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人间地狱 >

第75章

人间地狱-第75章

小说: 人间地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城、滦平、赤城行    
    宽城县    
    驶过长城的铁门关进入宽城县内,就感觉到这里的山脉较为平缓。这和承德县、滦平县的山区状况大体相近,但与兴隆的山简直不一样;兴隆高山峻岭较多。喜峰口现在还淹没在潘家口水库的湖底。听人介绍,当夏季乘游船在潘家口水库游览时,能在水底看到喜峰口长城。在宽城县,县长特意为我预定了参观潘家口水库的游船,以便饱览湖底长城的景色。为了不打乱预定计划,我打算以后再去,于是便抓紧时间采访了原来的宽城的“人圈”和“无人区”。


第四部分:又一个“三光作战”亮甲台

    亮甲台村“人圈”遗址    
    王满与其母亲张王氏张王氏(81岁)的口述:    
    亮甲台既是现在宽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满先生的家乡,也是当年关东军八○四部队中两个中队的驻地。1943年集家时,这个有150户的村子,一下子增加到几千人。1944年温疫流行最猖獗。据王满先生的母亲张王氏介绍,当年亮甲台曾流行过赤痢和天花,大搜捕中被抓被杀以及被送到东北去的人很多。部落里也饿死了许多人。亮甲台“人圈”规模不小,南北4公里,东西25公里。如今保留着一大段“人圈”的围墙。南边不远便是都山,而都山则是八路军在青龙的抗日根据地。    
    采访日期:1995年3月17日    
    大屯村    
    刘凤兰(57岁)的口述:    
    刘凤兰1941年2月11日,日满军警突然包围了大屯村,在这个仅有140户共460人的村里,竟有184人惨遭杀害。刘凤兰的爷爷、奶奶、叔叔均被枪杀,母亲背着年仅一岁零两个月的她随父亲一块逃走时,其父母不幸中弹,双双身亡。刘凤兰被敌人扔到了雪地里,好在第二天被南屯的人发现后将其带回家中,才免遭冻死的厄运。是这家好心人的祖母将她哺育成人。    
    日军在青龙的许多地方都实施过这种“三光”惨案。当天乘车经过的地方有艾峪口、峪耳崖和九虎岭。此外,据说潘家口水库一带及暖河塘、清河塘和东边的塌山,当年也遭到了血腥屠杀。参见《宽城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共河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委员会编:《河北日军暴行录》(1),1985年。中共承德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暴行与血泪》,1985年。    
    王厂沟    
    现在的王厂沟,此处原为八路军司令部旧址。刘成国、刘成义(59岁)的口述:    
    刘成国(右)、刘成义王厂沟村在孟子岭西北部的一条深山沟里,它也是当年八路军的根据地。刘成国、刘成义向我讲述了当年村民对敌斗争的一些情节。1941年末,这一带被划为“无人区”,日军烧房毁田后,将人们集中到孟子岭。1942年,八路军进入王厂沟,和没有逃跑的农民一同展开了对敌斗争。妇女主任刘素珍带领村中的妇女们,只用一周的时间,就为八路军做好了110套棉衣。没有扣子,只好用铁片代替。刘成义全家共13口人,有8口人被敌人杀害。他的祖父被烧死,父亲又惨死在承德。棒锤崖下惨死的竟达840人。日军投降时,王厂沟村只剩下不到100人。在孟子岭,被屠杀者竟达数千人之多。驻在孟子岭的日军一○一师团九联队春田中队共有150人,从1943年初起,他们每周一次专门扫荡王厂沟。1943年5月11日,该部在王厂沟被八路军全部歼灭。中共宽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英雄王厂沟》,1998年。    
    刘殿功刘殿功的口述:    
    刘殿功老人今年78岁,他特意在半路上迎接我们。据老人讲,1943年集家时他在孟子岭被捕,从喜峰口押到承德后被判无期徒刑。随后与其他20人一起被伪军押送到锦州监狱,在监狱的缝纫厂干了一年多的苦工。1945年7月13日,锦州监狱发生暴动,大家都逃了出来,而回到宽城县的只有他一人。    
    我还去看了八路军司令部和报社的遗址,据说原来都是些小草房。翻过西山潘家口水库对面就是五指山,王厂沟则是五指山根据地的一部分。    
    滦平县巴克什营    
    巴克什营地处古北口长城以北,现有人口17万多人。    
    葛长春(76岁)的口述:    
    葛长春从14岁到16岁,我在藤田商店给日本人当小伙计。当时学会了一点日本话。16岁时,又到鹿岛组干事。当时,鹿岛组担负着从承德至古北口的铁路铺装工程。后来又去大同煤矿看仓库,工资是14日元。20岁时当地征兵检查,我便返回家中,干起了警察工作,工资是21日元。不久,又去兴隆县参加了讨伐队,给日军队长当勤务兵。由于我会日本话,便干些扫地、打水、买东西、帮着做饭等杂事。在兴隆县城里,我见过讨伐队抓人的情景。一次去三岔口时,我听到日本人正在队长的屋里商量着逮捕村干部的计划,当天夜里我就悄悄地跑出来去通知他们。那时,警察讨伐队的队长是中国人,副队长是日本人,但副队长的权力大。另外,在古北口还设有国境警察署。    
    采访日期:1995年3月22日    
    当年,滦平县的境界是沿着长城一直延续到南部的黄花城——现今的怀柔县内,但如今西面的三分之一已不属滦平所辖了。    
    当年集家并屯时,滦平与兴隆的状况不大相同。日军从1941年开始,在当地实施重点试验区,并将典型部落命名为“安乐村”,县长为此大力宣传推广这一经验。到1942年时,集家部落几乎普及全县,到1943年普及工作全部完成。全县“人圈”总数为543个,全县总人口245 411人中,进入“人圈”的就达128 240人。讨伐队在“无人区”内制造了天桥沟(死32人)和快活峪(死31人)的惨案。参见中共河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委员会编:《河北日军暴行录》(1),1985年,第334、339页。并参见中共承德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暴行与血泪》第144、148页。原想采访一下快活峪村的死者遗属,但因当地不通汽车,只好作罢。    
    改变路线后,从巴克什营向东去参观雄伟的金山岭长城,此间公路平坦舒适,已修复的这段长城可与八达岭相媲美。


第四部分:又一个“三光作战”赤城县

    赤城县是当年西南国境线的西端,我们乘车来到了西线最顶端的独石口。从今年5月起,张家口才对外开放,而去年这时外国人还不许进入这里。去赤城县必须获得特殊批准,因此,办妥手续从张家口出发时已经是上午9点半了。我因无论如何放不下庞家堡,顺道就去那儿弯了一下。    
    庞家堡    
    这里有红铁矿山。1938年,日军用武力占领了庞家堡,并由兴中公司委托给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成立了“石景山制铁矿业所”,1941年起开始营业。有烟筒山和庞家堡两处矿山,炼铁厂设在宣化。    
    庞家堡山上有一处很久没有人光顾的阶级教育纪念馆。当馆内工作人员打开已生锈的门锁后,展现在眼前的是用泥塑组成的模型。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矿山工人的悲惨生活。肉丘坟下堆满了骸骨,采掘现场人骨散落。庞家堡阶级教育纪念馆的展品庞家堡的“肉丘坟”当年,那些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被骗、被抓来的劳工们,来到这里之前已死去了很多人。在运输过程中,人多拥挤,高温且又无吃无喝,连续几日致使劳工大批死亡。即使到了矿山,由于饭食不足及酷吏的迫害,又有大批劳工相继死去。但日本人视中国劳工为消耗品,无论死多少劳力都能及时得到补充。更有甚者患霍乱的人竟被活扔到万人坑里,日本人的信条是只要不能干活,便统统地处理掉。人们告诉我,翻过这座山对面还有一个万人坑,那是1943年以前埋人的地方,共有8200多具遗骸。从1941年12月开业,整整一年间竟死了这么多中国劳工。据1945年上半年统计,庞家堡矿死亡者达8000余人。1944年建立了“肉丘坟”,火车站附近还有“千人地”,仅庞家堡至今仍保存着3个万人坑。此外,1943年起连续发生了劳工逃跑事件,被抓回的劳工都在“沙子地”遭到枪决,那里也是遗骨成堆。在日本统治期间,非正常死亡者高达19 765人,占当地劳工总数的75%。参见龙烟铁矿工人斗争史编写组编:《龙烟蜂火——龙烟铁矿斗争史》,1983年。《河北日军暴行录》(2),第126页。有关龙烟铁矿的情况,在《日中战争资料》(4)《占领地区之管理》文中,收集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集的抄译材料。“3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矿业的侵略活动”一文中再参照“龙烟铁矿与石景山铁厂”。此外,在《满铁调查月报》第13卷第4号里,还载有吴牛农著、堀亮三翻译的《中国之铁、煤炭及石油》的材料。    
    如今,庞家堡矿山归龙烟铁矿所属,成为工人们引以为自豪的城市。    
    独石口    
    独石口乡政府穿过龙关镇和赤城镇后,山区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便稀少起来,因此我们的汽车也开始加速行驶。重峦叠嶂,山回峰转。正当我担心前面是不是还有路时,突然眼前出现了河流、牧马和羊群,视野渐渐地展开,却不见人家,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为在日落前赶到目的地,汽车穿过白河一直往北飞驶。到达独石口乡政府时,恰好是下午5点。我想看一看日落前长城的景色,当地人告诉我,如果再往前走一段就能看清楚,远处山上那断断续续的红色便是长城。确实是红色的城墙,我边看边点头。如果乘车再走5分钟的话,一定会看得更清楚。那长城已几处坍塌,断断续续地只剩下了一些遗址。秋天的太阳落山快,天很快就暗了下来,虽然我没能拍摄下这里的照片,但亲身置于当年西南国境线的西端,同时看见了苍茫暮色中的长城,也感到心满意足了。    
    独石口村确实不大,27岁的乡长领我们去寻找当年的知情人。乘车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后,独石口杨家老太太便下车徒步走过一片黑漆漆的庄稼地,总算找到一户人家,但屋里却没有电灯。在黑暗的屋里,借助着电筒的光亮我们了解到,这家人姓杨,共有三人。除了76岁和72岁的老夫妇外,另一个像是他们的儿子。看到眼前的景象,就知道这是个贫困之家。据老妇人讲,日军是1937年到这里来的。他们在村子四周建了围墙,每当村民出入时,都必须向站岗的日军鞠躬。而那两个男人好像不太擅长言辞,我感到再问下去也打听不出什么了,便向他们道了歉,告辞返回。    
    采访日期:1994年11月7日    
    我不知道那些身负沉重的行囊,连续几天穿过荒漠的原野,来到此地的日本兵是怎样想的。他们历经艰辛占领了这只有无辜百姓的山村,借口当地人鞠躬方式欠妥而肆意抽打别人的耳光?然而,这些士兵后来也都成了异乡之鬼。    
    汽车经过5个小时的飞奔,终于在深夜1时回到了张家口。第二天在宣化钢厂党委会的办公室里,他们让我看到了龙烟铁矿的资料和《赤城县志》,《赤城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同时也了解到了赤城县“无人区”的概况。当年,日军从白河堡至独石口,整个北线的长城内侧,包括向东流的黑河沿岸,都建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