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人间地狱 >

第10章

人间地狱-第10章

小说: 人间地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款、国防献金、飞机献金……就连“慰劳”日伪军的猪、鸡、蛋、柴、菜,甚至给伪官吏婚丧之“礼物”都按土地摊派到农民身上。上述捐税,有的项目多些,有的项目少些,有的地方一年摊一次,有的地方一年摊几次,但加在一起,每亩地摊派二三十元以上。    
    3掠夺农村劳动力    
    日本占领东北后,就长期从农村掠夺劳动力开荒、筑路、采矿、修工事、伐木。其掠夺方法,一是按照伪《勤劳奉公法》在没有被排上国兵的“国兵漏”中抽调一大批劳动力经过训练,送往各地使用,名曰“勤劳奉公队”;二是实行伪《劳动统制法》,规定25—55岁的男子都有出工义务,从中挑选一部分人去工厂、矿山服役,即所谓“劳工”;三是按照伪《治安维持法》搞“浮浪”检举,把那些无业者、烟民和所谓思想不良者抓捕起来,送往各工地由军警看守服役。上述三项,虽名称不同,但都是“劳工”,都是从农村掠夺的劳动力。从1940年至日本投降,从青龙抓走劳工3500多人。据亲历者证实,这些人在日军的刺刀下吃的是猪狗食,干着牛马活。凡去者十有七八未能生还。


第一部分:热河的血泪仓夷—“无人区”毒辣的精神腐蚀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曾多次训导侵华日军:要征服亚洲称雄世界必须先征服中国,而要征服中国就必须先征服中国人的人心。所以,日军占领青龙后,即开始进行反动宣传,积极推行殖民文化,全面展开潜移默化的精神腐蚀攻势。    
    在日伪统治时期,从伪中央到省、县、村、部,层层建立协和会,规定年满16岁以上的男女都要加入协和会,在协和会受教育。协和会是搞“日满协和”、“日满亲善”的,是极其反动的政治工作机关,是精神文化的领导枢纽,县协合会经常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什么宣抚班,利用各种形式,到各部落搞反动宣传。宣传的内容,一是日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优等民族,是伪满洲国的祖先、父辈,要称日本为“亲邦”,称侵华日军为“皇军”,并挟制满洲供奉和祭祀日本天昭大神;二是宣扬日本侵华是对中国的支援、帮助,是来中国建设“王道乐土”,是“经济提携”。溥仪的训民诏书曾明文:满洲的“帮基益固,帮运益兴……莫不倾赖天昭大神之神庥,天皇陛下之保佑……”所以,要尊“天皇”、敬“皇军”,对于日军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要服服帖帖,绝对服从;三是宣传日满“同种同宗”、“日满一家”、“共存共荣”。满洲必须全力支援东亚圣战、出人出物,“满洲作日本于一翼”。    
    相反,对共产党、八路军则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说什么“共产党共产共妻”,“八路军祸国殃民”,“扰乱社会治安”,甚至说,日军的杀人放火都是八路军造成的,发布告、出漫画、演皮影,利用各种形式搞反动宣传。    
    在社会上对群众的腐蚀极其全面和深入,在学校对少年儿童的腐蚀尤甚。    
    在集家前后,青龙全县有国民高等学校1所,国民优级学校6所,国民小学162所,而中等学校和城镇小学都要有一日本人掌实权,其他学校校长、主任也都安排亲日人员充任。学校里要挂日满两国国旗,学生要唱日满两国国歌。每天上课前要集体背诵“国民训”,还要向“天皇”遥拜,向在侵华战争中残废的日军默哀,并由校长、主任大讲“一德一心”、“共存共荣”等鬼话。在教学上,大肆充斥奴化内容,大量增加日语授课时间。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校内见老师、答问题、大部分政治活动都要讲日语,训练时完全按日本那一套进行,强调阶级服从,实行棍棒教育,还要统一衣服,统一鞋帽。在学校只许提满洲,不许说中国,否则会受到处罚。


第一部分:热河的血泪仓夷—“无人区”人民的悲惨生活

    由于日伪血腥统治和敲骨吸髓的掠夺,被围进“人圈”的青龙人民,生活尚不如牛马。    
    1缺衣少食    
    多数人家冬无棉、夏无单,十多岁的孩子长年光屁股,十七八岁的姑娘尚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有的是夫妻一条裤,全家一床破被,还有的常年穿万能衣(冬当棉,夏作单,夜间盖身御严寒),数九寒冬,冻死人毫不新鲜。尤其在粮食上更为困难,二道沟部落,居民近300户,粮食能自给自足者不达十之二三,糠菜半年粮的也只有半数左右,不少人家是交完“出荷”之后,已是仓柜空空。全年只依靠野菜、柳叶生活,年过七旬的赵文株老两口,数月没摸到粮食,最后无病而终。农民赵文忠之妻吃树叶脸吃得铁青,死后嘴里还含着树叶。农民赵坤与七八岁的小儿子,数日不动烟火,老少皆饿死在炕上。崖丈子崔宽全家6口人饿死4口,小菜园周景春全家6口人全部饿死。    
    2居住条件十分恶劣    
    “集家并村”后,数百人、数千人挤在一个“人圈”里,住房面积有的部落每人平均只有一二平米。集家户的住室十分简陋,一般是一棚一门一室一炕,棚很矮,院极小,锅炕相连,多数是炕上住人、地下圈畜。居住十分拥挤。康丈子部落李顺家,一个两幢草棚挤了6家40多口人。宋自友家一家三代24口人挤在一个羊圈中。二道沟门部落里李文林、赵云宽是大伯与弟媳住一室,李安居与赵胜两家17口人住一棚,赵云平、崔善两家10口人睡一炕。许多户不仅人与畜、柴草共室,就连拉屎撒尿都没地方,卫生条件极差。此外,有些户连个棚子也盖不上,这家一宿,那家一夜串房檐,崔丈子李迎春因无处住,活活冻死了。郭丈子赵文之妻在秫秸垛里坐月子,康丈子宋自和妻在窝棚生孩子,于长江、唐顺长期夜宿街头。    
    3缺医少药,有病等死    
    由于居住条件差,所以瘟疫流行,而群众却毫无办法。有的地方一天就抬出十口八口死人,据座谈,牛心坨部落曾在1944年夏,一天就死了17口人,二道沟门部落1944年8月27日这天就有十家办丧事。木头凳大丈子部落李峰的孩子得病,伪警说是传染病不让治,硬是从围墙里扔到围墙外活活摔死。    
    据调查,自集家到日本投降,青龙冻、饿、病死两万多人。仅老李洞部落在1944年一年就死了200多人,二道沟门部落死了500多人,其中全家死绝的就有50户。康丈子部落仅1944年7月一个月就死了61人。崔丈子进围子时是370口人,到日本投降时仅剩230口人,赵丈子进围子时是68口人,到解放时才剩36口人。    
    


第一部分:热河的血泪仓夷—“无人区”平泉县“集家并村”及“无人区”

    王振兴    
    平泉县“集家”情况    
    现在的平泉县境,在伪满时由喀喇沁中旗、青龙县、承德县三县(旗)管辖。    
    喀喇沁中旗辖:    
    平泉街(现平泉镇、西坝、城北乡)。    
    南坡村(现蒙合乌苏乡、平坊乡、白池沟乡)。    
    黄土梁子村(现黄土梁子乡、双河乡)。    
    茅兰沟村(现茅兰沟乡、长胜沟乡)。    
    柳溪村(现柳溪乡)。    
    平房村(现七家岱乡、双河乡的三家村、傅营子村)。    
    洼子店村(现卧龙岗乡、沙坨子乡、石拉哈沟乡、三十家子乡)。    
    杨树岭村(现许杖子乡、宋杖子乡、杨树岭乡、魏杖子乡)。    
    松树台村(现营子乡、松树台乡、古山子乡)。    
    七沟村(现七沟乡、凤凰岭乡、王土坊乡)。    
    荒地村(现西崖门子乡)。    
    大营子村(现刘家店乡、广兴店乡、双洞子乡、黑山口乡之黑山口、万杖子、大梁底、老窝铺等村、杨树岭乡之铅南沟、狮子庙)。    
    五十家子村(现五十家子乡、南岭乡之瀑河沿、康杖子、下店乡之干沟门)。    
    榆树林子村(现榆树林子乡、宋营子乡、范杖子乡)。    
    打鹿沟村(现台头山乡、打鹿沟乡、高杖子乡)。    
    承德县辖:    
    小寺沟村(包括现在小寺沟镇、水泉乡、黑山口之三家、姚杖子、边房沟、五十家子乡之后甸子)。    
    青龙县辖:    
    党坝村(包括现在党坝乡、永安乡、大吉口乡、山子后乡)。    
    郭杖子村(包括现在郭杖子乡、倪杖子乡、党坝乡之朴家院、窑上、南沟门、四家)。    
    平泉“集家”从1942年开始,先在孤山子、崖门子、大石湖等少数边沿地方进行,1943年在我游击区全面实行,重点是青龙、承德县及以光头山为中心的广大游击区,即当时的柳溪、平房、七沟、荒地、小寺沟、党坝、郭杖子等村。1944年又逐步往东部发展,直到1945年8月日寇投降才停止。    
    “集家”基本分三类地区:(1)“集团部落”;(2)“集家并村”;(3)“无住禁作地带”(“无人区”)。    
    (一)“集团部落”(即“人圈”)    
    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驱赶到指定地点,四周修一丈二尺高的土围子,四角修炮楼子,有的还挖护城壕。全县修“集团部落”127个,分布于日伪时的柳溪村、平房村、七沟村、荒地村、小寺沟村、党坝村、郭杖子村等10个村以及南坡村的蒙合乌苏川的单营子、南梁,黄土梁子村的龙潭沟川西山,洼子店村的石拉哈沟和红花沟,相当于现在19个乡,面积15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5%:    
    柳溪村:七家、大庙、下桥头、薛杖子、徐营子、马架子、老杖子、河南店、仓子、高杖子、大窝铺等11个(均是1943年修)。    
    平房村:杜岱营子、雹神庙、徐营子、九神庙等4个(均1943年修)。    
    南坡村:单营子(1943年修)、南梁(1945年修)。    
    黄土梁子村:西山(1943年修)。    
    松树台村:老窝铺、中心村、杨树底、孤山子、大杖子、二道沟门、徐杖子等7个(1942年“集家”,1943年修围墙)。    
    七沟村:上平房、东沟门、头杖子、东六沟、榆树林、屈杖子、糖房沟、三岔口、大甸子、七沟、朴杖子、小山沟、圣佛庙、三家、东庄、毛兰沟、白庙子、于杖子、李台子、王土坊、老虎沟、单杖子、东北沟、乱石窑、马家营等25个(均1943年修)。    
    荒地村:三义庙、荒地、崖门子、杨树底、前杖子、新房子、南杖子、北杖子、杨树沟门(1942年修)、下店、西杖子、于杖子、横墙子(1943年修)等13个。    
    小寺沟村:胡杖子、水泉、河沟子、袁家店、佟杖子、桥东、桥西、雅图沟、西大窑、单家店、后甸子、仓子、姚杖子、南三家、边房沟、大庙(苏子沟)等16个(均1943年修)。    
    党坝村:党坝、北沟、河北、煤岭子、朴家院、大庙、山子后、二泉地、党杖子、大院(均1942年修)、暖泉、刘巴店、大石湖、西杖子、大吉口、秦家店、戴家沟、李杖子、北沟等19个(均1943年修)。    
    郭杖子村:窑上、南沟门、四家、西门杖子、倪杖子、八十亩地、郭杖子、于杖子、金杖子、营房、下营房、黄土梁、王杖子、郝杖子、高杖子、杨杖子等16个(均1943年修)。    
    大营子村:九神庙、道边、新安村、黑山口(均1943年修)。    
    洼子店村:崔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