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三届朝歌狂飙 >

第9章

老三届朝歌狂飙-第9章

小说: 老三届朝歌狂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红卫兵们的说法,毛泽东真是把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于是,红卫兵们几经传诵,可一字不漏地把毛泽东的全
文背诵下来。
    这张大字报成为红卫兵手里的“尚方宝剑”。先前,红卫兵们是手拿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喊着口号冲杀,
而毛泽东还要给他们配上这把利剑,去冲杀刘少奇那个顽强的堡垒。只有这样,红卫兵才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红卫兵”一时间成为最令人羡慕的称号

    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的。
    假如不是7 月28日清华附中红卫兵委托江青转呈他们的“两论”给毛泽东,毛泽东可能会寻找另一种群众组织形式
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假如不是由于“两论”的观点与毛泽东当时对形势的看法一拍即合,毛泽东也不会对几个毛头孩
子格外地在意。果真如此,“文革”初期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然而,由于种种的假如恰恰是历史的真实,红卫
兵这个并不为人注目的中学生组织才在一夜之间变成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毛泽东的支持,使“红卫兵”一时间成为最令人羡慕的称号。
    在一个充满崇拜的时代里,万众仰望的领袖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历史的。
    一时间,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首都的各大、中学校里。从此,红卫兵组织跳出了仅限于一些中学的少
数学生组织的圈子,开始扩展到高等学校;从原限于北京市大中学校蔓延到了全国各地。
    在8 月1 日到8 月18日的半个月时间内,红卫兵组织成为了每个学生组织的当然名称,学生们纷纷放弃了原组织的
五花八门的名称而归属于红卫兵。红卫兵演变成有大中学校学生参加的当然的青少年组织,在社会上急剧地扩展着并形
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8 月1 日,北京建工学院造反派串连成立“八一战斗团”组织。第二天上午,多数派约1000人则成立了“革命团”
组织与之抗衡。北京建工学院是北京市高校中最早形成两个组织对立局面的学校。
    8 月3 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造反派成立“红色造反团”,团中部分高干子弟组成了黑龙江省第一支“红卫兵”。
“保守派”则组成了“八八红旗战斗团”。
    8 月8 日,北京地质学院红卫兵“东方红战斗队”成立。随即另一派组成了“斗、批、改兵团”。8 月17日,由
“东方红”等战斗队联合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
    8 月8 日,清华大学造反派成立了“八。八串连会”:“保守派”则成立了“八。九串连会”与之对立。
    8 月8 日以后,河南全省的各高校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浪潮。郑州大学等校成立了红卫兵组织。
    8 月12日,天津南开大学造反派学生在天津东风大学(原天津师范学院)成立了“卫东”红卫兵组织。
    8 月13日,天津大学少数造反派学生为抗议学校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徒步进京告状。他们为纪念1958年8 月
13日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而成立了“八。一三”红卫兵组织。
    与此同时,北京航空学院成立了“红旗”红卫兵,北京工业大学的“巴黎公社”
    红卫兵问世,中国人民大学的“三红”红卫兵也亮出名号。

“八一八”,天安门广场成了红卫兵的乐园

    1966年的8 月18日,老三届们都不会忘记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这天,中共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百万人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
    红卫兵成为这次大会的主角。
    这天,午夜刚过不久,北京使苏醒了。人们在睡梦中听到大街上一阵隆隆的汽车声,一辆接一辆。不久,街上便响
起红卫兵们激情的呼喊声、歌声、笑声。在中央文革的精心组织下,军队的军车把那些红卫兵们从东南西北的各个招待
所、学校运到天安门广场。组织严密的首都红卫兵再将他们安排到指定的区域。
    广场里的站队是精心布置的:金水桥两侧由5000名首都红卫兵纠察队组成的人墙,在他们的前面,是北京卫戍区的
解放军纠察线,后面,才分别是首都东西城的80万红卫兵方队。再往后,才是那些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来接受毛泽东接见
的外地红卫兵。
    广场上,几十万系着红袖章的“红卫兵”最引人注目。他们英姿勃勃,似乎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
连昔日由北京卫戍区担任的整个广场的警戒任务,也一改常规由雄赳赳、气昂昂,衣着旧军装、扎着宽皮带的红卫兵维
持。
    而观礼台的最佳位置,大部分被清华、北大、北航、清华附中。北京第二十五中、八一中学等这些红卫兵中的“贵
族”所占据。照他们看来,他们对毛泽东最亲、最爱,他们是红卫兵骄子中的骄子。
    不知道毛泽东本人酝酿了多久,但从他宣布要大规模接见红卫兵到付诸实施,只用了一天功夫。而具体到各个学校,
就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了。也许是由于刚刚尝到掌握权力的滋味儿的造反派们身上还没来得及滋生官僚主义作风,审查
参加接见人选时,也顾不上翻档案,只要是一块儿造反的就能去。对外地学生,问一下观点,回答是反工作组、反校党
委,就通过。事实上,8 月18日以前来京串连的外地师生,绝大多数也真的是反工作组、校党委的造反派。
    对北京学生参加接见的要求不同于对外地学生。或许是几千年封建文明浸润已深,用不着什么明文规定、上级文件,
各校不约而同、自然而然地用阶级出身作为审查标准。亲不亲,阶级分。即使是保工作组的红卫兵,只要是红五类,特
别是干部、军人(时称革干、革军)子弟,也全部通过。所谓革命不分先后。黑五类子弟则有如阿Q ,被宣布不准革命。
令人至今不得其解的是,血统论本是封建遗毒,而继承和发扬最卖力气的,并不是多少在1949年以前活过几年的大学生,
倒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块诞生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们。
    北京大学的革命师生被安排在广场中央最前方。他们自豪地高举着《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模型,以点燃
“文化大革命”第一颗火种的造反英雄的身份,接受四面八方投来的羡慕敬佩的目光和亲切的问候,等待着支持他们造
反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
    北京大学的两侧,及离天安门较近的前排是来自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外地师生。北京的
大中学生站满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两侧的东西长安街。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
    据说,当初改建天安门广场时,毛泽东就曾建议,中国人多,应该大一点,能容纳几十上百万人才好。
    扩建的设计师们以为毛泽东在开玩笑。百万人?这样多的人聚在广场做什么?
    没想到,毛泽东的话在十多年后就成了现实。
    天,终于渐渐地亮了。
    人们猛然发现,这时的广场是何等的壮观。无数的红旗,在北京8 月的晨风中招展。红旗的下面,便是像绿色苗圃
似的红卫兵。也不知是从哪一天起,这种草绿色的衣服裤子便成了红卫兵们特有的标志和装束。
    5 时许,天终于大亮了,安放在广场四周的几十个喇叭忽然庄严地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声。
    人们沸腾起来了,用尽全身气力往前挤,不知谁喊了一声“毛主席万岁!”
    顷刻,天安门广场便地动山摇,震撼人心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人们每当回忆起那个场面时,都肯定地说,那天,在20里以外的地方也依然能感受到那呼喊声的浪潮。
    毛泽东在一个女兵的陪伴下,穿着一身崭新的绿军装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从天安门城楼东侧走到西侧,微笑着向人们招手。面对群众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他的脸上始终焕发着庄严而慈祥
的面容。他举着一只手,时而庄严地停在空中,时而迅速有力地挥动几下,当“万岁”声直冲云霄时,毛泽东便激动地
站在栏杆旁,注视着城楼下那数不清的红旗和簇拥的人头。
    7 时30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正式开始。会议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主持。他在开幕词中首次称毛
泽东为“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大会进行中,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高三的一个名叫宋彬
彬的女红卫兵跑出人群,向走到跟前的毛泽东热情地献上了一个标着“红卫兵”的红袖章。
    也许宋彬彬太激动了、太紧张了,她的手在微微地发抖。
    这一细节被毛泽东发现了。
    他慈祥亲切地问这位女同学:
    “你叫什么名字?”
    宋彬彬激动地回答:“叫宋彬彬。”
    毛泽东又问:“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
    “是。”
    这一来,毛泽东便说:“要武嘛。”
    宋彬彬笑了。
    从这一天起,北师大女附中便有了一个谁都知道的“宋要武”。
    在当天的大会上,林彪和周恩来都讲了话,周恩来的讲话显然是低调的。林彪的讲话则是充满了“打倒”、“大破”、
“攻击”之类的词汇。他号召人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
保皇派,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动,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
旧风俗、旧习惯,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我们要扫除一切害人虫,搬掉一切绊脚石!”最后,
林彪极富煽动性地号召:“我们要在毛主席领导下,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旧风俗、旧习惯势力,展开猛烈的进攻!”
    泪水、喊叫、忘情的激动、自豪的目光……
    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还单独接见了北大红卫兵头头聂元梓和其他红卫兵代表,然后又分别接见首都红卫兵代表
和外省市红卫兵代表。
    清华附中红卫兵列队登上天安门。
    8 时零5 分,卜大华、骆小海、宋柏林、韩军他们列队登上天安门城楼,来到毛泽东身边。
    大家怯生生地说:“毛主席您好,祝您万寿无疆!”
    “好、好、好。”
    “主席,我们是清华附中的红卫兵。”
    “哪一个?”浓重的湖南口音。
    “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小海他们大声重复。
    “唔唔,就是这些娃娃?”主席回头看看总理,用眼睛在问。得到肯定的答复,他笑了,“我坚决支持你们!”
    毛泽东亲自接见红卫兵,这件事对这些心中燃着火红热情的青少年,是多么有影响的一件事,这可以从后来的许多
事中找到答案。
    在宋彬彬的日记中,她是这样记载的:
    这一天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
    我给主席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主席还给我取了一个有伟大意义的名字。回到家中,我心中一直不能平静,耳边总在
回响着毛主席的声音:“要武嘛”。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看到了自己离主席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今天,在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起来造反了,我们要武了!
    有一个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握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