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三届朝歌狂飙 >

第4章

老三届朝歌狂飙-第4章

小说: 老三届朝歌狂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月8 日,平静的邮电学院突然发生了爆炸性的事件,学生们挽着袖子,“工作组滚出去!”的口号震撼着整个校
园。
    清华园内也不平静。6 月7 日,清华大学少数派师生贴出反对校长蒋南翔和校党委的大字报。多数派师生(约万人)
与少数派(约700 人)展开了大辩论。这就是后来所谓工作组制造的“一万对七百”的围攻少数派事件。北大少数派不
顾工作组劝阻,到清华支持清华少数派对蒋南翔的“揭露”,又引起了清华师生与他们的辩论。清华工作组派人将北大
造反者护送出校,又被说成是“押送”出校。6 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停止蒋南翔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兼
党委书记的职务并令其反省。清华少数派倍受鼓舞,广大群众则大惑不解。一些人似乎看出了政治风向的变化,多数派
内部迅速开始分化。
    6 月12日,南京大学造反者举行大会揪斗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匡正明,指责他是“镇压群众运动的刽子手”。《新华
日报》对之作了肯定性报道,而多数派师生则包围《新华日报》社加以斥责。在校园内两派也展开了大辩论。根据中央
文革小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撤销了匡正明的一切职务。工作组感到局势难以控制,左右为难。
    6 月18日这天,北大以聂元梓为首的“造反派”,乘工作组去开会之隙,违反工作组的规定,突然搭起所谓“斗鬼
台”,揪斗了以陆平为首的40多个“黑帮分子”。除了校领导外,还有党团干部和一般教师及两名“反动学生”。
    “黑帮分子”被戴上高帽子,脸上涂上黑墨,脖子上挂着大标语牌。批斗时采用了罚跪、揪头发、抓衣服、拳打脚
踢等武斗形式,有的女教师还遭受了人身侮辱。最后还搞了游街示众。这是全国范围内“首创”的所谓“群众专政”,
也是“文革”中第一次出现戴高帽。体罚、打人的现象。
    以张承先为首的工作组闻讯后立即前来制止了事态的扩大,并将情况上报到北京市和中央。
    6 月20日以后,北京几十所大学及少数中学发生批评和驱赶工作组的事件。在北京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
等领导人坚持通过工作组实行党对运动的领导,努力支持工作组的工作,但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
下决心排除干扰。
    6 月23日,刘少奇在批转中共中南局、西北局的“文革”报告时批示:“当牛鬼蛇神出笼攻击我们的时候,不要急
于反击。要告诉左派,要硬着头皮顶住,领导上要善于掌握火候。等到牛鬼蛇神大部分暴露了,就要及时组织反击。”
批示要求,“对大中学生中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一定要把他们揪出来”。对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的一些人,“经过
市委批准,可以批判斗争和戴帽”。
    一些学校工作组贯彻这一批示,给一部分造反或轰赶工作组。指责工作组的青年学生加上或准备加上“假左派,真
右派”、“右派学生”、“反党分子”的政治罪名。这就重犯了类似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的错误。被批斗的学生压而不
服,矛盾激化。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希望调动学生,造成“天下大乱”。中央文革小组的陈伯达、康生从6 月下旬起,几次提
出撤回工作组,被刘少奇、邓小平拒绝。
    刘少奇委托他的夫人王光美亲自上清华看大字报。
    6 月21日王光美作为工作组成员进驻清华。为打击反工作组的倾向,在工作组的授意下,清华大学部分师生举行游
行示威,高喊“反对工作组就是反党”等口号。造反派学生蒯大富受到了工作组的多次批斗。为了表示自己的反抗,蒯
大富进行“绝食斗争”,轰动了清华园……
    但江青、陈伯达却暗中阻挠工作组工作的开展。
    6 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倒反革命黑帮》,不指名地批判刘少奇。“这些家伙们有
一个奇怪的逻辑,谁要揭露他们,反对他们这伙黑帮,就说谁是‘反党’‘反中央’。”
    运动发展到7 月,政治局内关于工作组问题的争论,以刘少奇、邓小平等为一方,以陈伯达、康生等为另一方,日
趋激烈、尖锐。
    在一次怀仁堂会议上,陈伯达、康生等公开大骂工作组,指责负责运动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好象作出派工作组的
决定时,“中央文革”的人都不在场。
    7 月16日晚的政治局会议上,斗争的双方都拍了桌子。
    “我怎么是偏听偏信包庇工作组呢?”刘少奇拍着桌子上半尺厚的一叠材料,语气十分严峻,“我收到北大等许多
学校的同志来信,反映的情况与工作组汇报的情况,是一致的嘛!总不能说打人、戴高帽的现象是革命行动吧?!”
    康生把茶杯“咚”地一声放在桌上,蛮横地顶撞:“刘少奇同志,我们也有材料!工作组就是镇压群众运动!”
    陈毅起来反驳康生,刚说几句,陈伯达就跳起来大骂陈毅负责的外交部派出的工作组血腥镇压学生的革命行动等等。
总之,工作组没有一个好人。
    比较沉稳的邓小平这时突然站起来,怒斥道:“好!我们都撤,你去搞搞看!

清华附中红卫兵与工作组的“蜜月”

    与高层领导在有关工作组问题的斗争相映的是,在“红卫兵”的诞生地清华附中的校园里,学生们也与工作组进行
着较量。
    以卜大华为首的清华附中红卫兵组织一成立,就受到了具有造反观点的同校和附近学校大中学生的关注。在“红卫
兵”组织从清华附中向其他学校蔓延的同时,卜大华他们也在密切关注着发生在北京几所高校的事态发展。
    1966年6 月8 日,中央团校的工作组进驻清华附中。工作组一到首先承认“红卫兵”是个好组织,还让他们几个发
起人参加了“革命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对卜大华几个“红卫兵”来说,反动学生的乌云驱散,头上便是朗朗晴空。
上级的承认,就是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标志嘛。
    但不久,他们就听说,全北京市只有清华附中一家红卫兵组织被认为是好的。其他各个学校的红卫兵仍旧被冠之为
非法。北京地质学院附中的“红卫兵”被工作组打成了“反革命”而被强行解散。
    实际的情况也正是如此。清华附中工作组进校初期认为红卫兵的成员是“文革”中率先批判修正主义的积极分子,
出身好,对他们的“革命热情”予以支持,但后来逐渐发现红卫兵难以驾驭,于是得出结论:在运动中学生离开党团组
织另外自发建立的一些左派组织多数在运动初期起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下去,后果不好,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绝
对领导。工作组根据党中央在京领导人和团中央提出的“消化红卫兵,溶化红卫兵”,“逐步把红卫兵溶化到团组织中
来”的政策,劝红卫兵自动解散,回班级参加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并安排红卫兵核心成员中比较合乎理想的学生担任学
校团委委员,但是红卫兵既参加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又保持独立的组织。
    红卫兵认为工作组强调政策,防止过激的做法是“搞折衷主义”,“只强调团结,不强调斗争”,“火药味不浓”。
工作组与红卫兵的矛盾一天天发展,但是清华附中工作组力争主要通过诱导解决红卫兵问题,而红卫兵则力争工作组的
支持,不使关系破裂。双方都想以策略取胜。因而直到工作组被毛泽东批判,虽然双方的争执、摩擦不断,却没有反目
成仇。
    清华附中的情况并不多见。北京大学工作队和驻北大附中的工作组则断然取缔了红旗战斗小组。红旗战斗小组感受
到了强大的政治压力。
    北京第二十五中学李冬民为首的“东风”红卫兵,写出一份《呼吁书》,说工作组不符合毛泽东提倡的' 咱己解放
自己“的原则,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工作组召开斗争大会批判”东风“红卫兵,并将其强行解散。李冬民则被打成”
现行反革命分子“,遭到连续20个小时的批斗。
    有些中学里的工作组为否定所在学校的学生组织,竟干脆称:“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呀,别看现在被市里承认了,究
竟怎么样,将来还要看发展。哼,等着瞧好儿吧。早早晚晚,他们也自身难保。”
    这些事实对清华附中的红卫兵们无疑会起一些刺激的作用。他们联想到工作组进校这段时间,那种不冷不热,动辄
就指责他们片面、过激、狂傲的老爷态度,更感到压抑和别扭,也真巧,恰在此时,《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社论《
左派学生的光荣责任》,教育青年学生要克服弱点缺点。本来团中央机关报的社论也没有错误,可在当时“小将们”却
觉得有些刺耳。
    “指责指责指责,一连串的指责,够了。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受的窝囊气还少吗?现在,党中央的精神与我们的造
反行动完全一致,凭什么再受这种没完没了的轻蔑和歧视?”
    他们几个商量要用一颗最沉最重的精神炸弹投向工作组。
    一天,卜大华在6 月5 日的《人民日报》看到有一篇国际问题评论《汉弗莱的哀叹》。文章里面居然有一段从未见
过的黑体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短评末尾还注明,此话引自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庆祝斯大林诞辰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他高兴地大喊起来:“快来看看,我发现了宝贝!”
    同学们都围拢来,一瞧这话,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骆小海思忖片刻,目光中闪出狡桧的光:“我看,咱和工作
组也得斗勇斗智。我们的大字报先不用这段话,只根据主席语录的精神写,赞扬造反精神。我估计,工作组看了一定要
跳出来批判咱们,到那会儿,再把这条语录原原本本抄出来,他们就傻眼了,干着急没办法。”
    “这就叫请君入瓮' ……”
    “然后再' 瓮中捉鳖' !”
    “干吧,冲咱们有这么高水平的' 智多星' ,工作组非垮不行。”
    卜大华他们对这小小的战术、计谋得意极了。工作组也像附中原领导一样,再次低估了学生。
    著名的“三论”贴出后产生的冲击波
    6 月24日,一张署名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的大字报赫然贴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标题尤其刺眼“抓”人
——《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文章极富煽动性,还带着执笔人骆小海特有的犀利风格:
    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我们说,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就是说,主要在“造反”二字上下功
夫。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一句话敢造反,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最基本最可贵的品质,是无产阶级党性的
基本原则!不造反就是百分之一百的修正主义!修正主义统治学校十七年了,现在不反,更待何时?
    ……反对造反的人,我们既然要造反,就由不得你们了!我们就是要把火药味搞得浓浓的。爆破筒、手榴弹一起投
过去,来一场大搏斗、大厮杀。什么“人情”呀,什么“全面”呀,都滚一边去!
    你们不是说我们太狂妄吗?我们就是要“狂妄”。毛主席说:“粪土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