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三届朝歌狂飙 >

第58章

老三届朝歌狂飙-第58章

小说: 老三届朝歌狂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他们对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毫无意义,但总算使学校中有了无可争议的领导。
    以工宣队进驻学校为标志,红卫兵组织迅速衰落,以权力和利益为目的的武斗因失去目标也随之停止。

一千多万“老三届”的出路成了一个难题

    工宣队、军宣队和贫宣队进驻各类学校以后,学校中的混乱局面逐渐得以控制。
    但新问题又随之而来:从1966年废除了招生制度之后,大学已有3 年没有招生。全国中学已经积压了1966年、1967
年和1968年3 届的初、高中毕业生没有分配,总数在1000万人以上。
    大量积压的毕业生在1967年之前是进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有力的政治砝码。但在工宣队进驻学校后,失去了政
治目标而又骄横成性的红卫兵们却成了学校和祉会动荡不安的因素,成为恢复学校教学的一大障碍。
    1967年前,虽然毕业生问题突出,但由于当时社会严重动乱,许多地区“夺权”斗争尚未结束,革命委员会的新权
力机构没有建立起来,中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无论从动员组织还是接受安置上都缺乏必要的条件。1967年10月上旬,北
京市二中、二十五中。女十二中、女十三中、五十六中、北师大一附中的红卫兵自动报名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插队落
户。11月,又有第2 批红卫兵3500名报名参加上山下乡,但并未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中学毕业生分配问题更加显得紧迫起来。到1968年,1000多万名毕业生的压力迫使中央不得
不下决心解决。而当时各地大都已建立起了革命委员会,局势也已相对稳定,这给解决毕业生出路问题带来了契机。
    1968年4 月,中共中央转发黑龙江省革委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工作报告的批示中,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毕业
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中小学。文件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各大中小学面向农村、边疆、工矿、基层,
及时做好毕业生分配工作。
    然而,四个面向中的工矿和基层是一个什么状况呢?1967年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10%,1968年又在1967年的基
础上再降4。2 %,只有1966年的86。6%。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全面衰退的局面,绝大多数工矿和基层都无力再招收新工
人。对于城镇来说,这1000万毕业生已成为多余的劳动力。所以,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实际上只有农村和边疆。
    1968年7 、8 月起,在全国范围内,伴随着工宣队、军宣队和贫宣队进驻学校掀起了宣传“再教育”理论。毛泽东
就此发表了一系列指示,指出“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
给他们以再教育。”这显然是在为大规模的下放中学毕业生作理论和宣传上的准备。
    9 月初,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再一次指出,全国即将实现“全国山河一片红”,要求
在场的青年“到基层去,上山下乡,到工矿和农村去劳动锻炼。”
    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通知:1968年大专院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半工
(农)半读学校毕业生,从本年11月起开始分配。并规定1966年、1967年、1968年上述学校毕业生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
位的,在工资制度没有改革以前,暂不转正定级。
    至此,除部分4 年制中等专业学校1969届学生外,全国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在校毕
业生全部离校。这些学生由于参加红卫兵组织的种种活动均未学完规定的课程。
    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
村安家落户的情况。在编者按中引述了毛泽东的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
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同日,《人民日报》报道兰州市1。8 万名初中、高中毕业生、武汉市2 万多名中学毕业生奔赴农村插队落户的情况。
    这以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的初高中毕业生,除已回乡或下乡和分配工作的以外,纷纷开始去农村、边疆落
户。有的地区因初中毕业生全部上山下乡,停办了高中。一些地方,大批在校的初、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也随毕业生
到农村去劳动锻炼,持续的下乡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
    一场震撼全国、轰动世界的红卫兵运动,就在大、中学生走向“广阔天地”的锣鼓声中渐渐销声匿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