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11章

唯一战胜国-第111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要拍得催泪一些,可以让其中两个负伤的阵亡,片尾前一段拍个烈士公墓的景象。建安的烈士公墓建得很美,绿化做得很好,每次葬礼都很隆重。

片尾则以军事法庭审判长最后的宣言结束。

“华东自治政府谨以严厉判罚告诫任何匪徒,中国将不会允许他们存在,华东自治政府将对这些匪徒以与雷霆打击,直至他们消失、灭亡……”

然后影片结束

这部影片就叫《剿匪战记》,初步写好剧本,夏钧就丢给了华东制片厂,让他们马上着手拍摄。

拍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暴露华东军拥有步话机的机密,至于其他单兵武器,此时各国多少都知道了一点,也没什么可藏的。

而狙击手、掷弹筒这类武器也不能出现。

华东制片厂拿到剧本,马上开始组织拍摄这部处女作,担任导演的是电影系第一届学生中表现最佳的学生苏子毅,此前他在拍摄宣传片中表现十分不错。

…………

阿拉伯半岛。

在这一个多月中,阿拉伯半岛上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军事变化。

拉希德家族突然雇佣到了一支中国雇佣军,使得他们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肥沃农业区中站稳了脚跟。

随后,拉希德家族训练了三千名士兵,与中国雇佣军开始进攻沙特家族的老巢内志。

这次军事进攻中,毫无疑问的,沙特家族败得很惨。

拉希德家族在雇佣团的配合下,没耗费什么力气就占据了内志,接下来便开始了与沙特家族的全面战争。

获得了人口的拉希德家族联合几个大部落,又征召了四千名士兵,士兵装备大多都比较落后,从中国运来的武器可没有那么多。

不过这样也足以压倒沙特家族了。

在这片充满沙漠的土地上,沙特家族也从英国人那里获得了不错的装备,但他们没有钱去大量购买。

而拉希德家族却得到了中国的援助,以及兵力上的支持。

装备了精良装备的雇佣团在登陆阿拉伯半岛后,卡车等摩托化装备也随后运至,这让他们开始快速横扫阿拉伯半岛。

沙特家族已经在阿拉伯半岛建立起了巩固的统治,他们的人民很忠诚,但还来了拉希德家族的屠杀政策。

拉希德家族不愿意看到这些忠诚于沙特家族的人存在,因此采用了野蛮手段,他们的手段很有效。

因为阿拉伯半岛的人口本身就不多。

这种手段也是沙特家族所使用的,沙特家族在征服了一个部落后,会进行抢劫等行为,虽然没演变到屠杀的程度。

也不是所有人都死忠于沙特家族,依旧有许多部落投靠了拉希德家族。

拉希德家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壮大,并且在贡献内志后,沙特的末日便不远了,雇佣团在一个月内突袭了他们十个聚居点。

尔后,拉希德家族的大军就跟在后面进行抢劫。

为了笼络雇佣团,拉希德家族把抢劫到的财物大部分都分给了雇佣团,这点雇佣团自然不客气,全部都接收了。

但他们有个原则,那就是不抢劫,不**妇女。至于孝敬,那另说。

沙特家族经受不住打击,对于突然出现的中国雇佣团表现得很恐惧,这让沙特家族意识到他们惹怒了不改惹的对象,但同时也对中国插手阿拉伯半岛感到愤怒。

愤怒又有什么用呢人家还不是照样打。

为了挽回局势,沙特家族派遣人员潜入英国保护区,开始向华东商馆求和,于是华东商馆用无线电电话打回国内询问委员长的意思。

“委员长,沙特家族要我们撤出阿拉伯半岛,什么条件他们都能答应。”商馆经理对夏钧报告道。

“让我们撤军,让他们去吃狗屎差不多,让刘效国继续加大打击力度,让拉希德家族占领地图上标注的两个大圈和那些港口。”夏钧命令道。

“是。”

夏钧接着拿起电话,命令华东石油公司把开采石油的设备运到阿拉伯半岛去,马上对加瓦尔油田进行开始开采。

加瓦尔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首都利雅得以东约500km处,探明储量达107。4亿吨,年产量高达2。8亿吨,占整个波斯湾地区的30,为世界第一大油田。油井为自喷井,原油含腊量少,多为轻质油,凝固点低于…20℃,便于运输。

对于这个世界第一大油田的开采,夏钧已经有了计划,那就是建一个输油管道到腊斯塔努拉油港(未来最大油港)外运。

单单是这么一个油田,就够中国用上几十年了。

不过沙特阿拉伯的大油田可不止这一个,世界十大油田中沙特阿拉伯占了两个。

不过,沙特阿拉伯未来不叫这个名字了,未来应该叫拉希德阿拉伯王国。另外一个大油田是萨法尼亚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的东北部海域,探明储量33。2亿吨。

除了这两个大油田之外,其他小油田还很多。

华东石油公司已经获取了其石油勘探权,而且在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拉希德阿拉伯将能收取任何税收。

基本上拉希德家族把整个国家的前途都给卖掉了。

夏钧给华东石油公司的前期设备是年开采石油1200万吨的设备,而当代的英国的石油开采量,还要比江苏油田的150万吨低上一些。

为了配合石油开采,夏钧打开了兑换平台,开始查看油轮的信息。

油轮按载重吨位可分为:

(1)小型油船(0。6万吨载重吨以下),以运载轻质油为主

(2)中型油船(0。6~3。5载重吨万吨),以运载成品油为主

(3)大型油船(3。5~16载重吨万吨),以运载原油为主,偶尔载运重油

(4)巨型、超级油船(16万吨载重吨以上VLCC、40万吨载重吨以上ULCC),专用运载原油。

油轮结构比较简单,用的也是蒸汽机驱动,因此兑换价格比较低。

中型油轮的兑换价格是1吨=10点积分。

大型油轮的兑换价格是1吨=30点积分。

巨型油轮的兑换价格是1吨=50点积分。

为了不那么引人注目,夏钧选择兑换了50艘大型的2万吨载油量的油轮,一个月往返一次来算(油轮航速较低),每个月可以向本土运输100万吨原油。

夏钧并不打算在拉希德阿拉伯炼油,还是运回本土炼油的好。

运输不是问题,等造船能力再强一点的时候,可以慢慢增加更大吨位的油轮,这样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困惑。

毕竟如果现在兑换出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油轮出来,绝对会被人盯上,到时候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就出来了,这些油轮哪里造的?

显然这个年代没有谁造出这么大油轮。

而5万吨载油量的油轮在这个年代是有的,虽然说货轮比较大的才两万多吨将近三万吨,但油轮结构简单,而且不止运油,也用于运输其他液体。

每年1200万吨原油,目前已经非常够消费了。如果愿意的话,夏钧甚至可以奢侈到把这些油拿去发电。

————

第三更到,今天一万字。。。

至于那欠下的4000字,咳咳这个月每天更新量从九千提到一万,就不补了哈

第六十四章:张自忠、卫立煌

第六十四章:张自忠、卫立煌

拉希德家族的突然崛起,引起了英国人的注意,特别是他们发现拉希德家族雇佣了华东自治政府的士兵后。

英国在六月中旬向华东自治政府发出抗议,指责华东自治政府查收阿拉伯半岛局势。

“该死的英国佬。”夏钧咒骂了一声,连忙派遣朱晓诚前往英使馆进行沟通。

朱晓诚与英国特派大使朱尔典沟通了许久,这才把事情解释清楚。

华东自治政府表示并无插手阿拉伯半岛局势之意,拉希德家族雇佣华东政府军属于个人行为。

另外,华东自治政府无意染指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保护区,将迫使拉希德家族与英国签订不侵犯协议。

华东自治政府做出的这些保证才让英国人放下心里,很快他们便收到了阿联酋地区英使馆德法尔报告,声称拉希德家族愿意与英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英国人对贫瘠的阿拉伯半岛没什么兴趣,他们的兴趣只在于苏伊士运河这条航道,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显然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

不过有一点让英国人很不爽,那就是拉希德家族显然与华东自治政府签订了某种盟约,虽然说华东自治政府的势力依旧很弱小,并不足以撼动英国这个世界霸主的地位。然而近期华东自治政府的海外投资很活跃,特别是在矿产上。

近期,华东矿业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铜矿已经开始挖掘,同时这处铜矿也开始抵押给银行换取贷款。

这片铜矿为华东矿业公司带去了两千万美元的贷款,接着华东矿业公司又以西奥的那片铁矿向银行贷款,不过银行给出的价码太低,双方最终没有谈拢,华东矿业公司打算把矿场建设好后,再向银行贷款,那时候就值钱了。拿到贷款的华东矿业公司,开始在澳大利亚疯狂圈地。

华东矿业公司所购买的土地,下面多数是有矿产的,不过人们并不知道华东矿业的神奇眼光。

华东矿业公司在买下地块后,也没有立刻对这些地块进行勘探,而是放在那里不予理睬,反正地都买下来了,理论上就是华东矿业公司的了。

未来澳大利亚政府敢没收的话也没关系,等把他们打趴下了,照样是华东矿业公司的,这是跑不了的。

……

在杭州,华东制片厂的《剿匪战记》已经开拍了,华盛电影公司的那部爱情片也很快就进入了拍摄阶段。

唯独中盛电影公司的《霍元甲》跑到了广东拍摄,他们已经征得霍元甲的土地刘振声的同意,刘振声愿意出演这部电影。霍元甲的徒弟其实只有刘振声一人,五徒弟陈真其实是虚构的人物。

夏钧也没怎么管电影的事情,因为华东大学第三届招生开始了。

这次招生将持续到九月,许多从外省赶来的学子都挤满了华东大学的招生处,这所大学代表着华东自治三省最高学府。

里面有一流的硬件和教学,更有一流的学风。

“荩忱,打算报什么学院?”一个天津法政学院来的学生拉这一个年轻人问道,那个年轻人的相貌很英俊,只见他回答道:“我想报陆军学院。”

“哧……荩忱,那可是陆军学院,你可是法政学院的。”那个同学吃惊的笑道,那个叫荩忱的学生不以为意,指着远处那个广告牌上的招兵广告,说道:“大丈夫就当战场杀敌,法政学院不读也罢,再说人家也没有规定读了法政专业就不能报陆军学院。”

“下一位。”这时登记处的人喊到。

“荩忱,到你了,快去。”

“好。”

登记处的几个华东大学学生看了一眼走上前的那个年轻人,问道:“同学,姓名。”

“张自忠。”那个叫荩忱的学生回答道。

“报哪个学院,哪个专业?”

“陆军学院,步兵科。”

…………

安徽,和县。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带着一把破雨伞,被着一个包裹孤身来到了县城。

来到了县城的少年很高兴,在街道上向人打听军事***在什么地方,在路人的指点下,少年找到了柏文蔚**军在和县设立的军事***。

时任和县军事***主任的卫立炯,那少年兴奋的来到了军事***,一见卫立炯,叫了声大哥就扑了过去。

“小弟,你怎么来了。”卫立炯大吃一惊。

“大哥,我是来参军的。”

“胡闹,你这些小怎么参军。”

“大哥,你就收下我吧”少年恳求道,“我真的是来参军的。”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