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国 >

第226章

定国-第226章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天倒是可以先去见见这们莫大人!”

第二天,正是上元佳节!

气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年前下的雪,在年后已经融化!到上元时节,地面上已经看不到一点白雪的痕迹!封朝的冬天似乎比前一世要规律的多,一立春,气候便开始转暖。

按照旧例,春闱的时间是定在三月三龙抬头这一天。选这一天的意思是,天子将在这一天,选取国家的栋梁。因为寓意吉利,所以每三年的春闱,便是定在这一天!

相比而言,武举的时间就比较灵活!开始的时间,一般是在端午之后,五月结束之前。

这段时间,天气稍稍有些闷热,但又不是很热,正是演武的好时机。武举因为有户外的武技考试项目,所以请旨开考时,都会划定一个考试的时间范围,而不是确定在哪一天!

文举的时间不可更改,而武举的时间则可以灵活换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朝廷重文轻武的一种表现!

武科举的各项具体事务,是由武学院在操办!而文科举的各项事务布置,则是翰林院在操办。

翰林院在封朝以前,是一个专门给读书人静修的场所。多数时候,暂时没有任职的贡生进士,都会在翰林院中交流学习。其实就是国家养着这些人才,以便要用的时候,随时有人可用。

那个时候,翰林院并没实权!

而在封朝,翰林院开始掌接管整个国家的教育!并且掌握着众多学子进学,科考,进而为官的命脉,所以权柄才日渐增大起来!

往年文科举的主考官都会在翰林院中选择,再配以其他官员为辅!可今年的情形却似乎有些意外,皇上竟然出乎意料地任用了一个学子做科举的主考。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秦佩松身为翰林院正,虽然压下了学子们的骚乱,但内心里对苏三成为主考,自然是不认可的。

让非翰林院的人,做了主考!这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翰林院的权威。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太多,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个主考,已经从很大的层面上决定了那些学子可以为官,那些学子不能为官。只这一点,就不知道要牵扯多大。而这个决定权,原本应该属于翰林院,属于他秦佩松。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秦佩松也不能接受苏三来做这个主考官!

谁不知道科举考试,那是一潭水!一潭积年的黑水,谁扎进去,都要染黑了出来。要是非翰林院的人做了主考,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的事情,就完全不在他的控制之下!秦佩松可不想这么多年的经营,化成乌有。

而且翰林院若真失去了主考的位置,那下一次春闱也就没翰林院什么事了。因为,这一次的春闱,一定会成为下一次春闱的前例!有一便有二,谁都会跳出来,谋取主考这个位置。这自然是不行的。

秦佩松为了这事,整个年都没有过好。

在秦佩松想来:若是苏三是个灵活的人,知道屈节,过年前后来秦府走动走动,结交结交自己这个院正!让自己知道苏三他并不是不可以被控制,并不是那么不通世情。那自己也许也就默认了事情就这么发展。

但整个过年,苏三再没有露过一次面!似乎也根本不知道抢了翰林院的差事。秦佩松就怕这种没有头脑的人,一点也不懂事!真要让他扎进来,再胡搞一气,坏了规矩,那可真是麻烦。

为此,秦佩松在上元节中午,专程把翰林院的罗瑞清叫到府中商议。秦佩松觉得,怎么着也要想想办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苏三就这么,顺顺当当地成了主考。

罗瑞清在翰林院呆的时间很长,对秦佩松的性子最为了解,秦佩松一请他,罗瑞清便知道秦佩松那里宴无好宴。不过,罗瑞清也猜不出来秦佩松召自己来的目的。

直到酒过三巡之后,听了秦佩松拐着弯儿,把事情扯到苏三做主考这件事上来,罗瑞清才明白今天主官叫自己来的目的是:把苏三从主考的位置上赶下来。

这件事情不好办啊!

第356章 借刀杀人

不过,罗瑞清自己对这件事情,也是不服的。既然院正大人想在这上面做做文章,自己自然也就跟着凑个份子罢了。便笑道:“这事属下倒是在别处也听到过一些风声,听说城里的一些学子,好像并不服气。最近似乎是不太安份!像似在私下里再议着一些什么!”

秦佩松唔了一下,‘滋’地一声干了一杯酒才道:“一帮没见识的学子们,能做出什么大事?若有个人帮帮他们,倒还能弄出一些名堂。”

罗瑞清见秦佩松如此说,便是叫自己去协助学子们的意思,心里不禁有些犹豫。让他打打下手,这个可以!可让他去主导事情的进展,秦佩松却缩在后头,他却不愿意。

正要反对,却听秦佩松叹了一口气道:“若不是苏三横挡一脚,今年春闱,原本翰林院里是要推举瑞清做主考的。”

罗瑞清听到秦佩松的话,手里捏着小酒盅便开怒不停地左右旋转起来。

他明白,秦佩松再不会公然站出去反对皇上的任命,便是挑梭金陵学子的事情,也不想沾边儿。秦佩松叫他来,那就是要自己弄出点动静,制造一个把事情闹大的机会。这样一来,朝野之中便会掀起一阵反对苏三任科举主考的声浪。

皇帝就算再宠信苏三,面对众口一辞的局面,只怕也是要退让的。

若是事情真是这样发展,那自然是好事!既拉下了苏三,又给自己争取到了一届主考的差事。就不说其他,就有这个机会捞上一笔外财,那也足够诱人。

怕就怕,事情没有想像中的这么简单!万一没有把苏三拉下来,反倒把背后闹事的自己给抖了出来,那自己可就万劫不复了。

有这个必要吗?罗瑞清有些头大。但同时,罗瑞清也明白,秦佩松既然把这层意思透给了自己,只怕不会容许自己拒绝吧?利诱之后,必然还有威逼。

秦佩松见罗瑞清还在犹豫!不由挑了挑眉头,声音转冷道:“别以为上次你家侄子得中进士的事情,没人知道!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你也不希望有人在咱们这条船上,乱蹦乱跳,把船给弄翻了吧?”

罗瑞清脸白了白,连忙笑道:“院正大人误会了,这事情是一定要做的。瑞清是在想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好。”

“嗯,这个确实要好好想想!”秦佩松见罗瑞清已经想通,便换了脸色笑道:“不过依本院正看来,这苏三虽然文采不俗,但在这官场上的学问,却嫩的很!如今,唯一可以给他一些指点的苏一也经远赴成都府了。苏三这么个嫩秧,岂不是更好拿捏了吗?”

理倒是这么个理!但罗瑞清觉得还是稳当一些的好,小心驶得万年船,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他知道,万一事情不妙,最先跳船的一定是眼前的秦佩松无疑!自己绝对是那个顶黑锅的替罪羊。

秦佩松见罗瑞清似乎在思考办法,便也不再多说!

他清楚地知道,朝廷上下,对苏三突然受此重任,是心有不平的。现在之所以没有发作,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上回御史们上书,群臣准备在朝会上发难,却被皇上一推给拖住了。但是这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越积越沉。

现在缺的就是一个由头!群臣们不敢冒犯皇帝的意思,谁也不敢出头首告,那自己就给他们一个由头便罢。这事当然要着落在最容易冲动的学子们头上。他相信,罗瑞清既然应承了去做,那就一定会想出办法,把这件事情安排好。

反正这事都不会扯到自己的头上去,自己之前就已经阻止过学子们闹事,再有闹事的事情发生,就算风向变了,没有把苏三怎么样,自己也稳若泰山!

便放下这段思考,对罗瑞清道:“听说那个苏三回去了武陵,皇上为了今天晚上的上元夜宴,还专程派人把他从武陵给召了回来?”

罗瑞清自然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回答道:“嗯,确实有这么一件事,而且刚才属下来的时候,还听人说,这个苏三今天一大早就跑到天牢里去了。”

“天牢?”秦佩松愣了愣,不明白苏三去天牢里做什么。

这个罗瑞清也不知道,因此摇了摇头,却提起另外一些事情,道:“整个过年,也没听说他到哪家去窜过门!据说他与李道明关系匪浅。但也没有看到两人走动!”

秦佩松想不明白苏三为什么去天牢,便也不想了。听了罗瑞清的话,却笑道:“这正说明,他是个不更事的年轻人!朝中有人好做官,一个过了气的苏一已经不足为靠,他却什么人也不走动,这不是说明他不更事吗?”

“按理说,这种情况不会出现!苏家是商贾之家,于世事上,应该很精通才对,待人接物再不会这么没有底蕴。大人不觉得这不正常吗?”

“苏家是商贾之家不错!但这个苏三这么年纪轻轻的,却于诗词一道这么精通,可见平时的时间,都是花在这上头了,因此人情世故不通也是说得过去的!否则,他还要花时间在人事交际上,学业上能有此造诣?”

罗瑞清点了点头,认可了秦佩松的话。

秦佩松举起杯子与罗瑞清碰了一杯,一口饮尽,两人各进了一口菜,秦佩松才又道:“倒是皇上特许他参加今晚的夜宴,又巴巴地把他从武陵叫回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值得考虑!我估摸着,皇帝肯定是想让苏三在上元节宴上赋诗做词。”

罗瑞清点了点头道:“若真是这样,那百官见识了苏三的文采,心里默许了他主考的身份,那岂不是糟糕?”

“哪有那么容易?苏三今晚不去便罢,若真去了。只怕会被满朝的人给吞下去还不自知。这朝廷上的人,杀人向来是不见血的。一刀捅出去,脸上还是带着笑!这苏三要真做了诗,做得不好便罢了;真要做的好,再被人捧得高高的,难免会得意忘形;若是多饮了几杯,举止再一失措,言语再一失德,那祸福只怕也只在一线之间!瑞清在朝廷里呆了这么久,这种事情,难道见得还少?”

罗瑞清深以为然!不过就算苏三今晚过了关,自己也只能按照秦佩松的意思走到底。

两人便又讨论起一些更具体的事情。这且不表,单说,苏三一大早起来,练过功,吃过早饭,带着小安,一路往大理寺的天牢走去。苏三要见见莫少华,好好聊上一聊,再决定是不是要救救这位莫大人。

大理寺的规矩严!探望的程序是异常繁复的。好在莫少华并不是重犯,圣旨里没有禁止探望,因此程序上是行得通的。

苏三是朝廷的官员,新近又得了皇帝的宠信,为人豪爽又舍得花费,狱丞再不会不给面子。因此苏三见到莫少华的过程,可谓轻松至极!

给了领路狱卒十两银子的赏钱,狱卒便连苏三带来的吃食,也在厨下热透了端到狱卒值日的房间!这边一准备好,那边便有其他的狱卒把莫少华给‘请’到这边的房间。

照样又是十两银子的打赏!两名狱卒便轻快把房门带上,远远地候到一边去了。屋内便只剩下苏三,小安与莫少华三人。

莫少华身上并没有什么锁链,一进门便微笑地看着苏三,直等狱卒全部离开,莫少华才开口笑道:“少华还在想,上元之日还会有谁到监牢里来找晦气,来探望少华!却没有想到,是苏大才子。”

莫少华一边说着,一边在苏三‘请’的手势下,坐在苏三的对面。

苏三看莫少华说话的神气,十分豁达,没有一般人坐牢时的唉声叹息,似乎心安理得的很。心中不由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