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空山疯语 >

第30章

空山疯语-第30章

小说: 空山疯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这拷问太严酷了。  
           28止痛剂
  她忽然一点也不感到自身的剧痛,因为心中给怜爱充满了,再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痛楚。
  ——《神雕侠侣》第26回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生理感觉以至生理活动。
  小龙文背心受掌,胸口中轮,在九大高手合击下被打得“五脏六腑都要翻腾出来”,痛彻骨髓,命在垂危。然而,当她发觉抱着自己的杨过失去了右臂,一只衣袖空空荡荡时,她忘了自己,她的全都灵魂都转移到杨过身上了。她轻轻说道:“可怜的过儿,断了很久吗?这时还痛么?”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时还痛么?”
  这时,她的生理感觉,的确不痛,“因为心中给怜爱充满”,再也装不下别的感觉了。
  怜爱他人,自己的苦痛也会减少。
  所以,具有爱心之人是快乐的,佛是快乐的。
  所以,让世界充满爱之时,全世界的苦痛都变成了欢乐。
  爱就是忘我,就是关注他人,就是欢乐,也所以欢乐。
  而痛苦就是不忘我,就是专注自己。
  最好的止痛剂,是爱。  
       29爱到极处是超人
  爱到极处,不但粪土王侯,天下的富贵荣华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生死大事也视作等闲。
  ——《神雕侠侣》第26回
  金庸的《神雕侠侣》,是古今中外最辉煌伟大、最悲婉凄怆的爱情圣经。杨过与小龙女催人泪下的爱情,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上上精品。金庸在这部大作里,把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爱的面前,万事万物都要减彩褪色,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爱情高”,“若为爱情故,万物皆可抛”。
  古往今来,有不少王侯将相被人羡慕。但王侯将相不等于幸福。王侯将相可以买到成群的美女,但却买不到真正的爱情。爱情是不论职称、不分爵位、不标售价的,它高居于任何现世利益之上。就好比成了仙之后,心里哪里还有什么王侯将相和荣华富贵的地位呢?
  爱情,就是一种成仙。
  当然,那要爱到极处,并非日常的两性相吸就可冠之以爱情的。
  既然爱到一种成仙的感觉,在“等贵贱”的同时,自然也能够“齐生死”。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爱么?既已有了爱,得鱼忘筌可也。正如黄蓉所唱:“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曾经爱到极处的人,便是超人。  
         30要爱不要死
  比之那铭心刻骨之爱,死又算得甚么?
  ——《神雕侠侣》第26回
  爱与死,是文学艺术的两大永恒主题。
  爱,使人欢乐,使人幸福,使人勇敢,使人智慧。
  死,令人恐怖,令人悲伤,令人忧虑,令人颓丧。
  人人都愿要爱,不要死。
  但倘若命运之神强迫你:要爱就必须搭配着死,怎么办呢?
  一般人多数不喜欢这样的拷问,他们会绕开问号说:“有那么玄吗?干吗要爱就得死呢?我又要爱,又不死。”
  是的,爱,不一定要死。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观念,是把爱看得高于生命或者相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已经越来越仅仅体现为文字上的美丽了。“好死不如赖活着”是大多数时代的主旋律。
  许多人不知道,求生畏死,只是一个人最低级的生命需要。
  在这个需要之上,还有许多越来越高的境界。铭心刻骨之爱,便是最高境界之一。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过珠穆朗玛峰的人,哪里还会把郊外的一座土丘放在心上呢?
  有了刻骨铭心之爱,便可说已不枉此生,便可说已经到达了彼岸世界。生与死,已经都成了身外之物,可以抛诸脑后了。
  还不曾有过铭心刻骨之爱的朋友,你可不能轻视生命,你要好好活着,等待你的生命奏出它的最强音!  
           31照亮生命
  这两枝蜡烛便像是我和龙儿,一枝点到了尽头,另一枝跟着也就灭了。
  ——《神雕侠侣》第28回
  爱情能够照亮生命。
  当一个人把爱情视若生命甚至高于生命时,那么,爱情的长度便是生命的长度。
  爱情的火焰萌发在两个人的心里,两团火互相照耀,互相温暖,彼此都是对方的火源和助燃剂。它们同闪烁,同明灭,互相均在对方的镜像中确认自己的存在。所以,当杨过看到两枝蜡烛几乎同时灭掉时,在黑暗中想到了自己和小龙女也是这样。
  当恋爱中的一方不能继续生存时,从生理学上讲,另一方是可以生存下去的。但是,那种纯粹的生物运动方式又有什么意义呢?爱的对象死了,爱情便丧失了附丽,就像火苗离开了燃烧物,薪既已尽,火终究要熄。
  杨过和小龙女深深懂得爱情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是至性至情之人,所以他们的生命闪耀出巨大的光辉,千万年后,也必仍将为世人所激赏,所传颂。  
          32大爱普照
  你一关怀我,十多年的修炼前功尽弃,对人人都关怀起来。
  ——《神雕侠侣》第29回
  真正的爱情不是自私的。
  爱,使人摒弃一己私欲,冲破狭隘心胸,从自己的利益想到对方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天下人的利益。
  小龙女天生心地善良,师父怕她日后吃苦,因此要她修习得无情无欲,什么事都不过问。但她并未由此而天良泯灭,一点点地遁入虚空,而只是天真质朴,不通世故而已。一旦燃起了对杨过的爱情之火,那份天生的善良反而发扬光大起来。她不仅同情、挂念“好人”,连那些欺辱她、伤害她的“恶人”也一并关怀,由一己之爱走向了博爱。
  自己幸福,也希望别人幸福,乃至自己不幸福,也希望别人幸福,这就叫菩萨心肠,这就叫佛心。爱情的炼狱,正是通往佛心的道路之一。  
           33情不一定美
  情之为物,有时固然极美,有时却也极丑。
  ——《神雕侠侣》第31回
  “情”字本身,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褒义词。
  与“爱”结合,它便美;与“欲”结合,它便不一定美,甚至可能很丑。
  情是一股巨大的动力,它可以激使人去做许多平时做不了、不愿做的事,至于这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则往往不在第一考虑之列。
  有的人,为爱情而奉献自身。
  有的人,为情欲而杀害对方。
  有的人,因爱情幸福而努力工作,造福人类。
  有的人,因情欲不遂而兽性大发,祸国殃民。
  当然,爱与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若统一之时,那是最美不过。二者相背之时,则不免常常不美。
  杨过和小龙女,由情生爱,由爱生侠,把自身的幸福和天下苍生的幸福相联,其情何等之美。
  而李莫愁那样的人,因自己失恋,便恨尽天下之人,要把人人都折磨得和自己一般悲苦,造下无数罪孽。尽管她也有可怜可叹的一面,但其情终究是不美的。
  情的美和丑,金庸都写出了极致。  
        34恨断河岳
  一个的骨灰撒在华山之巅,一个的骨灰倒入了东海,叫他二人永生永世不得聚首。
  ——《神雕侠侣》第32回
  这是“赤练仙子”李莫愁自述的处理陆展元和何沅君一对爱侣骨灰的方式。
  李莫愁终生都在痴恋着陆展元。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陆展元与何沅君相恋成婚了。这在李莫愁心头刻上了终生不去的伤痕,她由此恨尽世间之人,在江湖上作恶无数,成了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大魔头。
  失恋,能够使人伤痛之余,产生某种程度的“恨”。这“恨”能恨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李莫愁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把陆、何二人的骨灰,一个撒在西岳,一个撒在东海,一个高人云,一个低人渊,可见她嫉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而,爱情却是不受空间限制的,莫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就是死后,千山万水,也阻不断两颗爱心的沟通。李莫愁越是发泄,越是作恶,也就越只能增加自伤自怜的苦痛,不但得不到心上人的青睐,而且也丧尽了天下人对自己的同情。
  李莫愁最后身中情花之毒,纵身跃入火海,死在熊熊欲火的炼狱之中。这一形象,这一结局,其象征意味值得人们深深思索。  
           35仇侣同穴
  这一跃百余丈,一对生死冤家化成一团肉泥,你身中有我,我身中有你,再也分拆不开。
  ——《神雕侠侣》第32回
  这说的是公孙止和裘千尺一对“仇侣”。
  有些相爱的人希望死后能够合葬,却往往不如愿。而生前仇恨得你死我活的人,却有时偏偏葬在了一起。金庸在此再一次提出了那句天问:情是何物?
  公孙止一身卓绝武功受自发妻裘千尺,但因裘千尺对他太“专制”而暗中爱上了婢女柔儿,由此情欲膨胀,一发而不可收。裘千尺发现丈夫的不忠后,逼迫公孙止亲手害死了柔儿,对丈夫采取“镇压”加“招安”的统治手段。公孙止压抑悲愤,寻机害得裘千尺全身残废。一对夫妻往来报复,怨毒越结越深,直到双双丧失人性。最后,袭千尺放火烧掉了公孙止的绝情庄,又将公孙止诱入陷阱。公孙止最后一搏,二人一同摔下百余丈深的山洞。此庄真不愧名为绝情庄,此谷也不愧名为绝情谷。
  公孙止和裘千尺正是两个绝情之人,他俩均不懂爱情的真正含义,他俩所共有的只是一种叫做占有欲的东西。裘千尺自以为传授了丈夫武功,便可以占有丈夫的一切,包括心灵和自由。公孙止后来对小龙女的垂涎,对李莫愁的兴趣,也均出自占有的妄想。为了这个占有,公孙止可以牺牲亲生女儿的性命,裘千尺可以毁灭亲生女儿的幸福,他们真是绝情绝义的一对绝人。
  也许二人的怨毒在阳世尚未发挥殆尽,所以到了阴间还要继续进行生死搏斗吧。这两个人摔死在一起倒是十分合适呢。
  谁规定非要相爱的人死在一起呢?
  林彪曾给妻子叶群手书一条幅:生不同衾死同穴。
  很有意思。  
        36人小鬼大
  她既喜欢了杨叔叔,杨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欢喜到底。
  ——《神雕侠侣》第37回
  这是郭靖与黄蓉的二女儿——“小东邪”黄襄听母亲黄蓉讲述穆念慈与杨康的往事时所发表的见解。黄蓉说杨康作恶多端,而穆念慈始终对他一往情深,生下杨过,最后伤心而死等,说穆念慈是“误用了真情,落得这般下场”。
  我们一般人大都会同意黄蓉的见解。
  然而小郭襄的话却也似乎另有一番道理。
  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爱情往往不是产生于是非善恶的判断,它属于感性而不是理性。发现所爱的人有了“不是”,往往并不会影响那份爱,甚至有的人连那“不是”也一并爱了。有时,理性上觉得应该反对那“不是”,但感性上仍深深爱着排除了“不是”幻影的对象。不论那“不是”有多少,都与爱无关了。
  这种爱情特点在少年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少年人很容易满腔热情地投入,一往情深,之死靡它,永远把爱人往好处想,对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