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三届朝歌狂飙 >

第11章

老三届朝歌狂飙-第11章

小说: 老三届朝歌狂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贴,同时把毛泽东的一幅巨幅画像嵌在镜框里,悬挂在商店正中。店名也被改为“立新”绸布店。
    面对这热火朝天的造反运动,北京市的居民纷纷把四合院大门上的“福”字和一些表现吉祥如意人丁兴旺的对联刮
掉、砍掉或用时兴的对联遮盖住。拥有私产房的市民纷纷跑到房管局申请上交房产,当时房管局里每天都排着长队。一
些人还提出改名换姓,把所谓带有“封、资、修”色彩的姓名改为“红岩”、“卫东”、“继红”、“永革”、“东风”
等充满革命意义的字语。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则以“报则速批”为原则,表示了对这种“革命行动”的支持。
    官方传播媒介对首都工人阶级和红卫兵一起杀向社会、大破“四旧”的行动,给予了极高评价。
    8 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黄金时间里播送了北京扫“四旧”的消息。23日,全国各大报、小报均在头版头条
登载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首都街道》的新华社电讯。《人民日报》还配发了两篇社论《工农兵要坚决支
持革命学生》和《好得很》。
    官方的支持使首都造反学生和工人阶级大受鼓舞,破四旧运动开始漫无边际地发展。8 月24日,红卫兵和工人造反
派组织了数十万人参加的“反修路”命名大会。“反修路”原为“扬威路”,是苏联驻华大使馆门前的一条马路。狂热
的造反者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大破四旧,大立四新”,“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吼声中,一致赞成把“扬威路”改为
“反修路”。把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易名为“反修路中学”。

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无一幸免

    破四旧运动也迅速波及到全国其它城市。造反的学生和工人称之为:“横扫千军如卷席。”
    8 月23日,从清晨到深夜,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的革命师生组成上万支文化革命宣传小分队,抬着毛泽东巨
幅画像,举着“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我们是新世界的创造者”等大型横幅,走上街头,演讲、撒传单、张贴大
字报,还在大型剧场召集群众大会,进行宣讲。
    上海商业界职工积极响应,表示要与红卫兵共同战斗,改革带有封、资、修腐朽气息的商店字号和服务业中残存的
陈规陋习,绝不让这些腐朽的东西继续毒化人们的灵魂,一定要把上海改造成为“非常无产阶级化,革命化的城市”。
    这一天,商店林立的南京路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商店职工和过往行人。又长又窄的南京路上人山人海,
被挤得水泄不通。红卫兵不停地高喊:“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彻底闹革命,用我们的铁扫帚彻底扫除资产阶级的香风、
臭气!”
    一时间,各店铺的橱窗都被大字报封住,纷纷开始了更名活动。
    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的橱窗上,贴着各种颜色的大字报,提出各式各样的更名意见。红卫兵和商业战
线革命职工认为:“永安”是旧社会资本家大老板企图永远安安稳稳剥削劳动人民而定的名。有了资产阶级的“永安”,
就没有我们无产阶级的铁打江山!我们决不允许“永安”这个臭招牌继续挂下去。至于“永安”到底改为“永红”、
“永斗”还是改为“红卫”,红卫兵和革命职工争论不休。
    上海理发店的职工,在红卫兵的协助下,提出了“革命性”的措施:彻底消灭一切“阿飞式”、“港式”发型,立
即取消诸如剪指甲、美容、摩面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项目。
    上海各医院的口腔科提出取消洁齿业务。
    供应高级商品的商店决定从24日开始,供应价廉物美的大众化商品,以更好地为工农兵群众服务。
    在天津市,更改带有所谓“封、资、修”色彩地名的行动早在6 月初就已露出端倪。6 月6 日,已有部分学生去皇
后理发店、周家食堂和森记稻香村贴大字报要求更改店名。7 月7 日,天津市建设局在《关于更改我市部分街道里巷名
称的意见〈草稿〉》中称:全市有180 条街道、355 条里巷名称需要更改。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街道143 条,里
巷209 条,带有帝国主义殖民地色彩的街道2 条,里巷15条,以资本家和反动人物命名的街道4 条,里巷41条;带有资
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街道11条,里巷31条,其它需要更改的街道20条,里巷59条。天津市市长联合办公室决定将此文件下
发群众讨论然后研究是否更改。
    7 月22日,天津市同意将太平影院改成“火花影院”,东亚影院改成“东升影院”,奥斯科影院改成“向阳影院”,
天宫影院改成“大众影院”,极乐影院改成“长虹影院”,天华影剧院改成“红光剧场”,兴北剧场改成“红桥剧场”,
共和剧场改成“南市剧场”,聚华剧场改成“劳动剧场”。
    8 月20日以后,天津市的商业中心区滨江道一带,整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许多商店在欢呼声中更换了老字号。
    天津最大的商场——劝业场的职工和红卫兵砸碎了嵌在墙上达38年之久的“劝业场”大匾,换上了“人民商场”的
新店名;中原公司专设接待站,征求群众对更改名称的意见,最后改名为“工农兵商场”;有45年历史的北洋纱厂改名
为“四新纱厂”,职工把他们原生产的名牌“金三鼎”牌棉纱商标也改成了“工农”牌商标;
    天津人民歌舞剧院改成“东方红歌舞剧院”,宁园公园改名为“二七公园”。
    一些中学纷纷更改名称,如井冈山中学、东方红军校、抗大天津附中、革命附中等。毛泽东曾到过的天津正阳春饭
庄也以毛泽东1958年8 月13日莅临饭庄的日子为名改“八一三食堂”。天津市所辖的和平区改为“战斗区”,河北区改
为“卫东区”,河西区改为“红旗区”,南开区改为“东方红区”,红桥区改为“红卫区”。
    几天之间,全市4000多个百货、副食品商店门市部,基本上都换了“富有革命意义”的新店名。塘沽港海关的职工,
还把关徽、臂章、铜钮扣,统统视为帝国主义旧海关的标志和封资修货色而弃之。
    在南昌市,黄庆仁药栈的职工在红卫兵的感召下,拿起铁锤砸掉了挂了140 多年的招牌,换上了与对面的“兴无商
店”相呼应的“灭资药店”新名;阳明路商店改成了“红卫商场”;东南商店改为了“东风商店”,南昌市郊的湖坊公
社改成为“东方红公社”;南昌市书画之家改成了“南昌市工农兵画园”;新雅酒家被改为“人民餐厅”。
    杭州市是名胜集中的公园城市。红卫兵和革命职工联合行动,把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命名的东坡剧院、东坡路及西
湖苏堤都改了名称。六家沿用了百余年的以老店主张小泉为名子的剪刀铺招牌都更名为“杭州剪刀店”。随着红卫兵
“破”字当头的恶性膨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苏小小墓、平湖秋月碑牌、虎跑泉的老虎塑像,岳王坟的岳飞、秦桧像等
都不翼而飞。
    广州、武汉、长沙、济南、南昌、合肥、南京、福州、哈尔滨、长春。沈阳、南宁、贵阳等大中城市都受到红卫兵
和革命群众“破四旧”的冲击。
    甚至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民族自治地区,也难以幸免。
    “横扫四旧”的飓风也横扫了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通化市几千名红卫兵上街砸碎了那些具有
“封、资、修”色彩的商店招牌。更换了许多街道名。白城市著名的广生堂药店的两个葫芦招牌被砸碎,换上了“国药
二厂”的店名。长春市为红卫兵设立了广播站,让他们宣传更改道路、店铺的名称的意义。哈尔滨著名的秋林商店被改
换成了有“革命意义”的新名,哈尔滨的同记商场改成了“人民商场”。沈阳市的福禄寿食品店改成了“国营立新食品
商店”。
    成都市驰名中外的陈麻婆豆腐饭店被改成了“文胜饭店”,麻婆豆腐也被改成了“麻辣豆腐”。
    庙宇被烧、佛像遭毁、古坟被掘……
    道路、店铺、医院、学校、工厂、体育场等设施的更名活动,只是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红
卫兵的“横扫”,许多大中城市都已“处处是革命的标志和文字,处处是革命的语言和歌声。每个街道,每个商店,每
个行业都要成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学校,成为宣传、执行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毛泽东思想正在照亮每一个角落。”
    对于红卫兵们来说,效法先辈“建立新世界”的志向在“改名”活动中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满足,他们的行动也得到
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全国新闻媒介的支持。
    初战告捷使他们变得自我膨胀起来,红卫兵此时以“向旧世界宣战”的“尖兵”自诩,他们也就必须再以新的行动
来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因此,当更名活动告一段落后,扫除“封、资、修”就又成为了各地红卫兵组织新的
兴奋点。
    在北京市,8 月21日,根据红卫兵和群众建议故宫博物馆宣布,“除《收租院》泥塑群像陈列继续开放外,其余各
陈列馆全部暂停开放,进行彻底革命。”一些红卫兵还将北京市文化局集中收存的戏装、道具当做“封、资、修”的东
西堆放在国子监孔庙大院当中纵火焚烧。在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大街上演了一场“玻璃之夜”,霓虹灯化为浓烟、火光
爆裂开来,东安市场的橱窗玻璃被砸得象雨点一般喷射到马路上、电车上。
    甚至连宋庆龄也受到了红卫兵的警告,要她改变不剪短发的习惯。宋庆龄坚决拒绝。如果不是周恩来出面作说服工
作,如果不是她具有的特殊地位并把自己长期禁铜在家中,她恐怕也难以幸免于这场“发式革命”。
    8 月23日,北京体育学院“八一八”红卫兵和教职工家属到颐和园佛香阁砸碎了释迦牟尼的塑像,有些小佛像被红
卫兵拖走。海淀区朱房村的汉城遗址内珍藏的丰富的遗迹资料,也被红卫兵挖得面目皆非。丰台区大井村延寿寺中保存
的明初遗物千手干眼菩萨铜像被红卫兵拉断为三截,两手全部断残,成了一堆废铜。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刹戒台寺内,
戒台上的数千个大佛和周围的小佛像全被红卫兵砸光。为人熟知的白塔寺、团城、圆明园遗址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北京市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幸存下来的6843处文物古迹,大多数是被毁于1966年8 、9 月间。
    在上海市,濒临黄浦江的外滩建筑群被红卫兵们视为眼中钉,大楼推不倒,红卫兵就把安置在大厦前的铜狮子掀掉,
把嵌在墙壁上的各种建筑标志和装饰铲掉。红卫兵还把上海海关大钟原来的报时音乐改成了《东方红》乐曲。
    上海万国公墓中被红卫兵视为“反动人物”或带有“封、资、修”情调的墓碑都被砸掉,连宋庆龄父母的墓穴也被
捣毁。所有的教堂、十字架都被砸,祭坛被毁,圣经被烧。始建于吴赤乌十年(三国时代)(即公元247 年)的龙华古
寺惨遭浩劫。被誉为“龙华三宝”之一的范金毗卢佛像高约7 尺,莲花座下配有千佛,乃是无价之宝,在红卫兵“小将”
们一阵棍棒下即成碎片。弥勒殿供奉的弥勒化身布袋和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