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79章

天朝之梦-第679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官府不经营工商,不等于不能经营城市。”

左宗棠下意识地问:“经营城市?星叔你的意思……”

许庚身呵呵笑道:“官府经营城市的事情在上海、应天和广州等地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上海府原先的知府,现在的应天府尹盛旭人就是其中的高手,马路拓宽,城市扩建,上水下水管路铺设,整个上海市一年到头就没有停工的时候。而且……这么多工程从来不费朝廷一文,也不向民间征税派捐。”

“那他哪里来的钱?”刘蓉感兴趣地问。他才到南京不久,对东南的事情了解不多。

“土地买卖!”许庚身有些得意地道,“这位盛旭人在上海有个绰号,叫‘盛修城’,不知道两位相爷和赅翁、霞翁可曾听过?”

“盛修城”的名号谁不知道?这位盛康自从7年前当上上海县令时起,这上海就成了个不断扩建的大工地,整整7年没有停过工,城市的规模扩张了十倍都不止。而且没有花费官府一个铜板,而且还大大的富裕,给继任的潘祖荫留下一大笔城市建设经费(不计入朝廷税收的),而这所有的资金都是捣腾土地得来的——其实这一套也不是盛康发明的,在他接管上海全县行政之前,洋人管辖的上海租界就这么干过。在香港和天津,英国人同样用经营城市推升土地价格的办法获取城市建设经费。

这个套路,东南一带的地方官都是知道的,而且也都想效仿,不过真的学得像模像样的却不大多。毕竟目前中国的工商才起步,绝大部分地方的土地都没有多大升值空间。

“上海的兴盛之快,繁华之速,恐怕是别处学不来的吧?”左宗棠皱眉应道。

许庚身摇头:“未必不能学。上海之所以可以发展,无非是因为交通便利以致物流畅通,占的是一份地利。而如今,我大明正在大建铁路。截止去年年底,已经投入运营的铁路已经超过了10000里,在未来的三四年间,每年都将有数千里的铁路投入运营,到光复12年,我大明的铁路就将超过30000里!途径的城镇数以百计,商货流通,人员往返,真不知道有多少城镇将因之而起啊!”

左宗棠捋着胡须沉默起来。现在大明的党争和以往不同,并不是比告状比后台比文章谁写的好甚至不是比阴谋诡计,而是比做事情!朱皇帝之所以扶植济世青年党,还不是觉得那些济世同学已经在工商界、法律界崭露头角,显示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或者还有一点对朝堂臣子不会做事情的不满吧?大明的朝廷命官有40万!可是在办事情上面,真的能和1万济世同学相比?如果真的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修城,最后会不会弄出一堆烂帐和豆腐渣工程啊?

看到左宗棠沉默不语,许庚身又是一拱手,“相爷,盛旭人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他顿了顿,又道,“这事情要去做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积累经验,以后的事情才会越做越好。而且这天下是朱家的,最想做好事情的一定是皇上。如果咱们想要做事情,想要发展地方,皇上一定是支持的,而且不但支持,还会想办法让皇室财团和兴业财团帮咱们的忙。如果这两家财团中的济世同学设法阻扰,皇上也一定会明查秋毫的!”

第1060章 两个党正好

南京,玛丽亚堡。

今天真是江南梅雨之季难得的晴空万里,日月双辉旗和赤底团龙旗在玛丽亚堡门正门外的伐俄战争烈士纪念碑前高高的飘扬。一辆半旧不新的四轮马车在两匹驽马的拖拽下,缓缓从烈士纪念碑下通过,驶入了玛丽亚堡。门口肃立的近卫军官兵都认得这辆马车是属于内阁左相左宗棠的,连忙立正敬礼。

左宗棠是带着一份由工部刚刚制定的《大明省会城市发展计划》前来玛丽亚堡的——我们的这位大明天子说来真的不是一个勤勉之君,汇集群臣的大朝会一年也没有一两回,就是召集宰相尚书的小朝会也是几天一回,还时常度假游玩,就是好些日子不理朝政。可偏偏还把个国家治理的欣欣向荣,让崇祯皇帝知道了怕是要羡慕死了。

而朱皇帝这个时候正在给周末放假到玛丽亚堡来骑马的皇太子朱国雄讲用人的道理。

“我大明有议会监督,有新闻自由,所以不用担心奸臣当道。为君王的足不出户,只要翻翻报纸就能知道天下大约之事。因而朕一直以来都放任报纸非议朝政,甚至指桑骂槐说朕的坏话,道理就在于此。只要朕有这个器量,下面的臣子自然不敢堵绝言路,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在全天下人的监督之下,朕自然可以放心。”

朱济世一边随意操控着一匹阿拉伯马慢悠悠的散步,一边对骑在另一匹马上的皇太子娓娓道来。

“现在又搞出一个东林党一个济世青年党……朕这个皇上又多了个选择,下面的群臣则多了个抢饭碗的,不得不给朕用心一点了。”

“父皇,难道之前内阁做事情不大用心吗?”朱国雄的问题倒是犀利。他老子呵呵笑道:“多个选择总是好的。皇儿,以后你坐了朕的位子,一定也要记住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维持住两党竞争的局面。”

“父皇,两个党就够了吗?”皇太子皱眉,“现在大明各地好像冒出不少会党。”

这自然是江南士子风波的后遗症,看到东林党和济世青年党的风光之后,不少小党就应运而生。眼下的大明,各种各样的党没有100也有80了,说是党满为患也不为过。不过朱皇帝可不觉得大明朝需要那么多的党。

“两个就够了!两个党可以有竞争,但也不至于挑花眼。更重要的是,如果大明只有两个党,那这两党必定是势均力敌的大党,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出来负责任,让另一个来监督。如果弄出上百个小党,那就是谁也负不起责任,谁也没有负责的力量,只能是一堆小党在议会里面搞合纵连横,由一个党派联盟负责,不过这样一定会造成政治的混乱和政策的不连续,因为这种由许多个政党组成的联盟是很容易分崩离析的。所以朕会慢慢引导大明政坛向两党竞争发展的。”

朱皇帝顿了下,又道:“而且还要让这两个党用和平的方法去争……如上次的皇城广场斗殴,最好也不要再次发生了。”

“儿臣明白了。”朱国雄点了点头,心道:“打架斗殴果然是不对的,只是父皇当日为什么要让他们打起来呢?”

朱济世又教导道:“到时候你就只需要看好两个党,让他们各自组阁几年就行了,政治上的琐事大可交付给内阁,不需要你事必躬亲的。”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响起,新来的一个御书房副大臣,名叫谭钟麟的湖南籍官员策马而来了。谭钟麟自然是湘湖一派的人物,原先是长沙知府,在1·20事件后被朱济世调入御书房给翁同龢当副手,算是东林党在御书房的代表。

谭钟麟从马上下来,恭恭敬敬给朱皇帝和太子行了礼,然后才道:“皇上,左丞相求见,已经到了玛丽亚堡。”

“让他去觐见厅等候。”朱皇帝一挥手,接着又对儿子道,“皇儿,和朕一同去觐见厅。”

“儿臣遵旨。”

……

玛丽亚堡的布置是完全法式的,觐见厅的布置也是西式的,不过却不是欧洲皇宫的那种奢靡风格,显得比较朴素。朱济世坐在御座之上,皇太子朱国雄则坐在他身旁的一张椅子上,左宗棠也是有座位的,是一把高背扶手椅,就摆在朱皇帝对面。

“工部和交通部已经做好了计划,今后我大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要通上铁路,或者迁往有铁路通过的枢纽之地。凡是此等城市,都应该效仿上海、应天、广州等地,由官府统一规划扩建,以土地升值之利充做城市建设之资金。根据工部第一期之计划,湖北省之武昌府、湖南省之长沙府、河南省之开封府(本时空京汉铁路通过开封)、山东省之济南府、北直隶之天津府(北直省会)、辽宁省之沈阳府、吉林省之长春府、黑龙江省之会宁府、滨海省之海参崴府和顺天府等十府之地,都需要重点建设,使之成为可以和上海、应天、广州媲美之大城……”

左宗棠慢悠悠的说着内阁的十府开发计划,表情倒没有什么异样,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这十府商埠的开发建设,皇室财团早就在进行了。只是有些事情该财团做,有些事情该政府出面做,政府想代替财团固然会造成低效率和浪费,而财团同样很难替代政府做事情。所以皇室财团这几年囤地囤了不少,开发却进行的迟缓。

朱济世笑看了太子朱国雄一样,然后笑道:“这个十府开发的想法很好,现在国际上的经济不景气,我大明的出口肯定要受些影响,正好用十府开发拉动经济。不过这开发计划一定要注意保护古迹,宁愿征农地建新城也要少动旧城。”

左宗棠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土地财政”当然是征农田建新城比较划算,要拆老城……光是补偿款子就能让地方官府破产了。他操着湖南口音浓重的官话道:“皇上,这十府开发自然是不会亏本的,但是开发总有一个过程,从征地、平整土地、修筑道路、建设基础……到吸引移民,出售出租土地,总要有好几年时间。这地方官府手里没银子,恐怕办不了这样的事情啊。”

朱济世淡淡一笑:“地方官府没有钱可以去找地方公局商量,这地方开发对谁最有利?还不是地方上的豪商士绅?他们口袋里是有银子的,这一点朕比你清楚。可以由官府牵头,成立地方市政开发公司。一切制度就照商办公司,至于地方官府应出的本金……可以由地方公局通过发行建设债券的决议,然后由银行帮助发债,或者由银行买断债券。相信只要计划可行,担保充足,利率合理,没有募集不到资金的道理。”

朱皇帝这次不是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地方,而是在刻意培养地方财团。这大明的资本主义也不能只有皇室财团一枝独秀,需要百家争鸣才好。至于皇室财团和兴业财团的力量,能不动用还是不用的好。当然,如果地方上真的摆不平,该帮忙还是要帮的。

左宗棠点了点头,又摸出一份文件,让谭钟麟递给了朱济世,道:“皇上,这是咱们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送来的报告。”

“印度……”朱济世微微皱眉,“印度阿三闹事了吗?”

朱皇帝不确定的想着,历史上好像有个什么印度民族大起义,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吧?

第1061章 印度的奴隶们!

现在已经是公元1857年5月了!就是历史上印度民族大起义要爆发的时候。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中,无数处于印度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们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维护奴役他们几千年的奴隶主的利益团结起来,在芭伊女王、坦地亚·托比、昆瓦尔·辛格、阿马尔·辛格等卓越的奴隶主领袖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向妄图提高他们地位的英国殖民者展现了他们甘心世世代代为奴的下贱精神。

而在这个时空,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加尔各答英军驻地威廉堡附近的马坦公园,这些日子已经成了不断举行游行集会的场所。全加尔各答最体面的人物——居住于此地土邦王公、土邦大臣、大商人、大地主、宗教领袖,全都穿着盛装,浑身上下珠光宝气,在仆役们的簇拥下到来了。

加尔各答最下等的人们也来了——首陀罗或是达利特种姓的贱民,还有已经信奉了伊斯兰教,但是仍然居于底层的“非阿什拉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