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457章

天朝之梦-第457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懿荒芗次坏苯删秃苣阉盗恕K裕鞴箦衷谕蛲虿豢墒救跤谌恕!

翁同龢是什么人啊,历史上的两朝帝师,虽然没有教出什么明君,但是玩弄权术的本事还是有一套的——他们这种大儒,除了读圣贤书,不就是研究权术吗?不过朱皇帝不大喜欢这些自己人玩自己人的本事,也不需要在自己的朝廷上搞这些东西,所以他的本事总也没有显山露水的时候。

第714章 海军的后起之秀们

朱济世静静地看着翁同龢这个“历史名人”,过来好久才淡淡地发问:“翁卿,你有什么建议就直说吧!”

翁同龢斟酌了一下,认真地道:“皇上,臣觉得权位这东西不牢牢操在手中,说什么都是白费!如果家幸错过现在这个机会,二十年后还会有机会?德川庆喜会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大位让出来?这事体臣是不信的。

而操持权位的关键就是枪杆子就是刀把子。在这方面,日本朝廷根本没有什么本钱,他们只有个空头名义罢了,凭什么对将军继承问题指手画脚?现在优势全在明贵妃和家幸一方手中,几万日本新军就是德川家的私兵,家幸已经是德川家督,是有调动这些军队的名义和权力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拿银子收买军心,现在幕府的财力也远远大于日本朝廷,光是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就有上千万之巨。最关键的是,明贵妃和家幸还有皇上您做后盾!在这场日本国内的政争中根本就立于不败,现在只需要施展一点雷霆手段,把新军开进京都,逮捕几个挑事的公卿皇族就万事大吉了!”

翁同龢深吸口气,上前一步:“皇上,这可是咱们控制日本政治的天赐之机啊!臣不才,愿意远赴东瀛,帮助明贵妃出谋划策,无论如何都要让日本一国为陛下马首是瞻!”

朱济世板着脸思索半晌,心里面反复盘算着翁同龢的这番话语,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现在的确不能让明子和家幸退让!否则日本还是有可能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而且,等到这一次对俄战争结束,英国人大概就要考虑如何遏制大明了吧?除了俄国,在大明的周边,也就是日本还有点威胁。所以日本这个国,最好还是由自己在背后操纵吧……

想到这里,他微微点头:“去给郑王发电,让他速来承德。另外,给皇后去电,让她和淑宫一起也来承德一趟。”他看着翁同龢,沉默了一下又道,“翁卿,朕命你为副使陪郑王一起去日本。记着,你只是副使,不可越俎代庖,知道了吗?”

翁同龢躬身一礼,大声道:“臣知道了,请皇上放心,臣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

……

“臣童海峰、陆毛峰、冯子烨、陈道员、于北归、王瑶,参见皇上!”

翁同龢离开之后没多久,六个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海军军官被带了进来,都穿着帅气的天蓝色海军军服,比灰溜溜的陆军军服漂亮多了。和他们一块儿进来的还有总参谋长刘炯和海军部尚书王德虎。

“卿等都是黄埔海军一期的毕业生?”朱济世淡淡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六个笔直挺立的海军军人。

“回皇上的话,我等都是海军一旗毕业,今年六月才毕业的。”

回话的是个湖南口音的海军少校,皮肤黝黑——干这行的几乎没有长得白的,眉目炯炯有神。

“你叫什么名字?”

“臣童海峰。”

朱济世点点头:“是什么时候上铁甲舰的?”

“臣等见习的时候就上了铁甲舰,一开始是在定海号上当见习军官,跟着南洋行的技师学习操舰驾船。随后才分到崇明、台湾、琼崖、琉球、澎湖等舰上当大副和代理舰长的。”

“这铁甲舰如何?可能战否?”朱济世目光又扫了余下没有机会说话的五个海军少校,“一个个说,你们五个都要回答。”

童海峰似乎是六人中最机灵的,他抢先答道:“铁甲舰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固,即便是68磅实心弹都无法击穿铁甲舰的外壳。臣认为,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大炮可以对铁甲舰的防御构成威胁。因而铁甲舰在近海和江河防御中的威力极大,完全可以替代陆上炮台。”

目前海军所使用的大炮都是滑膛炮,的确没有多大的破甲能力,对付坚固的木船都有些吃力,遇上水面部分都被钢甲包裹的铁甲舰当然无能为力了。

陆毛峰是个浙江口音的年轻人,高高瘦瘦的,眼睛很大,透着机灵。他接过问题答道:“皇上,臣认为蒸汽铁甲舰必将是未来海军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现在却受制于蒸汽机马力太小,驱动力不足,因而航速太慢,无法用于远洋作战。臣觉得,大明海军应该装备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的铁甲舰……至于现在的6艘铁甲舰,也不是不能用于进攻,可以由风帆战舰拖曳到敌对港口外进行港口封堵或港口攻击作战。”

朱济世点点头,这个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看来把6艘铁甲舰拖到那霸港外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皇上,臣以为如果能在铁甲舰上搭载一到两门实验中的线膛炮,将可使铁甲舰的战斗力加被提高。特别是填装了淀粉炸药的爆破弹对木质战列舰的杀伤力大到难以形容。”

这个名叫冯子烨的广东籍青年海军军官的想法也是可圈可点的,兰芳行在过去几年已经试制出了好几门前装线膛炮——差不多就是贝色麦步枪的大炮版,不过由于钢材质量达不到要求,炮弹填装非常麻烦等原因,炮弹加工困难价格太高等原因,眼下的线膛炮实用价值不高。但是安放在铁甲舰上,作为远距离攻击的杀手锏倒是个不错的想法。

“皇上,臣觉得未来风帆战列舰必然被淘汰,朝廷不宜再大造风帆舰。而且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也是个过渡产品,未来必将被蒸汽动力的铁甲舰所完全取代。因而朝廷应该集中全力发展蒸汽铁甲舰,不应该在混合动力舰上浪费资源。”

这名叫陈道员的福建籍海军少校是几人个中年级最大的,约莫有27、28了,不知道之前是不是做过生意,还是挺有经济头脑的。

朱济世心想,这蒸汽铁甲舰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其技术在20年内恐怕都难以成熟。这个过渡的混合动力舰船还是要发展一下的。

“皇上,臣认为海军不应该重造船而轻要塞基地,目前海军的母港只有定海一处,重要军港数量也很稀少,可用的只有广州黄埔港、上海吴淞港、福建马尾港、辽宁旅顺港等寥寥几处,在海外也没有重要港口。”

“是啊,人家英吉利和法兰西的海军在全世界都有基地,可咱们大明海军在日本都没有个基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铁甲舰的问题实在没有什么好说了,于北归和王瑶两人干脆将话题转移到海军基地上去了。后者还提出了要在日本建立海军基地的请求,还别说这个建议倒还是非常必要的。

朱济世点点头,温言道:“好啊,诸位,朕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大明海军的未来,你们的确是海军的栋梁。你们提出的意见,朕都会认真考虑的。而且朕现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消灭琉球那霸港的俄国东方舰队主力!用你们手中的铁甲舰去消灭!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有信心,大明海军必胜!”

回答自然是异口同声。朱济世淡淡道:“很好,你们就在承德把作战计划拿出来吧,需要动用多少舰队配合,需要投入多少登陆部队,都要做出详尽的计划,海军部会配合你们的。”他冲王德虎点点头:“老虎,这些年轻人都是海军的后起之秀,你这个前辈一定要好好提携后进,我大明的海军,恐怕要在他们这代人身上发扬光大了。”

第715章 铁路去哪儿了?

漠北的天气,即使是在夏天的季节里,早晚也是寒冷得出奇。南方过来的明军将士们,全都在呢子军服里面穿上了滩羊皮的褂子,在早晚的时候,才能抵挡塞北的凛冽寒流。

石达开指挥的草原军团第一骑马步兵军的三个师现在正分成三路,承担了搜索戈壁沙漠北部的任务。这可不是个很轻松的差事,石达开所部需要控制的战线长达三百华里,而他又不敢将军队拆得过散,免得被数量不明的俄鞑联军各个击破——虽然军团部发下的通报声称这支俄鞑混合骑兵的数量约在5000左右,战斗力不强。不过石达开还是打着小心无大错的算盘行事,以师级纵队行军,再用大量的侦察骑兵搜索师纵队之间的空隙。这样虽然辛苦了侦察骑兵,但是却保证了主力的安全。有一个师的兵力,哪怕遭遇上一万俄鞑骑兵,都是不用怕的。

除了第一骑马步兵军的三万七八千官兵之外,随同行军的还有大约六千蒙古骑手,他们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算是武装民伕吧?都配了武器(大多是冷兵器),赶着牛羊、骆驼、马匹和驮马大车,跟在明军行军队伍后面,他们驱赶的牛羊马匹,就是草原军团实行“无后勤作战”的保证。

连着随军伕子达到了四万多人的一个军,就分成三路行军队伍在无边无际的草原大漠上已经走了七八天了,偶然碰到一些蒙人聚居的区域,他们都知道这是腾格里大汗的军队,所以表现的非常友好。石达开则命令他的军队离他们远处扎营或通过,同时还派随军行动的蒙古贵族带着银元去购买牛羊马匹。

每当夜晚,都是石达开最紧张和头痛的时候,这个草原大漠实在是太辽阔了。白天还好,可以用骑兵侦察封锁,实在不行就升起热气球观察。可是到了晚上,他真是担心俄鞑骑兵会从两个师级纵队之间通过,这可就麻烦了。

远远地看见对面的高坡露出了一个瞭望塔的顶子,骑马在石达开身边的西乡隆永笑着指着那里道:“敢当兄,那里就是铁路工人的营地了,日月同辉旗还在,看来是安然无恙啊。”

西乡现在的地位不低,是德川家幸的“阵代”,理论上可以指挥草原军团的全部武士佣兵。不过这仅仅是理论罢了,他现在的实际工作是充当石达开的参谋长。说实话,他对西方军学的研究可能超过明军中的任何一个中国将领,他这几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军事教学和研究,所掌握的知识是足够承担这份责任的。

对于这支渗透到蒙古草原上来的俄鞑骑兵的目的,西乡的判断也最贴近事实,他认为俄鞑联军的目标是正在修建的蒙古铁路。因为这条铁路就是明军夺取东西伯利亚的关键,如果明军铁路修到贝加尔湖,俄国人在东西伯利亚的仗就不用打了。

石达开望着远处高塔上的旗帜一笑:“西乡君,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老毛子没有攻击这条铁路,看来他们的指挥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啊。”

西乡隆永呵呵大笑:“看来是我多虑了,不过毛熊的指挥官还是不错的,如果皇帝陛下不是提前装备起草原军团,现在可就很麻烦了。”

两人正谈笑间,就看见十来个骑兵飞马赶了过来,看身上的军服,应该是护卫铁路工地的明军骑兵。

骑兵们驰到石达开的面前,将马勒住,在马上行礼。石达开也回了个军礼:“情况怎么样?工地有没有被俄鞑骑兵骚扰过?”当先的骑兵是个少校,他大声道:“工地平安无事,只是施工进度有些缓慢,胡督办急得不得了,天天站在瞭望塔上面东张西望,现在你们来了,他就能放心一点了。”

“有俄鞑骑兵的消息吗?”西乡隆永追问了一句。

“有一些报告,是从西面的城寨传来的,俄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