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325章

东北之虎-第325章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不到敌人竟然还有轰炸机,真是失策,早知道就是再辛苦也要把防空营一起带过来。”田延虎收到前线挨炸的消息,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面懊恼地道。由于事先认为郑士崎没有飞机,所以防空营的运输也被安排在了和辎重队一起,现在一时半会还赶不过来。只是没料到没碰到一万,碰到万一了。“师座,要不发电报给海军方面,让他们派飞机过来,中途只要修建一个前进机场就足够了。”

田延虎说的是按黑鹰2的航程算的,若是飞虎改,直接可以飞抵淄博上空参战,不过耗费的时间要久一些。

“不用了,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就是没有空军和防空营,区区6架轰炸机,再加上一群杂牌军也想击败第4师。简直是痴心妄想!”黄见文见,“第四师被下面一些新兵蛋子叫成王牌师,之所以是王牌,便要有打不垮的精神。传令下去,全力进攻,用最短的时间将正面敌人击溃。”

看到己方的飞机在敌军头顶上逞凶,郑士崎,孙美瑶等人都兴奋莫名,更加卖力的催动手下士兵攻击东北军临时阵地。

小一个团在低级军官的带领下向第4师大部发动着冲击!火炮也全力打响。

“轰,轰…。。”不过让郑士崎等人为之色变的是空中传来的一阵激烈的颤动声,东北军的炮群因为飞机的原因临时作了一些伪装,所以开火的时间稍微迟了一些。

在遭遇东北军炮击之前,郑士崎部还打得相对轻松点,不过很快,第4师的炮兵让郑士崎明白了什么叫做差距,无论是火炮的数量,质量,还是炮手的素质上,第5师与东北军第4师都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颗炮弹几十块钱,郑士崎这些喝兵血的家伙连打仗都舍不得敞开了供应,更何况是平时的训练。彼此炮击了数个回合,郑士崎部的炮兵阵地便变得狼藉一片,29门火炮只剩下仅仅7门。突如其来的炮火将第5师炮兵都打蒙了,不少炮兵在一阵耳鸣过后,惊叫着逃离了火炮的区域。

东北军现在算一个师的火炮数量时,因为60mm迫击炮威力比较小的关系,通常是不被算进去的。虽然调了一个团去攻打青岛,不过黄见文第4师大部,81mm迫击炮,37mm战防炮,120mm重迫击炮,以及两个炮营,75mm山炮,野炮各18门,这些火炮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40门。

而轻重机枪跟郑士崎比起来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旦东北军发动起来,一股恐怖无比,让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钢铁风暴毫不留情地刮向他们的阵地。

出击的士兵毫无悬念,身体在弹雨中一阵筛糠似的抖动,倒在了血泊之中。

“嗵,嗵,嗵!”相对轻便的迫击炮,重机枪,不断地被抬着向前,压缩着郑士崎部的阵地。恐怖的弹幕中,极少有受伤的人,基本上是一个人挨了好几颗甚至十几颗子弹。

“撑不住了,东北军厉害,快逃啊…。”不少士兵看到前方自己人割麦子一般的倒在地上,东北军那边倒处是喷吐的火舌,陆续压过来的小炮。还有空中震颤的山炮,野炮炮弹摩擦空气的声音。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幸存的都是一些死死趴在低地的人。

即使郑士崎有6架轰炸机助阵,可是地面部队的火力相差得太远,郑士崎部的空中火力还没来得及完全发挥优势。在第4师大部的打击下,就已经率先崩溃。与孙美瑶部加起来一万多人的士兵像赶鸭子一般四处溃逃。

第四卷 第384章 山东4

“东北军果然攻无不克,赞尧兄还在路上,就已经击溃了郑士崎叛军,前前后后加起来,战事也不到十天速度之快当真是世所罕有。”

路过北京的时候,被徐世昌委任的山东省长章碾随同孙烈臣的大部一同开往山东。

击溃郑士崎,孙美瑶部之后,陆陆续续俘虏了七八千人,接着黄见文部率第4师主力兵不血刃的入驻了济南城,大势已定下,本来在观望形势的施从滨山东1师,以及兖州镇守使张培荣,曹州镇守使徐鸿宾骇于东北军的战力,纷纷投靠东北军。眼下入境的东北军只有一个师就撬动了整个山东的局势,无人敢轻撄其锋,若是孙烈臣带的另外两个师也相继开到,想要顽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了。

“说到底还是有中央的名义,要不然东北军就算再能打,一个师的军队也不敢在山东地面上如此高歌猛进。”孙烈臣自谦了一句,也是说的实情,山东军再怎么弱,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四个镇守使,1个北洋第5师如果不吃空晌加上地方部队也是有五万多人的。如果是正面战场上,第4师也并不畏惧,可要像这样分兵快打,风险就非常之高了。可这几年中央的威信也回升了一些,并不是所有人都跟郑士崎一样,有反抗中央调令的勇气,一半以上的人都在观望形势。所以黄见文才会打得十分大胆。用雷霆之势剪去不和谐的声音,震慑山东地方势力。

“以后要和以鼎兄在山东共事了,山东有三千多万人口,兴帅可是对山东寄予了厚望,曾言山东财政至少可养十万军,我不过是个粗人,民政事务上还望以鼎兄多担待一些。”孙烈臣虽然说得客气,真要是章浸做出什么出格,阻碍了山东经济的发展,哪怕是大总统的面子,孙烈臣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架空,成一个摆设,这也是叶重的意思。

“职责所在,不敢推辞。”章浸连忙道,“只是我观东北军装具精良,骡马,战马,兵员皆无缺额,士兵士气高昂,恐怕每年花销不小吧。”

“一个师一年三百五六十万吧。”孙烈臣这是按最新的改编师说的,这里面包括了训练时的费用,如果换作民国其他省份,要达到东北军的装备与训练量,并且军晌实发,不吃空晌,三百五六十万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拥有自己兵工厂的东北能支撑得住。而且随着东北的粮食空前充足,物价也有了少量的下跌。又有充足的黄金白银储备,东北票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

“这么多。”章碾听得咋舌,“以山东目前的财政,就算将山东海关收回来,一年不过2460万出头,胶济路的收益还直归中央,按东北军的标准,一年恐怕养不住这么多军队哦。”就算东北一个师编制大一些,六七个师一年,山东什么都不用干了,光供东北的这些军队都是供不起的。

“以鼎兄不用担心,兴帅不会安排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军费还是有东北那边直接负责的。”孙烈臣道,“至于山东本地拿了军晌不办事的地方军,该裁撤的裁撤,他们的军晌自然也就落在东北军身上了,以鼎兄没什么意见吧。”

“没意见,没意见。”章碾听得大松了一口气,山东原来两个师,3个混成旅这一年四五百万的军晌被东北拿过去是理所应当的。

就在章浸伤脑筋的同时,文山也将自山东收集的情报,以及黄见文占领济南,各地臣服后的账本送到了王永江的办公室。王永江让人将这些账目进行汇总之后,自然也就报到了叶重那里。→文·冇·人·冇·书·冇·屋←

“目前山东主要以酿酒、制糖、榨油、制蜡、火柴、制烟,面粉,玻璃制造纺织,和皮毛制革为主。另外印刷、食品罐头、制盐、制碱、铁器等行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整个山东工厂矿场等民族企业合计1342家。”

“和民国的其它省份一样,山东存在币制紊乱,民族工商企业数量虽多,但实力并不强的缺点。山东境内有齐鲁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日本金正洋行,以及官办,商办钱庄合计达到了1021家,不过除了外资洋行以外,普通的商办钱庄实力并不强,加起来本金也不足900万。钱庄一多,发行的币制就十分紊乱,目前山东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整顿山东的金融秩序,改革币制,发行东北钞。”

“另外就是日本人的军队虽然撤走了,但经济势力并没有退出,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后,随即在山东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和资本渗透,致使民族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民国5年(1916年),日本通过青岛港的贸易额达2662万海关两,占该港对外贸易额的87%。民国7年(1918)年进出青岛港的轮船总数为1727艘,日船占86%,占船舶总吨位的78%。日本先后在青岛设立船行11家,而英国仅有2家,俄国1家。截至目前为止,日本在山东合计投资已经达到了6千万日元以上。”

“光是胶济铁路,青岛港口,以及从山东掠夺的煤矿,每年就能为日本提供1200万日元以上的收益。这还不算青岛目前进出口贸易超过1亿海关两中的收益。可以说日本从取代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以来,已经收得了数倍于投资的盈利。”王永江道。“其中以花生为主的果,仁,油,饼等农产口出口,也有2400万海关两,其它都是些工业原料和日本人掠夺的矿产资源。”

“也就是说光是山东那边,如果经营得好,养过十几万军队也是没什么问题的了。”叶重道。山东可不止一个青岛港口,像威海卫,烟台,龙口等地都是出海口,经营得好,确实能成为叶重治下仅次于奉天省的存在。

“理论上没有问题,不过关键是要将各项盈利领域从日本人手上再拿回来。”王永江道。“总体上来说,山东的经济基础是比较好的,山东不像民国别的省份,以前的旧官僚大多破产,田产买卖活跃,比较分散,土地并不是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

听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叶重摇头道,“怪不得英美那些洋鬼子叫我去拿下山东,原来山东有着这样的厚利,倒是喂饱了日本人。我看章碾那个文人省长腰杆子未必够硬,对日本人态度难免会软弱些,岷源兄你再让东北民政署再推荐几个人去来把青岛,烟台,龙口等几个市的市长职务拿下来。未来几年之内,要逐渐收回外溢收益。”

“除了少数租界之外,日本人的军队已经撤出了山东,将这些权益收回来是不成问题的。”王永江点头道。

“就是日本人不撤军,也只能看着干瞪眼。”叶得笑道,“日本这两年裁撤了些军队,现在陆军还不及东北的一半,就算日本的动员能力强,东北的预备役也进行有几年了,两年前日本没打赢东北,现在机会更加小。”

“以东北现在的发展速度,能不打仗最好。”王永江道,“开战的时间拖得越久,东北的胜算也越大。”

“嗯。”叶重对王永江的这个观点还是十分认同的。

其实将山东抓到手里,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军事上的意义更为深远,只要过个几年,叶重再将旅顺大连也收回来,旅顺至山东蓬莱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30公里。两地进驻足够的战机,便能将渤海湾变成自己的内海,不管是葫芦岛,营口,还是天津,北京等地的安全系数都将会大幅度提高。其战略意义不是每年几百或者千把万的收益可比的。

“兴帅,岷源兄。”西北的局势已定,再加上孙烈臣去了山东,参谋部高层的人手就显得有点不足了,把郭琪开放在西北当个有名无实的督军,也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叶重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将郭琪开调回了奉天总参谋部。

“卑职这里有份报纸正好要给兴帅看看,刚从上海码头那边过来的消息。”郭琪开将报纸递给了叶重道。

报纸的左边的一大版是日本华工归国时,在上海十六铺码头痛哭的场面。

略微扫了一眼,叶重的脸色开始阴沉了下来。

图片上的华工衣着破烂,面容惊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