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 >

第454章

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灶和汉军校尉面面相觑,两人一下子都没有反应过来。

    就在这个时候,三股醒目的白烟已经从东北方向的烽火台上扶摇而起,一个眼尖的汉军甲兵霎时手指东北方大叫起来:“快看,东北方有白烟三束!”

    夏侯灶、汉军校尉相顾骇然,东北方有白烟三束,那含义再是明显不过了,这说明楚太子项政根本就没撒谎,他说要在皮氏渡河,结果就真的在皮氏倾注全力渡河了,可李老将军却弄了一出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结果五千汉军精锐反而扑了个空。

    “老将军,咱们赶紧退守栎阳吧!”夏侯灶最先反应过来,皮氏一旦被楚军突破,河水天险一旦丧失,栎阳就成了屏护咸阳东陲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不行,断然不能退守栎阳。”李左车却断然摇头道,“我军若退守栎阳,楚军南下侧击潼关就完了!潼关若失守,楚国大将高初的大军就将与楚太子项政合兵一处,从潼关到咸阳再无险可守,我们拿什么来抵挡项政、高初的十万铁甲?”

    夏侯灶蹙了蹙眉,沉声问道:“那依老将军的意思呢?”

    “退守临晋!”李左车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屏护潼关侧后。”

    “若是项政不取临晋,直取咸阳呢?”夏侯灶道,“又该如何?”

    “项政小儿他不敢。”李左车道,“孤军悬师而击敌国之腹地,乃是兵家之大忌,若项政小儿真敢率军直取咸阳,老夫便断了他的后路,令他死无葬身之地!”

    ##########

    皮氏对岸的汉军渡口已经被楚军彻底攻陷。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波又一波的楚军甲兵纷纷渡到河西,当上岸的楚军数量超过五千人时,河水西岸的汉军终于彻底崩溃,聚集在河滩上的五千多汉军战死千余,剩下的三千多人一哄而散,其中大部向着夏阳败逃而回。

    楚军将士在战功的激励下,兀自追杀不休,前锋都快追到夏阳城下了。

    就在这个时候,楚军刚刚渡河上岸的中军本阵却忽然间响起了当当当的鸣金声,听到清脆的鸣金声,楚军将士虽满心不愿,却也只能收拾野心开始回到河水西岸重新整队,需要楚军的军纪可是极其严厉的,闻金不退那是要杀头的。

    十几个楚军小校来到项政、高朗跟前,摩拳擦掌道:“太子,将军,汉军的军心已经散了,前面的夏阳一击就能攻破,是不是这就催动大军攻城?”

    “攻打夏阳?”项政与高朗对视一眼,笑着摇头道,“不,我们可没有时间跟汉军在夏阳过多纠缠。”

    高朗便擎起横刀,厉声大喝道:“传我将令,全军绕夏阳而行,直取咸阳!”(未完待续)

第558章 对峙

    阳山北麓,北貂军大营。

    由于汉军突然从九原撤走,结果给了匈奴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当蒙殛率五万北貂骑兵赶到高阙关外时,匈奴已经占据了九原。

    耐人寻味的是,蒙殛并没有下令攻打九原。

    北貂大军与匈奴人在高阙关外一对峙便是一个多月。

    蒙辽大步走进中军大帐,先冲着帐中正在议事的蒙殛、蒙远揖了一揖,大声说道:“父亲,兄长,我军已在高阙关外驻扎一个多月了,匈奴也几次谴使前来,希望同我军合兵南下洗劫关中,父亲只是不理,我们到底还伐不伐汉了?”

    “当然伐汉。”蒙殛道“不伐汉我们举兵干啥?”

    “既然要伐汉,那就赶紧拿个主意呀,无论是绕行河西奔袭关中,还是先击破匈奴再顺直道南下,或者干脆就跟匈奴人联兵南下,父亲你到是给个痛快话呀。”蒙辽拍了拍手,苦着脸说道“别老这样窝在这漠北草原上呀?”

    “窝在漠北草原咋啦?”蒙殛道“你着什么急?”

    “孩儿能不着急吗?”蒙辽跺了跺脚,大声嚷嚷道“十路大军同时伐汉,咱们要是去晚了,这平汉首功就让别家给抢去了。”

    “你嚷嚷什么?”蒙殛冷然道“首功让别人抢去,那就对了。”

    “咦?”蒙辽闻言愕然,挠头问蒙殛道“父亲,你这话是啥意思?”

    “小子,你知道吗?自从赢妃死后,咱们蒙家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是,大王的确是从不怀疑咱们蒙氏父子的忠诚,可是楚地的贵族呢?他们心里会怎么想?”面对儿子,蒙殛并没有过多的隐瞒“还有太子和世子项治背后的那两股势力,他们又会怎么想?”

    蒙辽恍然大悟,低声问道:“父亲是说,此次伐汉,咱们蒙家不能太出风头?”

    “对头。”蒙远起身拍了拍蒙辽的肩膀,说道“二弟,此次十路大军大举伐汉,汉国已是国力耗尽、兵力用足,灭国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可避免了,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汉国何时被灭,这种情形之下,我蒙家有必要再去争这首功?”

    蒙殛也语重心长地道:“辽儿你要牢记,树大招风哪。”

    “树大招风?”蒙辽嘀咕道“不是还有上将军这颗大树顶着呢吗?”

    “上将军?”蒙殛笑笑,摇头说道“辽儿,为父敢跟你打赌,此次伐汉,上将军非但不会有什么斩获,搞不好还会吃几个败仗。”

    蒙远、蒙辽闻言都有些不信,上将军还会吃败仗?

    见蒙远、蒙辽两*启航文字*兄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蒙殛也不多做解释,只是叮嘱道:“行了,你们给为父盯紧长城沿线,尤其是高阙关,匈奴人既然钻进了九原这只笼子,他们就别想再跑出来了,咱们先等汉亡,然后再收拾匈奴人。”

    ##########

    上庸东郊,楚军大营。

    二十万楚国大军在城东十里外的荒原上扎下了几十里连营,远远望去,楚军的帐篷那是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从近处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楚军自从兵临上庸城下后,便再没什么动静了,除了每天号角聚兵、日常操演外,甚至连最起码的试探性攻击都没有,军中诸将虽然奇怪,却绝没人敢质疑毕书的用兵方略,人可是打败齐王韩信的绝代军神哪。

    不过现在却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他就是毕书的亲军校尉铁牛。

    “上将军,究竟还要等到啥时候?”铁牛挎着横刀匆匆进了中军大帐,却看到毕书正悠闲地坐在榻上品酒呢,当下上前说道“将士们可都盼着早日开战、早日斩获战功呢,再这样干等下去,末将担心士气会出问题。”

    “士气会出问题?”毕书笑笑,说道“我只听说过军队因为缺粮、战败或者主将阵亡而导致士气瓦解,却从未听说会因为对峙而军心涣散。*清逸尔雅*”

    “可是……”铁牛急道“上将军,咱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

    毕书笑着摆了摆手,道:“不着急,你别忘了白墨可是本将军的师兄,我二人同出鬼谷门下,无论是兵书战策还是智计谋略,基本上都不分伯仲,要想打破我师兄镇守的上庸,可没那么容易,总之,到了该当出战时,本将军自然会下令。”

    “嘿。”铁牛叹口气又跺了跺脚,有些闷闷不乐地走了。

    目送铁牛的身影远去,毕书脸上的笑容却慢慢地淡了下来,他之所以选择对峙,而不是强攻上庸,白墨难对付其实只是原因之一,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毕书根本没法对人说,那就是这一次,他必须保证汉国灭亡,而他这一路大军又不能斩立战功。

    至于说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故秦大将白起的前车之鉴。

    长平大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白起正准备趁胜灭掉赵国之时,却最终却等来了秦昭王的撤兵诏令,以致错失了灭掉赵国的最佳时机。

    真是秦昭王不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吗?

    当然不是,秦昭王当然知道战机稍纵即逝,若是错过这次机会,秦军为了灭掉赵国就会付出更大代价,但是秦昭王别无选择,因为白起的战功太大太高了,秦昭王发现他已经没什么可以封的了,如果再让白起灭掉赵国,他干脆就只能退位让贤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秦昭王才个在灭赵的关键时刻召回白起。

    回到咸阳之后,白起也终于回过味来了,所以当秦军战事不利,秦昭王不得已想再次起用白起时,白起就死活不肯领兵出征了,因为白起已经看得很清楚,若他领兵出征,战事若不利得死,战事若胜利他还得死,只有托病不出,或者还能够保命。

    不过遗憾的是,白起高估了秦昭王的心胸,最终还是被赐死了。

    毕书仕楚也有十多年了,毕书对楚王项庄的心性也有了足够的了解,毕书非常清楚,国公已经是功勋大臣们所能够获得的最高级别的爵位了,至于说比公爵更高级的王爵,那就是楚王的逆鳞,谁敢凯觎谁就得死。

    毕书现在已经是国公了,若他再斩立战功,平定关中楚王登基称帝之后,必然还会有新一轮的封赏群臣,届时他毕书必然要再晋一爵,从国公再晋一爵不就封王了?那不是触摸楚王的逆鳞,不是自己找死么?

    所以,毕书只想将白墨的汉军主力牵制在上庸,从而给其余各路伐汉大军创造机会,毕书甚至已经在考虑,等其余各路大军打进关中、白墨被迫回师咸阳时,他是不是需要来一个轻敌贸进,让他的师兄打一个伏击?

    ##########

    白墨正站在东门箭楼上眺望城外的楚军大营。

    楚汉两军已经在上庸对峙了一月有余,潼关、北地、上郡各个方向也是风平浪静,无论是楚军、韩军、燕军、赵军、北貂军还是月氏人,至少从目前迹象看,还根本没有突破汉军防线攻入关中的迹象,咸阳依然是稳如磐石。

    可不知道为什么,白墨内心总是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

    白墨总觉得自己好像疏忽了什么,可是每次反复梳理自己的思路,却始终找不到自己在哪里疏忽了。

    望着城外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的楚军营帐,白墨再次开始梳理自己的思路。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阶梯上忽然传来了蹭蹭蹭的脚步声,回头看时,只见御林中郎将叔孙婴已经挎着剑大步上了箭楼,及至近前又拱手作揖道:“丞相,城中的存粮眼看就要接济不上了,再这样耗下去可不成。”

    白墨又是一阵没来由的心烦,大汉国国势唯艰哪。

    定了定神,白墨问叔孙婴道:“叔孙将军*启航文字*,城中还有多少粮食?”

    “城中粮食已经只剩万余石。”叔孙婴道“若只供应五万大军,还可勉强撑半月,可问题是城中还有二十多万百姓,他们也快断粮了。”

    白墨的眉头越发的蹙紧,沉声道:“这样,马上派兵将城中所有的粮食以及鸡鸭牛羊全都集中起来,从今天始,城中百姓也跟着将士们一样,统一配发口粮,将士口粮减半,百姓口粮只二成,能让他们维持性命不致饿死就成。”

    叔孙婴道:“可这样最多也就撑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呢?”

    白墨默然,是啊,半个月之后呢?半个月之后城中肯定会断粮,可白墨敢肯定,城外的楚军绝对不可能断粮,去年楚国治下各郡可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又岂会缺粮?放眼望去,白墨正好看见有一队粮车正逶迤开进楚军大营。

    叔孙婴道:“丞相,要不夜袭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