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409章

天朝之梦-第409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堡的防御能力是极强的,这应该是一座军寨。在辽东镇总兵府和渤海国监督府的编制表上,这座城池的名字就叫“八卦堡”。

八卦堡是明军最深入蒙古草原的一座军堡,已经建在了科尔沁蒙古六旗中的扎鲁特旗的地盘上面。再向西北150里,就是大兴安岭山脉,翻越大兴安岭就是喀尔喀蒙古和科尔沁蒙古的交界地带,再向西2000里,就是库伦城。所以这座八卦堡,就是明军向草原,向蒙古发展的桥头堡。

天色初亮,晨曦未显,曾国荃集自瞭望塔旁边的一所房子里面出来——这是驻守八卦堡的一个湖南籍明军师长焦亮给他准备的临时居所,除了这房子,焦亮还为他预备了个暖床的蒙古姑娘,模样有些粗,不过上了床倒还让人满意,只可惜不是雏儿。

科尔沁草原春季的清晨非常寒冷,都能赶上湖南的冬日,曾国荃缩着脖子,吐出口雾气,迎着冷风走了几步,彻底驱散了睡意。这时,一队着灰衣的士兵自他身前小跑而过,扛着上了刺刀的来复枪,喊着一二一的口令。队伍末尾的旗手还扛着一面血红色的军旗,旗上金色的日月赫然醒目。

“这么早就开始训练了……”

曾国荃也是带兵的,现在驻守在长春、会宁、松原等地的明军屯兵就有一部分是原来的湘勇改编。曾国藩奏请朱皇帝同意,将这些湘勇的家属从湖南迁出,安置在了辽南,照着军户的标准分了地。这些军队,则继续由曾国荃负责指挥,在他自己看来也算是严格训练,可以做到一日一操,但是没有这么早起来训练的,总要磨蹭到午饭以后才会出来练一练。

“沅甫!”

明军第11军第32师师长,长得黑不溜秋的湖南汉子焦亮正向瞭望塔走来,看见曾国荃就上前招呼了一声:“昨晚的女人还算满意吧?今晚上要不要再换一个?”

曾国荃接话道:“一吹灯都一样,再说现在哪有心思啊。昨天晚上库伦那边有消息过来吗?”

八卦堡是距离库伦最近的明军前哨基地,库伦方面有什么消息,一定会先传到这里。所以曾国荃才会从长春过来,为的就是掌握第一手消息。

焦亮倒是不大在意:“奕欣翻不出多大浪花的,看看城外的科尔沁蒙古王公是怎么巴结咱们的就知道了,什么满蒙一家,完全是个笑话,奕欣真要举兵,能依靠的就是他的几十万满八旗,能打的不知道有没有三万?”

曾国荃摇摇头没说话,他当然不怕和奕欣开战,但问题是他哥哥曾国藩很可能陷在了库伦,如果被杀……那还是好的,可万一怕死投降了,他们曾家的富贵可就到头了!

焦亮似乎看出了曾国荃的心思,刚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咣咣咣的钟声忽然响起,焦亮和曾国藩对望了一眼,就急急望瞭望塔上跑去,刚才想起的是报警的钟声,不过只有三下,表明靠近的不是大队敌人。

上了瞭望塔,正见陆军第32师的参谋长刘丽川上校举着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嘀咕。

“是蒙古人,可怎么只有十几骑?领头的好像是个姑娘……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是谁啊?”

……

“公爷,保定府送来的电谕!”

一个苗沛霖从家乡带出来的下人,低眉顺眼的站在山西巡抚衙门签押房门口,小声的回报。

他们这位跟了许久的苗大人,最近这段时间,就一直有点喜怒无常,越来越难伺候。瞧着他那个样子,不是失了圣眷就是得罪了朝中重臣,消息比较灵通的下人都知道眼下山西的士绅正联合向皇上告御状,想要把苗党从山西驱走。看苗大人现在的表现,看来是大势不妙啊。

如果说苗府的下人们只是隐约觉得有些不好,那苗沛霖的一干幕僚,则都知道他们的主子现在的所为绝不是保全富贵的路子。拥兵自重还手握一省大权的,在眼下的大明,苗沛霖是独一份儿。而且苗沛霖既不是湘湖一党,又不是天地会一系,更不是皇后娘家兰芳大公国一派的人物,虽然是淮人,但是两江一党也没有多大瓜葛,在朝中唯一的靠山就是军师罗泽南。但是罗泽南这样的老狐狸,又怎么会保苗沛霖这样一号藩镇呢?现在说不定正想尽办法把自己摘干净呢!

所以苗沛霖的幕僚们,这些日子全都劝主子退一步图个海阔天空。兵权政权怎么都得交一个出去,当今圣上不是小肚鸡肠容不下功臣的。苗沛霖的功劳再大能大过郑王爷大过湘湖党?现在郑王爷在应天舒舒服服的当宰相还开着金矿,家财早就以千万计了。湘湖党更是执掌内阁,地方上也一堆说湖南话的巡抚总兵。就算朱皇帝要杀什么功臣,也轮不到苗沛霖担心吧?他拥兵七八万算什么名堂?

要造反吧,这七八万早就没有多少斗志的军队能和几十万明军打?

要官吧,他已经是一省巡抚,再升就是宰相,就是要去当宰相也不能把着兵权不放吧?总不能还把军队带进应天府?

要自保……留着这些军队就能自保了么?

真不知道这位苗大巡抚,手里把持着七八万军队,图得到底是什么?

就在大家伙腹诽的时候,苗沛霖等了不知道多少天的电报终于来了。就看见一向气度俨然的巡抚大人忽然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两只老眼瞪得跟个铜铃似的,双手伸出来,抖得厉害,一连声地道:“来了?来了……给我,给我瞧瞧!老天爷啊,总算是来了,不管是什么,等得实在是……”

下人递了一个用蜡密封的信封给他,然后躬身退了出去。在东南八省的衙门里面是没有家人参与的份儿,哪怕是收发个电报也是秘书官的差事。但是在苗沛霖这里,仍然是沿用前清的陋习,公私分得不大清楚。

苗沛霖连忙拆开信封,站着几把信筏取出,弯着腰像个老虾米一样急切地看着那份抄报纸,他读得极慢,一遍不够,又用尽全部心思仔细地再看了一遍。一屋子的幕僚全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耳朵全部竖着,秉着呼吸就等听消息了。

苗沛霖手一抖,那份抄报纸掉在了地上,他抬头眼神茫然,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地方:“皇上要我去收拾山西老坑?他这是要……让我在山西捞个够,然后回家养老?可是我苗沛霖又不缺银子……我是一心想为天下人做些事情的呀。”

几位苗沛霖的幕僚听到这话都不由得在心里面叹息起来,他们的这位主子说得好听一些是勇于任事,说的不好听就是不大识时务,还爱权如命。就在大家琢磨着要怎么劝一下苗沛霖急流勇退的时候,刚才那个家人又急匆匆跑了回来,手中又捏了一个信封:“老爷,又收到保定府转来的电报,还是加急军报!”

“加急军报?”苗沛霖一愣,“哪儿发出的?”

“是辽东镇和辽东军团发出的。”家人双手将信封递给了苗沛霖。

“辽东发来的……军情通报吗?为什么发给我?难道是……蒙古有变?”苗沛霖脸上忽然闪过一阵惊喜,一把抢过信封取出信筏就立即读了起来。

第640章 战俄国,时机未到

苗沛霖得到的的确是关于库伦事变的军报,在去年冬天上折子自请撤藩的渤海公爱新觉罗·奕欣造反了!驻库伦的监国曾国藩下落不明,喀尔喀蒙古四汗部汗王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库伦的府邸同时遭到袭击,目前所知的,只有土谢图汗的女儿奥云塔娜突围而出。

同样的军报在一天之前就送到了朱济世的手中。不过这位大明天子倒是平静的很,似乎一切早就在预料之中。其实在接到奕欣的奏折时,他就存有一份怀疑。虽然现在的历史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历史上民国时期满人可是一直不甘心失去大清的,各种各样的复辟活动就没有停止。这个时空,满人还拥兵十数万,据着蒙古、西藏、新疆和大半个甘肃,又怎么甘心向大明称臣呢?

不过朱皇帝在得到辽东的军报之后,并没有立即下达镇压的命令,而是摆驾玛丽亚堡,然后才将左宗棠、郑洪、刘炯等人叫到了城堡的西式会客厅。

左宗棠他们几个并不愿意到玛丽亚堡,因为这里离应天皇城有些远,虽然有火车可以坐,但是一个来回还是得大半天。不过皇帝有招,他们又怎么能不去?当三人走进玛丽亚堡内的觐见厅,却都同时愣了一下。朱济世正坐在觐见厅的西式御座之上,而在御座旁边却摆放了一把西式扶手椅,穿着裸露肩部的白色宫廷长裙的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就大大方方坐在上面。

见到三人走进来,朱济世很亲昵地朝他们招招手,爽朗笑道:“你们来得可真快啊,坐火车就是比马车方便吧?等到辽阳钢铁厂投产后,还要给应沪铁路换上钢轨,到时候往来玛丽亚堡就更方便了。”

他又指了指放在御座对面的三把椅子,笑道:“不用行大礼了,都坐下说话吧。”

三个人坐下来后,却把目光投向玛丽亚皇贵妃,今天该是谈政事吧?皇贵妃就这样大明大放干预朝政吗?

朱济世只是笑笑:“奕欣造反不是孤立事件,背后必有俄罗斯的黑手,而同俄罗斯的争斗则涉及欧洲政治……这里面的水可深,就是朕也摸不清,只能烦劳玛丽亚来和大家说说了。在紫禁城里面终究不方便,所以就把各位请来玛丽亚堡了。”

他这一说,三人便松了口气。

奕欣的背后必有俄罗斯,否则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在库伦造反,而俄罗斯的根底朝廷上的大臣们的确没有玛丽亚皇贵妃熟悉。

至于后宫干政这事,其实也是要灵活掌握的,垂帘听政的事情在前明也是有的,而在本朝,罗皇后也两度出任过摄政。所以只要皇上知道这事是不好的,尽可能控制就是了。

这时朱济世冲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微笑着点了点头,道:“玛丽亚,你就来说说,俄国人下一步会致使奕欣做些什么吧。”

玛丽亚道:“是,妾身以为,俄国人不会支持满清复辟,他们的目的是将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从中国的版图上面分裂出去,成立落干个依附于俄罗斯帝国的小国。在蒙古,他们追求的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蒙古国。如果不出意外,奕欣很快会自称蒙古大汗而非大清皇帝。我估计俄国人甚至不会允许奕欣向东北、察哈尔、科尔沁和绥远地区发动进攻。”

“哼,奕欣那点破军队还想要进攻?皇上,罗军旗和曾沅甫的请战电报已经发过来了,他们立了军令状,三个月内就能踏平蒙古!”

玛丽亚的话一说完,刘炯就跳起来替罗军旗和曾国荃请战了:“皇上,下令开战吧,辽东军团随时可以出动10万人,打平奕欣那小子易如反掌。”

左宗棠也道:“得快刀斩乱麻,决不能让蒙古独立成了气候,否则以后收服起来就困难了。”

郑洪却没有发话,作为大明朝中爵位最高的功臣,他很清楚自己已经到了该保身家的时候。如果不是朱济世再三要他当右丞相,他宁愿在家里享清福。所以任事的积极性不高,像个算盘珠子,得朱皇帝拨一下才会动一动。

朱济世只是苦笑,道:“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对俄国,还是不宜打草惊蛇……”

平奕欣之乱的确没多难,近卫骑兵现在已经扩充到了10000人,不仅包括三个重骑兵旅,还配属了骑炮兵和辎重马队,拥有长途奔袭的能力。草原上的蒙古人并不拥护奕欣,没有他们的帮助,奕欣的骑兵根本无处躲藏,也不会有太强的机动性,只需要一场骑兵决战就能把他们打崩了。但是打崩奕欣之后呢?俄国人会不会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