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逸"史 >

第317章

中华"逸"史-第317章

小说: 中华"逸"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权正色道:“那些文物宝物你们本就应当归还!”

班塞?弗得摇头道:“不然,如果贵方一定要求那么高的赎金,我们是不可能再归还那些东西了的!”

陈权与其它代表低语几声,同意道:“可以!我们同意再次减少部分赎金!”

班塞?弗得轻抬颚,笑问:“现在贵方要求的赎金是多少?”

陈权铿锵有力道:“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班塞?弗得依然笑着摇头:“不行!鉴于贵方的诚意,我方也退让一步,同意出五百万两白银,这是我方的最后底线!”

陈权亦笑道:“而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也是我方的最后底线。”

双方为这赎金的问题坚持不下,同意休会作细致商量后,再向对方通报己方商量结果。

接着几天马拉松式的谈判,双方代表口干舌燥,什么威胁、利诱、软磨、私下单独磋商等手段都用了后,依然没有结果,因为谁都不愿再作出让步,而双方最后开出的价码确实是双方最后的底线,但就是这底线,双方还是相差甚远哪!

林逸看过这几天的谈判纪要后,见谈判实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考虑再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能会错过要到好价的时间,他决定再适当作出让步。因为几天前他接到海外传回来的情报,法国人在欧洲战场可能支撑不住了(林逸早知这种结果),如果在法国向普鲁士王国投降之前,还不能谈出结果,那握着十万联军士兵生命的这手好牌便作废了。

他向人民根据地政治代表团作出指示:适当让步,以物充赎金,争得海军物资!

第七天,双方进行第六次会议。

陈权笑笑,好意道:“贵方何急于要赎回那些士兵?原因不外乎于贵方想急于把这些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派上用场!而如今,既然你们不着急,那么我们更不需着急了!”

鉴于前几天法国驻华公使班塞?弗得的良好表现,今天与人民根据地一方谈判的主要谈判手依然是他,他认真道:“尊敬的陈权副团长及人民根据地各政治谈判代表!如贵方依然坚持固有的条件不肯退让,那么,我们双方的谈判实没有再进行下次的必要!”

由班塞?弗得口中说出这话,陈权知道意味着什么,如不作出让步,真的难以打破谈判僵局,根据昨日林逸的指示,代表团成员集体商议的方案,他沉吟片刻,很不情愿地道:“好吧!有鉴于我方真正希望和平,渴望与四国平等友好地往来,我方再次作出正大让步:赎金减为一千万两白银!”

谈判僵局终被打破,四国联合政治代表团成员双眼发亮,个个脸露惊喜。班塞?弗得心中高兴,却仍不满意道:“感谢贵方作出的让步,但一千万两白银的赎金,仍是我方所不能接受的。”

陈权摊开双手,无奈道:“如此贵方依然不肯接受,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班塞?弗得神情凝重道:“六百万两如何?”

陈权道:“一千万两不能再少!我们释放所有的联军战俘,并可归还部分武器,让你们的士兵可以直接参战。”

“七百万两!不能再多了!”班塞?弗得痛苦道。

“一千万两!我方同意贵方可以以物替充!”陈权建议。

“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班塞?弗得欣喜,“八百万两!贵方同意什么物资替充赎金?”

“一千万两!贵方可以用海军军舰作为赎金!”陈权注视班塞?弗得,认真观察对方的反应。

班塞?弗得不能作答,他建议会谈休会半个小时,容双方各自内部商讨。

半个小时后,班塞?弗得抿嘴张开道:“经过我方慎重考虑,我方同意贵方所提之条件!”

陈权递上两张纸道:“这里有两份清单,一份是我方要求的以海军军舰替充赎金的列单;一份是贵方需归还我中华的文物宝物单目”

班塞?弗得把两份清单给军方代表过目,军方不同意以太多的主力铁甲舰充当赎金,因为现在英国与法国需要有战斗力的铁甲舰参与对俄海战。

双方军事代表作出讨论后,同意以三艘铁甲舰(造价110万两白银左右一辆)、三艘防护巡洋舰(造价90万两白银左右一辆)、二艘快速巡洋舰(造价80万两白银左右一辆)、炮舰四艘(造价8万两白银左右一辆)、一艘训练舰(造价20万两白银左右一辆),及部分海军辅助物资折价900万两白银替充赎金。

以此为基础,双方意见很快达成一致,签订两个协议,一则为《人民根据地政府与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四国政府全面和平协议》:四国归还部分抢掠的文物珍宝;四国赔偿人民根据地政府各种损失共计一千万两白银,其中以海军物资折价替充900万两白银,另支付现金白银一百万两;双方释放所有的对方被俘人员;人民根据地归还部分武器。

另一则协议为《人民根据地政府与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四国政府协议补充》:人民根据地政府与四国恢复正式交往;人民根据地政府暂不改变四国政府在华利益现状,待人民根据地取得合法地位后,双方再就各条约进行协商。

第二天,双方做好最后的文本文件后,各公使全权代表各国政府在两协议上签字,李圆环代表人民根据地政府签字,协议正式生效,随即双方按协议各项内容开始办事。

至于英、法、美、西四个国家怎样进行赔偿的分担问题,他们四国内部进行了协商,法国人与英国人出钱最多,法国分摊百分四十,英国分摊百分三十,美国分摊百分二十,西班牙分摊百分一十。

人民根据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海军军舰,终于真正意义地组建了海军部队。但另出乎根据地意料之外的则是四国本应支付的一百万两白银,却由于四国海军北上威胁清廷的上海港,压迫清廷政府代为出资了。林逸对此懊恼不已,深悔当初为什么不把这一百万两赔款也折算作军舰呢?

第二百三十八章 北上之策

战局的急转直下,令清廷意想不到,而联军的投降更令其猝不及防,西南与东南两战场的失利,使整个清朝廷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联军投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西南战场丢了四川省与广东省全部,而湖南省与湖北省也丢掉了一半;在东南战场,围困天京的江北与江南两大营再次被击毁,大清帝国大半江山已落入匪手,这一次可不比当年吴三桂叛乱的时候了,还有谁可以力挽狂澜,逆转局势呢?清廷上下莫不悲观失望,灰心丧气,均有大厦将倾的感觉。

秋天的脚步姗姗而至,刚踏进北京城,城里的老百姓便急急地添上了两件秋衣,而在清廷总理事务衙门那红红而高大的大院内,年轻的恭亲王奕诉身着一件单衣却仍然涔涔汗下。三十岁不到的他位高权重,已掌管了朝廷大部权力,他不是皇帝更胜似皇帝,风华正茂的他本更应该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这时,他却颓废地坐在锦蒲靠椅上,六神无主,一动不动。接连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就若一记记巨雷炸在他心坎上,他心碎神飞。西南叛匪成大清朝廷大祸的预感终成现实,如今连一向强横的西洋联军都无法对付得了他们,他真不知道朝廷还有什么可以挡得住这灾祸的来临?

“亲王千岁!上海有消息来报,联军海军十余艘军舰威逼我上海港,要求我大清朝廷支付他们出兵助我围剿叛匪的军费开支及部分战争损失赔偿,首期必付一百万两白银!”兵部尚书胜保踧踖道。

屋漏偏遇连夜雨,这西洋人当真不可信,说撤就撤了,而且还倒过来趁火打劫,面对这雪上加霜的局面,奕诉气得吐血,怒声道:“西洋蛮夷不讲信任!欺我大清无能矣!”旋又无力地坐下,无奈道:“自己的事还得自己来解决,靠外人是靠不住的,让户部尽快筹措资金给他们吧!”转又狠声道:“不过!他们也得留下一点东西才行,派出使者与他们磋商,可否让美国与西班牙人的部队以雇佣军的形式留下,我大清朝廷可以付出高额佣金!”此值危难时刻,实不宜再树强敌,能少一事则少一事,尽管奕诉气愤,但这份气愤他还得往深肚里吞。

胜保恭卑道:“此事属下定会办妥当!”

大学士桂良自那次谈判被英国海军少将依勒特当众摔伤之后,病休了半年,复出后,因其是奕诉亲王的岳父,奕诉命其主管清廷洋务方面的事务。“亲王千岁!西南李星沅大人及达洪阿都统近三十万部队覆没,人民军叛匪锐不可挡,他们占四川全境后,已向我陕西、河南进军,如不早日想法阻挡,我大清京城——北京城危矣!”

“李星沅与达洪阿无能,损我大清之天威,毁我大清之精锐,”奕诉气极,旋又苦恼,无助望向厅里一干坐着的大臣,无奈道:“本王何尝不知形势之逼人?何尝不想阻叛匪于京城之外?只是现在朝廷已无可之兵啊!北面沙俄虎视眈眈,东南太平军步步逼人,我等为之奈何?”

现在整个大清朝廷的政议实际上已由皇宫转往了总理事务衙门,清廷咸丰皇帝自北京城被联军攻破后,他深感愧对列祖列宗,背负沉重的心理十字架,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中,他心力交瘁,根本不愿理朝政,终日纵情于酒色,以麻痹自己。

吏部尚书花沙那起身进谏:“禀亲王千岁!北京城不可不保,臣建议调西北各省之雄兵,由陕甘总督林扬祖统领,于陕西、山西一带以阻西南叛匪之北上!”

恭亲王奕诉苦笑,暗忖:“近三十万装备精锐的李星沅与达洪阿部之清军主力尚且不能应对西南叛匪,何况七拼八凑的西北散兵?”

花沙那微抬头,偷窥奕诉的表情,见其不置可否,知其不甚满意,便进一步建议:“林扬祖所统领的西北部队仅仅是拱卫我北京京城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还可以组建第二条防线!”

奕诉疑惑地望着花沙那,有兴趣地问:“朝廷的第二条防线从何而来?”

花沙那踏近一步,接着道:“可从东南战场调僧格林沁亲王的蒙古骑兵回援京师!”

奕诉蹙眉死盯着花沙那,暗忖:“花沙那是不是年迈体衰,老眼晕花,晕糊了头?”随即沉声问:“东南战场不是一样的战事吃紧吗?长江以南战场尚有湘军在肆力拼杀,堪可撑得住局面,而长江以北战场依赖的则是僧格林沁亲王的蒙古骑兵,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江北大营第二次被击破之后,江北局势早已混乱不支了!”

花沙那力谏:“不然!僧格林沁亲王的蒙古精锐骑兵置于东南战场近两年,在进攻太平天国,打击太平军叛贼时并无多少建树,他们也只是在稳定东南局势时,才起了一点作用!把僧格林沁亲王近十万的蒙古精锐骑兵置于此处实有浪费之虞!”

奕诉把眼望向其它的大臣,兵部尚书胜保是他的亲信,他站出来低头进言:“臣认为花沙那大人言之有理,东南水网密集,城墙高大而坚固,确不适宜骑兵作战,僧格林沁亲王的精锐骑兵之师因此才在近两年时间里在东南战场的战绩不如在京津地区对战西洋人时那么骄人,把蒙古骑兵回调京师更能发挥其长处!”

大学生桂良附和:“京师之重要远甚东南诸省,现京城吃紧,正是调其回师拱卫我大清都城的最佳时期!”

奕诉承认在北方平原大地更适合骑兵部队的作战,但他有余虑地反问:“东南战场何以为继?江北与江南两大营是我大清东南战场依托之所在,如今已两营新破,现且又调僧格林沁亲王之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