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72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72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身为首辅,最能体察崇祯心意,见崇祯如此神色,肯定有什么为难之处,忙将和议的条件接过来,一看他顿时明白了崇祯为什么为难,道:“皇上,贼军的条件太过苛刻,朝庭决不可答应,然晋王亦不可不救,皇上可令陈奇榆再与贼军谈判,要求其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投降朝庭才有出路,另一方面令陈奇榆加紧备战,到时再一举将闯贼荡平。”

崇祯听得大感满意,微笑着点头,王应熊和吴宗达两人也已看完,吴宗达人称“篾片”指的是他毫无用处,只会说:“皇上英明,皇上所说的是,皇上作主即可。”实在是可有可无的人,崇祯用他做大学士只是凑数而以。

这时,吴宗达见崇祯望向他,马上道:“皇上英明,首辅大人所说极是。”

崇祯又望向王应熊,王应熊见殿上两个大学士都已同意,皇上也大有此意,遂道:“首辅大人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请皇上参详。”

崇祉见三位大学士意见相同,遂不再犹豫,马上下旨,传谕陈奇谕,可以和闯军接触,但要求闯军投降才可,同时要赶快作好打仗的准备,迅速剿灭闯军。

陈奇榆接到崇祯旨意,知道皇上不想真正与闯军和谈,但有晋王在闯军手里,不好明确拒绝,他再与赵良极和拓养坤相见时就没有好脸色,直接道:“皇王已有旨意,闯军可以投降,朝庭可赫免李自成判乱之罪,升为朝庭总兵,否则他日朝庭大军一到,尔等都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连累家人。”

赵良极还没有说话,拓养坤大叫:“放屁,难道皇帝小儿不想要晋王的狗命了。”

陈奇榆大怒:“逆贼,竟敢辱骂皇上,若非看在你使臣的份上,现在就可杀了你。”

赵良极连忙拦住拓养坤,先前已有预料是此结果,道:“陈大人,此时我需返回报与闯王,等闯王有了决定赵某再与大人商淡。”

陈奇榆也知闯军不会接受此结果,但陈奇榆需要时间重新整顿队伍,暂时还没有进攻闯军的力量,也不可能把赵良极等人扣下来,遂送了闯军的使臣回去。

李鸿基听了赵良的汇报,道:“很好,朝庭看来暂时不会进攻我军了,他需要时间,我军更需要时间好好消化得到的地盘,你们两人继续和陈奇榆谈。”

拓养坤挠了挠头:“还去,”

得到李鸿基肯定的答复后,赵良极和拓养坤两人干脆被停下了其它职责,成了传职谈判特使,在两军间奔波,双方来来往往,讨价还价,大打嘴仗,虽然谁都知道这次谈判不会有结果,前线对持却被缓和了下来。

李鸿基见前线已无大事,放下了心,现在需要返回西安了,闯军的地盘人员扩充太快,已经是到了必须重新明确各人的职责,完善各部衙门的时候了,否则很快就可能运转不良。

李鸿基得知临县没有被官军攻破,李劬还活着时大为高兴,又提升其为守备,成为闯军这一批军校出身中的佼佼者。

崇祯七年二月,李鸿基任命李万成为山西前线统领,带领猛张飞,黑虎星,牛成虎,李劬等众将和四万大军在祁县和交城和陈奇榆收聚的三万官军对持。

李鸿基只率了一万中军返回西安,等李鸿基回到西安时,已是崇祯七年的三月份了,周凤梧,马维兴带着众人在西安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闯王凯旋而归。

虽然李鸿基一直在前线,一些重大的事要传给李鸿基亲自处理,但陕西的事务文事交给大多是周凤梧负责,军事马维兴决定,差不多已是闯军的政治中心。

李鸿基出兵山西时还是冬天,一路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色,回来时一路上春意昂然,处处是生机,一排排兴旺的景象,看得李鸿基豪情大发,如今自己手掌数十万大军,管理数百万生灵,自己决不会走李自成的老路,最终这大明的万里江山都归自己掌控。

———————————————————————————————————

本卷完,第四卷马上会上传,还请各位继续支持。

第一章大封功臣

 高桂英正在房内精心的打扮,李鸿基一走就是大半年,两个小妾都被他带在身边,她虽然忌妒,但她知道这两个女人之才都远胜于她,丈夫需要她们的帮忙,平时两人有了矛盾时,她还要调和,免得让李鸿基分心,自己在家独守空闺,也只能作出毫无怨言的样子,今天丈夫终于要回来了。

李慧梅站在她身后,甜甜的道:“娘亲今天真漂亮。”

此时的李慧梅已是十三岁了,长的亭亭玉立,在高桂英面前倒象个大家闺秀,可是活泼好动,还喜欢舞刀弄剑,经常背着高桂英和一些军营中的少年呆在一起练武,高桂英从小出身农家,虽然想把自己的义女教成知书达理的人,但以前田玉珠在时还可管束,田玉珠也跟着李鸿基到前线后,李慧梅的功课彻底丢了下去,每天练武不停,高桂英管了几次,后来见她实在没有心思读书也也就不管了,只要她高兴就好,女儿家懂太多也末必好。

高桂英听了女儿的奉承,笑道:“你是不是怕你田姨娘回来逼你读书,想让我说情。”

李慧梅摇了摇高桂英的手,耍娇道:“娘,读书真的没意思吗,我想做个大将军,也像邢姨娘一样。统领一队女兵,那多威风啊。”

高桂英今天高兴,道:“好,你要学武就学武,我对你田姨娘说,以后不逼你读书。”

李慧梅大喜:“谢谢娘亲,谢谢娘亲,娘亲对我真好。”

高桂英搂紧了她,当初李鸿基惹祸远走他乡,一去就是二年,若不是收养了这个义女,自己都不知怎么过来。不过她却隐隐有点担心,李鸿基和自己成亲七年,两房小妾也娶了数年,却还没有子嗣,会不会有问题。

突然门口的声音已嘈杂了起来,隐约听见了闯王回来了的消息,高桂英大喜,拉着李慧梅的手,道:“走,咱们去迎接你爹爹。”

李鸿基回到自家的院内,让迎接自己的人都回去,自己带着田玉珠,邢秀娘和数十名亲兵向院内走了,远的就看见高桂英牵着李慧梅来迎接自己。

高桂英痴痴的望着自己的丈夫,他好象瘦了点,又黑了点,在前线一定很辛苦。李鸿基也望着她不说话,在高桂英身上,他体会到了一个优秀女人的对他所有的爱意,无论他做什么,高桂英从不反对,甚至自己两次娶妾都没有告诉她,她也丝毫不大吵大闹,反而在其中居中调和,这次自己带着两个小妾一起上前线,留她独守一个人在家里,她也毫无怨言。

两人互相望着,田玉珠拉着李慧梅悄悄离开,邢秀娘也让亲兵们都出去,自己也悄悄走了,大姐和夫君分别了数月,应当让他们两人好好聚聚。

李鸿基见众人都出来了,向前跨了几步,一把抱住了高桂英,道:“对不起,一丢下你又是半年。”

高桂英死死的反抱住丈夫的身体,恨不得和丈夫融在一起,嘴里讷讷自语:“你回来了,你回来了。”

李鸿基感受到她的情意:“不错,我回来了。”一把将她抱起,向房中走去。

朱玉风悄悄的摸着手中的瓶子,里面装的是绝毒的鹤顶红,是皇家专用来赐死大臣所用之物,她趁着闯军刚入秦王府不熟悉环境时偷偷藏起的,她本是为自己和姝姝准备的,毕竟两人都是女子,万一受到凌辱也好用来自尽。

不过成功的躲了下来的朱玉凤想法已经变了,她要用这东西剌杀贼首,为朝庭剪除一个大患,同时也为自己的母亲报仇,想想,一个孤身女子,成功的潜伏要贼首的巢穴中,将危害朝庭江山的贼首一举剌杀,那是多大的功迹啊,到那时自己恐怕会天下闻名,甚至史书也会隆重记载吧。

为了这些,她不惜装成一个低下的丫环,学习做各种各样原先不屑一顾的粗活,刚开始她还不习惯,经常笨手笨脚,好在王府的下人大多还是从前的那些人,对她这个郡主多方维护,这才瞒了下来,可惜伺候贼首的却都是贼首自己的人,她们这下王府丫头只能做一些粗活而已,她一直等不到机会,后来贼首更是离开了西安,亲自带着叛军去了前线,不过朱玉凤坚信,只有在王府就肯定会有机会的。

本来,朱玉风还在想朝庭的江山稳固,贼首虽然占了西安,但不久朝庭的大军肯定会过来,到时贼军不被消灭,也会被击溃,那时自己还可重新回到朝庭,过原先那种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没想到,传来的消息却是贼军节节胜利,不但陕西全省落入贼军手中,就是山西也有大半归贼军所有,有一段时间,原先的那些王府下人看自己的目光越来越不善起来,自己差点以为会被她们出卖,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又规规矩矩起来,她现在也懒得管了,万一身份败露,一死就是。

今天,终于传来消息,贼首回来了,这几个月来,凭着她秀丽的外表,和聪明才智,已慢慢接近贼首的核心,可以出入内院了,她相信只要有耐心,总会有机会的。

秦王府占地极广,经过几百年的一代一代秦王修建,光房间就有数百间,李鸿基只住了正中央的一个大院,其它地方都分给了自己的部下,因此,闯军的重臣都在秦王府有住处,但李鸿基在山西期间,因闯军很快平定了陕西,许多儒生看到闯军势力,也纷纷加入进来,他们见闯王和部下住在一起,觉得大不合礼议,为了显功,纷纷给李鸿基上书归劝,李鸿基哈哈一笑,全不理会,这些人又劝起了住进秦王府的闯军重臣来,这次这些儒生们大获全胜,闯军的重臣为了避嫌,纷纷搬了出去,李鸿基远在山西,也不好再命他们搬回去。

现在在闯王府住着的只有李鸿基一家,还有邢秀娘的父亲,田玉珠的母亲,加上下人也打发走了不少,整个闯王府倒显得有点空寂。李鸿基只好调了数百名亲兵进来,闯王府才恢复了人气。

李鸿基回来后的第二天,周凤梧就带了一人上门,此人长得高大俊朗,一身书卷气息,一让人见了就有好感。

李鸿基一愣:“军师,这是何人。”

周凤梧道:“此人是前些时前来投奔我军的大才。是顾君恩先生,见识非凡,多有良策。”

李鸿基大喜,顾君恩他知道,此人是李自成最先的谋士,为义军出谋划策,出力很大,让李自成先定三边,再下京城就是出于此人之手,连忙握住顾君恩的手道:“先生大才,鸿基能有先生投效,真是如虎添翼。”

顾君恩没想到李鸿基如此热情,连忙抽出自己的手,疑惑地道:“莫非闯王听过顾某薄名。”

李鸿基连忙道:“我是信得过军师,既然军师推荐,必有大才,如今我军草创,正需要成立一个参谋部,不如先生进入参谋部如何。”

顾君恩一愣:“参谋部,不知有何职能。”

李鸿基解释道:“所谓参谋,当然就是参与军机,提供策略,还可分担我的各项事务。”

顾君恩大喜,这等于是掌管了内阁之权,没想到刚一见面,这个闯王就能给于自已如此信任,连忙拜倒:“多谢闯王厚爱,属下一定鞠躬尽粹,报答闯王。”

李鸿基连忙扶起:“不必多礼。”马上叫亲兵为顾君恩安排住处。

李鸿基顾不得休息,把宋献策,冯师礼,许鼎臣他们都给叫来,商议闯军的官职安排,此时闯军已是一方诸候,但目前军职最高的高立功和马维兴两人还是都司,而且各地的地方长官都暂时代以军管,基本上是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