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140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40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周凤梧也如此说,李鸿基大为失望,道:“胡扯,若得到此物的人真是天命所归,那元顺帝也不会被大明太祖赶到草原去了,得到此物的林丹也不会被皇太极击败,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就不会有汉,唐,宋,明了。”

许鼎臣在旁补道:“唐王,此仍五德轮回,始皇虽是天命所归,但不修德政,天命也随之转移,才有了汉,而林丹暴虏,虽得到此宝,终不会长久,而今唐王起兵为父报仇,救三省百姓于水火,又派人寻得那高产的作物,使三省百姓不知少饿死了多少人,此仍文治,唐王的武功更胜,一举打败了满蒙联军,大长我汉人志气,唐王文治武功谁能相比,自然是天命所归,所以传国玉玺才会如此之巧的落入了唐王手中,唐王称帝,实仍名制实归,唐王何不顺从人愿,召告天下,进阶帝位。”

李鸿基一听,这个许鼎臣还真不是一般的固执,一抓住机会又要向自己劝进,对于儒家的五德轮回,李鸿基更是懒得评说,偏偏这些都能自成体系,何况李鸿基也不能去驳倒这些东西,天命正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没有了这些,皇帝凭什么要臣下来效忠,李鸿基自己以后肯定要坐上皇帝的宝座,这时候若是否定天命,以后就是自打嘴吧。

李鸿基只好抚慰道:“爱卿莫急,孤王说此时不适合称帝,又没有说以后不称帝,只是我军现才得数省之地,人口比之大明,更是只有十分之一,又是身处贫地,从起兵以来,年年征战,不曾与民休息,实不宜立马起兵,再起争端。”

许鼎臣毫不领情,道:“唐王此言差已,正因为我大唐身处贫地,才更宜起兵,以期能夺得膏腴之地,作为王霸之资,我军起兵以来,虽然连年征战,但唐王全靠收缴那些番王,富户之资,还有商贾所得而养军,百姓并未受其苦,反而将全年钱粮免去,以前三边地区多数人家无隔月之粮,而今许多人已有了隔年之粮,此时称帝正当其时,若唐王称帝,马上可号令天下,推翻大明,从此让我大唐的黑色旗帜飘扬天下。”

李鸿基哭笑不得的看着许鼎臣款款而谈,以前倒是没看出来许鼎臣是一个诤臣,重用他只是给大明的降官作个榜样而已,现在看来,他在大明身为一省巡抚倒也有几分本事,自己开遍已说不称帝,却还是被他带到称不称帝的讨论中。

但李鸿基已下定了决心,此时称帝弊端太显,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遂到:“好了,孤王已决定暂不称帝,此时不是让众卿来讨论称不称帝之事,而是要把此事暂时不动声色的压下去。”

许鼎臣只好失望的坐了下去,在坐的只有洪承畴没有开口,众人的目光自然都转向了他,洪承畴刚才已考虑了半响,缓缓的道:“既然此事已传开,已无保密的需要,唐王不如来个赏宝大会,和氏壁已流传千年,自从石敬瑭陷洛阳,李从珂自焚,传国玉玺失踪,后世屡有假壁事件发生,此方宝壁虽然是从林丹遗孀处得来,但也不可全信,先让众人鉴定一下和氏壁的真伪,大家自然不再因得到了和氏壁而要唐王先称帝,而是先要鉴定真伪。

李鸿基大喜,道:“此计大妙,好,孤王马上就可以办一个鉴宝大会,同时也可向大明宣扬我大唐的武功,昔日强盛一时的林丹部已被我灭,大唐再无外患,可让崇祯不敢轻举妄动。”

许鼎臣马上反对,道:“唐王,此事不妥,和氏壁本为真,若是举办这个大会,就是真的也会让大明说成是假的,岂不损了唐王的威名。”

李鸿基道:“是真是假,只有看过才知道,若能因和氏壁引来朝庭境内大量人才前来,孤王就是把它当成假的又何妨,等孤王真正得了天下,谁人又敢说它是假。”

除了许鼎臣,其它三人都躬身道:“唐王英明。”

许鼎臣只好闭嘴,孤掌难鸣之下,许鼎臣深知再说下去也无用,只会引起唐王的反感。那又何必。

众人正在议论唐王什么时候能接受大家的劝进称帝时,突然接到了唐王的布告,上面道:“和氏壁已流传千年,实难分辨是真是假,唐王决定三月之后,在西安举行鉴宝大会,邀请所有有识之士参加,不管是朝庭官员还是大野大儒,到时都可齐聚西安,事后唐王决不留难。”

布告一出,那些劝进了人纷纷闭上了嘴吧,在和氏壁没分出真假以前,自然不能因唐王得到了和氏壁就称帝,不过,和氏壁来源清楚明白,大多数人都相信它是真的,只等三个月后,鉴定了真伪,再请唐王称帝不迟。

和氏壁满到了唐王手中,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大明境内,所有官员都人心浮动,暗暗自问,难道天命真归了李自成。

崇祯得到了消息,更是眼前一黑,当初太祖为了得到和氏壁,不惜大起干戈,最终莫能如愿,若是在以前,大明江山象铁桶一盘,和氏壁自然起不了风浪,如今大明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和氏壁一出,不知会引起多少人人心浮动。难道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真要亡在联的手里。

崇祯本就是一个对鬼神,天命之说深信不疑之人,连他都要怀疑起来,手下的那些臣子更是一个个如丧考仳,仿佛这比唐军击败了满蒙联军还可怕,崇祯甚至不敢向他的臣子询及和氏壁事宜。

唐王要在三月之后进行鉴宝大会的消息,让崇祯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手中暗想:“这和氏壁一定是假的,不错,必定是假的,叛贼必是不能分辨出真伪,才有了这鉴宝大会,否则他恐怕会迫不及待的登极吧。”

崇祯连忙找来群臣相商,要让天下臣民都知道李贼所得的和氏壁是假的,众人听了此事,也稍微安定了一点:“对啊,说不定这和氏壁是假的呢。”

其中温体仁道:“皇上,如今空口无凭,朝庭就是硬说和氏壁是假,恐怕也没有人相信,除非……”

崇祯马上追问:“除非什么,爱卿快快道来。”

温体仁道:“除非我们能拿起一块真的和氏壁来,那叛贼所得自然是假的。”

崇祯顿时泄了气,大明立国近三百年,一直想得和氏壁而不得,此时可以上那里找来,崇祯摇了摇头:“此事不行,朕从哪里找来。”

温体仁道:“皇上,非是要找真的,只要皇上能安排人献宝,把此事弄大,自然假的也变成真的。”

崇祯勉强展颜,道:“爱卿所说有理,此事就交由爱卿来办。”

只是在座的大臣都深知,无论献宝大会搞成如何,终没有唐军得到的和氏壁来的清楚,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会相信唐军的和氏壁是真的,还得找办法来证明唐军的和氏壁是假的才成,若要想办法,就非得派人去参加唐军举行的鉴宝大会不可,众人都为难起来。

王应熊小心的道:“皇上,叛贼说到时会选出二十一名大儒一起来鉴定,其鉴定结果既为最后结果,这二十一人由各地得高望重,有所成就人的才行,如果朝庭能够得到十一人以上的支持,这和氏壁就是真的也变成假的。”

温休仁也在旁补充道:“江南人文璀璨,大儒多在此,西北哪有人可抗衡,皇上只有选出数十人前往,那些人必会取得评判资格,到时就是真的也可以说成是假的。“

杨嗣昌道:“此事怕没有那么简单,唐军若不作防备,他们岂会举行鉴宝大会。”

温体仁道:“不然,按理说叛贼得到这块和氏壁,可以说是清清楚楚,何以要举行鉴宝大会,就是他们自己不能分辨,才要在全国找人,也好得到确认,他们必不会因此搞假,否则岂不名声大损,弄巧成拙,这才给了我们机会。”

崇祯犯了难,这事倒是可行,这些人到了叛贼境内,就是唐军恼羞成怒杀了他们也无所谓,但朝庭不可能要那些大儒公然到叛军境内去吧。

温体仁眼睛一转,道:“此事倒也不必让朝庭出面,和氏壁必会引得一些人心动,只要通知边境,给那些自愿去唐军境内的大儒放行就可以了,不过,在他们去之前,必定要让他们发誓要忠于皇上,把他们的家眷扣住,务定要他们把和氏壁说成是假的,然后再发给他们通关证,让边关对有通关证的大儒放行。”

崇祯点了点头:“好吧,朕马上发谕,让边关将领对持有通关证的大儒放行,只是人数是否要规定一下。”

温体仁想了一下道:“皇上,此次不知叛贼的人选怎样认定,若是去的太少,恐怕马上就会引起怀疑,不如不定为好。”

崇祯迟疑起来,若是因为此事让太多人前去,到时让唐军扣住,岂不得不偿失。但又想起叛贼因名声恐怕不会作出此等事情,何况只要他们能忠于皇帝,扣下又如何,叛贼也不敢任用吧。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就按此议办理。”

众人一起躬身:“皇上英明!”

第三十四章刺杀

 崇祯虽然定下让江南的大儒前往西安的策略,但他对李自成还是深深忌掸,曹文诏败亡后他的脑子清醒了一些,再也不认为李自成只是乌合之众,他心中虽把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了曹文诏身上,但他也深知朝庭中能胜过曹文诏的人还真找不到几人,就是此次证明和氏壁是假又如何,官军还是要面对叛贼数十万大军。

他心情沉重的退回内宫,却不知该到哪里,不知不觉来到田妃的宫外,司礼太监正准备喊一声:“皇上驾到。”被崇祯摆手止住了,当他跨进宫里时,正看到田妃正倚在床头绣着荷包。

田妃原藉陕西,后随父田弘遇经商搬到杨州,田弘遇素好佚游,购蓄歌妓,恣情声色,田妃生而纤妍,长尤秀慧,田弘遇遂延请艺师乐工,指授各技,一经学习,无不心领神会。凡琴棋书画,暨刺绣烹饪诸学,俱臻巧妙。善骑射,上马挽弓,百发百中。

后嫁入信王府,大受朱由检的宠幸。朱由检即位后,册为礼妃,进封皇贵妃,每当崇祯见时,不尚妆饰,尤觉得橚发如云,美颜如玉,芳体如兰,巧舌如簧,有时对崇祯鼓琴,有时伴崇祯奏笛,有时与崇祯弈棋,无不邀崇祯叹赏。又尝绘群芳图进呈,图中美女仿佛如生,崇祯留供御几,随时赏玩。一日,随崇祯校阅射场,特命她骑射,田妃应旨上马,六辔如丝,再发并中。内侍连声喝采,崇祯亦赞美不已,赞赏有加。

田妃见崇祯突然来到,吃惊不小,只手中的针线和荷包丢在了地上,跪下叩首道:“皇上驾到,臣妄未能远迎,请皇上恕罪。”

崇祯连忙走过去将她扶住:“爱妃免礼,快快请起。”田妃顺势起身,正要向崇祯耍娇,突然又意识到还未梳妆,这副样子可不能让皇帝瞧见,她一向在皇帝心中都是美仑美央的呀,她立即转身,一口气跑进了内房。

隔了一会儿,她才在贴身侍女小红,小翠的陪伴下重新出现,此时她已梳妆完毕,涂脂抹粉,方显清秀欲滴,不禁让人赏心悦目,她重新来到崇祯面前,躬身道:“臣妾给皇上躬请圣安。”

崇祯迫不及待的将她拉入怀中,摸着她柔软无比的双手,又爱抚她白嫩的脸颊,叹了一口气道:“朕已数天没有来看过爱妃了。”

田贵妃善解人意的道:“皇上日理万机,臣妾只是一个妇人,可惜不能帮上皇上的忙,若臣妾是男儿,定能跨枪上马,替皇上将乱贼剿灭,也省了皇上的忧心。”

崇祯轻轻一叹,道:“满朝文武,有爱妃见识的又有几人,可叹李贼势力越来越大,已非短期内可制。”他又自嘲道:“朕糊涂了,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