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121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21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一功不死心,道:“换实心弹。”

唐军虽然制出了开花弹,开花弹的威力也比实力弹大上数倍,但实心弹也没有完全放弃,实心弹用来炸人当然不如开花弹好用,但用来攻城还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唐军的重炮一般就会配三分之一的实心弹,刚才是炸敌人的大炮和炮手,用的都是开花弹,没想到开花弹的威力对全是大石所制的城墙毫无作用。这凤县所用的石头恐怕也是特别坚硬。

等换好了实心弹,高一功马上命令开炮,十门大炮又一起轰鸣起来,高一功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望远镜,镜头里只看到一片硝烟,发射了数轮后,唐军的大炮停了下来,高一功耐心等待硝烟散尽后才再看去,这次总算有点收获,城墙上有了坑坑洼洼,那是铁弹直接砸在上面的效果,高一功估计了一下,那些小坑的深度还没有一个小荼怀一半深,听说凤县的城墙厚达三丈,就是十门大炮能一刻不停的对着同一个地方轰击,三丈的城墙不知要轰击到何年才能打通。

高一功放下了望远镜,命令炮兵暂时不用发射了,转身朝马维兴的帅帐走去,马维兴和宋献策刚才也看了炮击的效果,没想到唐军一向无往不利的大炮在凤县城下竟然吃鳖,马维兴和宋献策顿时升起了忧虑,这凤县就是强攻也不一定能拿下。

一直以来,唐军的攻城方法其实不多,都是靠用大炮强行轰开城墙直接进入,西安,潼关这样的坚城莫不是如此,如今大炮竟然奈何不了对方的城墙,难道要让唐军的精锐战士也学义军一样拿着云梯去爬城,这样死伤也未免太大了,唐军的官兵都是数年训练的精锐,可不是义军一样,随便拉来的人,死伤多了,一大笔抚恤金也要让唐军大大破财。

高一功一进大帐,见大家都坐在一起,表情沉重,一言不发,向宋献策道:“军师,你们都知道了,大炮对凤县城墙作用不大,恐怕只有用人命来填,才能把凤县拿下。”

宋献策摇了摇头:“用人命填,我军才四万余人,对方估计也不下四万,孙子兵法曰:五倍攻之,十倍围之。就算我军武器比对方强,一比一总要,到时恐怕就是攻下了城,我军也要死光了。”

高一功傻了眼,道:“大炮不行,强攻又不行,难道我们就在城外看着不成。”

宋献策道:“看着当然不成,为今之计只有派人四下查找,看能不能找出小路翻过这两座山,如果有,多花一点时间也值得。”

马维兴道:“军师,难道我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小路上,就算有小路也是偏僻难找,现在找不到一个当地人,我军自己寻找,何至于大海捞针。”

宋献策道:“当然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找小路上,可惜没料到官军也有这么多大炮,我军的迫击炮在城下远不如官军大炮的射程,全部用不上,不能有一百多门大炮覆盖,破城也容易得多。如今我估计了一下,对方至少还有三四十门大炮,我军光靠十门重炮根本无法压置。”

高一功纳闷的道:“既然如此,军师何必烦扰,再从西安运几十门重炮过来就是。”

马维兴不好意思的道:“当初我已在唐王面前夸下海口,说十门大炮足以,现在又要去调大炮,岂不是自打嘴吧。”

高一功毫不客气,道:“马大人,事关我军数万将士的性命,怎能因顾及脸面而不做。”

马维兴被部下顶撞,非但没有作恼,反而支支唔唔起来,当初唐王本给马维兴配了二十门重炮,马维兴嫌重炮太麻烦,只要了十门,反而迫击炮拉了一百门,唐军的迫击炮威力已可以和官军一般的重炮媲美,李鸿基见马维兴喜欢用迫击炮也不在意,唐军的十门重炮用来轰击城墙足够了,就答就应了的要求,把重炮拉到山西前线,还把要运往草原上的迫击炮给了他一批。

顾君恩在草原上的推进速度极快,不到一年的功夫,已筑好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城池,小的可以容纳几千人,大的可以容纳数万人,这些城池都要用大炮来守卫,而草原上最适合的莫过于小型的迫击炮,如今唐军的炮厂,重炮的产量已下降到每月只有五门,迫击炮的产量有八九十门,就是现在马维兴重新要向西安调重炮,炮厂的重炮全给他,也得等数月时间。

马维兴此时懊恼无比,哪有心情反驳,宋献策向高一功解释道:“高将军不知,此刻西安的重炮全部拉到了山西前线,我军进攻甘肃,董学礼必定向朝庭求救,朝庭恐怕会命令曹文诏进攻我祁县,前线的大炮当然越多越好,而要等炮厂新的重炮造出来,估计还要有数月时间,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高一功才明白过来,三人商议过后,还是派人将此地情况向唐王报告,要求把炮厂的重炮全部调到宝鸡。但数万大军在凤县城下却不能消极等待,第二天,马维兴派出数千名士兵四处寻找可通过二座大山的小路,其余人等开始准备攻城。

唐军的重炮首先开始发威,炮弹将凤县的一大段城墙覆盖,唐军在大炮的掩护下,呐喊着往前冲去,开始填平凤县的护城河,官军的火炮也开始反击,不时有炮弹落到了唐军的队伍里,带去了一条条生命,凤县的攻城战正式打响。

第十六章三线作战

 公告:老茅的新书逆隋上传,书号183614,请大家多多捧场。

随着马维兴的出战,唐王府忙成了一片,所有的唐军高官都在唐王府新开的一个军机处办公,军机处是李鸿基仿清朝设立的一个临时机构,只在打仗时才采用,周凤梧,洪承畴,高立功,许鼎臣四人为临时军机大臣。

建立这么一个临时机构,只是李鸿基想出来偷懒的最好办法,没有田玉珠帮他整理抄写各种文书奏报,李鸿基头痛万分,一天要用七八个时辰埋头在文书里,现在大战一起,各种事务更是多如牛毛,再不找人帮忙,他一天十二个时辰忙个不停也处理不完。

李鸿基赋予了军机处临时全权处理军政的权力,除了在西安的兵马不得擅自调动外,各地一万人以下的兵马调动军机处可以先处理再上报李鸿基,一万人以上的兵马调动需给李鸿基用印后才能发出,其余粮草,兵器的调动都可以由军机处作主,军机处意见不统一时才由李鸿基来决断,由于这个机构只是在战时成立,军机处随时可以解散,李鸿基倒不怕军机处以后会尾大不掉。

唐军现在是在三线作战,成立军机处后,李鸿基反倒有了清闲的时间,这些天,除了刘芳亮处传来好消息外,另外两条战线的消息却并不好,李鸿基还是强忍住没有插手,他有自知之明,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他都不可能强过这四人,他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进程,以前依靠自己一个人战战兢兢走到了这一步,幸好没有犯下大错,以后自己就可以尽量少做,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可以。

刘芳亮在大别山搞得红红火火,拿下天堂寨后,刘芳亮只稳定了一个月,就张开了血盆大口,连续攻下了十几个山寒,将各个山寨获取的财物作为军费,给山里的百姓分粮分地,同时招兵买马,部队已扩充到了八千人,军机处又已派出数批低级军官给刘芳亮,以满足他扩军的要求,不过,物质却送不出去了,官军查的太紧,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在大别山炼制武器,除了原先的五千支火枪外,现在刘芳亮面临着连刀剑都不足的窘境,新招的军队只能用从各个山寨中缴获的武器,扩军的速度慢了下来。

唐军派出的技术人员已在大别山发现了多处铁矿,但要开采出来却还要一段时间,而且在大别山也不可能制造火器,只能打造刀剑,现在刘芳亮依靠所带的火器将大别山的各个山寨打得毫无抵抗之力,一旦火器用完,他就没有这舒服了。

甘肃求救的奏章经过已到了朝庭的手里,尽管崇祯知道和唐军终断贸易会导致李自成的进攻,他在山西也命曹文诏作好了准备,没想到唐军进攻的却是甘肃,朝庭对甘肃是鞭长莫及,只得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令曹文诏马上进攻山西的唐军。

曹文诏接旨后不敢怠慢,尽起十万大军从太原出发,一路攻交城,祁县前线,一路由陈奇榆统领往攻武乡,唐军没料到官军会分兵迁回,武乡只是一个县城,后面靠着浊漳河,无险可守,唐军当时攻山西推进太快,武乡的官军害怕弃守,唐军才接管了武乡。

后来唐军和朝庭进行对持,武乡却成了一个鸡肋,唐军的水军太弱,就是船只也没有多少,隔着一条河物质人员的输送都大大不便,但又没有放弃的道理,若武乡被官军所占,官军可沿河直接攻击唐军的沁洲(今沁县),安潞(今潞城市)两洲。

武乡只有三千唐军,哪里能挡住陈奇榆五万大军,本来按这种情况,唐军并不要求部队死守,守军完全可以撤出来。守卫武乡的是唐军骁骑中校马继光,马继光是唐军商洛军官学校三期出身的将领,尽管那时李鸿基已不再亲自教学,但所有的军官还是把自己当成唐王的门生,马继光是骄傲的,他不想给唐王门生脸上摸黑,还没接战就撤退,他一方面派人飞马向后方沁洲的定远将军刘希元汇报,一面准备在武乡阻击陈奇榆。

刘希元接报后大惊,这不是让三千人白白送死吗,一面严令马继光撤退,一面准备船只接应,这时陈奇榆的大军已将武乡三面包围了,西面是浊漳河,陈奇榆也派出水军准备将武乡的唐军全部截住。

浊漳河宽度只有两百多米,刘希元在河对岸架起了大炮,虽然只是迫击炮,但已可以将武乡的两三里范围纳入保护范围,陈奇榆也带有大炮,他所带的大炮虽然有七八百斤重,便射程和唐军的迫击炮差不多,和唐军的迫击炮对战,并不占优势,陈奇榆转而放弃了将武乡唐军全部歼灭的打算,只是想攻下城就可以了。

马继光正在布置武乡的防御,突然接到刘希元撤退的命令,马继光大为不乐意,对传令兵道:“告诉刘将军,我部现已和官军接战,无法后撤,要让百姓先走,百姓撤完,我军即退。”

传令兵无奈,只得返回向刘希元报告。

马继光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武乡是与官军的第一战,若唐军一开始就撤退,武乡的百姓自然会陷入官兵之手,唐军在这里统治了一年多,大部分百姓已心向唐军,唐军怎能把他们丢下不管,何况不战而退还会在百姓心中造成很坏的影响,让大家怀疑起唐军的实力来,许多势力恐怕又要蠢蠢欲动。

而且沁洲的唐军防守也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他若能拖住官军数天,自然对沁洲的防守大大有利,所以马继光先把武乡的老百姓撤了出来,自己率军和官军接战。

刘希元接到传令兵的回报,对马继光不听军令的行为大为不满,原本刘希元的意思并没有要将老百姓撤出,毕竟这是和朝庭打仗,官军来了,虽然会对百姓造成损失,但不会象鞑子一样来个杀光,抢光,马继光把百姓撤了出来,刘希元又不能不接,只能先把百姓运走,这等于刘希元被一个小自己二级的骁骑中校指挥了一回,让刘希元颇感恼火。

刘希元将武乡百姓全部接走后,马继光已在武乡守了两天,此时三千人只剩下不到八百人,马继光才坐上刘希元在河边安排接应的船只返回沁洲。

官军在武乡也死伤了五千多人,大大出乎了陈奇榆的意外,陈奇榆本想率军出其不意拿下武乡,马上渡河攻击沁洲,没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