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春秋公羊传注疏 >

第47章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47章

小说: 春秋公羊传注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注“谓城缘陵是也”。○解云:即下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是也。
 
  则曷为独於此焉?与桓公为主,序绩也。序,次也。绩,功也。累次桓公之功德,莫大於服楚,明德及强夷最为盛。 
  齐人执陈袁涛涂。涛涂之罪何?辟军之道也。其辟军之道奈何?涛涂谓桓公曰:“君既服南夷矣,何不还师滨海而东,服东夷,且归?”滨,涯也。顺海涯而东也。东夷,吴也。从召陵东归,不经陈,而趋近海道,多广泽水草,军所便也。○涛,徒刀反。辟,匹亦反,又音避,下同。滨,音宾。涯,五佳反。近,附近之近。便,婢面反。 
  '疏'注“而趋近海道”。○解云:趋犹乡也,谓乡近海之道也。
 
  桓公曰:“诺。”於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草棘曰沛,渐洳曰泽。○沛泽,音贝,又普贝反,草棘曰沛,斩洳曰泽。斩,子廉反。洳,人庶反。 
  '疏'注“草棘”至“曰泽”者。解云:《尔雅》无文也。
 
  顾而执涛涂。时涛涂与桓公俱行。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伯讨也;言有罪,方伯所宜讨。 
  '疏'“执者曷为或称侯”。○解云:即下二十八年“晋侯执曹伯畀宋人”,成十五年“晋侯执曹伯归之于京师”之属是也。
 
  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此执有罪,何以不得为伯讨?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此道黜陟之时也。《诗》云:“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疏'注“此道”至“时也”。解云:正以诸典不见周公西讨之文故也。
 
  桓公假涂于陈而伐楚,则陈人不欲其反由己者,师不正故也。故令涛涂有此言。○令,力呈反。不脩其师而执涛涂,古人之讨,则不然也。以己所招而反执人,古人所不为也。凡书执者,恶其专执。 
  '疏'注“凡书”至“专执”。○解云:言虽有罪,方伯所宜讨,要须白天子,乃可执之。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八月,公至自伐楚。楚巳服矣,何以致伐?楚叛盟也。为桓公不脩其师,而执涛涂故也。月者,凡公出满二时月,危公之久。 
  '疏'“秋及”至“伐陈”。○解云:内之微者矣。○“楚巳”至“致伐”。○解云:庄六年传云“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今此楚巳服而致伐,故难之。○注“凡公”至“之久”。○解云:即此僖公春去秋乃还,而云“八月,公至自伐楚”;又襄二十八年冬,“公如楚”;二十九年“夏,五月,公至自楚”之属,皆是危而久之。久字亦有作“之”字者。案庄五年“冬,公会齐人”巳下“伐卫”,至六年“秋,公至自伐卫”,兵历四时而不月者,彼注云“久不月者,不与伐天子也,故不为危录之”者是。
 
  葬许缪公。得卒葬於所传闻世者,许大小次曹,故卒少在曹后。○传,丈专反。 
  '疏'注“得卒”至“曹后”。○解云:所传闻之世,微国卒葬例不录之。今许得书葬,故须注解也,何者?正以曹、许虽非大国,亦非微,故得录见也。知许大小次曹后者,案僖五年夏,“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许在曹上者,正是会盟之序,皆是主会次之,非孔子之意,未必得其正,故何氏不以为妨矣。若然,案昭十二年传云“《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彼注云“唯齐桓、晋文,会能以德优劣、国大小相次序”;传文云“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彼注云“非齐桓、晋文,则如主会者为之,虽优劣大小相越,不改更信史也”;又云“其词则有罪焉尔”,彼注云“丘,孔子名。其贬绝讥剌之辞有所失者,是丘之罪”。然则首戴之会,正是齐桓为伯之,时而云许在曹上,皆是主会者次之,未必得其正者,案下五年之会注云“世子所以会者,时桓公德衰,诸侯背叛,故上假王世子,示以公义”。然则桓公德衰,故曹在许下,仍自不妨小于曹,则知昭十二年传云“其序,则齐桓、晋文”者,据其盛时大叛言耳。
 
  冬,十有二月,公孙慈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月者,剌桓公不脩其师,因见患诳,不内自责,乃复加人以罪。○慈,《左氏》作“兹”。“诳”,九况反。 
  '疏'注“月者”至“以罪”。○称云:正以侵伐例时,今此书月,故须注解也。言因见患诳者,言因是不脩其师之故,而为陈之所苦患,遂为所调诳矣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曷为直称晋侯以杀?据郑杀其大夫申侯称国也。续问以杀者,问杀所称例尔,非谓晋侯不当称国爵也。 
  '疏'注“据郑”至“例尔”。○解云:即不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是也。○注“非谓”至“爵也”。○解云:若直问曷为直称晋侯,即嫌时不合称晋侯,传须云以杀,明其但怪何故称晋侯以杀耳。
 
  杀世子母弟直称君者,甚之也。甚之者,甚恶杀亲亲也。《春秋》公子贯於先君,唯世子与母弟以今君录,亲亲也。今舍国体直称君,知以亲亲责之。○舍,音舍。 
  '疏'注“今舍国体”。○解云:谓不直言晋杀申生也。
 
  杞伯姬来朝其子。其言来朝其子何?据微者不当书朝。连来者,内辞也。与其子来者,问为直来乎?为下朝出?○为下,于伪反。 
  '疏'注“据微”至“书朝”。○解云:即隐十一年传云“诸侯来曰朝,大夫来曰聘”是也。○注“连来”至“朝出”。○解云:直来者,即庄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传云“其言来何?直来曰来”,注云“直来,无事而来”是也。今此传又何故不云其言朝其子何,而连来问之者,欲问伯姬来者,为是无事而来,为是有事言来者,为是朝其子而出之。
 
  内辞也。与其子俱来朝也。因其与子俱来。礼,外孙初冠,有朝外祖之道,故使若来朝其子,以杀直来之耻,所以辟教戒之不明也。微,无君命,言朝者,明非实。○冠,古乱反。 
  '疏'注“礼外”至“之道”。解云:正以《士冠礼》,冠讫,见于母,见于兄弟,入见于姑妹,“乃易服,玄冠玄端爵恚熘浚诰煲灾考谙绱蠓颉⑾缦壬保J显啤耙追怀撸浅乱病V浚粢病O缦壬缰欣先耍浯蠓蛑率苏摺保幌壬躺屑銎渫庾婧酰抗恃酝馑锍豕谟谐庾嬷馈!鹱ⅰ拔⑽蕖敝痢胺鞘怠薄!鸾庠疲赫妇拍辍安懿蛊涫雷由涔美闯保搜允估闯蛴芯窦仁俏⑷耍床谎允梗槔闯髌浞鞘狄病
 
  夏,公孙慈如牟。○牟,莫侯反。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曷为殊会王世子?据宰周公不殊别也。○首戴,《左氏》作“首止”别,彼列反。 
  '疏'注“据宰”至“别也”。○解云:即僖九年“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巳下“于葵丘”是也。
 
  世子贵也。世子,犹世世子也。解贵意也。言当世父位,储君副主,不可以诸侯会之为文,故殊之,使若诸侯为世子所会也。自王者言之,以屈远世子在三公下,《礼·丧服·斩衰》曰“公士大夫之众臣”是也。自诸侯言之,世子尊於三公。此礼之威仪,各有所施。言及者,因其文可得见汲汲也。世子所以会者,时桓公德衰,诸侯背叛,故上假王世子,示以公义。 
  '疏'注“使若诸”至“会也”。○解云:使若世子为会主,致诸侯於此而会之,故言使,若诸侯为世子所会也。○注“自王”至“是也”。○解云:何氏引《丧服》者,欲言三公,臣有为之斩衰,世子则无,是卑於三公之义。○注“自诸”至“所施”。○解云:即殊与不殊是也,何者?世子於诸侯,将有君臣之义故也。○注“言及”至“会者”。○解云:及,汲汲之文。故隐元年传云“及犹汲汲,及我欲之”。然则此言及者,因会王世子之经,得见鲁侯汲汲于齐桓矣。○注“时桓”至“公义”。○解云:即上四年传文,桓公“不脩其师”,“楚叛盟”,下文“郑伯逃归不盟”,九年葵丘之盟,书日以见危之属,皆是也。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据上会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省文从可知,间无事不省诸侯。会盟一事,不举盟者,时世子不与盟。○见,贤遍反。省文,所景反,下同。与,音预。 
  '疏'注“间无”至“诸侯”。○解云:昭十三年“秋,公会刘子、晋侯”巳下“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然则彼经以其间无事,不重言诸侯,今重言诸侯盟于首戴,故解之。○注“会盟”至“与盟”。○解云:文十四年公“会宋公、陈侯,卫侯”已下“同盟于新城”。然则彼是会盟一事,举盟以为重,不言会于某,今此会盟并举,故须解之也。言时世子不与盟者,若不言诸侯,则恐世子亦与之盟,故须言诸侯盟于首戴,则世子不与可知。
 
  郑伯逃归不盟。其言逃归不盟者何?据上言诸侯,郑伯在其中,弟子疑,故执不知问。 
  '疏'注“据上”至“其中”。○解云:亦有无“据”字者,非正本。
 
  不可使盟也。时郑伯内欲与楚,外依古不盟为解,安居会上,不肯从桓公盟,故后言不盟。○解,古卖反。 
  '疏'注“时郑伯”至“不盟”。○解云:知古不盟者,正见桓三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传云“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命?近正也。此其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结言而退”是也。
 
  不可使盟,则其言逃归何?据后言不盟,居会上辞。鲁子曰:“盖不以寡犯众也。”诸侯以义相约,而郑伯怀二心,依古不肯盟,故言逃归,所以抑一人之恶,申众人之善,故云尔。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此象齐桓德衰,是后楚遂背叛,狄伐晋灭温,晋里克比弑其二君。○比弑,申志反。 
  '疏'注“楚遂背叛”。○解云:即下六年“秋,楚人围许”之属是也。○注“狄伐晋灭温”。○解云:即下八年“夏,狄伐晋”;十年春,“狄灭温”之属是也。○注“晋里克比弑其二君”。○解云:即下九年“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子”是也。
 
  冬,晋人执虞公。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据灭言以归。上传云“四年反取虞”,知去灭,变以归言执。○去,起吕反,下同。 
  '疏'注“据灭言以归”。解云:即定六年“郑游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之属是也。○“上传”至“取虞”。○解云:在上二年。○注“知去”至“言执”。○解云:注言此者,欲解传家得知虞已灭矣之义耳。
 
  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言灭者,王者起当存之,故为善辞。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言灭者,臣子与君戮力一心,共死之辞也。不但去灭,复去以归,言执者,明虞公灭人以自亡,当绝,不得责不死位也。晋称人者,本灭而执之,不以王法执治之,故从执无罪辞也。虞称公者,夺正爵,起从灭也。不从灭例月者,略之。○戮,音六,又作“勠”,力彫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