythattwoatConwaydwell;
Andtwoaregonetosea;
Yetyeareseven!…IPrayy0utell;
SweetMaid;howthismaybe。〃
ThendidthelittleMaidreply;
〃Sevenboysandgirlsarewe;
Twoofusinthechurch…yardlie
Beneaththechurch…yardtree。〃
〃Yourunabout;mylittleMaid;
Yourlimbstheyarealive;
Iftwoareinthechurch…yardlaid;
Thenyeareonlyfive。〃
〃Theirgiavesaregreen;theymaybeseen;〃
ThelittleMaidreplied:
〃TwelveStepsormorefrommymother'sdoor
Andtheyaresidebyskle。
〃MystochingthereIoftenknit;
MykerchieftherIhem;
AndthereuponthegroundIsit;
Andsingasangtothem。
〃Andoftenaftersunset;Sir;
Whenitislightandfair;
Itakemylittlepotringer;
Andeatmysupprthere。
〃ThefirstthatdiedwassisterJane;
lnbedshemoaninglay;
TillGodreleasedherofherPain;
Andthenshewentaway。
〃Sointhechurch…yardshewaslaid;
And;whenthegrasswasdry;
Togetherroundhergraveweplayed;
MybrotherJohnandI。〃
〃Andwhenthegroundwaswhitewithsnow;
AndIcouldrunandslide,
MybrotherJohnwasforcedtogo;
Andheliesbyherside。〃
〃Howmanyareyou;then;〃saidI,
“Iftheytwoareinheaven?”
QuickwasthelittleMaid'sreply,
〃OMaster!weareseven。〃
〃Buttheyaredead;thosetwoaredead!
Theirspiritsareinheavn!”
Twasthrowingwordsaway;forstill
ThelittleMaidwouldhavehewill,
Andsaid,〃Nay,weareseven!〃
※※※※※
这首诗承老兄选定,命我翻译,若不是老兄提醒,我真没注意到这首好诗,真要感谢你。
这诗写一个纯真的小女孩,置哥哥姐姐死亡于度外,不论生死,手足照算,视亲人虽死犹生、若亡实在。这种境界,看似童稚,其实倒真与参悟大化的高人境界若合符节。高人的境界在能“乐人哀不人”,在生死线外,把至情至乐结合在一起。这种至情至乐是永恒的,不因生死而变质,纵情随事迁,并无感慨,反倒只存余味。人生有了这种境界,自然不会生无谓的伤感、自然不会否定过去或逃避过去、自然会真正达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的新水准(“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在这里,“化”字该解做化境,“神”字该解做余味)。达到这种水准,才是真正正确的水准。相对的,轻易“多愁善感”是没水准的、“哀乐不能人”也是没水准的,
高人的水准是“乐人哀不人”,只有轻快,没有重优;只有达观,没有闲愁,这样的境界才是修养最高的境界。华兹华斯诗中小女孩的境界,恰恰是这种境界。虽然小女孩一派天真,全无哲学与理论,但是她“举重若轻”,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特写数语附识,此上维青老兄
李敖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九—二十日附录
陈维青复李敖
敖兄:
今天接到你寄来的信《我们七个》译稿,拜读之下,已有了迫近原作韵味之感,真是功力到家。四年前,惨绝人寰的林家祖孙命案发生当时,连不认识林义雄的我,都感悲愤万分,甚至当众放声号泣过。我真不忍想像,当黑衫队员举起利刀,刺杀奂均、亮均、亭均的时候,她们三个姊妹的眼神是怎样一种表情。她们不会抵抗,只会喊疼,不知道逃命,只会望着那黑衫人说“不要”,她们像献祭的小羔羊,不知道罪恶、不知道死亡,正如这
首诗所说的:“Whatshoulditknowifdeath?”结果,那地狱使者还是夺去亮均。亭均的生命。但是,死亡已矣,对死里逃生的奂均,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平衡她心理上的创伤呢?有一段时间,我为这件事终日感到欲吐不得的难过,希望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免均的情况。这希望,很快地就实现了,就在同年一个冬天晚上,秋堇小姐陪我到免均舅舅家(当时她们母女二人住在这里),为她的钢琴调音。这时候,我才亲眼看到奂均,我看她和普通一般年龄的小女孩并无两样,看她那可爱的笑容、那天真无邪的表情与举动,并没有丝毫被夺去而感到无限的安慰与祝福。看到奂均的情况后,使我联想到华兹华斯的《我们七个》这首诗(很巧,当时奂均的年龄跟诗中小女孩的年龄同为八岁),重翻读之,愈使我对奂均放心,自己愈感到安慰。大人们总是容易低估小孩子的心灵境界和生命力了,大人们的多愁善感,对小孩子来讲是多余的,我们未免太操心了吧!现在如果有人问奂均,你有几个姊妹,她一定回答“Threeinall”,而且会一直坚持“Wearethree”到底,愈是手足情深,愈会如此。华兹华斯这首“WeAreSeven”的诗,非常美,朗诵时,诗中小女孩外表的模样与大人对话的神情,会浮现于眼前,拎惜之情,油然而生,实在太美太美了。今“胡李译本”已竣,我仍希望能借着你的丽笔,公之于世,飨宴你的读者,证明你也具有“软体”成分的一面。另外拜托你翻译的华兹华斯的一首Sonnet“1802inLondon”,如果译好了,请赶快寄给我,因为我有一篇文章想引用它,我总认为,急件应该请忙人办,这样会比较快,你说对不对?囗此,顺祝安好
维青十月二十四日


请把恋爱终止

请把恋爱终止,
一切都要告停。
唯有有中生无,
无情才是有情。
何必伤心泪尽?
何必理屈词穷?
唯有深入浅出,
浅情才是深情。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好吧!

爱她的百种柔情,
爱她的千般无奈,
她说了一声“好吧!”
然后还情债。
她任我前呼后拥,
她任我寻欢作爱。
她收回那声“好吧!”
连说“你真坏!”


写贻党混子

人皆谓我狂,
我岂狂乎哉?
是非不苟同,
随声不应该,
我手写我口,
我心作主宰,
莫笑我立异,
骂你是奴才。
(1953)


我将归来开放

—二十三年前的预言诗

因为我从来是那样,
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那样。
可是这一回你错了,
我改变得令你难以想象。
坏的终能变得好;
弱的总会变得壮;
谁能想到丑陋的一个蛹,
却会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
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只归巢的宿鸟;
或像一个隐居的老哲人,
我消逝了我所有的锋芒与光亮。
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
千仞的高岗必被爬上。
当百花凋谢的日子,
我将归来开放!


白话打油诗三十首敬贺适之先生七十岁的生日


南港山边吹寿风,一吹吹上一老翁,
六十九年真好过,今天又要做寿星。

昨晚读书到三更,「动手动脚」大用功,
野鸡报晓才睡觉,不梦周公梦任公。

怀疑直疑到王充,橘汁喝下谈笑生,
有人愈老愈顽固,院长愈老愈年轻。

「人生七十古来稀」,「旧梦」应该梦老妻,
卫生麻将随处打,纽约却闹三缺一。

博士虽老却多情:情书常到纽约城,
半日独做骨牌戏,「一生梦想大光明」。

高才经济在从容,大刀阔斧不雕虫,
杀鸡何须屠龙手?垂老应知莫「拷红」。

四十年来做文雄,但求立异不求同,
佛法无边难清算,故国胡适有「幽灵」。

拥护科学不谈玄;研究和尚不参禅,
洋房明镜笑白发,如此新派老少年!

老眼种树盼发芽,造因本是为中华,
一支笔杆千斤重,不做军阀做「学阀」。

大笔蓝天抹彩霞,右臂写得有点麻,
年轻「努力向上跑」;年老仍然向前爬。
十一
当年提倡写白话,四十年来不变卦,
真理自古要辩驳,那能缩头怕挨骂?
十二
种豆既然可得豆;种瓜必定要收瓜,
书生报国心难死,特地有意来栽花。
十三
腐儒不做做鸿儒,野草茫茫犹未除,
白首校书兼论政,当年心血今在无?
十四
千篇文字百卷书,又领「风骚」又高呼,
「福不唐捐」功须记,圣人自古不空出!
十五
沧海最爱是自由,明珠不肯做暗投,
「公自平生怀直气」(王阳明诗),「七十老翁何所求」?
十六
不知老来不知愁,垂柳三尺不嫌柔,
西风虽笑长条弱,几番风雨鞭高楼。
十七
堂堂西土大博士,兴高采烈过生日,
有书上卷待续成,心懒不想办杂志。
十八
书房南面拥百城,「无智」「无为」又「无能」,
高鸣何须求「灵鸟」?忍看老友渐凋零!
十九
书桌上面乱糟糟,写起文章费推敲,
七十自述该交卷,寿头寿脑把供招!
二十
院长人老心不老,碧落黄泉到处找,
博士头衔满天下,海外归来做瑰宝。
二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