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国 >

第178章

定国-第178章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强盗匪人劫杀了赴任的官员,得了官员的官凭告身,冒名为官十余载的,都没有人发觉。这也折射出封朝的人口查勘机制,存在着许多漏洞……

后来,封朝对抓到的犯人,用了刺刑,在额头上用刺青明示犯人的罪行!这种手段,算是极大地压制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总的来说,官府要硬行抓起人口管制的话!没有身份,那便是寸步难行的!

只是官府也不会吃饱了没事情做,去做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罢了……

把自己的身份证装好,苏三辞了吴台铭。出了吴相的屋子,他也并没有与厅里那一众的官员说话,而是急急地走到政事堂里,在值堂官那里,递了请见皇上的牌子,专心坐在堂下候旨接见。

不一时,宫里头便有旨意过来,着他即刻入宫。

他这才跟着小黄门,一路进了灵星门。

进了灵星门,才算是真正地进了禁内……

第284章 皇宫禁内!

禁内里有太子宫,隆福宫,兴圣宫,御苑,还有最大的建筑群——宫城!

太子宫顾名思议是太子的寝宫;隆福宫里住着的则是皇太后及太妃们;兴圣宫里住着当今皇帝的后宫妃子们;宫城才是皇帝住的地方。

在禁内里的每一处宫殿,都占地极大,自成一体!而宫殿与宫殿之间,又有诸多的规矩,正常的情形下,是不允许私下里互相走动的。

能随意走动的,除了皇上,就只有太后和太子!

其他一应人等都要请了旨意,或是有旨意召见,才可以走出各自的宫禁范围。

大臣们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进行禁内的。只有上朝日,一应的大臣才会在侍卫与寺人引导下,进入宫城奏事。平时要请见的话,都必须要到东府里递牌子请见。也有小部份有特权的人是个例外,他们或是先皇赏赐的功臣,有直见皇帝的权力;或是当年皇帝,特旨恩准,可以随时晋见的大臣。比如说吴台铭就可以不用递牌子,直入宫城请见的。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皇帝最后肯不肯见,那还是两说……

苏三曾经对这些做过一些细致的了解……

也明白皇帝之所以要设下这些障碍,不过是要体现皇家的威严,让所有人都觉得皇家高高在上,不可亲近。

只是他对这些并不认同!

若是皇帝想听什么,都要经过层层的筛选,或被人控制!那皇帝靠什么,来真实地了解这天下的情形?

从古到今,因为消息不能相通,还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大事!又有多少皇帝,因为不了解民间的疾苦,而做出令人发笑的政令……

真正可悲的是那些永远都没有出过皇宫的皇帝,他们甚至连百姓长得是什么样子,都要靠猜。那真是让人感到悲哀。

一个国家,千万人的命运,往往掌握在马鹿不分的人手中,这可真是国家最大的不幸。

当然了,他也不会去虚想什么推翻封建王朝,去建立什么民主国家的念头!那不现实,没有民主思想为基础的民主制,那只能是个怪胎。

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力的进步又改变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改变,才会影响制度的变迁。自然经济体制下的人们,是不会产生民主观念的。

知识才是改变一切的最原始动力。

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向高阶进化的,不是皇帝,不是政客,而是科学家。当科技发展到,每个人的物质需求,都不需要花时间去争取的时候,社会就真正进入了一个纯意识领域的进化了。

这些都太远,并不是眼前这个时代可以具备的。就算他来自科技更优异的前一世,也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改变一些东西……他并不介意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会让这个时代产生巨大改变,他甚至希望在自己的影响下,这个时代会在黑暗的封建帝制下少进化几百年。

而想获得这种巨大的改变,最可能的手段便是战争。意识形态冲突越大,战争的规模就会越大;每一次知识领域巨大的变革,都会伴生出一次世界级规模的大战。这是一个必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是一方想同化另一方的思想……

原人想同化京人,京人想同化封人,封人想同化百姓!任何一个环节不服从,便会转化成使用强力使对方服从,从古到今,从来就是如此。

他想保留自己的意志,那他就必须得有保证自己意志得到伸张的武力相配合。他要是甘心做一个普通的百姓,那倒也罢了。可是他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也并不甘心屈居于别人的意志之下。

谁要让他屈服,那谁就要面临他的‘战争’!

林海录就是一个例子;接下来,是整个封朝;再下来,就是京人,原人……

事实上,他不可能接受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他拥有着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眼界与思路,便注定了,他不可能与这个时代同步!这就是为什么,重生的人,都不会安于现状的最极本的原因所在。

苏三在想,自己也不可能安于现状……

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他可以去改善这个朝代的饮食观念!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他可以去发明改善钓具!为了让炸鱼店可以开起来,他可以把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传播!

将来,他一定还会有许多突破!这一切,粗看起来是自然而然便发生了的事情,但这不是不安份,又是什么?洗发水已经在生产了,将来还会有更多新的东西。他就算甘于平静,却怎么可能平静得了?

苏三的脑子里,乱七八糟地想着这些。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脑子里,怎么会突然冒出这许多的想法。

也许是再次见到这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感慨;或者是看到这禁宫森严,封闭,透出死气沉沉的感觉,让他心生抵触。总之,是有感而发的!

小黄门把他引到崇天门后,便有宫城直辖的太监接应过去,把他领到正德殿前。

在正德殿前等了片刻,一名中年太监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看了苏三一眼微笑道:“苏大人还真是年轻,跟杂家来吧,皇上正要见你。”

苏三知道皇帝跟前有个郭德郭公公,眼见得这中年太监说话的神气,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便知道此人必是郭德无疑!

太监总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这种人是最难应付的。男人一旦连最根本的尊严都舍弃了,那还有什么东西不可以践踏呢?所以历朝有宦官当权的朝局,都是最黑暗,最贪腐,最无道的朝局。盖因这样的人,心理是扭曲的,行事也毫无顾及。

不过,这种人要是用的得当,那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苏三身处金陵,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皇帝上的宠信。眼下苏一还没有完全脱险,苏三还有依靠皇上的地方;就算苏一脱险,远赴成都府,自己只怕也没有这么快就可以脱身,为了保险起见,皇帝对自己的宠信,还是要维持的。

他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跑进宫,在皇帝面前邀宠!这不是他的性格,他也不会这么做。因此,自然便需要有人替自己说话。好在太监很喜欢的一件东西就是钱!

秦公公那里是五千两打底,如今他受了伤,还需要准备厚礼;内侍总管太监郭德,是更为贴近皇帝的人,他自然也不能少了这个数。

五千两对别得官员来说,那就算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就算是对苏家这样的大富之家来说,那也经不起这样送!可对苏三来说,花这样的钱,却一点儿也不心疼。

苏三认为,钱要用到紧要处!皇帝身边的人,有时只一句话,便能左右了皇帝的思想。而生与死,有时就在于皇帝的一句话。所以,于他而言,要给就给得对方记忆深刻,给得别人无法相比;要么就不给。

“怎么了?”郭德见苏三没有移动脚步,往前走了两步的身子,便又折了回来。

苏三收了心神,从袖子里抽出已经准备好的一叠银票,上前两步,与郭德靠得极近,才把手里的银票伸了过去,笑道:“有劳郭总管引路,初次见面,以后还请公公多多照应……”

郭德早已看清苏三的动作,眉毛一挑,正想拒绝。他确实贪,但并不是任何人的钱,他都收的!在他想来,一个新近升官,才进来谢恩的官员,能有多大的手面?为了百把两银子,落了这种口实,一点也不划算!

可他低头一看那银票的票面,便吃了一惊。上头一张就是一千两的票面,而且不止一张!心中一痒,手便一伸,颇为‘从容’地接过那一叠银票,塞进怀里。这才呵呵一笑道:“苏大人客气了。我们这些奴才们,也就是在皇帝面前端端茶,送送水的本事。哪里当得起大人如此厚赠!”

“公公不必多心!苏三年少无知,就怕有惹着皇上不高兴的时候,公公若是能从旁美言几句,比这些身外之物,岂不强上百倍?”

郭德笑笑,倒是觉得皇帝这次眼光不错,选了一个这么心性灵巧的官员:“哈哈。走吧,别再让皇上等急了。”

第285章 封朝的国力!

正德殿是大臣朝见皇帝的主殿!更是大封朝的最高决策产生的地方。每次朝会,大臣们都会这里,决议天下大事。郭德领他进了殿,他便着意地打量起这大殿来。

宽敞的大殿内,俱是一色的玉砖铺地!四根三人才能环抱的金丝楠木大柱,在四边撑起了这偌大一片殿宇!大殿的上首,一块写着‘正德’的泥金大匾下,便是金光灿灿的龙椅!龙椅后面,一面雕花的巨幅玉屏风衬底,龙椅前的台阶下,四座镂金的仙鹤间隔挺立!两根擎天柱,竖立在龙椅两侧,柱上刻有楹联写着: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整个大殿既显得肃穆,又显得辉煌大气!

而在苏三看来,只这一座大殿,就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银两!这些玉砖,这些陈设,花费的可都是国力!那四根金丝楠木三人合围的柱子,更是有钱都难以到手物件,这背后还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民力,物力!

他参看过史书,知道金陵城的皇宫是在原来的行宫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前前后后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耗费了上千万两白银,才建成如今这样的规模。

上千万两白银啊!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愤恨的数字。因为,上千万两的白银,不是用在恢复国力上,不是用在改善民生上,更不是用在对抗京人上,而是白白地消耗在了皇宫的建筑上!

封王朝从故都移迁至金陵城时,举国还都处在京人巨大的威胁之下,随时都有灭国之虞!在这种情形之下,国君不思进取,不图复兴,还把封朝仅有的国力消耗在了新都的建设上,不能不说是败国之举!

要不是京人适逢其时的产生了内乱,封朝早已灭亡多时了。

饶是如此,封朝人也没有彻底摆脱京人的控制,而是每年都在给京国人进贡,以维持虚假的和平。

白银二十五万两,绸缎二十五万匹的进贡,看起来,只是从每年的税赋中抽去了两到三成!但京人得了这笔财力,却可以养活数量宠大的军队,然后用这些军队,再来侵扰大封朝。

封朝为了抗拒京人的进攻,又不得不把死抠下来的税收,分出相当大的一部份,投入到备战之中!京人花着封朝的钱,消耗着封朝国力,打得便宜至极。封朝的国主,只要头脑稍稍正常一点,都不会把国库里的钱,在没有意义的地方,花得干干净净!

说起来,这的确让人义愤!好在封朝到了世宗的手里,趁着京国内乱,强硬地停止了进贡!又励精图治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