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 >

第53章

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第53章

小说: 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还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审批,总是会批准的,不过中国官场处处都得花钱,山西的官员已经得了回扣,中央朝廷分文未得,可能会有留难。

  罗沙第因为福公司董事会批评他开采山西煤矿办事迟缓,一心急于求成,当下爽快地说道:“刘先生,帮帮忙,赶快些吧,要花钱,行!可以奉送福公司的股票,不但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还可以年年分红利,比银子还值钱,不过不知道他们开口要多少?”

  “他们开价不会少,我可以替你还价,以王爷的身份,总须十万两银子,面子上才能过得去。”

  罗沙第抚摸着络腮胡子沉吟,似乎嫌多一些,铁云道:“虽然花钱多了一些,可是事情能够很快办好,早几天开采,这笔钱就赚回来了,况且董事会也会因此嘉奖你。”罗沙第掉了一下烟斗说道:“十万就十万吧,不过要快!”当天晚上铁云就到冯允中的家中拜访,说道:“同寅旧交,凡事不必绕弯子了,福公司急需早日开采煤矿,王爷则需钱用,不用等商务局来了人旷时费日的谈判了,请老兄开个价,早早地决定了吧。”

  允中笑了一笑说道:“老哥快人快事,我也不必瞒你了,王爷关照下来,是要这个数。”说罢伸出三个指头晃了两下。铁云笑了,想道:“又是三个指头!”于是故意问道:“是三万吧?”

  “不,是三十万!”

  铁云忍不住哈哈笑了,哪有这么巧的事!于是一个代表王爷,一个代表洋东家,讨价还价,一个落到十五万,一个只肯出相当于十万两银子的福公司英镑股票,允中答应向王爷禀报。奕虽然没有如愿,十万之数也不小了,况且还是英镑股票,比银子还吃香,又有红利可得,何乐而不为?于是高兴地说道:“行吧,就是十万!不过山西的人来了,还得走个过堂,到总署来照个面,那章程,拣那无关紧要的地方修改几处,懂了吗?”

  “王爷放心,卑职会把这件事办得妥妥帖帖,滴水不漏的。”

  罗沙第拿到了山西煤矿的开采权,十分感激刘鹗,十万两佣金照付,每月薪俸三百元也依然照发,铁云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渐渐买起了古懂碑帖,甚至又讨了一房小妾——年方十七岁的王氏,名叫楚楚。

  不料京中风云突变,朝中顽固派对于皇上重用康梁一党,变法维新,剥夺他们的执政大权,忍无可忍,纷纷哭诉于慈禧太后面前,终于在八月初六日早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宫廷政变——后称“戊戌政变”。这天早晨五点半钟,皇上来到中和殿,阅读礼部草拟的秋祭社稷坛的祭文,刚出殿,就有侍卫太监和北洋大臣荣禄的卫兵一队,说是:“奉太后命,请皇上去瀛台。”于是不容载怡挣扎,将他押到西苑四面环水仅有板桥可通的瀛台,从此被软禁了。当天清晨,先从太监常去的茶店中传出皇上将要拥兵包围颐和园谋害太后的消息,不半日,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上至朝廷士大夫,下至市井平民,无不深信不疑,后人遂以为这次政变全由皇上载怡过失所致,其实是上了后党宣传的当了。

  上午十点钟光景,宋伯鲁忽然来到铁云寓处,急命李贵闩上了大门,神色仓皇地闯入铁云书房,喊道:“铁云,大事不好了,你还逍遥自在地临帖。”

  铁云放下笔,愕然道:“我的案子不是了却了吗?”

  伯鲁跺足道:“朝廷大事坏了,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皇上安危不知消息。今晨太后在养心殿召见宗室诸王和御前、军机全堂,后来下了三道诏旨,一是再度垂帘听政,二是捉拿康梁,三是将我革职。我得罪了太后和许多大臣,他们不会放过我,定然还有后旨,所以先到你这里躲一躲,今晚就去天津转往上海。”

  铁云执了伯鲁的手道:“想不到大事坏到这个地步,可悲可叹!我现在只是个平民百姓了,又不曾出头露面,老顽固们一时不会注意到我,你安心在这里等一会儿,我就设法护送你去天津。”

  伯鲁道:“你不要送了,怕把你也牵连进去。”

  铁云笑道:“不要紧,山人自有锦囊妙计,我去把福公司的意大利人沙彪纳君约了来,让他掩护你上车,如今中国人见了洋人都卑恭屈膝骇怕得很,和他一块儿走,万无一失。”

  伯鲁拱手道:“老兄是个热心人,想得周到!”

  铁云当即写了给沙彪纳的信,吩咐李贵送到福公司去,当面讨了回音,便去买两张当天去天津的火车票,顺便打听一下外边的消息。近午时分,李贵满头大汗地赶了回来,拿出两张下午三点去天津的火车票,说是沙先生答应下午两点过来陪宋先生去天津,伯鲁放下了心,说道:“这位洋人倒还是讲义气的。”

  铁云又问外边消息,李贵道:“我先到康先生的住处,没有什么动静,听说早两天就出京了。又赶到梁先生住处,邻居们正在纷纷议论:‘好险哪,梁先生是今天上午才乘火车走的,步军营来迟了一步,没有抓到人。’”

  铁云道:“阿弥陀佛,总算他们脱险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李贵又道:“听说军机上谭先生、杨先生四个人都被抓走了,还抓了好多人,都关在刑部大牢里。”

  伯鲁叹息道:“复生(谭嗣同)他们危险了。”

  李贵道:“街上茶馆里的传说多得很,有说是皇上已被康先生进了毒药害死了,所以才要抓他,有人说这个消息靠不住。还有人说谭先生今天一早进宫,听说皇上被囚禁了,赶紧回身出宫,找了大刀王五爷,打算带领一帮英雄好汉冲进宫去迎回皇上复辟,可是一时候聚不齐许多人。五爷劝谭爷快逃,可以保护他走,谭爷不听,还有些洋人也答应保护他出走,他也不从。他说一场变法必须有人流了血,才能震动人心,挽救国家。就这样坐在家里等着被逮走了,谭爷可是条硬汉!”

  伯鲁唏嘘道:“是啊,复生是维新党中铮铮铁汉,颇有宰相之才,可惜生不逢时,太可惜了。”

  午后沙彪纳来铁云处护送伯鲁离京去津,伯鲁安然转赴上海英租界,托庇英国领事的保护,直至光绪二十八年回到陕西醴泉原籍。

  谭嗣同等六君子壮烈牺牲,一大批维新官员被革职充军,那位善于见风转舵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当初看到皇上锐意改革,也赶浪头逢迎,赞助强学会,保荐维新党人,梁启超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都出自他的门下。及至戊戌政变,之洞又摇身一变,落井下石,电请太后重惩维新党人,晚清官场风气可想而知。

  戊戌政变的大动乱过去了,康梁远走海外,继续进行保皇活动,鼓吹君主立宪,保皇上而不保太后,常与志在推翻满清的革命党人打笔墨官司。慈禧骇怕革命党,更痛恨维新党,可是鞭长莫及,无可如何,只能于后来起用李鸿章做两广总督时,授意他在海内外悬赏捉拿康梁,抓不到就掘他们的祖坟,李鸿章没有奉命,爱新觉罗氏的朝廷却一天天走向坟墓了。





老残遗恨三十八 无意中在龟板上发现甲骨文,为我国开创了一门新学问



三十八 无意中在龟板上发现甲骨文,为我国开创了一门新学问

  朝廷政局暂时稳定下来,罗沙第带了福公司一大帮洋人,仍由铁云陪着去山西挂钩搭桥,铁云为避朝廷耳目,先回北京。罗沙第等人留了下来,会同省商务局雇用了大批民工,加紧建设矿井和轻便运煤铁路,比及诸事粗足,首批矿煤出井,已是光绪二十五年的夏天了。罗沙第和沙彪纳回到京师,来椿树下三条胡同拜访铁云,希望接着进行河南煤矿的开采,铁云笑道:“河南的事比山西更好办,因为省里豫丰公司的程道台是我的亲家,待我与地订个日子先去河南见过抚台大人,初步有了合作的意思,再带罗沙第先生同去面商。”

  罗沙第喜道:“很好,很好!河南的事成了,回扣也是百分之一,要银子,还是股票,都行!”

  铁云笑道:“到时候再议吧。”

  由于刘鹗如今是革了职的,声名不好,成了众矢之的,不能再出面了,决定由铁云邀请翰林院检讨吴式创充当门面,应付朝廷,实际牵线搭桥的工作仍由铁云来做。

  罗沙第走了之后,铁云提笔给恩培写信,才写了“绍周亲家大人执事”几个字,忽然一个聪明活泼的少女闪现在他的眼前,喊道:“爸爸,你把我忘了!”铁云猛醒过来,搁下笔,拍拍脑袋自嘲道:“糊涂,糊涂,我怎么把龙宝忘了,订亲三年,今年十七岁,该成亲了,只顾办洋务,把儿女婚事都耽搁了。”这一年,他五男三女,只有大章、儒珍成了亲,屈指一算,次子大黼也已十九岁了,“该死,该死,实君南下时,走得匆忙,我又被参案纠缠,无心顾到家事,把大黼的婚事也忘了。”

  于是首先提笔给家中若英写了封信,告诉她亲家毛实君和程绍周都在上海,打算同时送佛宝和大黼前去上海完婚,请她先作准备,待与两位亲家约定婚期,便回家与若英同往。然后又写信给两位亲家,说是准备秋间送儿女来沪完婚,征求他们意见,给恩培的信中并提到河南煤矿的事,邀他于儿女婚事完毕,一同前往开封洽谈。诸信发出后不几日,忽接黄葆年从山东泗水来信,写道:

  顷读京报,知亲家因晋矿之事挂误,既在意外,亦在意中,不能不令亲者痛而仇者快也。比年以来,亲家所为甚是乖张,亲洋人,远君子,举措不由正路,辄与太谷同仁之意向相违背,芦汉铁路顿挫在前,山西矿务又蹉跎于后,诚令教中同仁痛心疾首。屡书规劝,未见俯纳,临悬崖而不勒马,逢贪泉而不止步,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何堪设想,尤不能不为老友悚惧也。愿以往事为鉴,以罢官为转祸为福之机,匆贪图奢逸享乐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幡然与往日之我决裂,远绝洋人,修身律己,守龙川之教,以使世人刮目相看,则以亲家之才干,他日跻身朝廷,犹有可为也。

  铁云悚然将信反复看了几遍,喃喃道:“难道我在老友心目中竟是这样一个叛经离道不可教诲的人了吗?他捧头沉思了好久,终于拍案而起道:‘大清朝到了这样积弱不振坐待瓜分的危急地步,如果仍然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不赶紧奋起直追,借重洋人的资财技术,国家还能强盛起来,自立于世界各国之林吗?这条办洋务的道路我还是要走下去,至死不悔。至于贪图享乐,固然是我的老毛病,但我办洋务主要还是为了国家富强,为百姓凭空添了谋生之道,我自己得些回佣拿些钱过舒服日子,仅仅是个零头,比起那些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酷吏,自问可以上对苍天,下顾黎民而问心无愧,黄三先生,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刘铁云呢?’

  不久,两位亲家陆续来了回信,都同意在秋间为儿女完婚。庆蕃建议,目前铁云住在北方,大黼又已丧母,婚后可暂时住在他家。恩培的信则对河南开矿的事表示乐观,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省里渴望借洋人之力以开采矿产,亟盼铁云早日成行。于是铁云带了李贵冒暑离京南下,回到了淮安惜阴堂。

  若英见了铁云,未谈儿女婚事,却先惊呼道:‘老爷,你忙碌了半辈子,熬到了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