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49章

天朝之梦-第649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过程,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结束,或许在俄罗斯还没有开始……但是在英国、在德国、在法国,这个过程已经结束。而我很有幸在中国这片东方的土地上目睹了这一切的产生和发展。当然了,这样的过程对于解放中国的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国的工业化是有益的。在相当一部分士绅地主转化为资本家后,他们手中的土地和窖藏的金银就自动转化为了资本,而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其一定会去寻找更高的,更丰厚的利润回报。而农业的回报始终不如工商业,所以在中国,资本将会始终从农业流向工商业。直到中国的工业生产出现全面的过剩,这样她的初步工业化也就完成了。到时候,中国的无产阶级将会发展壮大,成为这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帝国的掘墓人。

另外,亲爱的卡尔。在东方一个名叫朝鲜的小王国中,很有可能出现了另一种更温和,更迅速的资本主义产生方式。我称其为土地革命……这种方式是由政府对全国的土地进行重新和平均化的分配,从而经济上消灭地主——无论是传统的士绅模式还是资产阶级农场主,同时创造出一个人数多达800万的中农阶级。对一个总人口还不到1000万的小国来说,这将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啊!而那些失去了农村土地的朝鲜地主,也将不得不把原本沉淀下来资金投入到朝鲜的工商业当中,这必然会给朝鲜的资本主义经济带去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呃,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三个东方国家中,最先完成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国家,必然是朝鲜!

好吧,信就写到这里。明天我就要陪同中国皇帝去坐上去朝鲜的游轮了,希望我能在那里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最后,替我向燕妮,珍妮,劳拉,艾琳娜她们问好。你忠实的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1014章 微服私访:官太多,税太重

朝鲜,仁川外港。这个位于朝鲜半岛腰部的小港口,此刻还不是后世韩国的第二大港,只是一个荒凉破败的小港口而已。入港的航道非常狭窄,水深也不够。朱皇帝乘坐的明子号游轮甚至不能直接考上仁川码头。只能在白龙岛的码头下船,再换小船舶到仁川。至于这个港口当中的商船,更是寥寥无几。

很显然,朝鲜的土地改革还没有给仁川这个已经对外开放的港口,带去任何繁华的迹象。

是的,在朱氏朝鲜完全取代李氏朝鲜之后,实行了数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终于画上了句号。现在的朝鲜和日本、暹罗、琉球、哈萨克汗国还有太平天国一样,都已经加入了《大中华关税同盟》。市场完全向《大中华关税同盟》的其他缔约国开放,虽然欧美国家的资本和人员还限制进入,但是基本上也算是开国了。

因为是微服私访,所以朝鲜王国的议政府并不知道来的是朱济世,明子号游轮上也没有打出象征皇帝的赤底团龙旗,船上的船员们,也脱下了皇家海军的军装。至于乘客们,也都穿着便服,就好像是普通的客商那样。

白龙岛上有一个小小的朝鲜海关监督衙门,现在《大中华关税同盟》缔约国之间当然是免关税的。不过朱济世还在关税之外发明了“进口物税”的概念。所谓物税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增值税,算是商税的一种,在大明、朝鲜、日本等国的国内其实也不一定能征上多少,各种偷税漏税的法子还多得很。不过海关这个口子却是没跑。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跑不掉10%的物税!(出口产品必须出示物税税单或补缴物税)眼下,世界各国可都没有什么出口退税的概念。

另外,凡是《大中华关税同盟》缔约国,都会向进入各自港口的船只征收一笔“船税”。这会儿,一个大明皇室财团的经理人已经上了白龙岛去朝鲜王国的海关官员讨价还价了——现在朱氏朝鲜的官员看到大明皇室财团可不会腿肚子打颤,因为他们都自以为是大明亲王朱国宏的臣子,而皇室财团不就是替皇上管钱管账的吗?大家都是同朝为臣,面子要给,但是规矩也要守。既然要守规矩,那么扯皮的时间就要久一些了,搞不好还得给几个贿赂什么的才能缩短通关时间……

朱济世这时候就站在甲板上吹着海风,一直都没有回到自己的舱室当中,只是看着仁川港和白龙岛的萧条场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脚步声才在朱济世耳边响起,然后是恩格斯的声音:“杰森,手续都办好了,可以下船了。”

“哦,给了多少贿赂?”朱济世淡淡地问。

“三百元。”恩格斯如实回答,那个办理通关手续的是他的属下。“三百元贿赂再加上两千元税收,所有的人都可以免检进入朝鲜王国领土。”

“哦,还是收了2000元税的。”朱济世叹了口气,自己这艘明子号可是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大船!如果要按照标准交税,光是船税就需要给三四千,而且船上的乘客要入关也须接受检查——当然,翁同龢身上带着加盖有朝鲜监国印信的特别通行证,只要亮出来然后备个案,就可以免检入关了。但是现在用三百块钱的贿赂就全搞定了,这朝鲜王国的廉政建设,看来还需要加强啊!

“陛下,我想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没有腐败,何况是朝鲜这么一个偏僻遥远的东方古国呢?而且只要一个统一繁荣的农村市场可以形成,这种程度的腐败,是不会让朝鲜的经济失去活力的。”

恩格斯看到朱皇帝情绪不高,便低声安慰道。

“皇上,现在需要先卸下车马行李,然后用朝鲜人的舶船运上仁川,大概要到晚上才能下船。”

现在说话的是千叶佐那子,朱济世的内廷没有太监,都是女官们负责管理。随着宫廷的日益庞大,女官的数量也日渐增多,自然就会产生各种等级。于是朱皇帝就让自己没有生育过的选侍去兼任高级女官。佐那子现在就是这样的高级女官,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这次跟着朱皇帝出门,当了个管家婆。

“要到晚上?”朱济世微微摇头,“太浪费时间了,佐那子,你带几个人护着朕和恩格斯先生先下船,我们就在白龙岛上转转。还有,在朝鲜别叫我皇上,叫我老爷。”

他又朝恩格斯笑了笑,“走吧,咱们下去看看,让你那个懂朝鲜语的属下也跟着吧。咱们这就去考察一下朝鲜的农村!”

……

大明光复九年的秋天,对朝鲜半岛上的800万庶黎而言,总算是充满欢快和安宁的秋天了。由于满清和大明轮番入侵,还有一场东学党暴动带来的多年动荡局势,现在终于随着朱氏朝鲜的最后定鼎而安定下来了。

不过最让朝鲜农夫们感到喜悦的还不是安定太平,而是土地!这个让800万朝鲜农民盼望了几千年(朝鲜历史有那么久?据他们自己说是有的)的土地问题,终于在英明伟大的朱氏朝鲜大王朱国宏的领导下,得到了彻底的解决!800万无地少地的普通农民,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一共分配到了3200万亩土地!平均一个农民得到了4亩属于自己的土地。

哪怕是在渔民占了多数的小小的白龙岛上,空气当中也到处弥漫着喜悦的气氛。这样的气氛,是在大明帝国汉地十八省的农村所感受不到的——大概只有后世朝鲜新闻片里面的农夫才会欢乐成这样吧?

一群在去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土地的农人,此时正聚在一起,望着第一次属于自己的土地中长出的金灿灿的庄稼,正热烈地向几个大明来的商人介绍着朝鲜的土地改革。一张张被海风吹成了黑色的面孔上,洋溢的都是难以抑制的笑容。

“还是上国来的新大王英明啊,将土地都平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农夫,不让那些饱食终日的两班田主再盘剥我们了。”

“是啊,这样就能吃饱了!我们一家5口,一共分到了10亩土地,其中平地6亩,坡地4亩,看今年庄稼的长势,准保能收上2000斤谷子!”

“咱们这里是海岛,土地稀少,要是到了汉江边上,那里的农夫可就过得更好了,一家五口说不定能有3000斤谷子,放在过去李朝的时候谁敢相信?”

“所以还是上国来的大王英明,给了我们朝鲜庶民一条活路。”

“而且还实行了诸班平等,今后再也没有骑在我们农民头上的两班户了!大王实在是英明啊!”

好一片歌功颂德啊!从随行的翻译口中听到这番对自己儿子的赞美之词,朱大皇帝也有些飘飘然。看此情形,一个土改政策还真是让朱国宏人心尽得,往后朝鲜人民应该能像后世拥护金家一样去拥护朱家了吧?

就在朱皇帝幻想着21世纪的朝鲜人民冲着自己的重孙子山呼万岁的时候,其中一个朝鲜农民忽然又叹了一口气。

“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朝鲜的官太多,这个税也收得太重了,虽然日子比李朝的时候要好,但总归还是有些辛苦。若是朝鲜不用养那么多的官,不要收那么重的税,庶民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第1015章 微服私访:官和绅之惑

朝鲜的官很多吗?

那是当然的!在朱氏朝鲜扫荡了李氏朝鲜的参与,顺道还搞了诸班平等和土地改革的同时。在朝鲜监国李翰章和朝鲜领议政闵致禄的主持下,重置了朝鲜的各级地方政府,同时又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以招募官员。

经过重置后的朝鲜地方从原先的8道变成了13道,下面除了府、郡、州、县之外,又增加了“镇”这个最低级别的行政机构。由于朝鲜的县本来就比较小,下面的“镇”的规模自然也不大,大约就是管理十几个村子,几千名百姓。而为了管理这些百姓,每个镇子都有至少十名有品级的官员和二十名没有品级的差役。整个朝鲜,光是近2000个镇,就需要两万名官员和四万名差役!再加上府、君、州、县四级地方官和朱氏朝鲜的中央官员,总数在十万之上,这样官僚队伍的确是有些庞大了……

不过,这样庞大的官僚队伍却是朱氏朝鲜维持统治所必须的!

“罗大人,恩大人,你们不了解我们朝鲜的情况,现在朝鲜的两班豪门已经荡然无存,乡村当中再没有豪门大户,都是差不多的小门小户,官府不可能再通过大户治理小户,只能直接出面管理,通常一个镇子都有四五千百姓,两三万亩耕地,另有一些工匠商人之家,没有三十名官员差役如何管得过来?”

在白龙岛海关监督衙门里面,一个姓朴名正南的朝鲜四品海关监督,正用一口洪武正韵在和朱济世、恩格斯这两位大明皇室财团的“大官”,解释着朝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官。这个朝鲜四品官按照他的说法是潘南朴氏,祖上是新罗王朝的王族,在东学党之乱前也还是大户人家。而他是在东学党之乱时是站在朱氏朝鲜一边,所以才得了现在这个差事。

不过这个五短身材的矮胖子对现在朱氏朝鲜混同诸班,平分土地的政策,却是颇有一些微词的,而且还说得很有道理。

“以往我们朝鲜效仿中原,搞的是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官府只到县,县以下都由地方名门管理,一县之官其实只需和几十个两班名门出身的大族之长打好交道,就可以把所有的政务都办妥了。朝廷的税负自有他们代征,地方的治安自有他们维持,就连教化百姓的书院私塾也都由他们主持。因而一县数名官员,十几个差役就足可以应付局面了。”

说着话,这姓朴的胖子就是一叹:“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