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9章

唯一战胜国-第19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黎公约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一成员国的工业产权在所有其他成员国都得到保护。但由于各成员国间的利益矛盾和立法差别,巴黎公约没能制定统一的工业产权法,而是以各成员国内立法为基础进行保护,因此它没有排除专利权效力的地域性。

公约在尊重各成员的国内立法的同时,规定了各成员国必须共同遵守的几个基本原则,以协调各成员国的立法,使之与公约的规定相一致。

首先巴黎公约有独立性原则,即商标、专利在某国申请注册,但被其法律撤销后,不影响该商标、专利于其他国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申请专利时,在这个国家能通过,但在另外一个国家不一定能通过,反之这个国家不能通过,另外一个国家有可能通过。

同时还有一个‘强制许可专利原则’,《公约》规定:各成员国可以采取立法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核准强制许可,以防止专利权人可能对专利权的滥用。某一项专利自申请日起的四年期间,或者自批准专利日起三年期内(两者以期限较长者为准),专利权人未予实施或未充分实施,有关成员国有权采取立法措施,核准强制许可证,允许第三者实施此项专利。如在第一次核准强制许可特许满二年后,仍不能防止赋予专利权而产生的流弊,可以提出撤销专利的程序。《公约》还规定强制许可,不得专有,不得转让;但如果连同使用这种许可的那部分企业或牌号一起转让,则是允许的。

另外公约还有一个‘展览产品的临时保护’,公约成员国应按其本国法律对在公约各成员国领域内举办的官方或经官方认可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产品所包含的专利和展出产品的商标提供临时法律保护。

夏钧分析了一下巴黎公约,结果发现专利并非是可以翘着脚收钱的,或者自己不授权就可以垄断的。

你不授权,人家可以来个强制许可,你想垄断是没门的,不过专利费倒是可以继续收,但问题是两年后,说不定人家还会找麻烦,可能直接就把你的专利撤销掉了。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垄断,只是看各国政府看你顺不顺眼,如果说技术完全掌握在手上,也可以进行垄断。

另外夏钧发现李诗婧是读工商管理系的之后,有种想把她直接抢来的冲动。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人还没泡到手呢!不过下手也要快一些了,都一个多月时间了。

……

刘锦山支付了货款,夏钧又兑换了200台拖拉机,成立了一个建州货运公司帮其运货,每台拖拉机载重量5吨,一台拖拉机才20点积分的价格,实在是很便宜。

完全可以再超载5吨,一台当两台用,依旧跑得动。

建安县是建宁府的所在地,官道算是省道,拖拉机上了省道完全没问题,可以一路开到福州去。

然后在通过福州的船只运往国内外。

要想在闽北办工业,运输最好是自己解决了,否则这里交通不太便利,贸易也不好展开,这是一个很大的制约问题。

运费比较便宜,从西乡运到福州,一辆拖拉机只需要支付5块银元,烧油方面得夏钧用积分来垫,不过目前也没办法了,这一块避免不了的。

刘锦山走的时候,夏钧对他叮嘱了一番,生怕他把招人的事情给忘了,这次刘锦山来就没有带人过来。

刘锦山解释说筹款太急,一时没顾上,让夏钧有种狂扁他一顿的冲动。

夏钧现在可谓是极度缺人,张四狗虽然有点文化,在本地活动活动还行,去外地就不行了,他一点经验都没有。

此时夏钧真感觉力不从心啊!办个造纸厂都忙上忙下的,没一个是能独当一面的实干家,下面的人的确肯苦干,但没能力也是白搭。

保安团无论是建设,还是军制的建设,都已经达到了极限了,继续到处扩张绝对会造成管理混乱。

不过也有好消息,夏钧把五个连的二线部队派遣出去,那剿匪效率提高了许多,毕竟这是15个排啊!

在闽西北地区剿匪还算比较顺利,建阳、武夷山、邵武,以及南平地区讲的都是闽北方言,虽然有些差异,但也都能听得懂。

出了这片区域,语言交流就有些障碍了,剿匪速度也受此影响。

一周内,夏钧的积分就上涨了15万,夏钧的积分已经积累到了75万的程度,另外手上还有28万银元。

……

4月23日,013排联合012排,于南平地区扫灭了一股两百余人的土匪,夏钧的积分破百万。

夏钧连忙打电话调来十台挖掘机,把军营后面的一片小土丘铲平。

4级高产水稻培育基地:需要积分100万,占地200亩,自带人员500,年培育稻种10亿公斤。

这个培育基地很大,需要占地两百亩,夏钧干脆把军营后面的那片地开出来,培育基地就建在军营后面。不过培育基地的产能却很给力,一年可以培育10亿公斤的稻种,这也就足够10亿亩水田的所需。

林德宝最近是忙开了,由于夏钧第一批兑换了一万公斤稻种,结果在西乡还有近5000亩的缺口,各村都想多要些稻种,纷纷跑到他那儿要。

林德宝也为难,就一万公斤的稻种,不可能人人都有。如今已经到春播的时候了,林德宝按人口把稻种平均分配给了各村。

此时培育基地建起来,稻种不足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第三十章:基础工业

培育基地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建好了,培育基地全封闭式,里面有平台的自带人员,连夏钧都不能进去。

稻种培育方式很简单,就是将高产水稻的稻谷拿去加工一下就能继续种植了,不过夏钧显然手上没有。

所以还是从系统中兑换,不过兑换价格却非常低,1点积分可以兑换100公斤的未培育稻谷。

夏钧当即兑换了100万公斤稻谷,送入培育基地进行培育,第一批稻种很快培育了出来。

“老林,以后不愁没稻种了,有这个培育基地在,以后想要多少都有。”夏钧对林德宝说道。

林德宝欣喜道:“这下不用为分稻种的事闹了。”

最近林德宝可是被闹得头大,看着眼前这一袋袋的稻种,岂能不欣喜万分,他这个农业部长哪是那么容易当的。

夏钧最近还给他下达了任务,就是把西乡的农林业资源统计清楚,那些自生林要砍掉50%。

砍掉的自生林木材用于造纸,砍掉之后,山上种上楠竹和杉树,福建40%左右的农田集中在沿海的海滨平原上,而闽西北则拥有60%多的林地资源,闽西北的经济还是以发展林地为主,那些木材加工一下都是钱。

夏钧目前还缺少很多基础工业,例如钢铁厂、水泥厂、采沙场、采石场,为了搞清楚资源分布,夏钧只好在平台上兑换闽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图,这个分布图非常贵,仅仅是闽北地区,就需要5万点积分。

刚投资100万点积分建设了一个4级高产水稻培育基地的夏钧此时所拥有的积分很少,虽然这一周的剿匪效率不错,不过夏钧手上也就只剩下12万点积分了。

不过夏钧又没有什么地质学专家,哪里能勘探得出来。

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于是夏钧花了5万点积分,购买了‘4级闽北资源分布图’,资源探测分4个等级,4级是最低的等级,探测不会太全面,那些比较掩蔽的矿产不会被探测出来。

拿到分布图,夏钧惊喜的发现,图上有三处小铁矿,两处小煤矿,一处小磷矿,另外还一个储量巨大的石灰石矿脉。

还有金、银、铜等矿,不过分布比较零散,储量也比较小。

有铁矿,可以开设个钢铁厂生产钢筋,石灰石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煤炭可以用来制造尿素(氮肥),磷矿可以用来制造磷肥,可惜没有钾矿,中国的钾矿储量不多,后世需要进口。

工业上有水泥,有钢筋,有沙石,就能修许多基础设施,最急需的就是道路,福建的道路情况需要改善一下,否则哪里能发展。

农业上有氮肥、磷肥,就可以让农作物增产。、

同时夏钧还需要一个兵工厂,最少能把子弹、手榴弹等东西自给自足,一旦军队扩充到一定程度,子弹也是很耗费积分的。

夏钧穿越也有近半年多的时间了,对兑换平台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兑换的王道不是直接兑换鸡蛋,而是直接兑换母鸡。

就算是某个东西再便宜,也不如自己生产了划算,而积分则是用来兑换那些关键的科技和设备的。

甚至还需要留下一些积分,应对战争中所可能出现的变故。

夏钧所需要的无非就是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财政,这有造纸厂以及预计建设的卷烟厂为他赚取利润,再加上现在高产水稻的稻种培育基地也已经建成,财政上暂时应该不是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基础工业,福建的交通这么差,基础设施得大修一下,起码的道路得改善。这就需要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沙石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需要能源,这就必须发电。

第三个方面就是军事工业,起码得解决子弹、手榴弹等没有什么技术性,有需求巨大的东西能够靠生产来满足。

采石场和采沙场不需要什么技术性,夏钧直接兑换了采石场的设备以及采砂船,很快就选定了采石和采砂的地点。

采石场就在西乡,西乡可以采石的地方较多。采砂船则在建溪(闽江三大支流)作业,也就是东峰、东游一段的建溪河道。

采砂船和采石设备只花了夏钧五千多点积分,就兑换了二十艘采砂船,以及足够五个采石场的设备。

夏钧兑换的不是领先的设备,只是普通的设备和采砂船。

就当前来说,中国不缺乏劳动力,领先设备的好处就是节约劳动力,不过既然当前的中国有人口红利,并非所有工厂都需要采用领先的设备。

另外,开办工厂也不局限于西乡一地,整个闽北到处都可以开,谁敢来找茬?

紧接着,夏钧又陆续建设了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除了钢铁厂和水泥厂的部分设备采用了领先级别的,其他都是普通的设备。

但这些普通的设备,也是这个年代最好的那种。

这些小工厂花不了多少积分,一共只用去夏钧15万的积分。

水泥厂一年可以生产10万吨水泥,水泥质量更高。钢铁厂用的是转炉炼钢,而不是平炉。

转炉相比平炉的产能要高,更重要的是转炉是用电的,不是烧煤的。

这一个小型的转炉炼钢厂就花掉了夏钧5万点积分,可以年生产钢材1万吨。

不过设备兑换来了,但除了采石场、采砂船以及水泥厂、磷肥厂投入了运作外,氮肥厂、钢铁厂迟迟没有进入运转。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缺人。

氮肥厂设计到化工问题,夏钧把钢铁厂的设备换来后发现,这种先进的设备需要较高的文化才能操作。

兵工厂则没有条件,因为没有原料。

由于那些工厂的开办,夏钧感觉到了财政上的压力,水泥厂、磷肥厂、采石、采砂都是不外销的,这些东西都是供给自己建设用的。

东西生产出来,自然是要用到建设上,但建设要钱!不建设,工厂又放在那里玩,自然是十分不划算。

这些工厂的工人,以及采矿的工人,需要两千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三块银元,一个月就得支出6000块银元。

外加刘锦山那边下次来的时候,说不定会拉一大票人来。

夏钧还得办学,还得支付补贴、高额薪金,财政上又显得不足了。积分方面,由于各二线部队扩散得已经越来越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