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277章

东北之虎-第277章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身着军装,面容严谨英伟,脸上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的年轻人走进了叶重的办公室。

“卑职见过兴帅。”阎宝航叭地行过一记军礼。

叶重嗯了一声,眼光仍然看着手中的文件。

“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4月6日生于奉天省海城市望台乡小高丽房村,1914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奉天高等师范大学,1916年毕业于奉天警察学校…。。”叶重将手中关于阎宝般的个人详细介绍放了下来,他依稀记得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战略情报官的牛人,听说他搞到过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军闪击苏联,日本关东军的设防布署这样三份重量极的情报。前两份情报事先被美国,苏联嗤之以鼻,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军闪击苏联的事件绝大多数人自然都听说过。

而苏联之所以能打关东军如打狗,除了苏联本身的实力超强之久,与阎宝航搞到的关东军布防的情报也不无关系。这份情报标明了日本关东军的详细部署情况,包括陆军、空军的兵力配置、筑垒地域分布、布防计划,兵种兵器、部队番号、实力和指挥官情况等无一不备的详尽书面材料。

开战之前,苏联指挥官就对日军布置了如指掌,再加上苏军实力本来就强,动起手下形势自然是一面倒。

当然,阎宝航的这份情报也是从国党军委里面搞过来的,事实上国党为了这份情报付出的心血之大,远超常人想象。错非如此,苏联想拿下整个关东军,要付出的代价也远比历史上要惨重得多。

然而这样一位牛人,似乎教科书上并没有提及过。

“听文处长说你在情报机关做得很出色。”好一会,叶重才放下资料,看着阎宝航道。世人只看到了东北军与日军正面战场上的惨烈,但东北情治部和日军的特务机关的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奉俄,奉日大战期间,日本的特务机关都组织过刺杀东北高层军政人员的行动,而阎宝航则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深色。与后世二战阎宝航在敌方势下的殚精竭虑不同,眼下他是在东北,主场作战。

“都是卑职份内之事,职责所在,不敢居功。”阎宝航不卑不亢地道。

“情治部关于你的评价是推理,洞察能力极强,擅于交际,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你能不能推理出我叫你来干什么?”叶重背靠在沙发的靠背上道。

“具体还请兴帅示下。”阎宝航恭谨地道,自古以来统治者身边的特务机关头子地位都是很微妙的。阎宝航不敢有丝毫逾越。

“你啊,太过小心了。”叶重不再多说,然后道,“参谋总部已经开始制定出兵俄国远东的计划,我需要成立一个新的情报小组,专门负责占领区内对赤俄特务机关的渗透。你也知道,现在东北有大量的白俄居民,占领区内的俄国人我也不可能将他们杀光,里面必然会混有大量的赤俄地下党员。怎么防止他们煽祸,刺探占领区内的防务,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是,兴帅,不过卑职有个请救。”阎宝航道。

“你说。”叶重道。

“赤俄可以混进占领区,东北来刺探情报。东北也同样培养一些白俄间谍深入敌后。”阎宝航道,“仇视赤俄政权的白俄并不少,只要兴帅首肯,卑职有信心能控制住一部分白俄替东北卖命。”

“这件事你可以放手去办。不过用人要谨慎,万一养的是白眼狼,出了乱子,到时候板子也是打在你的身上。”叶重点头道,又不轻不重地敲打了阎宝航一下,眼下东北军中已经开始招收少量的白俄士兵,用些白俄间谍也不过是与时俱进。

“赤俄以前侵占的中国领土太多了,往远了说,把他们占领回来是拓宽民族的生存空间。往近一点说,俄国滨海边境跟奉天城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六七百公里,以现在轰炸机的航程,完全可以直接从俄国边境起飞,对东北的各大城市来一次轰炸,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光是为这一点着想,我也要把俄国的滨海州占过来,把边界线往黑龙江以北再推出个几百公里。眼下奉日大战刚过,日本人以前在东北渗透得太严重了,把那些隐藏起来的刺头挑出来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文处长一时间也忙不过来,才像我推荐了你,你好点做。”

“绝不让兴帅失望。”阎宝航听到如此庞大的计划,也不由有些心神激荡。

“不是我,是不要让东北的民众失望。”叶重微微一笑道。

“是,兴帅。”

“你下去吧。”

北京局势已定,段祺瑞,徐树铮纷纷逃走,交待完大事之后,叶重没有多做停留,直接乘上了装甲列车,径直南下。

“兴帅,据关内过来的情报显示,直军击败段祺瑞的定国军之后,正在大肆收编其军队,扩充自己的势力。”文山同样出现在了叶重的列车上。

“有没有具体的数具显示?”叶重问道。

“目前定国军东路,西路,还有原来段祺瑞在北京的少量军队,曹锟至少收编了皖军七八万人。目前曹锟的军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万多,实力倍增。”文山道,“河北军已然成了日后兴帅入主中央的最大阻力。而且定国军的优良军械也尽数落于曹锟之手。包括徐佑铮采买自洋人的飞机,日本人的重炮营等等。目前曹锟的几员大将正在对收编的军队抓紧时间进行整编。”

“不用急,让他扩军,军队的真正战力可不是纸面上的数据。”叶重摆手道,“真要是不计后果的扩军,东北能一下子扩充到六七十万。只是这样做毫无意义。曹锟现在直接掌控的不过河北一地,要养活这么多军队,我看他拿什么养。”

第四卷 第325章 利益分配1

盲目的扩军是以牺牲经济,教育等其他方面为代价的。这点叶重无法接受,后世苏联强横一时,军事实力甚至一度将美国都比了下去,但那种不计后果的军事投入最终导至了苏联整个体系的崩溃,而美国一直到叶重穿越的时候还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身份。掌控着中东石油这样的全球战略资源。这才是持久之道。那种一切以什么为中心,压根就是杀鸡取卵,短视的做法。往往在一些方面起来了,在另外的方面又丢掉了支柱性的脊梁骨。

“兴帅说得是,不过虽然定国军的飞机,重炮还无法与东北相提并论,但对于厉兵秣马的曹锟,兴帅不得不防。”文山提醒道。

“嗯,暗中的防备是必须的。不过以后几年的时间内,东北的重心都在北方被占领过来的俄国领土上面,芝能兄的情报人员在关内适当收敛一点,动作不宜太大。”叶重道。

文山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眼下的直系虽然实力膨胀极快,但跟东北初具规模的工业底子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的。

叶重火车抵达北京火车站的时候,整个车站已经被孙烈臣派出的两个团给控制了。

“曹老哥,怎么这么大的阵仗啊。”叶重看到越众而出的曹锟,以及人山人海的火车站不由吃了一惊,这可比以往任何一次进京的场面都要来得浩大。

“哈哈,应该的,迎接你场面怎么能不大一点。”曹锟大笑道。

“舅父,表哥,你们也来了。”叶重看到身体颇为健朗的徐世昌,还有旁边的徐绪连忙打招呼道。

“你这个驱除为害中央奸逆的东北巡阅使亲自进京,我们自然要来看上一看了。”徐世昌也是一脸笑意地道,眼下黎元洪已经不再适合当民国的大总统,整个中央,呼声最高的,当然就是他了。

“兴帅,日军在旅顺,大连,以及海参威一带已经开始撤军了。”叶重正和徐世昌,曹锟等人寒喧的时候,赵常顺适时地走到叶重身边小声道。

“谁说福无双至啊,现在我们不仅把段合肥赶下马,连日军也撤退了,内忧外患都已经清除干净,要不是这几天还有大量的事要处理,真要拉着兴武去一醉方休。”曹锟的热情更胜往昔,不过心里对叶重的忌惮却多了几分,没有了日军的掣肘,就算眼下他的河北军实力暴增,可还无法与东北军相比。这次直皖大战,孙烈臣那三个师进展之快,丝毫不逊于吴佩孚的西路军。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东北军仍然一如既往的犀利。

“好了,中央还有一大堆事要尽快决定下来,你们有什么话,等把事处理完了再说吧。”徐世昌催促道,一方面之前段祺瑞控制了中央,现在段祺瑞的那批人自然是人心惶惶,整个中央差不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确实有得忙,另外徐世昌等了这么多年,也有些想早一点登鼎了。

“说得对,为了避免大军入城给民众带来的恐慌,曹老哥,你我的军队主力就留在北京城外吧。”叶重看向曹锟道。

“说得对,我也正有此意,要不然加起来快十万军队进京,差不多把几条主街道都要给堵了。”曹锟点头道。

到车站来的还有各省的议员,纷纷钻进了自己的车子。

叶重则上了徐世昌的车。

徐世昌便放下了矜持,反正开车的也是心腹的警卫,并没什么可避讳的,“兴武对北京今后政局的走向怎么看?”

“舅父放心吧,黎宋卿这次肯定是要退出政坛了,这么多年过去,排队轮也轮到舅父了。”叶重笑道,除了东北的实力作为后盾之外,以徐世昌在北洋系统中的资格,确实找不到比徐世昌更合适的总统人选。

“日本那边当真撤军了?”徐世昌还有些不放心地道。一明涉及自身,徐世昌也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刚才赵常顺在众人面前毫不排外,未必不能排除是叶重故意安排的。

“是真的。日军主力会尽数撤回国内。”叶重点头道。

“好,好。我老了,现在就当在中央是给兴武你铺路,以后总要是让路给你的。”这时徐世昌才满意地点头,民国的政局多变让徐世昌明白了有军队支持的重要性。处事圆滑的徐世昌也知道叶重如果凭实力强来,完全是可以自己登鼎的,眼下两个仅管有亲戚的关系在维持,可是在总统位置的诱惑上,古往今来手足,父子相残的也不在少数,现在民国政坛虽然不像帝王时期那样血腥,但关系能维持得一时,谁也保证不了是否能长久。就算叶重暂时能忍得住诱惑。叶重手下那批文臣武将也未必能按捺得住。

“舅父老当益壮,这些客气话就不用说了。”叶重摇头道,在北方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之前,叶重不想置身于北京权力倾轧的斗争中来。“倒是有件事还真需要舅父帮一下忙。”

徐世昌道,“兴武你说。”

“本来段祺瑞以前答应过我,驻德国的外交公使由东出的人出任,后来一直晾起来了,舅父上位以后,把这件事通过一下,到时候我会安排人过来。”叶重道。

“好,到时候在中央这边不会有阻力的。”徐世昌点头道,一个驻德公使不过是件小事。

长长的车队来到国会大楼,这里聚集了各省的议员,光是叶重的三省,三区就在国会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再加上赈灾一事,甘肃籍的议员现在也是彻底向东产靠拢了。

心向东北的议员在国会中将会占有举足国重的位置。这点对于徐世昌以后在中央的施为也是不小的助力。

黎元洪因为被段祺瑞压迫,强行通过了惩处曹锟,吴佩孚的电文,再加上黎元洪也一直是个傀儡,越发觉得这个总统做得没什么意思。于是在直皖战争刚结束,黎元洪就辞了总统一职,避居天津。此时众多议员一商议,由徐世昌这个副总统暂代总统一职,负责处理事务。由于徐世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