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60章

唯一战胜国-第160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特:“在私生活中你是个心灵非常高尚的人。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政治上不合道义的事情,向一个完全无害的国家挑战?德国不是和英国一样有理由可以发展海军吗?如果想与德国在贸易上竞争,你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工作。”

巴福尔:“那就是说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或许对我们而言,还是发动战争比较简单。”

怀特:“你居然会有这样的思想,真使我大吃一惊”

巴福尔:“这是一个‘是非’的问题吗?也许只是如何保持我们优势的问题。”

夏钧并不偏袒德国,他与德国的交流也好,往德国储备物资也好,都是处于利益上的考虑。

但夏钧更不喜欢英国佬,所以在这场大战中更偏向德国一些,最起码德国不会对中国照成什么威胁。但理智一点想,偏袒谁都无关紧要,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市场并未出现空白。

因为德国还未进行潜艇站,英国的商船依旧可以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只是资金抽调了一些回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商业。

华东自治政府在等待机会,夏钧正在严密关注着欧洲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否长久,在于马恩河战役中英法联军能否遏制德国的进攻。

1914年7月28日,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8月1日,德国以俄国进行战争动员为由,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以法国不接受它所提出的“中立”的条件为借口,向法国宣战。

德国的战争计划是前总参谋长施利芬在1905年制定的,其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防务空虚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军,速战速决打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再去对付俄国。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遵循其前任的计划,仅用9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而在西线则集中了7个集团军,共78个师,以梅斯为轴心分为左右两翼。左翼2个集团军,共23个师,守卫梅斯以南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阵地;右翼5个集团军,共55个师,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突破法国北部边境。

自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军为报失败之仇,从1872年起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对德作战计划,到开战前已有17个之多。最新的计划是由法军总参谋长的霞飞将军制定的,即“第17号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认为德军将集结在设防巩固的法德边境线上,因此法军要在这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势,并一举收复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

1914年8月4日,右翼德军侵入比利时,遭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占领布鲁塞尔。

烈日要塞被修得十分坚固,最后德国人动用了一种大型臼炮,名字叫“大贝尔塔”。 “大贝尔塔”巨炮长数十 米,重达几百吨,口径足有420毫米,光是每颗炮弹也要1吨重,能够穿透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威力极其巨大。

“大贝尔塔”行驶中把路面压得直发颤,一炮下去就像是打雷一般,地面都在剧烈的震颤,就如同地震了一样,周围的玻璃悉数被震碎。

比利时人的烈日要塞根本无法抵挡这种巨型怪物,最后12座炮塔悉数被摧毁。

马恩和战役很快就打响了

这是一场运动战,如果法国支撑不住,那么德国将赢取整个大战的胜利而称霸欧洲大陆。如果法国能支撑住,那么整场战争将从运动战演变成艰苦残酷且漫长的堑壕战。

此时,法军的几个主力集团军却在按照“第17号计划”发起对德军左翼的进攻。然而,初期的战斗表明,“第17号计划”糟糕得很。在格林,法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在进攻萨尔堡和莫朗日两地德军的防线中,被打得焦头烂额。

右翼德军在占领了比利时后,其5个集团军的近百万人马,像一把挥舞的镰刀,从比利时斜插入法国。走在最右面的是克卢克指挥的第1集团军,约30万人,被视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进军的主攻部队。该集团军于8月24日由比利时进入法境。

8月25日,德军攻占那慕尔。霞飞为阻滞这支德军右翼部队的前进,从格林战场调集兵力,组建了法国第6集团军,由毛老里任司令。

9月3日晚,克卢克抵达马恩河,而他所追赶的法第5集团军和其外侧的英国远征军已在当天早些时候渡过了马恩河。

这两支仓促退却、陷入疲惫和混乱之中的部队,虽曾一再接到炸毁桥梁的电令,但都未去炸毁。克卢克占领了这些桥头堡之后,不顾柏林最高统帅部要他与比罗的第2集团军保持齐头并进的命令,准备立即于次日清晨渡河,继续他追逐法第5集团军的行动。

德军上下为一连窜而来的胜利欢呼不已,他们距离法国巴黎很快就只有三十英里了。

然而德国在胜利过程中,并没有消灭法国的有生力量,就算是俘虏也只是俘虏了一两万人而已,大炮也没有见到多少。

同时因为德国的快速前进,导致后勤无法跟上,军队里能正常行走的马匹已经所剩不多,总得来说,补给线已经拉得太长了。

果然,在9月6日,法国发起了反攻。与德国在马恩河一带展开激烈交火。

机枪和大炮的迅猛发展,使得士兵在运动战中几乎没有藏身之地,双方的伤亡直线上升。

同时在战争中,出现了轰炸机。

法国把从中国买到的五十架重锤I轰炸机推上了战场,而德国则把从中国买到的两百架重锤I,和五十架重锤Ⅱ轰炸机都派上了战场。

双方你来我往,航弹从天而降。

士兵们举手无措,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付天上的飞机,他们缺乏有效手段,根本没办法把飞机打下来。

法国人在轰炸中吃了亏,德国人的轰炸机实在太多,而且还有更先进的重锤Ⅱ轰炸机,就相较载弹量来说,德国的轰炸机载弹量总数是法国轰炸机载弹量总数的七倍。

不过德国虽然占据上风,但因为补给跟不上,导致后力不足。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天中双方死伤惨重,德国不得不向后撤退。

大炮、机枪、轰炸机轮番上阵,士兵们就像是蝼蚁一般被宰割着生命,截止9月9日,英法联军伤亡总数达到了三十六万人,而德国的伤亡总数也达到了二十五万人。

双方伤亡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七十多万。

自大战爆发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德军遵循施里芬定下的基本方针,迅速穿越比利时领土向法国本土挺进。那时整个德国,甚至几乎全世界,都深信德军会很快胜利,巴黎即将被占领。然而,当德国人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国人的灾难迫在眉睫时,协约国军却在马恩河畔转败为胜,因而被人们称为“马恩河畔的奇迹”。

欧洲打得轰轰烈烈,而在中国,日本和英国也已对青岛发动进攻

华东军上下都明白,战争离中国不远了。

——————

这几天更新太快了,小菜得查查资料。。。。不然写乱了。。。

第一百零七章:给小日本放放血

第一百零七章:给小日本放放血

8月13日 德国愿将胶州湾租借地直接归还中国,日驻华使馆代办警告外交次长曹汝霖,不准中国接受德建议。

袁世凯当天就打电话给夏钧,与他商量对策。

夏钧告诉袁世凯,暂时不必发出什么强硬态度,这方面他会和德国商量好。

如果此时北洋与华东两方能够一起拿出强硬态度,日本出兵胶州湾可以被制止,但夏钧显然想与日本在陆地上打上一仗。

中国需要战争

随即,夏钧接见了德国大使陶德曼,接着与陶德曼迅速商定了关余胶州湾租借的问题,此时德国已经无力保护胶州湾租界,所以愿意还给中国,特别愿意把胶州湾归还给华东自治政府。

华东自治政府与德国的关系目前是很良好的,所以胶州湾的四千五百名德国在投降后也有保障。

夏钧还许诺,会保护华东自治七省内的德国资本的安全。

为此德国很满意能看到这样的结果,愿意配合华东自治政府的动作。

紧接着,夏钧开始调动兵力,同时将大批空军调往连云港机场,从连云港到胶州湾不过两百多公里。

就是重锤I型轰炸机也能达到这个航程,何况是鲲鹏Ⅱ那2100公里的航程。

目前空军已经拥有了三百架重锤Ⅲ,以及八十架鲲鹏Ⅲ,由于是木质飞机,所以生产线很好扩大,现在飞机制造厂是玩命的造飞机,反正空军不用了,欧洲人会用。生产再多重锤Ⅲ和鲲鹏Ⅱ都不用怕亏本。

在这方面夏钧还是很有分寸的,到现在飞机制造厂一个月就能制造出一百架重锤Ⅲ和五十架鲲鹏Ⅱ和三十架雄鹰Ⅲ,同时还不包括用于出口的产能。

夏钧基本上把所有飞机都调集到了连云港机场,同时命令第一师、第二师、第三步兵师师和第四炮兵师保持战备状态。

并且调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生产兵团赶往徐州待命。至于原先的五个混成旅,则继续守卫海岸线。

……

飞机制造厂,以及战车制造厂,很快就开始全天生产飞机和战车,军部下了命令,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更多的飞机和13式无畏战车。

军工厂中的工人明显能感觉到,战争已经迫近。

而在华东军内部,那些高层军官则是跃跃欲试,他们虽然没有接到作战命令,但从军部的指令来看,像是要开打了。

和谁打?

很多军官还不太清楚。

而在连云港,不断有飞机从各地调来,整个连云港机场都是飞机,飞机场已经封锁,禁止任何无关人员靠近,四周都拉起了铁丝网。

……

十天后,也就是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显然英国在其中的鼓动成分居多,同一天,德国对日本宣战。

而在欧洲,各国仿佛都在打一场迫不得已的战争。德国试图发动全球大战,把同盟国的兵力吸引在其他战场,从而减轻欧洲主战场的压力。

华东自治政府许诺,如果同盟国进攻青岛,华东军将不会袖手旁观,这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极为愿意看到的现象。

德国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中国华东陆军已经不甘寂寞。

而在日本看来,北洋政府向他们屈服了。至于华东自治政府,日本陆军并不怕华东陆军,日本陆军是无敌的

如果说是入侵华东自治七省,日本还会考虑一番,毕竟华东自治政府拥有众多的民兵,到时候肯定深陷泥潭,但在山东他们却不怕。

华东自治政府在山东没有基础。

如果双方开战,日本陆军定然能够给与华东陆军迎头痛击。同时日本政府认为,华东自治政府不太可能插手此事,毕竟在日本政府看来,双方实力太过悬殊,支那人如果蠢到这个程度,他们不介意打一场漂亮的战役,让支那人明白什么叫亚洲最强陆军。

在对德国宣战后,日本马上与英国组成了联军。

日本将出兵四万人,英国出兵两千人,在商定过后,日本与英国决定在山东龙口登陆。

1914年9月2日,英日联军在龙口成功登陆。

这个消息传到杭州,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并进行强烈的谴责。

同日,华东自治政府外交部发出公函谴责英日两国,要求日本和英国立即从中国撤军,否则后果自负。

华东自治政府外交部突然发表声明,这很出乎英国和日本的意料。

英国大使朱尔典连忙求见华东自治政府最高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