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宣统皇帝 >

第87章

宣统皇帝-第87章

小说: 宣统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溥仪忽然道:“有人说站在这里能望见对面景山上朱由检上吊的地方,你说能吗?” 
  溥杰迟疑道:“不知道,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溥仪走下假山,道:“历代最末一个帝王,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像我活到现在,又是这高墙之内的主人,真是个奇迹了。杰弟你说,这能久长吗?” 
  溥杰道:“即便能久长,还不是龙落池塘遭蝦戏,总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才好。” 
  “出去怎样最好呢?” 
  溥杰道:“出国留洋最好。” 
  “我也早就有这种想法,我总不想困死在这紫禁城。” 
  “咱们试试看吧,皇哥哥先和阿玛商量一下。” 
  第二天,在东暖阁里,皇上单独召见了王爷,旁边,只有一个春喜。 
  “阿玛。” 
  载沣愣了起来。 
  “阿玛。” 
  载沣张口结舌,只是说不出话来。 
  “你为什么不说话,你难道不是我阿玛吗?难道不是我的亲生父亲吗?” 
  “皇帝,”看着溥仪已滚出泪花,载沣早已泣不成声,“皇皇帝,我知道我无无能,没有守住祖业,可是,大义不能改改呀。皇帝有什么话就说吧。” 
  溥仪道:“咱放弃那优待条件不行吗?” 
  “那怎么行?帝王的尊号如果不在了,祖业还还怎么恢复?” 
  溥仪道:“总是恢复祖业,恢复祖业,可是报纸上登的消息明摆着,奉系与直系已水火不容,刀兵相见的日期不远了。政局如此不稳,当局会不会加害于我?哪里还能谈什么优待条件,不是早已过时了吗?” 
  “优待条件载在盟约,为各国所公认,不不可能不承认的。” 
  溥仪道:“庄士敦师傅告诉我,中国一切政局的变化,没有一次不是列强在外面起作用。如果有一个和我势不两立的人登了台,再去想办法,怎么能来得及?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商纣自焚于鹿台,幽王被弑于骊山之下,就是离咱最近的朱由检,就吊死在对面的煤山上。历代的纷乱时期的君主有一个有好的下场吗?既然外国人能左右时局,何不直接去找外国人而在这里坐以待毙呢?” 
  一席话说得载沣战战兢兢,毛骨耸然,他道:“皇帝要怎怎怎样呀?” 
  “我要出洋留学,和溥杰一起。” 
  犹如晴空打了个霹雳,载沣差点昏倒,半晌,才说道:“完完了,这样一切都完了。” 
  “我和溥杰是你的亲生儿子,出了洋,就有了外邦的支持,我们自己的安全就有了保证,我们就能学到各种知识,获得各种能力,就是不能恢复帝位,也能竞选总统。就是不能做总统,也能有什么别的方面的成就。可是在这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我们手里有什么呀?你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困死在这里吗?” 
  “我我我在和别人商量一下。” 
  “你自己怎么看?” 
  “我我……” 
  溥仪见情理都打动不了他,一股悲愤从心底升起,道:“我早已没有了父亲。”说罢甩手出去了。 
  载沣号陶大哭:“为什么要选我的儿子当皇帝?为什么要选我的哥哥当皇帝?老天爷啊!你你你捉弄人,我们犯了什么错?” 
  溥仪来到毓庆宫,眼泪仍在流着,见了庄士敦,道:“王爷为什么这么固执呢?” 
  “怎么了,皇上!”庄士敦吃惊地道。 
  “他什么事都犹豫不决,在我出洋留学的事上,一点也不通人情。” 
  “存天理灭人欲,已成中国的信条;这且不说,即是从人情上,在王爷看来,在宫中总是安全的,这样过安稳的日子,在他看来是再好也不过的了。一般的中国人都总是安于现状,何况像王爷这样处在动乱危机之中的人。” 
  “嗨,难道眼睁睁地就这么完了?”溥仪停了一会儿道:“庄师傅,你是真心对我吗?” 
  “皇上,臣是绝对忠心的。”庄士敦连忙说道。 
  “我不是皇上,我现在是你的学生,对你的学生,你难道不全力帮助吗?老师,是天下最伟大的人;老师为学生,可以做一切事情的,不是吗?” 
  “当然是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帮助我出洋呢?” 
  “这,”他望着溥仪渴望的目光,“这当然也是可以的。” 
  “庄师傅!” 
  溥仪扑到庄士敦的怀里紧紧地拥抱,二人的心跳在一起。 
  第二天,毓庆宫中来了许多人。师傅们都来了,内务府连世续也来了,他喘得很厉害;王爷不用说,其余是载泽、载洵、载涛、溥伦;三位太妃也一齐来到——庄和太妃已卧病在床。 
  世续先说道:“万岁爷,只要您一出城,就等于是……放弃了……优待条件。既然民国都……没有取消,您又何必自己……偏要放弃而出洋呢?” 
  世续说完话,差点憋了过去,再看其他的人,个个脸色凝重。 
  溥仪看到这种阵势,知道再解释也没有用,于是不再说在养心殿东暖阁与王爷说过的话,道:“我不要什么优待,我要叫黎民百姓和世界各国都知道,我不希望民国优待我,这倒比人家先取消优待的好。” 
  陈宝琛道:“优待条件载在盟约,各国公认,民国倘若取消,外国一定帮助我们说话。” 
  “外国人帮我们——那么我直接到外国去不更好吗?难道他们见了我本人不更帮忙吗?” 
  载泽道:“孙文的党徒遍布世界,皇上出去,必定危险得很,我们在座的有几位都遭到过暗杀,只是上天保祐而躲过劫难。那么,只身走出宫墙,汇入不可知的人流,后果不可想像。外邦就是想帮助,但对他们的暗杀手段,又能怎样呢?” 
  这时,三位太妃高度团结,齐声较言相劝。 
  “我……不会走的。”溥仪差点窒息了,两眼失去了光彩。 
  众人退去了,好久,溥仪才觉得心情舒畅些。 
  庄士敦瞅室内无人,悄声对溥仪道:“皇上,载贝勒倒像是开明一点的,不如探探他的口风。” 
  “好吧。” 
  养心殿东暖阁里,溥仪又屏退众人,只和载涛对面坐着。 
  “皇叔,我愿做你的侄儿,不愿做你的皇上。” 
  载涛脸色大变,忙跪倒在地上:“奴才做错什么了!” 
  溥仪却摇头笑着,拉起了载涛,道:“我真是这样想的,皇叔不要惊慌。” 
  载涛的心仍在突突地跳着,疑惑地看着溥仪。 
  溥仪道:“直奉交战在即,南方孙文势力又起,我在这宫里真的很安全吗?” 
  “皇上,奴才愿效犬马之劳。” 
  “皇叔——”溥仪道,“快起来坐下,快——难怪庄士敦师傅说,中国的礼法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真的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把人都弄得生分了。我们多点亲情不好吗?” 
  载涛这才觉得溥仪今天是有什么事要和他说,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才稳下心,擦掉头上的汗。 
  “皇上真把我吓死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乱说了。” 
  “好吧,”溥仪道,“我在这安全吗?” 
  “要是很安全,当初我怎么给皇上请洋师傅呢?” 
  “与其请洋师傅,不如让我走出去。”溥仪定定地看着载涛。 
  载涛道:“我也这样想,可除我之外,就再没有别人了——皇上叫我来,原来是为了这事呀。” 
  “是的。皇叔能帮助我出洋吗?” 
  “我起不了作用。这事还是请洋师傅,他们也为自己的安全着想,所以一说就通了。可是要皇上出洋,就是放弃了优待条件,就等于宫内外的人都没有了生存的依靠,他们怎么活下去?所以肯定说不通。” 
  溥仪道:“我也知道说不通。” 
  “那——怎么帮呢?” 
  “帮我逃出去。” 
  载涛坐在那里,如木刻一般,半天,才说道:“是可以试一试,可是出洋要钱,皇上要先筹钱。另外,这事,别走漏了风声。不然,我——” 
  “我知道,这个你放心,没人知道你参与这事。” 
  “好吧。” 
  不久,溥仪、溥杰兄弟又在御花园的亭子议论了半天。溥杰道:“七叔说可以先在天津的租界买房子,以备急用。” 
  “他想的很周到。他有没有提让溥佳和我们一起干?” 
  “我这样和他说了,他说不行,若是溥佳参与进去,人们一定会疑心的。” 
  他们决定,第一步筹措经费,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皇上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把这些东西存到天津的房子里,然后卖出。之后,想办法逃出宫。 
  于是,载涛去了天津,不久,溥杰告诉溥仪,房子已准备好了,绝对可靠。 
  溥仪、溥杰和他们的七叔载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天,太妃有谕,让皇帝不要上学了,在养心殿东暖阁里有大事要说。溥仪心里忐忑不安:怎么,我们的行动被别人发觉了? 
  这一天,东暖阁里除了太妃、王爷、师傅、内务府、宗人府的大臣外,另有十位王公也来了,看见这阵势,溥仪的心里有些发抖,停了一会儿,心想,他们如果真的发觉了我们的事,我将和他们大吵大闹,看他们能怎么办! 
  可是,端康太妃的话却打消了他的顾虑。端康太妃道:“皇帝已到了大婚的年龄,今天让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商议这个事的。” 
  敬懿太妃道:“是的,皇帝春秋已盛,宜早定中宫。” 
  大家一致同意,纷纷说这事确实应该办了。 
  原来,太妃和王爷见溥仪三番五次地要出洋留学,又要做一些其他出格的事,觉得不如为他筹备婚事,结了婚,皇帝大概就老实了。几位太妃意见一致,和王爷一说,一拍即合。太妃、王爷又把这事和陈宝琛师傅商量。陈宝琛认为,皇上大婚后就可亲政,太妃就不会再干涉皇上的生活。皇上成人了,思想也许会有所转变,所以也督促早定大婚之事。今天的聚会,是在已酝酿的差不多了才召集的。 
  溥仪心想,这个时候怎么能谈大婚的事情呢?便说:“虽说我年龄已大,可离结婚的年龄毕竟还差了一些,这时议这事情,未免……”这时,他看到载涛在向他示意,在摇头,便继续道,“未免早了些。” 
  陈师傅道:“有典可查的,一点也不小,何况这中间还要有段时间。” 
  “那……就这样定吧。”溥仪道。 
  于是大家便激烈地议论起来,最后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像祖宗那样选秀女是不可能进行的了,那么就通过看照片来进行。请示了皇上,溥仪点头道:“可以,就这么办。” 
  会议散了,溥仪留下载涛,道:“皇叔,现在怎么能办这事呢?” 
  载涛道:“这样,大家便把目光都集中到了大婚上,有谁还会注意皇上,这不正有利于咱们的行动吗?” 
  “好!好!”溥仪也乐起来。 
  第二天,见到了庄士敦。庄士敦道:“皇上应该同意大婚。在中国,皇帝大婚了,就等于成年了,自己就能主政了。那么王爷和太妃对皇上的管束也就自然地解除了。” 
  “这太好了!”溥仪还不知道大婚有这么多的好处。 
  一天,放学了,毓庆宫书房里只溥杰和溥仪两个人。 
  溥仪给溥杰系好包袱的带子,道:“我今天赏你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和《二谢帖》,还有阎立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