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立国传 >

第271章

华夏立国传-第271章

小说: 华夏立国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在一阵潮水般的欢呼声中,北府厢军挥舞着马刀,高呼着冲了过来,他们排成几条横线,以三个大锥形为向导,很快就插入联军那混乱的队形中。很快,碎叶川响起了巨大的喊杀声,远远地遮住了碎叶川的河声。

到了黄昏,潮水早就退去了,地上满是尸体,兵器刀枪胡乱地丢在一边,战马在旁边仰首悲嘶,想唤醒躺在那里的主人,但是回响在天地间的悲鸣却只能幽幽地飘荡在暮色的风中,如同这些飘落在异乡的魂魄。

在狼藉的地上,祈支屋也静静地躺在这里,他空洞的眼睛望着天空,似乎只是躺在这里倾听远处的河川奔流声。他身上的衣襟被利刃划开了好几个口中,而在其中的一道口子,一个灰青色的瓷瓶露出半截瓶口。

越来越冷的风如同那越来越黑的天色一样,很快就抚过了这块荒野,抚过了祈支屋满是血污的脸庞,然后继续向西,向那遥远的地方吹去。

第二百一十四章 … 西征前夕

碎叶川那一场算得上是第二次西征第一次接触战结束主帅曾华还呆着长安。不是他恋家不愿意走,而是他在一边等待西征大军的汇集,一边做西征之后的安排。

按照计划,这次西征要调集朔方、晋阳、南郑、成都、酒泉、西宁驻防都督辖下厢军六万余人,加上从朔州、冀州、秦州、兖州、梁州调集的配属府兵有十四余万,总计二十余万,正源源不断地向西汇集。按照军机参谋署的部署,沙州设置了高昌、龟兹和姑墨三个汇集地点,而陆军部、户部、转运部、军务司三部门联署在沙州高昌设立了一个临时机构…西征转运署,由军务司都承事田枫出任主官,其郎中为副职协助,全力配合,主持西征大军的辎重供给。

而按照去年通过的《西征预算议案》,户部从太和二年开始拨出五百万银圆的战争开支,明年和后年还各有五百万银圆的西征经费维持战争继续。这一千五百万银圆除了第一笔五百万是从北府的官库中支出外,其余的一千万银圆都是以战争债券的方式进行筹集。但是这一次的战争债券和以前的西征债券有着完全的不同。

第一次西征债券是北府和曾华的一次尝试,所以设计的非常简陋,利息计算方式也非常地简单,就是保本外加战争所有收益的平均值,最后的结果是每一份战争债券让购买地百姓都获得了他意想不到的暴利。但是这次由北府出名的“生财高手“钱富贵主持就不会再如此了。

钱富贵根据曾华曾经提及到了异世“国债劵”概念,最后设计出太和西征债券。这次太和西征债券也是保本债券。最低利息为百分之五,然后在最后的西征收益上根据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公式得出最后的利息。曾华这个明白人曾经算过,不管如何,太和西征债券最后的利息最高不会超过百分五十五。这让曾华很是感叹了一把,这古代的人才啊,给点阳光就灿烂。

不过就是这样,太和西征债券依然抢手得很,从太和二年例行春计通过第一年太和西征债券后。北府各州开始掀起一股抢购太和西征债券地风潮。而且这一次连江左许多世家也闻风而动。托人在豫州、青州、洛阳、长安等地大肆购买,反正这债券又不是记名地。

按照枢密院军机参谋署地推演,西征厢军、府兵汇集到沙州三个汇集地点需要七个月时间,加上粮草辎重等物资的调集,太和二年差不多就在调兵遣将中度过。所以在整个太和二年,从晋阳到高昌的大道上,满是“迁徙”的厢军和府兵。他们骑着战马,赶着牛羊,跟着高车,连绵不绝地向西而去,各地的口音和民歌一时充满了陇西大道,或许这歌声还要延续很多年。

不过从某种意义来说,太和西征军第一支军队在开夏的时候就从河州开拔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支军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太和西征军。因为他们担负地使命完全不同。

在去年的春天。曾华就将驻防狼山都督野利循,驻防平壤都督卢震,平州提督姚劲等漠北、东北将领们召集到长安。秘密交代一番,并给他们看了属于极度机密的一幅地图。在回去的路上,数位将军的侍卫都偶尔听到自己主将的口中在喃喃地念道:“里海,黑海。”

随即,曾华以大将军身份通过枢密院发布命令,表野利循为盐泽(咸海)北道行军总管,卢震、姚劲为副总管,戈长元、尉迟廉、谷浑行为领军参将,他们的作战目的是活捉原柔然可汗跋提。说到跋提,都已经逃匿了近十年,谁也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但是负责追击地野利循一直都没有完成任务,虽然他领兵攻灭了契骨诸部,又每年放马剑水以西数千里,收拢杀灭了不下三十万说不出名字来地部众,但是在枢密院眼里,他依然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跋提依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次曾华准备借着太和西征的东风,让野利循做一次最大规模的北路西征,彻底了结对跋提地追击。但是很少人知道,曾华给野利循、卢震、姚劲等人的任务是一路西迁,找到百年前西迁的匈奴旧部,找到两个叫“里海”和“黑海”的大海,还有它们北部富饶的草原,那里都将是北府勇士们的牧场。按照曾华的初意,他要对里海和黑海北岸那片广袤草原进行一次“试水”。

盐泽北道西征军主要征集河州海北、五河两郡和平州黑水、渤海、朝鲜三郡府兵,三签一,总计汇集了七万骑兵,也是以迁徙的方式,赶着牛羊向西而去。野利循、卢震等人在太和元年秋天回到治地后,立即开始奉枢密院令签发调集军队,向剑水流域汇集,一直到太和二年夏天,行动一向神速的河、平州府兵汇集完毕,接着直接从金山、五河“收购”了一批牛羊,然后挥师向西。

而曾华却在长安忙着做西征前的调整和准备。曾华通过陆军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对关东和关陇的提督、都

一次大对调,如原护卫军都督段焕转任驻防城都督赵复转任驻防广固都督,原宿卫军都督柳转任驻防许昌都督,原幽州提督杨宿转任护卫军右都督,负责洛阳和司州的防务,原秦州提督乐常山转任平州提督,原梁州提督魏兴国转任冀州提督,原冀州提督张渠转任护卫军左都督,负责雍州的防务,原青州州提督徐当转任侍卫军都督,负责长安及京畿附近的防务,原兖州提督冯保安转任宿卫军都督,负责长安内城防务。原豫州提督转任并州提督,原驻防朔方都督李天正转任驻防平壤都督,原朔州提督侯明转任幽州提督等等不一。而各州郡主官和各地府兵、厢军也做了大范围的调防调整。

为了鼓励将士西征用命,曾华也正式颂布了北府地勋功表彰制度。

按照曾华规定的新制度,北府最低的勋位是士郎,分四种,承事郎、修职郎、文林郎、武骑郎。承事郎是商、工、农凡有功绩卓著者,可授承事优等勋章。授承事郎;修职郎是文职官员。凡从九品以上。有政绩卓著者,可授修职优等勋章,授修职郎;文林郎是县学老师以上者,凡授教传学五年以上,教绩卓越者,或研文治史文绩卓越者可授文林优等勋章,授文林郎;武骑郎就是从军者。无论民兵、府兵、厢军,凡立军功一定者可授雄鹰勋章,授武骑郎。

凡此四郎皆表示已经入了士族,有参朝议政的权力,可以向县令、县尉、检察官等职官进行建议,可以旁听县理判署的断事审刑,也就是可以监督地方的行政、司法。他们可以直接向新设的中书行省通政司和门下行省参政司上书,向这两个专门负责收集地方政务情况的机构一诉意见。而通政司和参政司会根据各士郎们所属地方和提及地事宜分呈中书行省和门下行省各科。然后由各科地朝议郎和奉议郎合议给出意见。或者转呈尚书行省和各州,或者对各部、各州郡主事官行文咨询,或者直接转交给都察院、审计署处理。而通政、参政两司会将处理意见反馈给上书地士郎。

四士郎只是第三等士郎。承事郎以上是承务郎,修职郎以上是承直郎,文林郎以上是承德郎,武骑郎以上是飞骑郎,皆为第二等士郎,再以上就只有迪功郎和骁骑郎两个第一等士郎,承务、承直、承德郎全部合为迪功郎。

士郎以上就是勋爵了,北府爵位最低一种。按照曾华上表江左朝廷照行的爵位制度,北府分为勋、子、男、伯、侯五阶爵位,每一阶还分三等,共计十五级爵位。

勋爵还是分文武两类,文勋爵分公车、宣德、守正;武勋爵分轻车、宣威、安远,子爵以上就不分文武了,只是功绩卓越者可加爵位评字。

而在此以外,文职政务可授优等勋章外还有有嘉越,卓越,荣禄,银紫、金紫特进勋章,而军功有铁质、铜质英勇勋章,银质豹韬勋章,银质、金质虎威勋章,银质、金质雄鹰勋章,昭勇宣武勋章,昭武金吾勋章、元麾冠军勋章,忠武骠骑勋章,柱国、上柱国勋章。

银紫特进、柱国及以上勋章必须由尚书行省、枢密院或者一定数量的朝议郎和奉议郎推荐,然后中书行省审议同意,门下行省不行封驳否认,最后才由曾华授予,算得上是国士荣誉,名倾天下。到后来,众多北府军民宁愿用侯爵位去换一个特进或柱国勋章。

朝议郎原本由曾华从勋爵以上贵族中直接指定,但是由于曾华要领军西征。所以他以此为借口,规定中书行省朝议郎由各地的士郎以上士族推举,总数还是三百六十五人,以每州为单位,数量不一,任期六年。

而门下行省的奉议郎则还是由地方推举,每郡两人,也是任期六年,并做了详细的规定。如奉议郎被推举的资格必须是本郡地方户籍,纳赋税五年以上,初学以上学历者等等。

曾华颂布这些规定制度后,立即从太和元年开始主持了中书行省和门下行省新一届地推举,然后加紧《刑法典》和《民法典》的制定,不过这两部北府律法概括众多领域,浩大繁多,估计三五年里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一系列的动作给人感觉是北府准备举全江右之力西征。

北府如此大规模的动作,有人喜也有人忧。忧的是借居在北府长安等地的粟特、康居、大宛等商人。在北府向康居宣战之后,康居商人被暂时拘捕,粟特、大宛等商人被居第监管,都被北府派兵严加看管起来,虽然还没有杀头抄家,但是不管怎么看都是形势不对,也许是北府想等把康居灭国后再一起来处理。不过这些商人还有一点期望,他们在北府数年。都有些人脉,也得到了一点内部讯息。他们能在北府待得这么久,自然通过了严格的审查,和胡攀不上什么关系。这些康居、粟特商人希望自己能得到西域商人地下场,那些西域商人在西域被灭亡后,转而效忠北府后就享受到了北府商人地待遇,还好



喜的是北府商人,战争一打。自然财源滚滚。而且要是粟特等河中之地成了北府地盘。那么就不用付太多的关税了,中转天竺、波斯所赚取地利润岂不是更大了。

还喜的是江左朝廷上下。北府如此大张旗鼓地西征,说明他们真的没有心思和打算挥师南下,而且北府的进贡这几年也越发地丰富起来。除了晋室外,朝中重臣都人人有份,每年以曾华地名义上贡地礼品装满了上百辆马车。

除了少部分有远见地外,江左朝廷觉得越发紧逼的桓温比曾华更危险。甚至还有些名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