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戏天宝 >

第195章

戏天宝-第195章

小说: 戏天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志可不上李林甫的当:“给不起就不给了。嘿嘿。”

李林甫皱了皱眉头:“你马上就要当状元了,可不能如此无赖。”

“我很无赖么?”赵志猥琐的一笑:“当个无赖地状元爷肯定很有挑战性。”

李林甫大感话不投机,索性闭起嘴喝茶,谁料那茶也似乎是经淡无味一般,原本大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好在新任羽林将军牛定掳也赶来了,才化解了这尴尬的气氛。

聊了一会之后,牛将军自然是做东,三人喝了点酒再回赌坊的时候,居然已经有一辆马车等候在赌场门外了,李林甫远远的看见,立刻笑道:“陛下下午殿试,这定然是来接你的马车了。(

赵志猛点头:“这样啊,那我可要进去换件好点地衣裳了。”

李林甫摇头道:“面圣的时候自然要换衣裳了,你好歹也是进士及第。自然要穿官府。”

赵志眼睛一亮,官服这玩意他还是第一次穿:“几品的官服啊。”

李林甫摇头道:“没品。”

这算是赵志第三次来大明宫了。

不过之前两次都是从偏门直接进地后宫,不必这回直接从正门进宫感受来的深。

从进了大明宫正门开始,赵志就不得不下了马车开始走路,等过了几个桥几个门到了正殿的时候。赵志已经是腰酸腿软了。

在含元殿门房处,赵志领了一身紫色的衣裳。出去袖口处下摆处有些金丝地纹线,别地地方并没有什么龙啊,鹤啊,乌龟啊什么图案,果然是没品味到了极点,赵志叹了句。

“快些吧,就等你一个人了。”领路的小太监焦急地催着对衣裳评头论足的赵志。

“慌什么?”赵志嘿嘿一笑,从耳朵上掏出半根烟来:“这么隆重的场面,绝对值得抽根烟的!”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本来李隆基每日临朝处理政务应该是在宣政殿的,可是今年适逢天宝元年,而且又是改国号之后第一届科举,这甄选状元自然是头等大事了,所以,李隆基特别恩准。在含元殿殿试。

赵志被一小太监带着到了含元殿前的台阶下,那边已然有了二十三人在等候着,赵志果然是最后一个才到的,颇有些压轴地意思。这倒不是赵志矫情,实在是他住的太远了,人家都在城内繁华地界住着,只有他住在城外赌场。自然来的晚了一些。

不过看样子,这李隆基也没那么早就来弄什么殿试,估计还有一会好等呢,赵志百无聊奈的蹲在了地下,想休息休息,不想身边的小太监急忙叫道;“不可,不可。等候面圣自然要站好了。哪里能坐在地上?”

赵志啐了一声,无奈的站了起来身子仍然是歪七扭八,看的身边的小太监直皱眉头。

赵志完全没有君权第一地觉悟,所以其他二十三个学子都是撑着站的稳当,只有赵志不是掏掏鼻屎,抓抓裤裆,整个一个混在学士内部的流氓。

“那个叫王阅?”赵志闲着无聊问道。

“在下正是王阅。”赵志身后有人答道。

赵志扭过身子,回头打量着这个据说是自己第一号的对手,五短身材,样貌相当之猥琐。

“兄台可是赵志赵公子??”王阅拱手,低声道。

“不才正是赵志。”赵志点了点头,正要试探敌情,忽然一小太监声喊道:“壬葵年进士及第学子觐见!!!”

地下学子都是一惊,在那时代,这个叫见天颜啊,那叫一个激动,况且这些考上的,起码有半数是成日在家里埋头苦读的,见人都少了,来了皇宫这最牛B的地方,有些都已经是面部抽筋了,小太监这么一喊,登时就有一个家伙直接吓倒了在地上,人事不知了。

众人一阵慌乱,赵志急忙跑过去又是掐人中又是拍胸脯地,那学子终于悠悠醒转:“啊,圣上……”

赵志无语。

“醒了就快些排好队,进去吧。哪位是赵公子?”小太监急忙喊道。

“有!!!”赵志举手。

“赵公子请站前面。”小太监估计是受了李林甫的好处,这不由的让赵志大感幸福,真是有人铺路栽树,有人专门乘凉啊。“真是县官不如现管。”赵志背后的一家伙突然小声冒了一句,赵志扭头一看,却是个相貌堂堂的家伙,估计就是一愤青了。

“进士及第二十四人。觐见!!!!”小太监回唱道。

台阶上另外一小太监立刻接了过去:“进士及第二十四人,觐见!!”

赵志只好当先带着二十四人分成四行八列沿着左侧地台阶往上走去。

含元殿里,百官云集,当然最大的BOSS还是坐在龙椅上一身金黄色袍子地李隆基。

“叩见陛下,五黄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志无奈。在小太监地耳语下实打实的跪了下去,老老实实地叩了三个头。然后伏地不起。

“力士,宣圣旨。”李隆基并不叫赵志他们起身,反而是冲身边的胖子高力士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荣四海,繁万山,天宝初年,四方安定…………,钦此!!!”高力士嗦地念了足足有两分钟,才冒了赵志最熟悉的一句。

“谢主隆恩!!!”虽然赵志完全没听明白高力士念的是什么东西,不过看惯了电视剧的赵志也知道这时候就这么一句台词了。不过同时赵志还挺佩服高力士的,起码能识字的太监不多,能读得这么顺畅的,就更少了。“平身吧。”李隆基这才道。

赵志迅速的爬了起来,早跪的膝盖头疼了。

“朕今日在含元殿举行大典,甄选人才,你们二十四位都是户部挑选出来地佼佼者,都是十年寒窗的有心人。今日起,你们终于能一圆梦想,天下幸甚,朕心也甚为宽慰啊。”李隆基含笑道。

“陛下,虽然二十四位俊才都是学识卓著,不过老臣和诸位同僚更想知道的是,到底哪位能成为陛下的门生呢?”李林甫接话道。

“呵呵。爱卿不必心急,今日有的是时间,反正文武百官都在,不妨大家跟我一起来考校考校,日后你们的这些晚辈也好熟悉熟悉。”李隆基呵呵一笑,道:“在场的这二十四位,都是文章好。才情高。并且有人推举的,想来也不是一时半会之间能分出高下地吧。诸位爱卿有什么话。不妨一起说说。”

“启奏陛下,微臣对陛下刚刚的话颇有些微词啊。”秦斯人这个老家伙立马站了出来,笑眯眯的道。

“哦?”李隆基一伸手:“讲!”

“陛下刚刚说道,二十四位都是文章好,才情高的,这的确不假,可是一时半会分不出高下,那就不一定了啊。”秦斯人说着还暧昧的看了赵志一眼。

“哦?”李隆基露出颇有兴趣的表情。

“回陛下,这二十四位进士及第地才子之中,微臣以为有一位,定然是状元头名的不二人选!”秦斯人抬起头,一副很是寂袅的表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咦!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位才子的鸿鹄远志和高尚情操,在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里表露无疑,试问陛下,能写出这种文章的人,不让其独占鳌头一展抱负,情何以堪?”

“好!好!”李隆基拍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错!谁写的?”

“此人正是扶风县学子,进士及第,赵志赵梦枕。”秦斯人对赵志使了个眼色。

赵志估摸着这是要自己站出来一步好叫李隆基看个清楚了,于是抬腿超前迈了一步:“草民参见陛下。”

“抬起头来。”李隆基道。

赵志只好抬起头来,对李隆基抛了个媚眼。

“是你?”李隆基显然记得赵志。“正是草民,”赵志急忙道:“那日陛下微服私访,草民亲眼见到陛下铁面无私,刚猛果敢的为长安城挖出了田司武这一大毒瘤,在下心仪万分,今日得见天颜,万幸!!”

李隆基被赵志一顿猛拍,心情大好,哈哈哈笑了几声,定了定神,喝了口茶:“征西赋就是你写地?”

赵志连忙点头:“正是草民。”

“不错,不错。”李隆基一拍桌子:“你果然有点抱负,知道居安思危。……你地推荐人是李林甫?”

“回陛下。”李林甫站了出来:“微臣去年初有幸得到了一本《梦枕诗集》,一读之下居然无法松手,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赵公子,两人一时间成了忘年交,举才不避亲,微臣这才大胆做了举荐人。”

“居然连李爱卿也如此推崇,赵志,你的诗集呢,呈上来与我一观。”李隆基道。

赵志急忙从袖子里抽出诗集,递给过来地小太监。

李隆基打开诗集,笑眯眯的念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赵志,你还挺有些多愁善感的味道啊。”

赵志大汗:“回陛下,那个,那个草民认为,天下万物皆是有情,得情者方能看透情,看透情者方能得大道,故此这种,一试也是无妨。”

“有点意思。”李隆基点点头:“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什么人选都提出来,朕一一考量。”

“这就完了?”赵志大汗;“似乎还没能抓住李隆基的心啊。既然来了,那就要混个状元,不然自己这么天时地利人和,再叫人家抢了老大,可不是亏死了?”

快乐到死(九)

“回陛下。”李林甫站了出来:“微臣去年初有幸得到了一本《梦枕诗集》,一读之下居然无法松手,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赵公子,两人一时间成了忘年交,举才不避亲,微臣这才大胆做了举荐人。”

“居然连李爱卿也如此推崇,赵志,你的诗集呢,呈上来与我一观。”李隆基道。

赵志急忙从袖子里抽出诗集,递给过来的小太监。

李隆基打开诗集,笑眯眯的念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赵志,你还挺有些多愁善感的味道啊。”

赵志大汗:“回陛下,那个,那个草民认为,天下万物皆是有情,得情者方能看透情,看透情者方能得大道,故此这种,一试也是无妨。”

“有点意思。”李隆基点点头:“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什么人选都提出来,朕一一考量。”

“这就完了?”赵志大汗;“似乎还没能抓住李隆基的心啊。既然来了,那就要混个状元,不然自己这么天时地利人和,再叫人家抢了老大,可不是亏死了?”

李隆基冲台下扫了一眼,笑眯眯的道:“二十四位进士中,除去赵志就再无人才了么?再无人举荐?”

“草民毛遂自荐!”赵志身后一男子越众而出,也是跨上一步,到了赵志身边跪了下来:“王阅。自以为无论是才华,经略,都不输任何人,苦在无人推荐,今日斗胆,毛遂自荐。”

赵志有些发愣。这样都行?急忙抬头看了看李隆基地表情,可惜距离太远。无法揣摩圣意啊。

“哦?这倒有点意思。”李隆基打开面前的书札,读了出来:“王阅,进士科成绩第二,问策文章第二,不错。不错。你刚刚说你自问才华,经略都不输任何人,倒是不怕有自夸的嫌疑哦。”

王阅急忙磕头:“回陛下,草民三岁识字,五岁起就熟读诗经,十岁上四书已了然于胸。十五岁各地寻遍,再无可读之书,后游历各地十年,研读道家经意五年,故此敢有以上一说。”

“哦?”李隆基大喜,自以为发掘到了人才,更何况这个王阅读的是道经显然极对自己的胃口,不由的高兴了起来,语调中都露出了欢喜之意。

赵志一听这个风情万种地“哦”字。心里可慌了起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急忙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